宜昌市情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705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昌市情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宜昌市情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宜昌市情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宜昌市情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宜昌市情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昌市情资料.docx

《宜昌市情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昌市情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宜昌市情资料.docx

宜昌市情资料

宜昌市情资料

一、城市概况

宜昌古名夷陵(彝陵),清朝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7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是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主战场,作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之肺的宜昌,拥有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等百余处水电枢纽工程;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民族友好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也都在宜昌。

宜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湖北唯一)、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辖五区三市五县,区域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末宜昌城区人口,共159.8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4.80万人,流动人口约35万人;居住人口以汉族、土家族等民族为主。

宜昌市总人口430万.

  市综合实力仅次于省会武汉,是名副其实的“湖北第二大经济体”及“湖北综合实力第二强城市”;也是全国最适合居住的十大城市之一,湖北最佳旅游城市,鄂西文化旅游圈最佳旅游城市,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等。

宜昌的新内涵:

  美:

山美水美人美城美

  好:

资源禀赋好人文环境好交通区位好发展前景好

  宜:

宜居宜旅宜业

  昌:

宜人之城昌盛之地

  现任领导:

市委书记郭有明市长李乐成

  奋斗目标:

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城市精神:

文明诚信融和创新

  城市形象:

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

  品牌节庆:

宜昌烟火节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宜昌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

  文化遗产:

中国三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市花:

月季(新市花正在征集中)

  市树:

柑橘树(新市树正在征集中)

  位置:

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

宜昌美誉

  ★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之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

  ★三峡明珠,世界电都★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

  ★湖北第二大经济体★湖北综合实力第二强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湖北唯一)★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三峡门户、川鄂咽喉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最佳旅游城市

  ★鄂西文化旅游圈最佳旅游城市 ★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

宜昌·旅游

  宜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鄂西文化旅游圈最佳旅游城市,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等等称号,证明了宜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雄厚的旅游实力。

全市已开放的旅游点350多处,享有盛誉的有100多处。

已下为简略的旅游景点介绍(排名不分先后)。

  *注:

以下内容不完整,仅为宜昌旅游景点部分内容

  ★宜昌市柴埠溪峡谷风景区:

群峰削玉三千仞,乱石穿空一万丈,岩空倒看峰峦影,涧远中含百花香

  ★宜昌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

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黄牛峡、灯影峡、青滩、泄滩、崆岭滩、蛤蟆碚

  ★车溪民俗风景区:

民俗文化和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具有民俗观光、休闲避暑、历史文化教育等旅游功能

  ★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

三峡人家,依山傍水,风情如画:

三峡吊脚楼,古帆船,溪边少女,撒网打鱼

  ★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

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

  ★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

鹊桥、龙潭溪、七叠水、苦嫁表演、蛤蟆洞

  ★宜昌市三游洞风景区: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

  ★三峡大瀑布风景区(白果树大瀑布):

感受着唐诗秀的雄伟和宋词一样的温婉,让人梦回故里,心神俱醉

  ★宜昌九畹溪风景区:

中华第一漂——九畹溪漂流

  ★清江画廊:

长江最后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河流。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

  ★白马洞:

“白马匿踪”、“琼阁仙音”、“净瓶洒露”、“观音显圣”

  ★古潮音洞:

地下瀑布

  ★南津湾大峡谷探险:

自组探险,感受大自然与挑战的激情(此带有一定危险系数,不适合老人及幼儿)

  ★杨家溪军事漂流:

三峡军事第一漂

  ★朝天吼漂流:

全长5公里,落差128米,途经卧佛山、八缎锦、将军柱、朝天吼等(中国最刺激的漂流)

  ★玉泉山,玉泉寺:

玉泉山显圣,宜昌玉泉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

二、地理环境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

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有山区、平原、丘陵,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为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

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

自古以来,宜昌就是鄂西、湘西北和川(渝)东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道。

  宜昌东西最大横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80.6公里。

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阳市。

  宜昌四季分明,春秋较长。

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毫米之间。

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雨热同季,全年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3.1℃~18℃,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7月平均气温24.1℃~28.8℃,元月平均气温1.7℃~6.5℃。

极端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15.6℃。

  宜昌市境内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丘陵、平原都有。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是大巴山,中部巫山,西南部是武陵山,宜昌城以东的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属丘陵山区和平原;宜昌城以西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等县属于山区,是我国二级阶地东端,崇山峻岭,峡谷交错。

在市域总面积中,山区占69%,丘陵占21%,平原占10%,构成“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征。

  宜昌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年平均总水量4741.4亿立方米,市境内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99条,其中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4条,总长3793公里,总集水面积占全市的83.9%。

  主要河流有:

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下牢溪。

三、历史沿革:

见《导游宝典》

四、行政区划

  宜昌全市共辖五县,三市,五城区

  五县为:

秭归县、兴山县、远安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三市为:

  

行政区划图

枝江市、宜都市、当阳市

  五城区为:

西陵区、伍家岗区、夷陵区、猇亭区、点军区。

  总人口414.93万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95.4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59.80万人。

“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在美丽的西陵峡口坐落着雄伟的三峡大坝,因而宜昌也被人们誉为“三峡明珠,世界电都”。

五、民俗文化

  宜昌——巴楚文化的摇篮 

  历史悠久的宜昌市,是古代巴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发祥地(巴楚文化之乡)。

这里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民族友好的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

这片神奇的土地,记录了无数古往今来的历史名人。

古城周围山川形胜天下称奇,历朝历代三十多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学者先后来过宜昌。

他们无不陶醉于此,留连于斯。

自唐宋以来,这里因地理位置偏远,又成为朝廷作安置处罚官史的地方,遭贬而来的有朝中正直大臣和一些不明不白被贬谪的文人学士。

他们各自的经历和苦吟而出的无数诗文,又给这里留下一部值得研究的“古代贬官文

南朝齐梁间思想家、《神灭论》的作者范缜,仕齐任宜都(宜昌古称)太守。

在任期间,一方面废淫祀,教民破除迷信鬼神;一方面鼓励民众勤于农事,安居乐业。

政绩斐然,为民称颂。

  1600年前,东晋人袁崧在这里考察山川形貌,写下了对古代文坛颇有影响的《宜都记》,被现代学者钱钟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我国最早独立成篇的山水记。

  至唐代,大诗人李白成长于四川,虽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还是三次历三峡之险,而且纵情吟唱三峡之美。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除了李白,杜甫与三峡更有一段诗缘。

他在夔州一住就将近两年,写出了《白帝城最高楼》、《八阵图》、《咏怀古迹》、《登高》、《秋兴》等诗作400余首,可算是创作上的大丰收,他在夔州居住过的地方,曾建有杜公祠,遗址尚存。

公元768年春,杜甫离夔州东下,抵峡州(宜昌古称)后受到地方官的热情款待,并在下牢溪畔的津亭,为他设宴洗尘。

他写了《春夜峡州田待御长史津亭留宴》一诗以记其事。

他还游览了附近的山川,所写《虎牙行》一诗,生动地描述了虎牙(在宜昌境内)的险峻形势。

  唐元和十三年(818),诗人白居易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升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与弟白行简一同赴任。

恰巧另一位诗人、白居易的好友元镇,由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徙虢州(今河南灵宝)长史,出峡东下。

三人于元和十四年三月相逢于夷陵(宜昌古称),便乘舟同游江上。

他们在上岸寻幽时,发现岩壁间有一奇洞,便入洞饮酒叙怀,通宵不寐。

言末尽意,又各赋古调诗二十韵。

为记其事,白居易特作《三游洞序》,诗与文均抄写在洞壁上。

今诗已失传,洞中尚存有明代重刻的《三游洞序》碑。

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成为后世的游览胜地。

  唐代“茶圣”、著名学者陆羽,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茶叶专家,而且也善诗文,平生著述不下五十卷。

他考察栽培茶树及水质情况,走遍了全国山川。

峡州(宜昌古称)本茶叶故乡之一,峡江两岸当然也留下他的足迹。

他将天下水列入前茅者计二十种,而鉴别西陵峡口蛤蟆泉水为第四品,故蛤蟆泉号称天下第四泉。

又鉴别香溪水为第十四品,因而香溪也有天下第十四泉之称。

在他的专著《茶经》中还记载有:

巴山峡州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

对峡州茶叶也评价甚高:

“山南,以峡州上”。

  宋景祐三年,一代文宗欧阳修坐贬夷陵县令。

他在此任县令时,体察民情,教民建瓦屋,增城栅,辟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

还用他那支妙笔,为我们记述了北宋时期古城的市貌风情。

“西陵山水天下佳,寄人堪画图夸”便出自欧阳修之手。

他在任约一年时间,留下了《与尹师鲁书》、《峡州至喜亭记》、《祭桓候文》、《黄杨树子公赋》、《夷陵九咏》等诗五十余篇(首)。

其中不少篇章是今天研究宜昌历史的重要资料。

三游洞岩壁上,还保留欧阳修亲笔题刻一处。

为纪念这位文学大师,明代在夷陵城(今宜昌城)东修建了“六一堂”,现有迹可导。

近年,宜昌文化部门在三游洞附近山头,修建了仿古建筑“至喜亭”,并在亭中竖立了新镌刻的《峡州至喜亭记》碑。

  宋嘉祐年间,著名文学家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从故乡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市)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受任。

途经三峡,对峡中风物多有吟诵。

到夷陵(宜昌古称)后,“三苏”同游了三游洞,在洞中各赋诗一首写在洞壁上,因而被世称作“后三游”。

苏轼过三峡,还留存《入峡》、《出峡》、《至喜堂》、《黄陵庙》、《峡州甘泉》等诗篇。

  此外,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被贬到涪州(今四川涪陵)、黔州(今四川彭水)期间,曾于绍圣二年、靖国元年三次到峡州(宜昌)游览三游洞,并题名洞壁,书写了《三游洞序》。

惜所书《三游洞序》已失,只在洞壁上还残留他的手迹一处。

黄庭坚还在四川万县留下了宝贵的《西山碑》。

所著《黔南道中记》,有关于三峡风流的记述,也描绘了三游洞的奇观。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中年曾至川陕一带,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军旅生活。

在这里,他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初发夷陵》,又在他的《入蜀记》中,对夷陵古城名胜作了生动的描绘。

孝宗乾道六(1170)入蜀时道经三峡,写了不少诗文。

在三游洞游览时,取山下清洌的泉水煎茶,觉得很甜美,便写了一首七律诗记述这件事,在诗中赞道:

“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

于是便留下了“陆游泉”这个名胜。

 

六、历代战争

  由于宜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从古至今一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在古城漫长的二十多个世纪里,它以“川鄂咽喉”、“蜀道三千,峡路一线”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兵家必争的军事要镇称于世。

这里发生的一次次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战争,使它的城镇史与战乱兵祸难舍难分:

  白起烧夷: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浑身都是胆的白袍将军赵云,字子龙,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在华夏大地家喻户晓。

当刘备等被曹军追赶得丢盔弃甲,逃到长坂坡(宜昌当阳),刘备的妻儿走失,许多兵将死的死、伤的伤,被困的被困。

赵子龙却单枪匹马杀入重围、往来冲突,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杀死不少曹军兵将,救出许多刘备的谋臣军卒,以及刘备的甘夫人与刚满周岁的儿子阿斗。

  张飞在三游洞擂鼓督战:

  张飞是蜀汉猛将,也是刘备桃园三结义的三弟。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二十多万人攻占荆襄。

刘备率残部逃奔当阳(今当阳市),曹军穷追不舍直逼长坂。

张飞将20骑断后,他据水断桥,横予立马,环眼圆睁,吼声如雷,使曹军丧胆,不敢逼近,刘备等得以安全脱险。

  诸葛亮黄陵庙撰碑:

  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帮助刘备攻取四川,曾途经三峡,留下了不少遗迹与传说:

黄牛山麓的黄陵庙(宜昌境内)前,至今立有《黄陵庙记》碑,其碑文相传说是诸葛亮撰写,称武侯碑;传说诸葛亮入川时,曾把兵书宝剑世藏于峡中,神奇的兵书宝剑峡(宜昌境内)便由此而得名;巫峡中一块岩壁上,还有所谓“孔明碑”供人凭吊;奉节河滩上,还传说诸葛亮当年曾在这儿摆八阵图使陆逊被困,至今留有遗迹。

  关羽宜昌城点军:

  在宜昌地区,关羽的活动遗迹更多。

这位常秉烛夜读《春秋》的蜀汉名将,在清代被奉为“关圣帝”,全国各地均建有关庙。

但是这位骄傲的将军,由“威震华夏”最终得到“败走麦城”的悲壮结局。

建安十九年,刘备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可能就是这期间,他曾来夷陵(古宜昌城)点视军马。

今宜昌城区大江南岸点军坡,传为关羽当年点兵处,现存“汉寿亭侯点兵处”石碑,为清光绪十一年宜昌总镇罗缙绅所立。

  关羽兵败回马坡: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魏将于禁投降,华夏震惊。

不想吴军乘机偷袭荆州,使关羽腹部受敌,大意失荆州,兵败逃往麦城(宜昌境内),后又与儿子关平欲取道罗汉峪沟,向西北突围,退回蜀汉。

当关羽人马突围逃到临沮(远安县),行至罗汉峪中的一个三岔路口时,发觉吴兵在此设下埋伏。

他正准备回马寻路,却已晚矣!

赤兔马已被吴兵的绊马索绊倒,关羽也束手就擒。

回马坡因此而得名。

对于关羽的忠义宣传及他悲壮的遭遇,在民间影响很大。

相传他遇害后,阴魂游荡到玉泉山(当阳市),高呼“还我头来”,得到了在玉泉山结庐的普净法师的点化,至今玉泉山有“关云长显圣处”石碑,玉泉寺也由此香火日盛。

今日当阳市境,还留有规模宏伟的关陵、关羽部将周仓之墓、麦城遗址等。

长阳县境也有点河兵、马回溪等传说中的关羽遗迹。

  蜀吴夷陵之战:

  被称作枭雄的刘备,平定四川后在成都称帝,是为蜀汉先主。

  吴军偷袭荆州,他二弟关羽在临沮(宜昌境内)为吴军所杀,他誓为关羽复仇,遂于章武元年举兵顺江而下,首先占领了秭归(宜昌境内)地,相传秭归即为刘备征东吴时所筑。

蜀军乘胜东进,分兵围夷陵(古宜昌城),主力直抵夷道亭与吴兵相拒。

到第二年夏,蜀军疲困,终为陆逊所破,败逃四川。

章武三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

这段历史,演变产生了火烧连营、烧铠、断道、白帝托孤等一系列关于刘备的故事与战争遗迹。

七、经济发展

宜昌,湖北省经济发展最快城市

  近几年,宜昌市经济总量连续居湖北省第二位,宜昌商务经济发展中“省域副中心”的地位初现端倪。

  宜昌经济发展以巩固加强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为目标。

目前,宜昌工业已由水电、化工、食品医药“三大支柱”增加到含装备制造的“四大支柱”,截至9月底,全市电力产业增长7.26%,化工产业增长17.94,食品医药产业增长35.49,装备制造业增长39.35%,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59%。

宜昌六大农业特色产业

以柑橘为特色的水果产业、以草食动物为特色的蓄牧产业、以库区特种养殖为特色的水产业、以无公害反季节为特色的蔬菜产业、以优质绿茶为特色的茶叶产业、以乌红天麻为特色的中药材产业。

宜昌六大工业优势产业

以发电和输配电为特色的水电产业、以绿色健康食品为特色的食品产业、以磷化工为特色的化学产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以新型建材为特色的建材产业、航天工程及海洋探测产业。

宜昌五大服务区域中心:

世界水电旅游中心、区域性交通中心、区域性信息中心、区域性商务心和区域性科教文化中心。

八、当地特产

  五峰名茶

  人间珍品处处有,最难忘却五峰茶。

五峰是中国名茶之乡。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县内海拔最低处150米,最高2320米。

山间终年云雾环绕,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形成了五峰“云雾山中出好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此外宜昌的当阳、长阳、远安、秭归、宜都、夷陵区(特别是邓村)等地,也出产茶叶,主要为:

春眉茶、峡州翠绿茶、茉莉春尖茶、宜红工夫茶、鹿苑茶、仙人掌茶、峡州碧绿、邓村绿茶、丝棉茸茶等。

  远安西河鱼:

西河鱼出自宜昌远安县的西河中,此河河水清澈,天然鱼类资源丰富,有很多少见的鱼类珍品。

西河鱼味道醇美,最值得一提的是,西河鱼多肉少刺,甚至被外地人成为“无刺”,价格在当地鱼类中也是最昂贵的,高出其他河流中鱼价格2到3倍。

西河的灵龙峡AAA级景区建成以后,西河鱼更为有名气,大多数外来游客都会买上一些带回品尝,也刺激了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

  百里洲沙梨

  沙梨是宜昌市下属百里洲镇特产,“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

1995年注册“百里洲”沙梨商标,市场公认畅销品牌、星火计划名优产品,2000年被授予“中国沙梨之乡”等称号,2001年经农业部食品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为鲜梨优等品。

  宜昌柑桔

  宜昌出产柑桔,历史悠久,屈原的《桔颂》,证明至少两千多年前,宜昌就已栽培柑桔。

由于宜昌地理气候环境优越,现在宜昌栽桔,远非“千树”,而是居全省之冠,1991年产量达13万吨以上,且有着众多的优良品种。

宜昌猕猴桃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被誉为“水果之王”。

2008年新西兰举行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200余位猕猴桃专家一致认定:

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世界猕猴桃原产地在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

这是继2004年在武汉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猕猴桃学术研讨会上被确认后再度被确认。

有关部门已正式向国家申请“雾渡河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利于猕猴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

九、特色小吃

凉虾

  以大米、玉米等为原料,以红糖水为调料,清凉解渴,夏季勾兑冰水后饮用,风味更佳,深受宜昌居民喜爱的饮品。

由路边小贩经营,多为家庭自制,价格为五角到一元一杯。

说到凉虾,先想到的却是齐白石的虾画,微微波澜、淡然自在,很有闲趣凉虾也有此意旨,它虽不能裹腹,却衬心解渴。

端在手上,望着在清水中做碧波荡漾的凉虾,似若白玉翩然翻舞,沁沁凉爽,微微甜蜜,即可赏心悦目又能品茗玩味,真是驻足小憩的衬心之乐。

致祥路有一家“郑信记”,是凉虾在宜昌行业的领头人。

在桌前笼一排盛放凉虾的器皿,像很大的酒杯。

一溜是色彩缤纷的品种:

金黄的玉米、乌亮的黑米、晶莹的白米,还有柠檬、橙汁儿、葡萄味的凉粉,姹紫嫣红。

  萝卜饺子

  独一无二的本地特产,外地人都不知道萝卜还能炸制成小吃。

萝卜饺子虽好,也得看季节。

逢着萝卜上市,那多半不久,街边、市场、小巷的路口就有一准香的萝卜饺子馋人,叫外地的游客觑见,总是非常希罕。

不过吃萝卜饺子还有经验,那就是价格高的,自然要比一般好,原因简单,一般人只怕贵了卖不出去,但高手只怕别人吃了还再来,自己忙不赢。

  凉拌鱼腥草

  鱼腥草,又名节节根、节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茎叶有鱼腥味而得名,全草可入中药。

宜昌市境内均有生长,多为野生,还有人工载植。

一年四季都有上市(春季最多),以茎肥嫩者为佳。

配姜、蒜泥、酱油、醋、葱段、味精、麻油等即成,此菜脆嫩、清香、爽口,有清热、解毒、消炎之功效。

不仅是宜昌市民的一大嗜好,且成为宾馆宴席上的美味佳肴,深受欧美食客的喜爱。

  香辣虾

  据说这个小吃是来源于四川、重庆一带。

也难怪,宜昌是个和重庆比较相似的城市,方言、饮食、生活习惯等都是如此,当然香辣虾的味道也是辣得过瘾。

  合渣

  又名懒豆花,是土家族的传统小吃。

合渣的制作比较简单,只是在开头“推”的阶段稍辛苦些,因此人们称制作合渣为推合渣,其制作程序是:

将黄豆洗净用水泡胀后,连豆带水在石磨上一转一转地磨成浆,架火煮开,然后放入切好的新鲜萝卜菜叶,再煮开,就制成了一锅乳白带绿的合渣。

由此可见,“推合渣”比起制作豆腐要简单得多,不用过滤,不用压榨,一般也不用点卤,难怪土家人又称合渣为“懒豆腐”。

合渣的营养搭配也很科学,黄豆中的蛋白质与萝卜菜中的维生素、无机盐配在一起,达到了合理膳食的效果。

十、市区景观

宜昌城区群山拥抱,长江穿城而过。

春来百花盛开,夏日绿树如荫,秋至满山红叶映峡江,冬天千丈崖头顶白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宜昌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园林城市——大坝雄姿、三游古洞、白马仙踪、东山图画、桃花新村、儿童公园、滨江画廊、广场夜景、宜昌天然塔、镇江阁等等景观遍布城区。

“一座年轻而光荣的城市,一个宜而昌盛的城市。

依托‘三峡工程’的巨大品牌效应,实力宜昌,活力宜昌,魅力宜昌。

宜昌,正成为湖北新经济增长极。

夷陵广场

夷陵广场是宜昌市中心广场,于1997年11月3日三峡工程截流前夕建成开放,占地面积5.52万平方米,其中草坪面积3.2万平方米,是宜昌市目前最大的集休闲、观赏、娱乐、锻炼于一体的大型绿化广场,第一届中国宜昌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这里举行。

夷陵广场原址为铁路坝。

这里记录着近代宜昌历史沧桑的变化。

此地荒无人烟,曾被人称为是鬼打架的地方。

清朝末年曾经拟修川汉铁路。

这里是汉川铁路宜万段的一端。

1903年在四川成立商办公司。

1911年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为名,向美、英、德、法四国银行团借款,出卖路权,引起民愤,掀起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民国成立之后,发还民股,改为官办。

曾作为川汉铁路宜万段的总工程师,詹天佑曾两次来宜昌,主持修路事宜。

为方便筑路送料,铁路坝至晓溪塔7.5公里线路铺轨通车。

但后因变故,这已铺线路的铁轨、枕木等器材又被拆迁汉口移作它用。

致使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数十年中川汉铁路未铺上一条钢轨,铁路坝就如同留下的桥墩一样,成为这段历史的遗址。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与宜昌县政府,又在这里修建了飞机场。

1938年1月24日机场遭日军轰炸,6架飞机被炸毁,200多正在修机场的民工被炸死炸伤。

宋氏三姐妹从陪都重庆飞抵宜昌救济难童、慰问抗日前线官兵,就是在这座机场起降的。

1940年宜昌沦陷,铁路坝机场一度被日军占据,次年秋遭国民党军队炮击后,机场便再未修复了。

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铁路坝建起了广场。

广场是在征集的20多个方案中优选5套方案,经市民投票,专家论证,最后选中上海市园林设计院设计的方案而建成的。

因承传宜昌古名的历史文化,体现宜昌地域特色,故将广场命名为“夷陵广场”。

广场采用主副轴线构图,全开放式设计,突出以绿化为主题,夜景为特色,净化环境为重点。

总投资2500多万元,设置庭院灯、草坪灯、高杆灯、射灯、探照灯、彩灯等灯具852盏;音乐喷泉、背景音响,自动喷灌等设备各一套;花坛15个;饲养以白色为主的广场鸽1000余只;种植乔灌木8科14种282株,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