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488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学生版

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

必修三

复习要求:

1、重点复习篇目: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琵琶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2、默写篇目:

《蜀道难》《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琵琶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

【现代文和诗歌部分】

林黛玉进贾府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阜盛()嬷嬷()匙箸()()绾()着

轩()峻憨()顽懵()懂纨袴()()

嗔()视姣()花杜撰()忖度()()

盥()沐翠幄()颦()敕()造

便()宜惫()懒放诞()伺()候

作揖()嫡()亲狡黠()内帏()

两靥()宫绦() 两腋() 贾赦() 

錾银() 戏谑()驯骡() 罥烟()

二、解释下列实词

阜盛:

敛声屏气:

纳罕:

绾着:

轩峻:

憨顽:

懵懂:

纨袴:

潦倒:

草莽:

杜撰:

劳什子:

盥沐:

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偏僻:

便宜:

态度:

可怜:

风流:

四、文学常识积累

曹雪芹,名霑(zhā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全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和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

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

人物的出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

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祝福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钝()响寒暄()朱拓()乞丐()()

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

尘芥()形骸()脸颊()贺家墺()

嚎()荸荠()()絮絮()驯()熟

桌帏()讪讪()收敛()怔怔()

咀嚼()()渣滓()()瞥()见

监()生陈抟()新正()捺()上  

草窠()拗()不过蹙()缩诡()秘

门槛()窈()陷惴惴()牲醴()()

蹒跚()()间()或瓦楞()悚()然

踌蹰()()沸反盈()天歆享()呜咽()

二、文学常识积累

鲁迅(1881——1936),原名,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

和。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

1921年写成小说集《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

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

“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的第一篇。

小说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3、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和肖像描写的作用以及文章的主题

老人与海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鲸()鲨脊鳍()攮()刺 海鳐()

黏()液蹂躏()攥()住榫()头

舵()把 堤()顶残骸()嗜()杀

二、名句名段积累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三、文学常识积累

海明威,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老渔夫是一个“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这一形象象征了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其它作品有《  》《》《》等。

《老人与海》则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现哲理,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

桑地亚哥只是一个命运乖戾的渔夫,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他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象征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而“大海”“鲨鱼”象征着神秘的命运与不可知的世界。

写鲨鱼之凶猛和残暴主要为了烘托桑地亚哥的刚毅、顽强。

蜀道难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鱼凫()萦绕()石栈()扪参()

峥嵘()()抚膺()巉岩()万壑()

咨嗟()()喧豗()崔嵬()吮血()

噫吁()猿猱()飞湍()砯崖()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咨嗟:

茫然:

横绝:

盘盘:

巉岩:

湍:

喧豗:

胡为: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危乎高哉

连峰去天不盈尺猿猱欲度愁攀援

使人听此凋朱颜侧身西望长咨嗟

三、文学常识积累

李白,字 ,号,是继屈原之后唐代伟大的(诗歌风格)诗人,被称为“”。

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主要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将进酒》《越中览古》等,与杜甫并称李杜。

《蜀道难》是“送友人入蜀”,沿袭乐府古题“即事成篇”,诗人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

想像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杜甫诗三首

文学常识积累

1、关于作者:

杜甫,字,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诗歌风格)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他的诗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极其精练。

代表作:

“三吏”:

《》《》《》;“三别”《》《》《》;《兵车行》《登高》《客至》《咏怀古迹》《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

 

2、关于作品:

《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于秋天,都是律诗。

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沉郁厚重。

《咏怀古迹(其三)》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

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这三首诗诗人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3、近体诗知识

(1)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律诗①诗句字数整齐。

分为言和七(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

一般每首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

其中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

每首定格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琵琶行(并序)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湓()浦口铮铮()商贾()怜悯()

转徙()谪()居荻()花幽咽()

虾蟆()()红绡()钿()头银篦()

春江花朝()呕哑嘲哳()()()()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曲终收拔当心画

钿头银篦击节碎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又闻此语重唧唧

因为长句

暮去朝来颜色故

凄凄不似向前声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

命遂命酒命曰《琵琶行》

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

暂凝绝不通声暂歇如听仙乐耳暂明

语琵琶声停欲语迟今夜闻君琵琶语

五、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加以解释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遂命酒

歌以赠之商人重利轻别离

六、指出下列句中特殊的文言句式

转徒于江湖间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送客湓浦口

使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弦中感斯人言

七、文学常识积累

(1)关于“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的区别。

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2)关于作者白居易,(朝代)代诗人,字   ,号        ,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

下邽(陕西谓南)人。

主张“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行、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

(3)《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

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

音乐描写非常出色。

李商隐诗两首

文学常识积累

李商隐:

字    ,号玉谿生,    (朝代)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与    合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意境高远,感情真挚,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首联:

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喻)颔联:

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典故、传说)颈联:

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

(典故、传说)尾联:

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直抒胸臆)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批判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意韵典雅厚重。

【文言文部分】

寡人之于国也

孟轲,名    ,字子舆,    (时代)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向以譬喻和雄辩著称。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无失其时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直不百步耳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弃甲曳兵而走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谨庠序之教

王无罪岁

四、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数数罟不入污池数口之家范增数目项王识盈虚之有数

以请以战喻可以无饥矣

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

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佛印绝类彌勒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而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其则移其民于河东无失其时

之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填然鼓之/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

焉尽心焉耳矣斯天下之民至焉

然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填然鼓之

于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句式特点。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非我也,岁也

3、是亦走也4、非我也,兵也

5、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8、申之以孝悌之义

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0、未之有也

劝学

荀子,名      ,    (朝代)末期赵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性本恶”。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荀子》是荀子及其门人所著,说理透彻、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

1、輮以为轮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輮以为轮2、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用心一也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加以解释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不能十步7、用心一也

四、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彌勒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博闻强记不能称前时之闻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百强步,日三四里

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先达德隆望尊七月既望

而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善假于物也

之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不如须臾之所学

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4、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过秦论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

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

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约从离衡2、合从缔交

3、制其弊4、陈利兵而谁何

5、倔起阡陌之中6、赢粮而景从

7、百有余年8、威震四海

9、始皇既没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以致天下之士

2、以为桂林、象郡

3、流血漂橹

4、赢粮而景从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加以解释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6、履至尊而制六合

7、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8、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

9、序八州而朝同列

10、追亡逐北

11、却匈奴七百余里

12、序八州而朝同列

13、流血漂橹

14、吞二周而亡诸侯

1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6、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17、尊贤而重士

18、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

19、以愚黔首

20、约从离衡

21、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四、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北追亡逐北北收要害之郡将军战河北

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吞二周而亡诸侯

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句式特点。

1、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

2、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4、为天下笑者,何也?

5、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6、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师说

韩愈(768-824),字,(朝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著有《昌黎先生集》,苏轼称他为“”,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孟郊、贾岛等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一、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今义:

用不着)

4、今之众人古义:

;今义:

众多的人,大家)

5、小学而大遗古义:

;今义:

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

今:

没有)

7、吾从而师之古:

今:

表示因果关系)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

今:

道路,道德)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加以解释。

1、吾师道也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吾从而师之

5、孔子师郯子6、而耻学于师

7、小学而大遗8、吾未见其明也

9、传道受业解惑也10、愚益愚

11、是故圣益圣

四、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吾师道也

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于师不必贤于弟子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其皆出于此乎

所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而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惑而不从师

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则群聚而笑之

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作师说以贻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其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

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

皆出于此乎不拘于时

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皆出于此乎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句式特点。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而耻学于师

5、师不必贤于弟子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其闻道也亦先乎吾8、不拘于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