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448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制史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法制史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法制史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法制史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法制史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制史复习资料DOC.docx

《法制史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制史复习资料DOC.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制史复习资料DOC.docx

法制史复习资料DOC

夏商周(春秋战国)

1.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

A.王位世袭制B.皇帝世袭制

C.爵位世袭制D.总通世袭制

2.讨伐有扈氏时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A周武王B秦始皇

C黄帝D夏启

3.《左传·昭公六年》记载:

“夏有乱政,而作()。

A.禹刑B.汤刑

C.九刑D.赎刑

4.史书上记载:

“吕命穆王,训夏()。

A.禹刑B.汤刑

C.九刑D.赎刑

5.我国古代赎刑最早出现在:

A.夏朝

C.西周

B.商朝

D.秦朝

6.“昏、墨、贼,杀”是夏朝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A.昏B.杀

C.墨D.贼

7.夏朝法律制度“昏、墨、贼,杀”中规定的刑名是()。

A.昏

B.墨

C.贼

D杀

8.«史记·殷本记》说"纣囚西伯()"。

A.圜土B.羑里

C.囹圄D.监狱

9.夏商周三代监狱的通称是()。

A.羑里

C.监狱

B.囹圄

D.寰土

3.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

A.刑B.公正、不偏不倚

C.限制、强制D.律

E.标准

2.夏朝监狱的名称有:

A.夏台B.钧台

C.羡里D.囹圄

E.夏牢

1.夏朝法律的内容主要来源于(

A.原始社会的礼B.原始社会的战争命令

C.原始社会的习惯法D.原始社会的长老决议

1.夏朝的法律制度有(

A.禹刑B.赎刑

C.甘誓D.九刑

11夏朝的法律有(

A.禹刑

C.汤刑

B.甘誓

D.九刑

1.古书上记载,夏刑共有3000条。

1.夏启讨伐有雇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是《甘誓》。

1.夏朝法律“威侮五行,怠弃三正”选自《甘誓》

2.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

A.神权法

C.法令由一统

B.明德慎罚

D.约法省刑

2.商朝“立纣为太子”,进一步说明了王位继承实行严格的()

A.兄终弟及B.父死子继

C.嫡长继承D.禅让制

1.商朝的监狱叫做()。

A.囹圄B.圜土

C.均台D.羑里

1.商朝适用的死刑有()。

A.戮B.炮烙

C.醢D.脯

12商朝的肉刑有(

A.墨刑

C.腓刑

B.劓刑

D.宫刑

2.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先后实行了(

A.禅让制B.父死子继

C.兄终弟及D.嫡长继承制

1.商朝有一种刑罚是将犯人晒成肉干,此刑罚叫做_脯。

1.《左传·昭公六年》: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1.《荀子·正名》总结商朝的刑事立法,说:

“刑名从商”

1.商朝有一种肉刑,是断足的刑罚,被称作_剕(刖)。

2.商朝的墨刑也叫黥刑

2.商朝的家庭制度为:

一夫一妻多妾制

1.《左传·昭公六年》记载:

“周有乱政,而作”

A.禹刑

C九刑

B.汤刑

D.赎刑

2.《吕刑》的制定者是()

A李悝B商鞅

C邓析D吕侯

8.西周的《吕刑》作于()。

A.成王时期B.康王时期

C.昭王时期D.穆王时期

3.西周有一种刑罚是把犯罪者晒成肉干,这种刑罚叫做(

A.炮烙

C.脯

B.醢

D.劓殄

2.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B.券书

C.红契D.傅别

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有()。

A.明德慎罚

B.以德配天

C.亲亲、尊尊

D.法令由一统

统一度量衡制度

13.西周中央司法机关有(

A.大司寇

C.士师

B.小司寇

D.乡士

2.西周的婚姻制度有()。

A.六礼B.七去

C.三不去D.五听

2.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包括()

A.六礼B.七去

C.三不去D.龙凤合挥

1.西周婚姻制度中的“三不去”的内容包括(

A.有所娶无所归,不去

B.与更三年丧,不去

C.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D.生儿育女,不去

3.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包括(

A.六礼

B.七去

c.三不去

D.一夫一妻

2.“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包括有(

A.辞听B.耳听

C.气听D.色听E.目听

2.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A.《工律》

B.《誓命》

C.《吕刑》

D.《九刑》

E.《九章律》

4.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有()。

A.髦悼之年有罪不加刑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

C.慎侧浅深质量以别之D.罪疑从赦

E.诬告反坐

3.西周时根据罪过之大小坐嘉石的时间,分为()。

A.一年B.九个月

C.七个月D.五个月

E.三个月

2.西周法律根据地区远近规定的不同上诉期限有(

A.国中一旬B.郊二旬

C.野三旬D.都三月

E.邦国一年

2.《左传·昭公六年》记载: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1.西周土地王有的主要标志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1.西周初期的土地王有,诸侯不得买卖、处分被分封的土地,这种土地制度叫做(田里不鬻)

2.西周在礼、刑的使用上,贯彻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原则。

6.西周的王位继承也经过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最后确立了(嫡长继承制)

2.西周解除婚姻的七种理由叫做七去。

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

3.西周中央政府设有大批官吏组成“卿事寮”和“太史寮

1.“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的原则在西周作为一种定罪量刑的原则,称作(刑罚世轻世重)

1.中国奴隶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公布成文法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4.在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是郑国的()

A.叔向

C.子产

B.孔子

D.邓驷歂

3.我国古代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在(

A.竹简B.鼎上

C.纸上D.帛上

3.春秋时期对晋国铸刑鼎提出反对意见是()。

A.子产B.叔向

C.商鞍D.孔子

10.春秋时期晋国自文公以后制定的法律有()。

A.被庐之法B.常法

C.刑书D.法经

E.竹刑

2.春秋时期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A.井田制被破坏

B.王权旁落

C.宗法制松弛

D.法治取代礼治

3.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受到()的批评。

A.孔丘B.商鞅

C.魏文侯D.叔向

2.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2.《左传》记载:

“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4.春秋时范宣子任晋国执政时曾制定刑书。

4.春秋时期晋文公称霸时曾“作被庐之法”

5.战国时期,在秦国进行二次变法改革的人物是(

A.子产

C.李悝

B.商殃

D.吴起

D.杀

3.《法经》共()

三篇七篇

六篇九篇

4.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

A.仆区法

C.秦律

B.法经

D.盗法

4.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

A.仆区法B.法经

C.秦律D.盗法

6.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厩律、兴律三篇的是()。

A.《九章律》B.魏律

C.秦律D.唐律

9.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是()。

A.荀况B.李悝

C.吴起D.商鞅

5.战国时期李悝《法经》各篇分别是()。

A.盗法B.贼法

C.囚法D.捕法

E.杂法

14.《法经》的历史意义在于()。

A.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

B.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体系

C.它对当时魏国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D.它对魏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在秦国的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

A.整顿户籍,设立连作法,防止隐匿坏人B.奖励告奸

C.奖励农业生产D.奖励军功

2.商鞅第二次变法的内容主要有(

A.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

B.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

C.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地主私有制

D.统一度量衡

1.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是()。

A.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B.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

C.行刑,重其轻者

D.法令由一统

2.改“法”为“律”者,是战国时期的(商鞅)

2.秦国在秦孝公时,商鞅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

秦汉两晋南北朝

4.秦朝强制男犯白天修筑城的徒刑叫做()。

A.城旦B.鬼薪

c.司寇D.罚作

1.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叫做()

A.定杀B.醢

C.枭首D.具五刑

5.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叫做(

A.定杀B.醢

C.枭首D.具五刑

5.秦律对麻风病犯者投人水中使其淹死的刑罚叫()

A.淹死B.坑杀

C.定杀D.溺杀

5.秦朝的判案成例叫做()

A.成B.廷行事

C.式D.法律答问

5.廷行事是秦朝的法律形式之一,指的是(

A文书程式B.法廷成例

B条文解释D.皇帝命令

5.“法律答问”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

A.汉朝

B.战国

C.秦朝

D.春秋

2.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

A.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

C.三重法

D.五善五失

3.秦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叫()

A.大理寺B廷行事

C.廷尉D宗正府

2.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的长官叫()。

A.大理寺B.廷行事

C.廷尉D.宗正府

2.投书罪规定在()。

A.魏律

B.汉律

C.秦律

D.九章律

2盗徙封罪规定在(

A.汉律B.秦律

C.魏律D.唐律

4.秦朝的法律思想有()。

A法令由一统

C.以刑杀为威

B.事皆决于法

D.严刑峻法

6.秦朝的“以刑杀为威”的意思是()。

A.法网严密B.全国实得统一的法令

C.严刑重罚D.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E.凡事皆有法式

2.秦朝的立法形式有()。

A.律B.式

C.法律答问D.廷行事

10.《秦律十八种》中的律名有()

A.田律

C仓律

E.关市律

B.厩苑律

D.金布律

3.以下属于秦朝的作刑(徒刑)的是()。

A.城旦、春B.鬼薪、白聚

C.司寇、作如司寇D.罚作、复作

4.先秦时期的“三重选官法”,在选拔官吏时,分别注重(

A.客士B.军功

C.通晓法律D.开国元老

3.秦朝规定选择宫吏要符合以下条件(

A.具备胜任该职位的能力

B.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质

c.必须忠君

D.必须通晓法律

4.秦简中关于任官的具体要求规定在“为吏之道”

5.“以刑杀为威”是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5.“法令由一统”是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

1.“李斯被诬案”是统一的封建王朝以_谋反罪处死权臣的早期例证。

2.秦朝民间起诉,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3.目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是秦朝的《金布律》

5.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的主导是()。

A.黄老思想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D.道家思想

2.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可以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此法律形式为()

A.律

C.科

B.令

D.比

2.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此法律形式为

A.律B.令

C.科D.比

6.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的核心是()

A.黄老思想

C.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

3.在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

A.秦朝

C.南北朝

B.汉朝

D.隋朝

6.首次将“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下来的法律是(

A唐律疏义

C.汉律

B.九章律

D.开皇律

6.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针对某类事情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此法律形式为

A.律

B.令

C.科

D.比

6.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此法律形式为()

A.律

B.令

C.科

D.比

4.汉代对利率曾有明确规定,超过法定利率这叫做()

A取息过率

B文券

C劵书

D散估

7.中国历史上,首先下诏废除肉刑,着手改革刑制的皇帝是()。

A.汉武帝B.秦始皇

C.汉文帝D.商汤

6.汉朝的刑制改革始于()

A.文帝B.景帝

C.惠帝D.高后

6.汉朝把向当事人宣读判词叫做()。

A断狱

B读鞠

C鞠狱

D乞鞠

16.“约法三章”的内容包括(

A.杀人者死

C.盗抵罪

B.伤人抵罪

D.大逆死

4.汉律六十篇包括()。

A.九章律B.越宫律

C.朝律D.傍章律

5.以下是汉朝颁布的法典有()。

A.九章律B.沈命法

C.酎金律.D.左官律

3.以下属于汉朝定罪量刑原则的有(

A.关于刑事责任年龄B.亲亲得相首匿

C.贵族官僚有罪先请D.先自告除其罪

6.以下属于汉朝的罪名是()。

A.奸党罪B.通行饮食罪

C.见知故纵罪D.不得兼方罪

5.汉朝的“三公”分别是()。

A.丞相B.太尉

C.御史大夫D.司马

5.汉代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监察组织,分别是(

A.中央的御史台B.中央的廷尉

C.地方的司隶校尉D.地方的州刺史

9.汉律规定享受减免刑罚的最高年龄为(

A.60岁以上

B.70岁以上

C.80岁以上

D.90岁以上

E.100岁以上

2.汉朝有一种定罪量刑的原则,即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互相隐匿犯罪,即所谓的(亲亲得相首匿)

7.汉朝将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叫做(比)

4.汉朝对特定人才的任用方式包括征召和辟举,合称为征辟

6.“傍妻”是汉朝时期妾的名称之一。

7.将“八议”制度最早规定在法典里的是(

A.魏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8.在中国法制上,首次改具律为刑名并冠于律首的法律是()。

A.魏律B.晋律

C.《永明律》D.北魏律

3.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人律典的封建制法典是()

A.魏律

C.北齐律

B.晋律

D.北魏律

7.晋律的特点是纳礼人律,将儒家的()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

A.八议B.官当

C.服制D.重罪十条

3.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

A.魏律B.晋律

C.北齐律D.北魏律

6."重罪十条"是"十恶"的基础,确立"重罪十条"的法典是()。

A.魏律B.晋律

c.北齐律D.北魏律

3.三国时参加制定《蜀科》的有(

A.诸葛亮B.法正

C.伊籍D.刘巴

E.李严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表现在(

A.八议入律B.官当入律

C.确立重罪十条D.准五服以制罪

3.参加制定晋律的主要有()。

A.贾充B.羊枯

C.杜预D.舞廷芳

E.沈家本

17.为晋律作注释的是(

A.羊枯

C.杜预

B.张斐

D.裴楷

4.古代封建官吏犯罪可以利用"杂抵罪"减免罪刑,可以用来抵罪的有()。

A.夺爵B.除名

c.免官D.流放

1以下刑罚属于封建制五刑的有(

A.笞B.杖

C.墨D.劓

2.以下属于奴隶制五刑的有()

A.笞B.墨c.劓D.杖E.宫

7.《蜀科》是三国时蜀国的法典。

2.正式规定"八议"的封建法典是《魏律》。

3.三国时期魏律将传统的“具”律改为“刑名”,放在篇首。

3.封建法典规定八种人除了犯“十恶”罪以外的死刑,都可以享受“议”的特权,这种制度叫做(八议)

6.中国古代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的制度叫做“官当”

隋唐宋元明清

7.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

A.«大业律»B.«开皇律》

c.«九章律»D.«贞观律》

4.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制法典是()。

A.《唐六典》B.《北周律》

C.《大业律》D.《开皇律》

18以下属于隋朝颁布的法典有()

A.刑统B.开皇律

C.泰始律D.大业律

8.隋朝的法律形式,除了律以往还有()。

A.令B.科C格D.比E.式

8.隋朝先后颁布两部法典,文帝时颁布《开皇律》

8.隋朝《大业律》共18篇

4.中华法系的代表法典是(

A.秦墓竹简

C.唐律疏议

B.汉律六十篇

D.开皇律

6.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

A.《大唐六典》B.《元典章》

C.《大明会典》D.《清会典》

9.唐律对涉外案件处理原则的规定,两个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唐朝发生诉讼时,则按()

A.依其中一国法律

B.两国法律

C.唐朝法律

D.双方指定的法律

10.唐宣宗时编成的《大中刑律统类》共(

A.120门

B.125门

C.123门

D.121门

8.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

A.五十五岁B.六十岁

C.六十五岁D.七十岁

7.《唐律疏议》第二篇的篇名是()。

A.名例B.卫禁

C.户婚D.捕亡

5.《唐律疏义》规定:

债务人负债不偿时,债权人可以强制扣押债务人的财物。

这叫做(

A.赁庸

C.牵掣

B.强制履行

D.举息

7.唐朝的立法形式有()。

A.律B.令

C.格D.式

5.唐朝初年立法指导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点,即()。

A.礼刑并用B.法令简约

C.宽仁慎刑D.春秋决狱

8.唐律规定死刑犯人在执行前,京师和地方的覆奏制度有(

A.一覆奏B.二覆奏

C.三覆奏D.四覆奏

E.五覆奏

5.唐朝的主要立法包括(

A.《唐六典》

B.《武德律》

C.《贞观律》

D.《永徽律》

8.《唐律疏议》的结构包括()。

A.律文B.疏议

C.问答D.注

9.中国法制史上出现的具有行政法典性质的文件有(

A.《大唐六典》B.《大明会典》

C.《清会典》D.《十九信条》

6.唐代吏部考试科举生的标准是()。

A.体貌丰伟B.言词辨正

C.楷书遒美D.文理优秀

6.唐代御史台在御史大夫和中丞下设(

A.台院B.殿院

C.察院D.审刑院

7.保存至今的最早、最完整、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唐六典》

3.《唐律疏议》共12篇

3.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法典是(唐律疏议)

9.唐高宗时期颁布的主要法典叫《永徽律》

9.唐高祖时颁布的唐律,史称《武德律》

3.唐朝的最高监察机关叫御史台

6.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A.《九章律》B.《北齐律》

C.《唐律疏义》D.《宋刑统》

8.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当属()。

A.具五刑B.折杖法

c.剌配法D.凌迟

9.宋朝将历史上最残酷的生命刑正式纳人法典,即()。

A.折杖法B.刺配法

C.凌迟刑D.重法地法

4.宋朝把五代时出现的“凌迟”,以诏救形式正式确定下来始于()

A.高宗时

B.仁宗时

C.理宗时

D.太宗时

5.宋朝将中央主管官署就某项法令所作的解释叫做()

A.指挥B.廷行事

C.申明D.断例

7.宋代初年出现的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叫做()。

A.红契B.田里不鬻

C.圣库D.傅别

5.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

A.成B.廷行事C.断例D.比

9.典卖制度法律化的完备始于()

A.西周

C.宋朝

B.唐朝

D.元朝

8.在中国历史上,将典卖制度化的朝代不是()。

A.西周B.唐朝

C.宋朝D.元朝

4.元朝中央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B.廷尉

C.宗正府D.大理

5.宋朝的法律形式除了敕、令、格、式外,还有()。

A.故事B.断例

C.指挥D.申明

E.看详

19.宋朝为加强对盗贼的处刑,所立的专门法规有(

A.盗贼重法

B.重法地法

C.折杖法

D.刺配之法

7.根据宋朝法律规定,典卖与一般卖的区别是()。

A.典卖是活卖,一般卖是绝卖

B.典卖可以收赎,一般卖不可以收赎

C.典价比卖价低得多

D.典价比卖价高得多

6.宋朝的刑罚有(

A.坐嘉石

C.刺配法

B.折杖法

D.凌迟

7.宋朝法律制度主要有()。

A.盗贼重法和重法地法

B.田宅典卖制度

C.折杖法、刺配之法与凌迟人律

D.皇帝加强了对司法权的控制,建立了审刑院

6.元朝先后颁布的法典或编纂的法律文献有()。

A.《至元新格》B.《风宪宏纲》

C.《大元通制》D.《元典章》

E.《至正条格》

7.元朝按民族标准把人民划分为

A.蒙古人

C.汉人

B.色目人

D.南人

4.典卖制度化开始于宋朝

3.《宋刑统》在每篇之下又设(门)

10.《宋刑统》在每篇之下设门,共213门。

10.南宋时期“编敕”更名为“条法事例”

5.元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附会汉律”、“参照唐宋之制”。

8.采用“重典治乱世”的开国皇帝是()。

A.秦始皇B.刘邦

C.唐太宗D.朱元璋

6.通过胡惟庸案,可以总结朱元璋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重典治吏B.重典治民

C.明德慎罚D.春秋决狱

10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法典是(

A.《宋刑统》

C.《大明律》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