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445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枣阳市白水高中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分值:

150分命题人:

杨斌强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弄堂(lòng)莅临( lì) 水门汀(dīng)放浪形骸(hái)

B.陨(yǔn)落干禄(gān)廿四桥(niàn)急不暇择(zé)

C.岑(cén)寂离间(jiàn)拗不过(niù)条条框(kuāng)框

D.箕踞(jī)渔樵(qiáo)闹哄哄(hōng)铮铮铁骨(zhè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娇媚    萧索   万户候五彩斑斓     睡眼惺忪

B.酣眠   嫁妆    菜蓝子能屈能伸   霜天廖廓

C.气概蜇伏大堰河杯盘狼藉义愤填膺

D.愀然青睐橘子洲溘然长逝游目骋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李天一事件______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它更像一个警钟,一个长鸣在中国家长心头上的警钟:

该怎样关爱和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②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     的组成部分。

③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必将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

④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A、不只置疑顾此失彼灌注B、不止 置疑厚此薄彼灌注

C.不只 质疑 厚此薄彼 贯注D.不止质疑 顾此失彼贯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行为上的偏差。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时,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知名作家任职大学教授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中国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关系长期脱离造成的。

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本应该具备正常关系,很多大学和作家试图重建这种关系。

D.历史证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

如: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告诉我们要做成全别人好事的君子,不做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当仁不让于师”面临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

B.林冲是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

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

这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同时也反映作者的道德理想。

D.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西江月》中有一句“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贾宝玉不愿按贵族家庭为他安排好的道路循规蹈矩地生活,十分讨厌俗世功名及《四书》《五经》《西厢记》等“钓名饵禄之阶。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

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

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

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

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

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

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

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

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

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

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

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6.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做法。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7.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8.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鸣机夜课图记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

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

越二载生铨,家益落。

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

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

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

“妹一儿也,何苦乃尔?

”对曰:

“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母视铨,辄无言而悲。

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

“母有忧乎?

”曰:

“然!

”“然则何以解忧?

”曰:

“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

“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

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

“幸以此儿为念!

”府君数颔之。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能图人状貌。

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

“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

”母愀然曰:

“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

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

”铨跪曰:

“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

”母曰:

“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

”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

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

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

打。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萧然:

空空的样子

B.诘屈作波磔点画诘屈:

弯曲

C.母工纂绣组织组织:

安排,安顿

D.先府君每决大狱大狱:

重要案件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①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日:

“幸以此儿为念!

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年幼的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称道。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儿子在母亲怀中睡不到片刻就被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D.蒋母每生病,儿子就读书为母亲解忧;儿读书不能让父亲满意,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跪在地上熟读为止。

12.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

(3分)

(2)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3分)

(3)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

(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划线处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眼儿媚

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几叶芭蕉③。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

《诗经·卫风·伯兮》: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朱熹注曰:

“谖草,令人忘忧。

”②杜甫《佳人》: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③张说《戏草树》:

“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1)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情有何特点?

请简析。

(4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词与李清照《声声慢》在用字方面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有什么表达效果?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3)                 ,似诉平生不得志。

(白居易《琵琶行》)

(4)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

(5)               ,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舞榭歌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奋六世之余烈,。

(贾谊《过秦论》)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

钱理群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

“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

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

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

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

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

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

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

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

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

我举个例子:

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

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

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

——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

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

——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

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

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

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

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

他最后的选择是: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

——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

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

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

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

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

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

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节选自《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

B.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

C.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充分利用现有体制,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

D.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王瑶先生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E.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那些精准的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17、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颠倒黑白”与“水深火热”分别是什么含义?

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4分)

18、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

请简要说明。

(4分)

19、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

请谈谈你的认识。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车标语”文化也越来越值得我们玩味。

请从下面车尾标语中任选一则,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不超过60字)(4分)

①距离产生美②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

21、下面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段描写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4分)

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有“梳理探究”专题《成语——中华民族的微缩景观》,要求我们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所承载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请参照示例,完成下面的题目。

注意:

成语要写四个,点评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不要求与示例句式一致。

(4分)

[示例]成语与教育

例如:

因材施教,青出于蓝,循序渐进,言传身教

点评:

这每一个成语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以其珍贵的精神营养成为中华民族教育文化的精神财富。

[题目]成语与爱情

例如:

点评: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我们经常读到这些优秀的古典诗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夜阑卧听风吹雨”“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也经常看到这些词语:

和风细雨、风平浪静、风雨同舟……我们还经常看到这些词语:

跟风、清风、政风、党风、民风、整风、务实之风、亲民之风……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B(A   汀dīng—tīngC框kuāng--kuàng   D铮zhèng—zhēng)

2.D( A万户候—万户侯B.菜蓝子–菜篮子C.蜇伏—蛰伏)

3.A(“不只”:

不但,不仅。

“不止”:

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

置疑:

怀疑,多用于否定句;质疑:

提出疑问。

“厚此薄彼”:

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

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顾此失彼”:

顾了这个,丢了那个。

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贯注”,精神集中。

“灌注”,浇进注入。

4.B (A主语残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C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D.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

“大国的崛起过程”与“时代”不能搭配。

5.D(《西厢记》处错)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D7.D8.B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C (组织:

纺织、编织)

10.B(①父亲对蒋士铨读书的态度⑤是说督促丈夫判案要公正。

 

11.A(“带着儿子寄食外祖父家”是为了便于丈夫在外游历,不是亲戚族称道的原因。

) 

12.(9分)

(1)外祖父家向来不富足,好几年来闹饥荒收成很坏,生活更加窘迫贫乏。

(2)儿子多,也就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如果不好,妹妹靠谁呢?

(3)亮烛自照,靠着彩画装饰的栏干而读书的,就是我自己。

13.(3分)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14.(8分)

(1)本词抒发了词人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苦。

(“离别”“相思”各1分。

)首句写景抒情,借淡淡愁云、潇潇暮雨,通过朝朝暮暮渲染气氛,烘托愁情;二句虚拟想象抒情,思念遥远的情人,推想她别后容态的变化,从对方着笔,借人映己,运实于虚,笔端饱含体贴关切之情,在容态宛然但又空灵虚幻的形象中,寄托着自己的无限思念。

;三句直抒胸臆,作者独坐小轩,形影孤单,相思盈怀,相思无望而觉百无聊赖,叙事言情真实直率。

尾句以景结情,以物托情,作者取“萱草”、“修竹”、“芭蕉”三个物象,一句一景,又合成一体,含有不尽之意。

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足以解忧,这就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

修竹、芭蕉,在此都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抒情方式答到两点即可)

(2)连用叠字。

(1分)“淡淡”“潇潇”烘托了沉闷、迷濛、凄冷气氛(1分),“暮暮”“朝朝”表达了作者绵长无尽的相思(1分),连用叠字使语言具有节奏感音韵美(1分)。

15.(5分)一樽还酹江月何妨吟啸且徐行弦弦掩抑声声思有暗香盈袖有暗香盈袖登东皋以舒啸水随天去秋无际振长策而御宇内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16.(4分)【答案】AD(A项说法绝对,原文是“可能到现在……还很少有”D项错,肖像描写并非是本文塑造王瑶形象的主要手法,唯一有关人物外貌的信息来自王瑶的《自我介绍》,而这依然属于从语言描写的角度塑造王瑶“出语多谐”的个性。

17.(4分)【参考答案】

含义:

“颠倒黑白”意思是自己头发本来是黑的,年纪大了,就变成白发;人的牙齿一般都是白的,然而自己吸烟太多,所以牙齿呈黄黑色。

“水深火热”意思是喜欢饮茶和吸烟。

(2分)这两句话也道出了王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同时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形象概括。

(或:

这一代人曾经生活在“颠倒黑白”的时代,身处“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体味了难以计数的辛酸)(1分)

作用:

引出并从侧面证实了后文所说的王瑶“出语多谐”的特点;严酷的事实被他以幽默的语言说出,也表现了作为学者的王瑶看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