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分析.docx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分析
前言
本人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研究工作计十年余,亲身经历过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咨询公司的具体管理工作,从一般人事管理人员,到人事主管、经理、总监、主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工作经验感觉确实积累了一些,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一些管理心得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因为本人悟性不够,甚至比较愚顿,加上对不同行业人力资源资源管理的特征了解有限,敬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提出中肯的批评意见。
先在这里表示感谢。
关于国内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这是一个非常宽泛话题,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对环境的差异是巨大的。
譬如,同样属于中小企业范畴,一家500人的企业,和一家10来个人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方式和政策肯定是不同的;即使同样是500人的企业,如果行业不一样,或者员工构成差异太大,也需要采取各自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本文所具体定义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指那些员工人数超过100人、产值在1000万以上的中小企业。
我们也非常清楚,每个企业都具有不同的特性,什么样子的人力资源最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呢?
虽然企业管理理论都是相通的,但是,如果没有针对性,这些管理理论就仅仅只是理论而已,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
所以,个人认为,对企业实际管理有帮助的理论,一定是和企业本身的实际状况高度吻合的理论,一定是从具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
希望本文能够在这一方面有一些小小的突破。
需要补充交代的是,这篇陋文是希望能够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而非针对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性事务进行描述。
人力资源问题虽然只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局部环节,但是,如果把该项工作真的能够规划好,并实施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肯定是能够起到比较大的促进作用的。
因而,从企业全局以及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人力资源管理,个人以为有一定的必要性。
本人虽然也喜欢读书,却不喜欢用学院那些比较固定模式化的方式来写这篇文章,在文章结构、语言描述、名词定义等方面也都没有经过充分且必要的酝酿,所以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谅解。
并且特别声明:
本文只代表本人的观点,纯粹只是为了交流,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并保证绝对属于原创。
下面开始转入正题。
目录
1、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规划
2、新公司的组织设计
3、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制度
4、创业初期的人才队伍建设
5、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
6、中小企业用人的一般原则
7、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业务的关系处理
8、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实务
9、一般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实务
10、中小企业老板的人力资源管理
11、中小企业人才培养
12、中小企业的制度管理
13、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
14、员工激励
15、需要对员工经常灌输的一些理念
16、年终奖金的发放原则和技巧
17、中小企业的办公室管理
18、中小企业的人才招聘
19、中小企业留人的一般技巧
20、关于员工满意度
21、对企业员工的建议
22、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
23、中小企业的人事合同管理
24、中小企业的福利分配
25、中小企业的授权管理
(备注,后续可能根据需要将增加某些新的课题,而并非仅指目录中所列内容)。
一、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要开张了,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需要做哪些事呢?
我的参考建议是:
1、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应该从业务开展的层面(包含技术、生产、营销等几个主要方面)、以及企业整体运营来进行思考,同时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进行规划。
2、企业需要开展什么业务?
需要成立哪些机构或部门?
需要配备什么样的人才?
需要配备多少这样的人才?
需要的人才的来源在哪里?
如何才能引进这样的人才?
如何让这些人才在企业能够安心工作并发挥作用?
企业在人才方面所做的预算是多少?
一般员工的数量、来源、工作分配是怎样的?
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是怎样的?
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创业初期我们的老板们能够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并有意识的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能够“系统性”的把这些问题归纳到一起来处理,我相信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3、从人力资源规划的角度而言,这里需要着重提到的就是企业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薪酬分配制度,即利益分配机制,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先有规则再请人;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要设什么部门,设什么岗位,这个岗位的职责是干什么的,请来的人需要完成哪些基本目标或任务,这些东西明确好了,再谈分配制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4、人力资源规划方面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的业务规模的定位问题。
这里有个提前预估,对企业生产能力和销售前景的合理预期是比较关键的,如果预估失准,要么就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要么就会造成人员的紧缺。
5、关于企业的战略定位,从整体而言,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也肯定是受其影响的。
可能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很多新创办的企业开初往往是没有战略规划的;如果有战略,人力资源规划肯定只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相信从事战略规划的专业人才会提出比较全面的分析报告的,在此不做赘述。
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规划,需要抓住几个核心要点:
企业业务定位、企业规模、企业发展计划、人力资源运行模式等几个方面。
二、新公司的组织设计
新公司的组织设计,个人建议需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精干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部门尽量减少,企业业务尽量实行职能归类管理。
一般生产型企业,有这样几个部门就基本足够--生产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技术开发部门、营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包含办公室在内),其他如采购、仓库管理等职能,要么就归并到上面某个职能部门内,要么只设岗位,不设部门,指定某个领导负责就是。
组织精干是企业有效运行的基础,这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大框框定好了,台子搭起来了,里面唱戏相对就方便了。
2、垂直管理原则:
大家都很反感多头管理,同样一件事,这个领导交代要这样做,那个领导吩咐按照那样的方式做,下面办事的人就会头疼,在组织设计上就要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状况。
垂直管理体现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只听一个领导的安排,而不是很多人都来安排同一件事。
同样,垂直管理对日常业务的开展而言(非重大决策),对于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效的,否则,往往很多事转了好些弯还可能办不成。
3、独立原则:
独立原则就是组织中的各部门要分工明晰,权责清楚。
这个部门负责什么,那个部门负责什么,尽可能清晰明了,不要相互交织,而且,权责一旦清晰,就要尊重这些权责的所属,不是停留在书面上,而是在具体的业务开展中都要做到这一点。
是哪个部门的事就归哪个部门负责,不要随便去插一杠子。
我记得在曾经工作过一个单位,我在总裁隔壁的办公室办公,常听他对来找他的人说:
这事不属于我管,属于某某部门,别找我,你去找谁谁。
我们很多领导喜欢揽事上身,其实很几个值得探讨的地方:
没有哪个职能部门来负责这事吗?
别的职能部门不能解决吗?
领导和下面的人抢事干,我觉得这方面不值得提倡(当然,特殊事情另当别论)。
要尊重部门的独立性。
4、扁平化原则:
中小企业的组织设计,本着效率原则,管理层级能够尽量缩减最好。
一般设4个层级基本就够了:
总裁——部门经理——部门主管——一般员工。
指令下达,或者报告审批,如果需要经过很多程序,往往贯彻起来速度变慢,甚至指令失真。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因为管理层级偏少,不利于员工职业通道的发展,但是,这个问题不一定要通过这方面来解决,而应从企业业务的发展空间来进行拓展,以及在薪酬福利等方面进行调整。
上面的描述有一定的片面性,也是比较传统的做法,但是,经过国内外企业几十年摸索所总结出来的东西,我觉得也不能轻易舍弃。
虽然我们提倡要创新管理模式,但如果在没有更好的方式可以采纳之前,这个比较稳妥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还是可以采用的。
最后要提到是一些企业采用事业部制或者项目管理机制,个人觉得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三、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制度
一个新公司,制度并非大而全就好,只是一些关键的制度不能少。
作为初创企业,到底需要哪些人力资源制度呢?
个人以为,初创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基本的薪酬分配制度(这里主要是规定人员的报酬支付标准);
2、考勤制度(既然来上班,点卯的少不了的);
3、人员招聘制度(不能把一些根本不符合要求的人招到公司里来);
4、奖惩制度(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做好了怎么奖励,做错了怎么处罚,应该有个标准,否则就失去了准绳)。
个人以为,初创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应该以这四个为主,其他,如培训制度、考核制度(这个东西确实很不好操作,如果能够健全制度管理,这个制度建议不要,后面我会专门进行分析)。
其他的如财务制度,采购制度,营销管理,生产管理制度等等。
制度要实用,这是最关键的。
后面单章进行专门说明。
人力资源制度方面,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订,而不是到网上下载一堆东西就算数。
尤其是薪酬制度,一定要花点时间和精力,要确实能够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四、创业初期的人才队伍建设
创业初期的人才队伍建设,有几点值得好好关注。
一是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需要大家对公司经营思想有高度的认同,否则以后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容易互相扯皮打架。
道不同不与为谋,何况大家是为了共同的一个事业,更加需要彼此间的精诚合作。
如果当初这个高层管理团队就出现分歧,步调不一致,对公司其他人员也是影响,肯定对公司的业务也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二是公司的基层管理团队,我认为有两个东西最重要:
能力和职业意识。
没有能力,事情干不好;没有职业意识,即使能力强,干事情也不会用心,甚至牢骚一堆。
能力和职业意识都是可以培养的,那么,关键的是要选对人,个人品行要好,愿意学习。
三是公司的员工队伍建设,请大家注意,员工是公司的脸面,一个对公司有归宿感的员工,在哪里都会说公司的好处,如果这个员工对公司不认同,那么,员工在内在外就会到处宣扬公司的不是。
员工队伍建设,最核心的就是公司做事要公平,对他们的付出要给予合理的回报。
这个里面,各级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工作一定要做细,不仅要求员工完成工作任务,也要适时关心一下员工的生活。
人都是有思想的动物,谁都不是机器。
企业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人,很多时候只是工作内容和责任不一样,但是,在人格上却都是平等的。
一家企业如果要让队伍和谐起来,彼此之间的尊重是特别重要的。
你在上面的领导,对下属要保持最起码的尊重,这也是员工协助你开展好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作为企业老板,在任何时候都要提倡一个和谐之道,位子越高,越要有亲和力,越要关心下面的人。
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一分子,尽可能给予必要的重视。
企业的干部队伍管理,个人以为,职位越高,要求要越严格。
比如一样的迟到早退,员工扣10块钱,管理人员起码要扣20块。
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企业是很能见效的。
当然,也不仅仅只是一个严格要求和模范的问题,干部队伍自身的素质也很关键,譬如专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工作态度等等,都非常重要。
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好不好,关键在于各级管理人员。
大家都积极向上,大家都很努力,大家都勤快不偷懒,大家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大家都有很好的职业态度,难道担心企业会搞不好吗?
五、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
企业的薪酬管理一直是很多企业领导人心中的困扰,如果没有一套非常适合本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企业领导人或者人事负责人往往会伤透脑筋。
员工对薪酬不满意,往往会采取多种形式和公司对抗,主要表现形式有:
1、上班不积极,偷懒,阳奉阴违,领导在场做事装样子,领导离开了就干脆不做事,或者是出工不出力;
2、做事做一半,留一半;今天的事等到明天再做;
3、私下里散布各种不良言论;
4、对工作抱无所谓的态度,来上班也行,开除他(她)也不在乎;
5、公然和领导对抗;
6、找领导软磨硬泡,要求增加工资;
7、极端的在公司搞破坏,还让你查不出来。
还有一些其他的表现形式。
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薪酬管理体系。
在这方面,个人的基本建议是:
1、薪酬水平比当地同行业略高(或者尽量不要低于当地水平);
2、要考虑员工的各种支出,以及享受到的其他福利(需要综合来看);
3、在能力、责任、工作内容、业绩、个人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4、了解员工的心理期望,并且作为确定薪酬的一个参考标准;
5、加班薪资/责任薪资都要说清楚;
6、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员工、后勤人员的薪酬标准需要保持一定的平衡;
7、薪资要按时支付;
8、各项扣款要有明确说明;
9、岗位调整后,薪酬也需要及时做出调整,不能在A岗位拿B岗位的薪水;
10、奖金的发放方面,要有一定的分配方式,不能凭领导喜好确定;
11、工资调整,需要按照程序办事,不能由领导自行确定;
12、与薪酬相关的各项内容,能够公开的尽量公开,减少暗箱操作。
薪酬管理最核心的只有两个字:
公平!
任何一个从事该项工作的人都要切记!
其他,与薪酬相关的一直值得也要规定明确。
譬如迟到怎么处理,违反生产或工作纪律怎么处理,尽量公示,并一定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不能宣布了处罚金额,实际上又不执行,这对企业管理是个极大的损害。
薪酬管理建议公司请专业人士参与设计。
六、中小企业用人的一般原则
中小企业用人,一般而言,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用什么人?
在用什么人方面,首先关注的肯定是根据企业业务的需要来确定用人的标准,如技术能力、管理能力、销售能力等,使每个相应的业务模块都有合适的人选来担纲,确保业务能够顺利开展。
那么,这个标准应该如何确定呢?
我们按照比较专业是说法,就是为每一个岗位都建立一个素质胜任模型,对学历、经验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描述。
但是,素质模型只是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模型而已,实际上,按照这个模子去套的话,实际价值也不大,那么,我们就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去寻找更为合适的人,或者企业自身培训这样的人。
其中,能力担当是最核心的,没有这个能力,即使其他方面再好,也不能作为最佳人选。
2、如何用人?
相对而言,找到企业需要的人才更为简单一些,如何把人用好才是关键。
这个工作相对难度更大,涉及到企业整个的管理机制的问题。
如何调动这些不同岗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让他们能够比较彻底的执行企业各项制度,完成好各自的业务,甚至有开创性的开展工作,这就要求企业从多个层面来进行有效的激励。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应该包括这些方面:
分配机制是否合理?
人员晋升机制是否灵活?
工作评价体系是否完善?
内部支持是否完善?
其中,对他们的工作认可度和信任程度是最核心的。
这个方面,其实有很多细致的工作需要落实,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利益机制是长效的还是短期的。
人的使用,一定要考虑人的复杂性,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工作态度或业绩问题。
企业需要进行系统及长远的思考。
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业务的关系处理
企业的绝大部分工作都应该围绕业务的开展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不例外。
很简单的道理,所有的业务都是由人来完成的。
所以,围绕企业业务来开展人力资源工作,是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所在。
从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个人认为,企业所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都应该而且必须熟悉本企业的业务,否则,你的人力资源管理永远只能停留在表面,而难以发挥实际的作用。
你招聘新员工,你得给人家介绍公司的基本业务,人家对相关业务问题提出问题,你得能够给予实际的解答;你在确定人员编制的时候,你得知道做某件事需要多少人,要知道大致的工作量;你在设计培训课程的时候,你得了解哪些课程是需要的,哪些课程是不需要的,你也需要知道聘请怎样的讲师来授课比较合适;你做绩效管理方案的时候,你得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责任要求来进行设计;尤其你在做岗位说明的时候,你得熟悉每个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否则你就可能把一个技术人员的岗位与一个仓库管理人员的岗位搞混;还有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譬如员工岗位调整、员工要求增加薪水,都需要你对企业相关的业务有一定程度的熟悉。
特别是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很多部门会与你沟通业务上的工作,如果你对企业业务不熟悉,你根本就没办法与人家对话,某些部门把一些需要审核的报告提交上来需要你去协调,你不了解实际情况也许根本就无法开展工作。
这里我重点提议:
请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都要去熟悉本公司的业务运行情况。
从业务管理人员的层面来看,各级管理人员应该要熟悉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包括一些基本政策和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原理。
你得时刻了解你的下属在做什么,他们有什么想法,他们有什么困难,他们最关心什么,他们需要你提供那些帮助,他们是否需要培训,他们的工作效率为什么不高,他们对公司是否满意……等等一系列问题。
员工离职,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她)的直接上司的工作方式和态度有关,请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从事业务管理的人员,一定要懂点人力资源(这方面前不久有专文描述)。
从企业层面来看,就涉及到一个整体性的问题,即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如何与公司的业务开展相匹配,很多业务开展不好,不能怪员工不努力或者不认真,而应该检讨公司的人事政策是否合理、实用,譬如,员工不想加班,公司就得考虑员工不想加班的理由是什么?
难道仅仅只是员工的懒惰?
我看未必。
也许是企业没有加班费,或者加班费很少,或者是没有调休制度,等。
有些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也许大家都厌烦每周工作六天(很多企业是双休,贵公司为什么只安排休一天),也许是员工觉得企业的分配制度不合理,等等。
公司的业务要开展好,相关的人力资源配套政策一定要科学,要合理,要能够促进公司业务的开展。
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思考是不系统的,甚至不少企业即使员工收入不错,也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各种浪费,就更需要检讨了。
八、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实务
这里所指的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中的每位成员(每个企业不一样,有的从总监开始,有的从副总或副厂长开始),在这个团队中,一般还有一个专门负责公司人事行政的高级管理人员(副职或企业负责人),其他的可能是各个业务口的分管领导。
在谈到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实务方面,也需要区别对待。
一般企业都会有一些高层的定期或者不定期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关于人力资源也会有一些话题(当然,更多的可能是涉及到公司各业务口的开展和协调问题),这些话题可能是公司人力资源的某个制度的修改或调整问题,也可能是某个重要岗位人选的安排问题,但是,基本上很少有关于人力资源的专门会议(有些企业可能会就某个具体的人力资源问题召开专门会议,主要是涉及到公司人力资源政策的重大调整),所以,关于人力资源的很多事务都会通过各种报告或文件的形式,在各位领导的手中传阅。
这也是一般企业通行的方式,因为每位领导的分工不一样,分管的业务也不同,关注的重点肯定也不一样。
但是,任何一个企业高层,都不能避免公司的人事问题,撇开领导本人的人事问题不说,单就该领导主管的业务而言,就不能不涉及到人事方面的具体支持。
我以前在一家公司负责人力资源工作,人事的一些基本政策都出自我这个部门,执行也在我这个部门,公司主管技术研发的领导为了加班费的问题就找了我很多次,因为按照公司的统一规定,每个部门的加班时间是有总数控制的,不然加班费就没办法控制,而他们部门在加班方面需要做调整(当然是业务需要),这个实际上就涉及到公司关于加班时间标准需要修正的问题。
中国人往往是多疑的,我可以认为是他为了变相给员工增加收入,也可以认为真的是工作需要,这个过程就需要领导层面来进行协调,否则就难以做改变。
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譬如,有的部门需要增加编制,有的部门需要调整某项政策,部门经理往往只有提议的权利,最后拍板的肯定是公司的这些高层人员。
如果高层人员对相关的信息不了解,就可能判断失误,或者做出错误决定。
企业主管人力资源的高层,从实务方面而言,肯定是需要对公司整个的人力资源配制系统都要熟悉,包括总经理和公司的人事主管领导,其中,最关键的是对公司人力资源政策的把握,不同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对公司的业务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其次是要把握公司相关人力资源政策的推行状况,公司有好的合适的制度,如果只推行一半,或者是执行不彻底,都会对公司的各方面运营造成影响;第三是要适时调整和修正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公司业务情况变化了,规模扩大或缩小了,都要考虑公司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问题;第四,就是企业的团队建设,或者新的人力资源政策推行,都需要公司高层的全力推动,或全力支持,否则就难以取得成效(当然,这个得看公司的管理基础如何,基础好的企业往往有些能力强的部门负责人就能够办好),其中,团队建设是这些领导要时刻关注的核心工作内容,这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其他业务口的高层领导,人力资源建设当然不是唯一的核心内容,个人认为,这些领导主要要关注的,一是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因为他们对公司的具体也许更为熟悉,更加了解需要公司提供哪些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这要从公司的整个来看待;二就是队伍建设的问题,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高层都不能忽略的东西,企业要走向长远,就得时刻关注队伍的建设,关注人才的储备,这是我们这些领导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不能忽略的东西;三是企业内部的协调问题,企业是机器,需要每个环节的有机配合,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业务模块之间需要互相支持,而不是互相拆台。
要主动摆出合作的姿态。
九、一般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实务
对企业一般管理人员这里也有一些区别:
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
先说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因为在别的文章中做了很多描述(参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A大调”的文章),这里就做个简单的归纳。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指人事经理和主管),主要是把日常的事务工作要做好,工作要细心,态度要和蔼;其次工作要有计划,要有条不紊;第三,一定要准确把握领导的思想和处理事情的态度;第四,要了解员工的心态,多和员工打交道,不能高高在上,尽量协助员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五,要善于沟通和协调,争取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协助,这样有利于工作的开展;第六,做事要有原则,不能将就,尤其是不能违背原则,有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第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工作保证质量,尽量成为员工的表率;第八,熟悉人力资源各个模块运行的基本原理,并尽量结合企业实际做一些改良,要了解相关的劳动法规和政策;第九,要不断学习,熟悉本行业、本系统的基础情况(如当地的薪酬水平等),熟悉企业管理相关的一些其他知识;第十,一定要熟悉本企业的业务,对公司业务运行的基本流程和制度尽量熟悉到位。
对于其他管理人员而言,在组织员工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多了解员工的思想状态,知道员工在考虑什么问题,要多从关心员工的角度出发来鼓励员工完成工作任务,尽量避免使用压制或者逼迫的方式命令员工做事。
如果有可能,多和员工交朋友,如果能够帮助员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员工将更为主动的为你分担工作压力。
另外,就是作为员工的上司,要在综合考虑的前提下,帮助员工争取应得的利益(当然,不能忽视公司的利益),在合适的场合要能够代表员工主张权利(这个时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