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7378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

《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

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8届上学期豫西名校联考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苏州的地方志记载:

“光绪二十年(1894)前,沪上未有纱厂,苏地盘门外苏纶纱厂亦未兴筑,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

直到1894年,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13.39%。

“穿洋布的主要是城镇商人和富裕阶级,穷苦的城市贫民和乡下居民都穿土布”。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D.人们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

2.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

A.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

C.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D.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

3.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4.创办于1802年的著名杂志《爱丁堡评论》曾指出:

“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

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材料反映出()

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英国思想家培根说:

“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

”伊丽莎白女王则声称:

“海洋不属于任何民族、任何个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帝国在重商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崛起

B.“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这些言论出笼的保障

C.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率先建立海洋霸权

D.英国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打造“世界工厂”

6.20世纪初有学者评论: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这位学者所要表述的观点是()

A.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C.新能源的利用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

D.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

7.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

”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D.继昌隆缫丝厂

8.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9.有学者在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时指出“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

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

对上述材料解释准确的是(  )

A.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

B.西方势力侵入客观上推动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C.工商业发展是推动近代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引擎

D.政府开展工业化建设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途径

10.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基于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

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各类金融业务,英国的企业也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洒向了世界。

材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重商主义政策成就英镑的国际地位

C.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D.国际货币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11.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

“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

”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是(  )

A.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B.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

C.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12.清末某大臣认为:

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

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此方案不可行,因为当时中国民间无力经营现代工业

B.此人是洋务派代表,认为学习西方技术便可架乎西制

C.此人看到官办企业的重重弊端,鼓励发展民营企业

D.说明清政府内部发生分化,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13.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

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

”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14.1894年,张振勋(后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说:

“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

问诸国,而国已无币之可拨;问诸官,而官已无款之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

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

”对张振勋的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动员清政府搜刮民脂以充实国库  B.倡导扩大民用工业规模以筹集资金

C.鼓励清政府大举借款以偿付外债 D.建议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以扩大财源

15.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

“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6.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17.根据民国惯例,募集社会捐赠救灾恤难的途径主要有:

政府公务员薪金扣减充作赈捐,向中外各团体及个人募捐等。

1913年民国政府规定:

“凡捐款逾一万圆或募捐逾五万圆以上者给特别奖章,凡捐款逾五千圆或苏捐逾三万圆以上者给一等奖章……凡应给娠抚奖章者随给执照以资证明”。

这说明()

A.以工代赈举措具有时代特色B.政府发挥调配社会资源功能

C.救灾资金中社会捐赠比重大D.赈灾政策长期持续实效显著

18.中国的北洋军阀统治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如今却重新引发人们的思考。

在军阀二字的掩盖下,这一时期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

下列各项符合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有(  )

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②西方思想广泛传播

③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④土地革命遍及全国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

这说明()

时间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4世纪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工业出现

19世纪末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20.右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1.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

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

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

A.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有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C.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22.19世纪90年代,天津人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了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也被迫关闭。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

A.清政府法律制度不太完备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外国侵略势力的严重阻碍

23.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

影响其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迅速膨胀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4.下图的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

A.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25.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

1937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1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4.4%,占工人比例为7.3%;1942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5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78%,占工人比例为49%。

上述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家实施“实业救国”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民族企业内迁和实行战时体制D.美英等国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26.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迁移监督委员会,监督迁移东南沿海厂矿至西南大后方。

到1940年底,内迁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7.09万吨,技工1.2万余人。

该年底,迁移厂矿已大部分复工。

大批工业的内迁在战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B.便利了官僚资本控制经济

C.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7.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

由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28.1952年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副宣传画(苏联农民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民的明天》.以苏联为榜样,中国在随后的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9.在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曾把人民公社与巴黎公社相提并论,认为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公社,河南遂平的卫星公社是第二个公社,这两个公社的共同之处是()

A.其发生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都以实现共产生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C.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D.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

30.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三权分置”制度:

()

A.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B.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

C.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盘否定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31.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

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32.199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开发浦东新区。

给予的优惠政策包括:

允许外商在区内投资兴建机场、港口等交通项目:

允许外商在区内试办商品零售业;允许外商在上海,包括在浦东新区增设外资银行等。

这突出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

A.地域范围从点到面B.投资领域全面放开

C.开放领域日益扩大D.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52分)

3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

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

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

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

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

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磅、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

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

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

……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

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

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

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

夕,法币发行额巳达5千亿元。

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

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海外贸易活跃和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简要评价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

(10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图。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杨树诚(1885—1973)河北人,16岁时,经村人介绍到河南焦作煤矿英国人所办福公司当徒工。

由于聪慧刻苦,备受英人赞赏。

日久,他学得一手地质勘探的技术,成为华北一带知名煤矿钻探工程承包商。

民国9年,杨树诚将历年积累的资本在徐州筹建宝兴铁工厂和勘探钻务处。

徐州交通便利,是苏北、鲁西、豫东的小麦集散地,杨树诚见猎心喜,为寻求重大利润,于民国10年底筹建徐州宝兴面粉厂,是为扬氏独资办实业的新起点。

材料二杨树诚经营面粉业,获得丰厚利润,至民国17年,集资本60万银元,来蚌埠兴建宝兴第二面粉厂,于民国19年投产。

工厂很快垄断了皖北一带的小麦,所出产价廉物美的宝兴“洋面”完斥市场,当地许多传统的手工磨坊即被取代。

杨树诚在厂内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并采取增开夜班、对工人延长工时、严格惩罚制度等手段。

与此同时,他不惜用巨款贿赂当地军政要员,甚至与一些高级将领结拜成异娃兄弟(李宗仁称其为“三哥”),以求得他们的保护。

其企业盈利不断上升,到民国23年,仪蚌埠面粉厂所获纯利即达200余万银元,超出原始资本三倍多。

杨树诚成了淮海一带著名的面粉业资本家。

材料三“七七”事变后,徐州、蚌埠成为战略要地,杨树诚本打算将这两处面粉厂迁往内地。

此时国民党大军云集徐蚌,军队亟需面粉,李宗仁约见杨树诚:

“现在国难当头,我们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三哥不可临危而退,我第五战区的零粮还得仰仗三哥哩!

”杨听罢,慷慨地说:

“好吧,我听兄弟的,厂不迁了,全力以赴,日夜开工,确保五战区的零粮供应无虞。

”1938年5月,蚌埠、徐州不幸先后沦陷。

至此,杨树诚的两处面粉厂已供应了第五战区的面粉计达60多万袋,这对支援江淮御敌、台儿庄会战及过境部队的军需,起了一定作用。

——上述三则材料皆摘编自《蚌埠市志》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杨树诚兴办实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杨树诚的企业经营有哪些特点?

据此指出以宝兴面粉厂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抗战期间杨树诚没有内迁的原因。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10分)

 

2018届上学期豫西名校联考高三历史模拟参考答案

1-10AACBABCACD

11-20BCDDBDBBAA

21-30BBAACCDBDB

31-32:

BC

二,材料分析题

33.

(1)原因:

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6分)

作用: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4分)

(2)原因:

抵御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防范日本经济侵略。

(4分)

评价:

积极:

法币政策实施之初,统一了全国货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4分)

消极: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导致了法币的贬值和崩溃,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广大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是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

(2分)

34.评分细则

论题2分,史实6分,论证过程3分(逻辑和结构),结论1分。

要点:

①论题明确、观点鲜明②史实可以分解为政治上反侵略求民主(2分)和经济近代化(2分)思想解放(2分)③论证过程:

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论证充分(3分)“三段式”的格式和较合理的语言能体现出学生的罗辑思维能力。

答题示例论题:

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阐述: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开启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想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加剧,清廷自救的新政加快了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

一战中日本加紧对中国侵略及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兴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十月革命为中国近代化指出了新方向。

总结:

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人民反帝反封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35.

(1)主观:

刻苦聪明;善于把握商机;在外商企业中积累了资金和经验;客观:

宽松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

(4分)

(2)特点:

资本雄厚;技术领先,价廉物美;实行地区垄断;对工人剥削沉重;寻求官员保护。

(4分,答出四点即可)

问题:

过度剥削;官商勾结,缺乏独立性。

(2分)

(3)原因:

抗战救亡;民族资本家爱国精神。

(2分)

影响:

政治:

资产阶级兴起并壮大,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的领导者,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经济:

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和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

文化:

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和思想解放;

社会生活:

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日益趋向于近代化,与世界潮流逐渐接轨。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