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七校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616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七校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津市七校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津市七校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天津市七校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天津市七校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七校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

《天津市七校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七校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七校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

天津市七校届高三联考语文

天津市七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2013.12.

第Ⅰ卷

一、语言基础运用(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滂沱/螃蟹蹊跷/蹊径曲解/曲高和寡

B.果脯/胸脯哽咽/田埂勾当/勾心斗角

C.喷射/喷香轻佻/眺望取缔/瓜熟蒂落

D.惩处/逞能鱼鳔/骠骑咋舌/啧啧称赞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我国零售连锁企业另一大软肋就是企业已存在的各个系统软件各行其事,难以融合,竞争力不强。

B.据研究,只有穿着像宇航服那样的全封闭式屏蔽服,人体才有可能不接触电磁辐射,市场上热销的防辐射服可以防辐射的说法其实是迷天大谎。

C.罗崇敏痛批教育的功利化,炮轰高达15万元的出国留学外语培训费等现象,博得大学大学生满堂喝彩。

D.新华社11月25日报道,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顺利进行了歼——15飞机启降飞行训练。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观众来说,“限娱令”可谓褒贬不一,但“限广令”却赢得一片叫好声。

而在观众弹冠相庆的时候,电视业却在暗地里叫苦不迭。

B.全球信用评级“三巨头”——美国惠誉、标普和穆迪,相继宣布调低某些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揭开欧洲债务危机的大幕。

希腊首当其冲,深陷危机;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如履薄冰,纷纷出台各种措施以控制财政赤字。

C.10月28日,9名泰国陆军现役军人慑于压力主动向泰国警方投案自首,至此,震惊东南亚的“10·5湄公河惨案”真相呼之欲出。

D.中国女排和韩国女排在第16届亚运会最后一枚金牌的争夺战中再度碰面。

韩国队独占鳌头,赢了两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发放工作日前启动。

其中,TD—SCDMA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有力推动了中国在国际标准竞争领域赢得更大话语权。

B.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

C.网络运作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D.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5.下列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为“初唐五言律第一”的杜审言(胡应麟《诗薮》),为盛唐诗坛开宗立派的孟浩然、岑参,还有张继、戎昱、陆羽、皮日休、宋祁、米芾等荆楚诗人词客,均为唐宋文学之名家。

B.“经济不发展,群众不满意;经济发展了,环境破坏了,群众一样不满意。

”该县一位干部说,“多年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片面追求CDP增长,容易产生‘吃着祖宗饭,砸着子孙碗’的负面效应,最终反过来又使CDP的增长难以为继。

C.2月15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盛华仁指出:

本次“两会”将对驻会代表严格要求,不允许各省市代表自带厨师、食品和加工原料(2月16日《娱乐信息报》)。

D.当功利之心和尘俗之念急剧膨胀,当悲壮的故事已变为明日黄花,赵公元帅和孔方兄势必成为吸引众庶千夫的强力“磁场”。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梅兰芳》是不是“梅兰芳”?

翁思再

  经过舆论的千呼万唤,电影《梅兰芳》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已经退出流行的京剧艺术,借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是该片热议热映带来的最大附加值。

  在时尚的包装下,向观众展现京剧中最美好最本质的唱腔艺术,这是电影《梅兰芳》的文化价值之一。

影片里有几段“戏中戏”,是剧情演绎的需要,同时又具备声腔艺术的价值。

其中最成功的是梅葆玖的幕后配唱配音,包括《樊江关》、《黛玉葬花》以及昆腔《游园惊梦》、时装戏《一缕麻》等,无论在梅派风格的把握、韵味的呈现,还是在声乐上的表达方面,它们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不过除了唱腔外,“戏中戏”在表演方面就显得生硬了。

除了扮演少年梅兰芳的余少群外,黎明、章子怡和王学圻,由于不是戏曲出身,学京剧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他们的手眼身法步基本“不是里头的事儿”。

电影《梅兰芳》对众所周知的一些大事的处理,应该说是基本符合人物和历史的真实,诸如梅兰芳蓄须明志富有民族气节爱国情怀,坚持艺术革新创立梅派,国际巡演提高中国文化的地位,威武不屈为“戏子”赢得尊严。

《梅兰芳》对于这些人物基本面的正确表现,使得我们相信:

这是梅兰芳。

然而在另外一些方面,我又觉得“这不是梅兰芳”。

影片的第一段描述青年梅兰芳同老辈名角“十三燕”斗法。

“十三燕”这个名字,看其影片中的事迹,原型应该是谭鑫培。

既然作者把谭鑫培的名字改成“十三燕”了,那么完全可以虚构,这些我不反对。

我反对的是把梅兰芳和他的艺术对立面,处理成创新和守旧的截然对立和两极分化。

梅兰芳绝对的新,对方绝对的旧,而且是新的绝对战胜旧的。

其实,梅兰芳在艺术上的新旧观不是将两者对立,而是创新中有继承,继承时求创新。

  关于人物塑造,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黎明的表演。

梅兰芳的那一份木讷,那一份“蔫儿”劲,反应迟钝却又诚恳而有主见,这些他都拿捏得很好。

好的男旦演员,应该是“台上不像男,台下不像女”,黎明演得一身正气,他使观众相信,梅兰芳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当然如果他在眉宇和举手投足之间,再出一点京剧艺人生活中的神采或者说是惯性动作,那么人物形象就会更加传神。

(节选自《文汇报》2008年12月6日)

6、下列关于电影《梅兰芳》的文化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起了人们对已退出流行的京剧艺术的广泛关注,起到了保护和弘扬国粹的作用。

B.借助时尚元素的包装,向广大观众展现了京剧艺术中最美好、最本质的唱腔艺术。

C.在处理一些众所周知的大事时,不仅充分尊重历史事实,还完全符合人物的真实。

D.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主要演员一身正气的表演,准确捕捉住了梅兰芳的风范。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梅兰芳》里的“戏中戏”虽然在声乐表达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在表演方面却显得比较生硬。

B.作者觉得从人物基本面上看演的“是梅兰芳”,但从对人物关系的处理上看又“不是梅兰芳”。

C梅兰芳在艺术上的新旧观不是绝对化的,而是体现了辩证的思想,即创新中有继承,继承时求创新。

D梅兰芳的性格是复杂的,既木讷、迟钝,又诚恳有主见,但黎明竟能拿捏得很好,很出乎作者意料。

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人物“十三燕”的设计告诉我们,编导完全可以设计主人公在事实中并未做的行为和动作。

B.梅兰芳蓄须明志,威武不屈,从而树立了京剧男旦演员“台上不像男,台下不像女”的典范。

C.“艺术真实”的内涵是对“大事”的处理必须尊重事实,但对情节可以虚构,细节可以想象。

D.由于不是戏曲出身,黎明的手眼身法步基本属于外行,所以无法使人物形象达到传神的境界。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题3分)

吾庐记

〔清〕魏禧

  季子礼

(1),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

(2)之左肩,曰:

“此真吾庐矣!

”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

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

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3)之华,荫于径下,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4),光耀林木。

客曰:

“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

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

”或曰:

“其少衰乎?

其将怀安也。

 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

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

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

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

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

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

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让余者曰:

“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

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

”余笑曰:

“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

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

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

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耎(6)趑趄,盖井而观,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

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7)席,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

孔子曰:

‘志士不忘在沟壑。

’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季子为余言,渡海时舟中人眩怖不敢起,独起视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

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

余乃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庐既成,易堂诸子(8),自伯兄而下皆有诗;四方之士闻者,咸以诗来会,而余为之记。

——选自道光刻本《易堂九子文钞·魏叔子文钞》 

【注】

(1)季子礼:

魏礼,字和公,号季子。

(2)勺庭:

作者翠微山堂号。

(3)辛夷:

木名,亦称木兰,开紫红花。

华,通“花”。

(4)垩(è)以蜃灰:

涂刷蛤壳粉。

垩,涂刷。

蜃,指大蛤。

(5)瘴癞(laì):

我国南方湿热,山林间蒸发之烟气,使人致病,故有此称。

(6)选耎(ruǎn):

怯懦。

选,通“巽”,怯懦、柔弱。

耎,同“软”。

(7)衽(rèn):

指家中床席。

(8)易堂诸子:

作者与魏祥、魏礼,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等人,在翠微峰建立学舍,讲学论文,号易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山宫之宫:

围绕

B.故视勺庭为胜焉视:

看待

C.客有让余者让:

责备

D.揽风土之变揽:

阅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少衰乎?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

若属皆且为所虏

C.又唯子言之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余乃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11.理解本文内容,选出不符合孔子“志士不忘在沟壑”精神品格的一项是()

A.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

B.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C.盖井而观,腰舟而渡。

D.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子礼“作屋于勺庭之左肩”,已经对四方飘游的生活感到厌倦了,是想过过安逸的生活,已经丧失了孔子所说的“志士不忘在沟壑”的精神风骨了。

B.这篇记文,写“吾庐”周围的景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松声花影,已使读者如闻如见。

C.作者主张,只有通过艰险的环境来锻炼,才能成为有用之材,不能“终身守闺门之内”,作“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的懦夫。

D.对于季子“冒险危而游”,“家人忧恐泣下”,而作者身为兄长“不忧恐泣下”,是因为作者赞成季子“其志且乐为之”态度。

第Ⅱ巻

四、古诗文(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

(3分)

(2)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

(2分)

(3)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诗,按要求作答。

(8分)

虞美人梳楼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注释】“蒋捷”生活在南宋末年。

(1)首句两个“丝丝”一词的韵味。

(3分)

(2)李煜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皆运用生动的比喻使无法捉摸的愁情具体化、形象化,那么蒋捷在本词中“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是怎样写“愁”的呢?

(2分)

(3)杨慎《词品》中说:

“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

”蒋捷的这首词达到到了“平淡入妙”的境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举例简析作答。

(3分)

15、默写下列名篇名句。

(任选5小题,5分)

(1)(),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卫风·氓》)

(2)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3)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蜀道难》李白)

(4)(),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5)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

(),兵刃既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

(6)潦水尽而寒潭清,()。

(),访风景于崇阿。

(《滕王阁序》王勃)

五、文学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奇怪的西方记者

邓笛/编译

安娜·魏特尔出了飞机场,首先戴上墨镜,然后往身上喷了喷刚从机场商店买的防虫剂。

她想,这是她到非洲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

像她这样一个名记者,怎么能住非洲肮脏的旅馆,吃垃圾一样的饭菜呢?

当然,这些脏、乱、差的事情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

此刻,另外一位记者乔什夫·阿杜拉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

他是拉各斯《星报》的记者。

当他听说自己将要见到闻名遐迩的欧洲记者安娜·魏特尔时,心中忍不住一阵激动。

“她需要得到尼日利亚同行的帮助。

”安娜·魏特尔的助理打电话时这样对他说。

乔什夫没有像以往一样驱车回家,而是将车开到安娜·魏特尔的下榻处。

这是一家国际连锁宾馆,或许是因为安娜·魏特尔对宾馆的期望值太高了,她见到乔什夫时先是抱怨了一阵,说空调性能不好,房间里还有蚊子。

“咱们找一家饭店边吃边聊,”她说,“找一家……有非洲特色的……哦,对,那种装饰得五颜六色的……”

乔什夫想了一想,想到了一家可以吃到尼日利亚传统菜的饭店。

他开车带安娜去了那儿。

他对这家饭店很满意,但是安娜似乎不以为然。

“嗯……太干净了。

”她说,“又干净又安静……”

“这样不好吗?

”乔什夫问。

“缺少了一点非洲元素。

”安娜说。

“你指的非洲元素是什么?

”乔什夫问。

“嘈杂、拥挤、混乱、花花绿绿……”

“唔,”乔什夫说,“拉各斯的确是一个喧闹的花花绿绿的城市,人口众多……但是,我们都喜欢去好的环境吃好的菜肴,这和别的地方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安娜显得很失望。

“在这儿我找不到一点儿非洲的感觉。

”她说。

“安娜,”乔什夫解释道,“非洲是一块大陆,有54个国家,9亿人口,使用的语言有多少种至今也没有统计出精确的数字——大概有几百种吧!

乔什夫试图告诉她,非洲是千姿百态的,不能让一个地方的面貌代表整个非洲的形象。

但是,安娜根本不听。

乔什夫只好改变话题。

“那么,您将写些尼日利亚的什么呢?

”他问。

“还没有确定。

”安娜说,“我要走走看看,感受一下。

比如,枪支、犯罪、那些饿得瘦骨嶙峋的人……还要配上图,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瘦骨嶙峋的饥饿者手中持枪从事犯罪活动……”

乔什夫想了一会儿。

“是的,与别的大城市一样,拉各斯也有犯罪现象,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什么有趣的题材,而且在这里你很难找到许多饿得瘦骨嶙峋的人。

”他指着桌上丰盛的菜肴,“我们这儿的人吃得都很好!

“说说你们报纸的情况。

”安娜也改变了话题。

“有各种栏目,”乔什夫说,“当然,也会报道犯罪,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给你讲讲曾经发生的……”

“这有点儿意思。

我想,我可以用我的影响力让这类报道更加……”

“我有一个想法,”乔什夫说,“你为什么不写一写拉各斯人的日常生活呢?

你知道,写到非洲,人们就会写到饥荒、战争、腐败……但是,这些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安娜显得很困惑。

乔什夫继续说道:

“你为什么不写一写普通人的普通事,比如这个饭店,比如学校里幸福的孩子……”

“读者不喜欢看这些。

”安娜说,“我需要落日下阴暗的非洲这样的意境……”

乔什夫不明白为什么西方人说到非洲就会说到阴暗。

其实,要说阴暗,伦敦才阴暗呢——乔什夫有一年12月份去过伦敦,才下午3点,天就黑了,而尼日利亚是他见过的阳光最明媚的地方。

安娜不理会他,继续说道:

“描写阴暗,是为了让人们感受阳光;描写低俗,是为了让人们向往高雅……”

“这我能理解,”乔什夫说,“可是,在尼日利亚有低俗的人,也有高雅的人,你为什么不写一写高雅的人呢,比如那些作家、学者……有很多的呀,如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索因卡,1991年布克奖得主班·欧克利,著名作家齐诺瓦·阿切比……他们有好多事值得说一说……”

乔什夫从安娜的脸上看出了不屑一顾,似乎只有她自己才是唯一重要的学者与作家。

几天以后,安娜回到了伦敦。

“去了一趟非洲,总得写些什么,写什么呢?

”她打开电脑,开始打字:

“非洲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一下飞机,我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乔什夫·阿杜拉有一张典型的非洲人的脸,他是一个思想开明的记者,是一名在黑暗的非洲不懈地为争取言论自由而顽强斗争的勇士……没有我们的帮助,他将困难重重……”

与此同时,乔什夫·阿杜拉正在家里读新出的《星报》,这上面登载了一篇他写的文章,标题是“奇怪的西方记者”。

16.开头处描写“安娜·魏特尔出了飞机场,首先戴上墨镜,然后往身上喷了喷刚从机场商店买的防虫剂”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4分)

17.安娜与乔什夫的“非洲感觉”有什么不同?

(2分)

18.在乔什夫看来,安娜这个西方记者“奇怪”在哪里?

(3分)

19.赏析安娜·魏特尔这一人物形象。

(4分)

20.分析文中安娜回到伦敦后撰文评述“乔什夫·阿杜拉”的用意。

(4分)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乔什夫因为能见到久仰的欧洲记者安娜,“心中忍不住一阵激动”,与后文见到的“奇怪”的安娜构成心理反差,这欲抑先扬的手法,让读者从乔什夫的心理变化之中重新审视安娜的“新闻影响力”。

B.安娜对于下榻的国际连锁宾馆抱怨居住条件不好,而对于尼日利亚传统菜的饭店,却抱怨这里“又干净又安静”,这时因为安娜对于尼日利亚传统菜饭店的环境期望值太低了。

C.对于同行乔什夫的建议,“安娜显得很困惑”,是因为她无法理解认同乔什夫所说的“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状况”,她“需要落日下阴暗的非洲这样的意境”。

D.读者从西方记者安娜坚持的“非洲感觉”中,能够认识到,在国际新闻报道领域,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媒体竭力控制和影响世人对事件是非曲直的判断和观察角度。

E.乔什夫是这篇幽默小品的线索人物,正是乔什夫的真诚帮助,让安娜认识了一个真实的多元的非洲,最终改变了安娜对非洲的认识。

六.语言表达(12分)

2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__________(4分)

①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后的升华。

②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③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

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④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漂浮于天上的云。

⑤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的、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

⑥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

23.自选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写一段评论,要求内容要符合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80个字)(4分)

示例:

狂放不羁酒中仙——李白

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

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

24.根据下表的数据,请用文字表述某地居民投资理财的趋势,要求写出两点。

(4分)

投资

储蓄

房产

股票

国债

其他

占%

50.5%

18.5%

20.6%

5.4%

5%

七.(60分)

25.根据下面情境,按照要求作文。

(60分)

某高中校之间举行一场学生辩论会,辩题为“明星是否有义务成为大众道德楷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明确自己的观点,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天津“七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13-12

第Ⅰ卷

一、语言基础运用(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A】A.pāng/pángqī/xīqū/qǔB.fǔ/púgěnggòu/gōu

C.pēn/pèntiāo/tiàodìD.chéng/chěngbiào/piàozé

2.【C】A.事-是B.迷-弥D.启-起3.【B】A.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当了官,她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贬义词误用。

B.如履薄冰,指做事小心谨慎的样子。

C.呼之欲出,泛指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得十分生动逼真。

在这里,用错了对象。

D.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与后面的“赢两局”不合,可改为“先声夺人”。

4.答案【A】(B项搭配不挡,“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一句中主谓和谓宾都不搭配。

C项修饰语“越来越多地”与中心词“引起”不搭配。

D项“和”连接的对象产生歧义),与②紧密相连)5、【B】答案(A项:

“(胡应鳞《诗薮》)”应在“初唐五言律第一”的后面。

C项:

句号移到括号前面。

D项:

“赵公元帅”和“孔方兄”都应加引号)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答案:

6、C(轻重失度,原文的表述是“基本符合人物和历史真实”,而该项却表述成了“充分尊重”“完全吻合”)

7、A(以偏盖全,根据原文,在“声乐表达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的只是“梅葆玖的幕后配唱配音”,而不是《梅兰芳》里所有的“戏中戏”)

8、D(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如果他在眉宇和举手投足之间,再出一点京剧艺人生活中的神采或者惯性动作,人物形象就会更加传神”,它强调的是如何“更加传神”的问题,而不是“传神不传神”的问题)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题3分)

9【B】B.视:

比较10【C】A大概/难道B.而且/将要C.都是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不译。

D.于是,便/才11【C】孔子“志士不忘在沟壑”指的是“有志气的人连死在山沟里也毫不顾忌的”,是一种为实现志向不畏艰险的勇毅精神。

“盖井而观,腰舟而渡”,在文中指的是“瞻前顾后”的懦夫行为。

12.【A】从“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一句可以看出。

季子在“斗绝之山”建“华屋”的举动,也证明了“志士不忘在沟壑”的精神犹存。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

(3分)

 译文:

当季子南游的时候,车子奔驰在瘴气郁结的异乡,身冒不测的风险,远离朋友,独个儿无所作为,就此前往海南岛。

(2)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

(2分)

译文:

有人把季子的消息告诉家里人,家里人担心恐惧得哭了,而我却象平日一样谈笑吃喝

(3)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3分)

译文:

像季子这样的行动,我所做不到的事情而我家子弟却能做到,正是出于他们的志趣并且乐于做,我连赞成都来不及怎么还能阻止呢(我有什么理由阻止他那样做呢)?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诗,按要求作答。

(8分))

(1)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韵味。

(3分)

【参考答案】“丝丝”这一叠词(1分),看似平常,其实颇见巧妙,从音调上讲,这个叠词协畅自然,念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1分)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动地描绘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暗衬倚栏人愁绪的万缕千丝。

(1分)

(2)李煜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皆运用生动的比喻使无法捉摸的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