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美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280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完美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一个完美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一个完美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一个完美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一个完美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完美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一个完美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完美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完美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一个完美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包括一下内容:

1.编制说明

2.编制依据

3.工程概况(包括对工程特点的分析)

4.施工准备

5.施工方案的选择

6.施工进度计划

7.各项资源(工、料、机)

8.施工平面图设计(包括总平面图和重点项目的布置详图等)

9.施工管理机构及劳动力组织

10.季节性施工的技术组织保证措施(包括缺水风沙、高原、严寒、台风、潮汐等特殊地区的施工)

11.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组织保证措施

12.安全事故的组织保证措施(包括技术安全和生产安全)

13.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14.技术经济指标

一个完美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方案编制依据 4

1.1、编制内容及范围 4

1.2、编制依据 4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特点 4

2.1、工程简介 5

2.2、基坑工程特点 5

第三章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6

3.1、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6

3.1.1、地质分层特征 6

2.1.2、水文地质情况 6

3.2、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6

3.2.1、基坑支护方案确定 7

3.2.2、基坑支护方案 8

第四章 基坑施工测量及监测方案 12

4.1、施工测量 12

4.2、基坑施工监测 13

4.2.1、监测内容 13

4.2.2、观测方法 14

4.2.3、观测点设置 14

4.2.4、观测频度及成果分析 15

第五章 施工组织管理及施工部署 15

5.1、项目管理组织 15

5.1.1、项目组织机构图 15

5.1.2、项目主要成员及岗位职责 17

5.2、人力及机械组织 19

5.2.1、人力组织 19

5.2.2、机具组织 19

5.3、施工平面布置 20

第六章 施工组织及进度安排 21

6.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1

6.2、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22

第七章 基坑工程施工方案 22

7.1、基坑施工分析 22

7.1.1、施工条件分析 22

7.1.2、工程难点及施工关键 23

7.2、施工准备 23

7.2.1、技术准备 23

7.2.2、现场准备 24

7.2.3、物资准备 24

7.2.4、其他准备 24

7.3、土方开挖 24

7.4、降水井施工 26

7.5、土层锚杆施工 27

7.6、土钉墙施工 27

7.7、施工技术要求 28

7.7.1、降水井技术要求 28

7.7.2、护坡桩技术要求 28

7.7.3、土层锚杆技术要求 29

7.7.4、土钉墙技术要求 30

7.7.5、桩间挂网喷锚技术要求 30

第八章 质量保证措施 30

第九章 安全保证措施 31

9.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2

9.2、施工防火安全措施 32

9.3、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设施的安全及加固措施 32

第十章 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33

10.1、文明施工及环保管理方案 33

10.2、文明施工措施 34

10.3、环境管理的实施方案及措施 35

10.4、防止扰民和民扰的措施 36

第十一章 雨季施工方案 37

附件:

1.护坡桩围护结构计算书(22页)

2.施工进度计划表(1页)

3.护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1页)

4.土层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1页)

5.基坑支护平面图(1页) 

6.基坑支护剖面图(2页) 

7.土钉结构及钢筋笼配筋祥图(1页)

8.挡土砖墙结构图(1页)

9.施工平面布置图(1页)

第一章 方案编制依据

1.1、编制内容及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供投标用,如有幸中标,亦将作为正式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依据,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作适当增补和完善。

本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护坡降水方案的设计与施工、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设置、施工部署、总图布置和管理、施工目标、人力及机械配置、主要工程施工方案和方法、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等自开工至竣工的全过程组织措施。

1.2、编制依据

1、xxx计算所科研综合楼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本工程招标及答疑文件。

3、本工程有关设计图纸。

4、选用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6)、《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

8)、适用于本工程的国家其它现行规范、规程等。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特点

2.1、工程简介

拟建工程为xxx计算所科研综合楼主体施工准备工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南路6号院内。

东临中关村南三街,北部为正在施工的联想大厦C座,南面紧邻居民小区,西面为废弃厂房和居民区。

该建筑为科研所内部办公用房,地上14层,地下2层,规划用地约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995.66平方米,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

本工程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由于方案设计中地下室外墙基本紧贴距地块四周红线,地下室埋深约为-10.8米(设备、电梯井埋深约为-11.8米),本工程自然地面的标高为+1.50,基坑的实际深度为9.30米,最深的地方为10.3米。

基坑四周均无法做到自然放坡。

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土钉墙支护。

本工程在基坑开挖范围内,局部区域存在上层滞水,层间潜水及潜水在基础埋深以下,设备、电梯井部位采用明排进行降水处理。

2.2、基坑工程特点

1)、本工程基坑深度较深、面积大是本工程特点之一。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面积为9.30m,局部电梯井开挖深度为10.30m,基坑面积约为3000㎡,应采取合理、有效的基坑围护体系确保基坑安全。

2)、工程量大、工期紧。

本工程土方开挖量约为3万m3,招标要求工期为30天,为基坑降水、支护及土方开挖工程需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工作量,必须加大人力、设备的投入量,并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性能良好的专用大型设备和完善的技术保证措施,才能保证工程总工期的要求。

3)、基坑周遍环境复杂。

本工程基坑四周有电力、燃气、电信、上下水等管道和高层住宅等构筑物,由于管线繁多,施工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及应急方案,方能在既保证正常、顺利施工外,还能确保其周边管线的安全。

基坑设计应确保南侧高层住宅和西侧民房的安全,施工过程应加强施工监测,使基坑处于安全监控中。

4)、施工现场地处城市中心和居民区,周围居民、行人、车辆众多,施工时必须确保文明施工、减少噪音及周围人、车辆的安全,而且应采用适宜的“防扰民、防民扰”的方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5)、雨季施工。

由于本工程正处于雨季、汛期施工阶段,故应采取有效的基坑降、排、防水措施,保证基坑安全。

第三章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3.1、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3.1.1、场地岩土条件

拟建场地现为拆除原建筑后的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为+51.000m。

本工程范围内的地层为:

人工回填土及一般第四纪冲洪积地层,具体的分层情况为:

人工回填土(包括:

粉质黏土素填土、杂填土)、第四纪冲洪积地层(包括:

粉质黏土层、卵石层、粉质黏土层、中砂层、卵石层)。

3.1.2、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地质斟察报告,该场区在斟察深度内存在二层地下水,第一层为潜水型地下水,埋深4.00~8.40米;第二层为层间水,埋深24.6-26.2 米。

本工程地下潜水对砼及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均不具腐蚀性,层间水对砼不具腐蚀性,但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条件下有弱腐蚀性。

详细情况参见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1.3地基土的评价

拟建场地人工填土一般填土厚度1.50m,最大厚度达到2.5m,其下为第四纪一般第四纪冲洪积地层。

粉质黏土○2层、粉质黏土○3层属于中高压缩性土层,其下土层及其夹层土的物理学性质指标较好,为中~低压缩性土层。

各土层成层性好,场地属均匀地基。

场地抗震烈度为8度,地基土不会发生地震液化。

拟建场地土属于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属于Ⅲ类。

3.2、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整个工程能否顺利进行施工的关键,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后期工程的施工,同时会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及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本工程周遍环境复杂,为确保基坑四周建筑物、管道的安全,因此基坑支护的关键是控制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边坡土体的变形,以避免对以上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故支护设计的实质是变形控制设计。

3.2.1、基坑支护方案确定

针对以上工程特点,本工程在制定基坑支护方案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①安全可靠性;②技术先进性、合理性;③施工可行性;④经济节约;⑤工期合理。

本基坑支护方案在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后,一般部位选用排桩锚杆与土钉墙相结合的复合支护型式,基坑安全防护重点部位采用全桩锚的支护体系,本基坑支护方案及特点叙述如下:

1)、建(构)筑物及道路、管线对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的影响非常敏感,特别在基坑东侧南部距红线1.5米处存在燃气管线及基坑西侧距红线不足1.0米处存在1万伏高压电力管线,该区域拟采用桩锚支护方案,进行基坑支护。

(为降低工程造价,减少上部杂填土及旧基础、管线等对打桩的影响,上部2.5米采用挡土砖墙结构支护)。

桩锚支护结构可利用桩及预应力锚杆变形小的特点有效控制基坑边坡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以减少对四周临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的影响,保证基坑周围民房及市政设施的安全使用和宁静文明的施工环境。

2)、本工程基坑南侧东、西、北三幢楼的基础埋深约为7.2米,为尽量避免其基底地基土拢动,根据我单位在各种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的经验,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经过认真计算和多方案比较,同时借鉴本工程附近基坑实例,拟采用桩锚支护与土钉墙喷锚支护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基坑支护,上部9.3米做土钉墙,下部采用桩锚支护。

故本基坑北侧及东北侧支护采用上部9.6米做土钉墙(地坪计算标高比北侧标高取值高0.3米),下部做桩锚支护。

另外本基坑南侧由于存在上水管线,南侧东部存在电信管线,为保证其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不暴露,该侧土钉墙按1:

0.1放坡,其它按1:

0.15放坡。

土钉墙支护自八十年代引入国内,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深基坑的支护结构,该技术变过去深基坑开挖中的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开挖后基坑边坡土体侧压力通过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传至土钉,再由土钉传至稳定的土层中,从而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此项工艺融合了土钉挡墙和加筋土墙的长处,形成土钉墙复合体,能显著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和承受坡顶超载的能力,增强土体破坏延性,改变边坡突然塌方性质,经过土钉墙加固后的土层,由于土钉的加筋作用,压力浆体的渗透作用,使相邻土钉区域土体相互约束。

锚喷支护是分布多点式铰接连续板结构,是一柔性支护结构,允许土体有一定量的变形和位移,各个节点受力可自行调节,从而重新调整了结构受力状态,使结构处于最佳应力状态。

而且该方法还具有工程造价低;施工无噪音;可作结构的外模,减少挖土量;喷锚支护、基坑开挖逐步分层分段实施,不单独占用工期;施工设备简单等诸多优点。

3.2.2、基坑支护方案

本工程基坑支护的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1)、1-1剖面(基坑西侧及基坑东侧南部):

(1)、护坡桩

采用钻孔压浆桩,直径f800mm,间距@1400mm,(桩顶标高在地面以下5.2米),桩长17.74米(嵌固5.4米),数量N=103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截面配筋主筋为4Φ25+4Φ20+4Φ25+1Φ20(最大弯距截面配置),加强箍筋Φ14@2000,螺旋箍筋f6.5@200。

(2)、土层锚杆

土层锚杆孔径f150mm,孔内采用高压水泥浆充实,锚杆拉杆采用钢绞线,设置一层预应力锚杆。

锚杆标高在地下5.2米处,采用一桩一锚,间距为1400mm,共103根,锚杆倾角为15°,锚杆拉杆采用3束7×f5钢绞线,长度为L=6.0米(非锚固段)+18.0米(锚固段)=24.0米,该层锚杆的锚头锚固在钢腰梁上,张拉380KN锁定。

(3)、护坡桩帽梁

帽梁截面为900(宽)×500(高),混凝土C25,配筋为3Φ25(基坑侧)+3Φ25(土体侧)+2Φ12(帽梁上下架立筋),主筋通长配置,箍筋f8@200。

(4)、上部2.5米挡土砖墙支护

上部2.5米砖混结构由构造柱和砖墙组成。

构造柱2.5m高,断面为240mm~240mm,水平间距为2.8m,构造柱之间用240砖墙充填,砖墙每50cm高放置2φ6.5水平连结筋。

(5)、桩间挂网

为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确保桩间土体的稳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护坡桩桩间进行挂网处理。

a、桩间土修理平整。

要求在边开挖时边修理,保证侧壁土体在自然状态下能保持稳定。

b、在修理完毕后,进行挂网处理,在网片上方纵向压一根φ6.5钢筋,横向压φ12@2000钢筋,用φ12膨胀螺栓锚固在桩上,其布置如下图:

平面示意图 

剖面示意图 

2)、2-2剖面(基坑北侧及基坑东侧中部):

(1)、护坡桩

采用钻孔压浆桩,直径f800mm,间距@1400mm,(桩顶标高在地面以下9.6米),桩长10.06米(嵌固4.5米),数量N=70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截面配筋主筋为4Φ25+4Φ20,加强箍筋Φ14@2000,螺旋箍筋f6.5@200。

(2)、土层锚杆

土层锚杆孔径f150mm,孔内采用高压水泥浆充实,锚杆拉杆采用钢绞线,设置一层预应力锚杆。

锚杆标高在地下9.8米处(即帽梁部位),采用一桩一锚,间距为1400mm,共70根,锚杆倾角为15°,锚杆拉杆采用2束7×f5钢绞线,长度为L=5.0米(非锚固段)+9.0米(锚固段)=14.0米,该层锚杆的锚头锚固在帽梁上,张拉200KN锁定。

(3)、护坡桩帽梁

帽梁截面为900(宽)×500(高),混凝土C25,配筋为3Φ25(基坑侧)+3Φ25(土体侧)+2Φ12(帽梁上下架立筋),主筋通长配置,箍筋f8@200。

(4)、上部9.6米土钉墙支护

沿护坡9.6米高度范围内共设6层土钉,放坡角度1:

0.15,第一层土钉距地面1.2米,第二层至三层按照土钉层距×水平间距=1500×1500进行梅花布设,第四层至六层按照土钉层距×水平间距=1600×1500进行梅花布设,土钉一至四层选用1Φ20钢筋,五、六两层选用1Φ25钢筋,从上到下土钉长度依次为8.0米、9.0米、12.0米、10.0米、8.0米、7.0米。

以上土钉墙喷射混凝土C20,水泥用采用普硅425#,砂为中砂,豆石粒径<20mm,水灰比0.45~0.5,灰:

砂:

石=1:

2:

2,必要时,上部初喷可添加速凝剂,土钉倾角10°,孔径φ100mm,网片φ6.5@200mm×200mm,厚度δ=80-100mm,另外在网片侧向土钉层位置水平位置放置加强筋1Φ20。

(5)、桩间挂网

为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确保桩间土体的稳定,在桩间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方案同1-1剖面。

3)、3-3剖面(基坑南侧):

(1)、护坡桩

采用钻孔压浆桩,直径f800mm,间距@1400mm,(桩顶标高在地面以下9.3米),桩长10.06米(嵌固4.5米),数量N=66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截面配筋主筋为4Φ25+4Φ20,加强箍筋Φ14@2000,螺旋箍筋f6.5@200。

(2)、土层锚杆

土层锚杆孔径f150mm,孔内采用高压水泥浆充实,锚杆拉杆采用钢绞线,设置一层预应力锚杆。

锚杆标高在地下9.5米处(即帽梁部位),采用一桩一锚,间距为1400mm,共66根,锚杆倾角为15°,锚杆拉杆采用2束7×f5钢绞线,长度为L=5.0米(非锚固段)+10.0米(锚固段)=14.0米,该层锚杆的锚头锚固在帽梁上,张拉200KN锁定。

(3)、护坡桩帽梁

帽梁截面为900(宽)×500(高),混凝土C25,配筋为3Φ25(基坑侧)+3Φ25(土体侧)+2Φ12(帽梁上下架立筋),主筋通长配置,箍筋f8@200。

(4)、上部9.3米土钉墙支护

沿护坡9.3米高度范围内共设6层土钉,放坡角度1:

0.1,第一层土钉距地面1.2米,以下各层按照土钉层距×水平间距=1500×1500进行梅花布设,土钉一至四层选用1Φ20钢筋,五、六两层选用1Φ25钢筋,从上到下土钉长度依次为8.0米、9.0米、11.5米、9.0米、7.0米、7.0米。

以上土钉墙喷射混凝土C20,水泥用采用普硅425#,砂为中砂,豆石粒径<20mm,水灰比0.45~0.5,灰:

砂:

石=1:

2:

2,必要时,上部初喷可添加速凝剂,土钉倾角10°(第三层15°),孔径φ100mm,网片φ6.5@200mm×200mm,厚度δ=80-100mm,另外在网片侧向土钉层位置水平位置放置加强筋1Φ20。

(5)、桩间挂网

为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确保桩间土体的稳定,在桩间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方案同1-1剖面。

4)、4-4剖面(基坑东北侧设备、电梯井处):

(1)、护坡桩

采用钻孔压浆桩,直径f800mm,间距@1400mm,(桩顶标高在地面以下9.6米),桩长13.56米(嵌固4.5米),数量N=16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截面配筋主筋为4Φ25+4Φ20+1Φ25(最大弯距截面配置),加强箍筋Φ14@2000,螺旋箍筋f6.5@200。

(2)土层锚杆

土层锚杆孔径f150mm,孔内采用高压水泥浆充实,锚杆拉杆采用钢绞线,共设置二层预应力锚杆。

第一层锚杆标高在地下9.8米处(即帽梁部位),采用一桩一锚,间距为1400mm,共16根,锚杆倾角为15°,锚杆拉杆采用2束7×f5钢绞线,长度为L=6.0米(非锚固段)+8.0米(锚固段)=14.0米,该层锚杆的锚头锚固在帽梁上,张拉150KN锁定。

第二层锚杆标高在地下14.3米处(即第一层锚杆下4.5米部位),采用一桩一锚,间距为1400mm,共16根,锚杆倾角为15°,锚杆拉杆采用3束7×f5钢绞线,长度为L=5.0米(非锚固段)+16.0米(锚固段)=21.0米,该层锚杆的锚头锚固在钢腰梁上,张拉300KN锁定。

(3)、护坡桩帽梁

帽梁截面为900(宽)×500(高),混凝土C25,配筋为3Φ25(基坑侧)+3Φ25(土体侧)+2Φ12(帽梁上下架立筋),主筋通长配置,箍筋f8@200。

(4)、上部9.6米土钉墙支护

方案同2-2剖面

(5)、桩间挂网

为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确保桩间土体的稳定,在桩间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方案同1-1剖面。

附:

以上基坑支护的设计根据规范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及同济大学启明星、理正基坑4.31版基坑支护设计软件计算,其计算书附后。

第四章 基坑施工测量及监测方案

4.1、施工测量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工程采用智能电子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钢尺等测量器仪,本工程所用测量工具必须经过北京市法定计量单位检验校准。

熟悉和了解甲方在施工现场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点,并根据建筑总平面图进行复测,确保工程坐标的准确性。

对施测用辅助工具如木桩和铁锤等应做好准备。

1)、建筑物定位放线

(1)、轴线控制网的设置。

依据工程建筑总平面图确定建筑物横竖控制轴线,其控制桩应尽量远离基坑边,以免基坑上部发生位移产生偏差,这样也为后续结构施工提供准确的轴线控制桩,基坑开挖定位测量放线在确认无误后申报监理单位验线,并申请规划勘测部门验线。

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坑土方开挖。

(2)、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工程测量规程》执行。

为了给后续结构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对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放线必须严格要求。

轴线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将不超过±12",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5000。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本工程将使用日本索佳SET2001智能电子全站仪,其测角精度为:

2";边长精度为:

2+2D。

测量时,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并严格按规程中的水平角观测和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进行。

2)、施工高程控制

(1)、水准点引测:

根据规划勘测部门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的方法布设现场施工用水准点。

现场水准点布置数量不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

(2)、施工中标高控制:

场内设置的水准网控制点,在间隔一定的时间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核,对检测的数据应认真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施工中标高控制方法:

根据现场水准网控制点,采用高精度的水准仪在基坑四周布置标高传递基准点,以此点控制基坑的开挖标高。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在基坑壁上每4m设置一个控制标高。

基底标高的控制:

为了保证不超挖,在距基底设计标高1m处测一标高,并抄出标高水平线,以此标高线来控制挖土深度。

4.2、基坑施工监测

为了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按计划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使周围已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地下管线等不受损伤、少受干扰,必须对基坑工程全过程进行系统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沉降、受力水平及周围建筑物的动态(沉降或倾斜),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做到信息指导施工,对可能出现的工程隐患及时预报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4.2.1、监测内容

基坑施工监测包括周边环境监测、支护结构监测、土体变形监测,槽底回弹监测,以及包括周边建筑物、重要道路及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

本工程基坑监测内容如下:

①.护坡桩水平位移;

②.护坡桩倾斜程度;

③.沉降观测(包括基坑土体和建筑物沉降);

④.基坑槽底回弹观测;

⑤.降水观测;

4.2.2、观测方法

1)、沉降观测

采用精密的水准仪进行量测。

主要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点直接设置在被观测对象(如土体坡面、建筑物)的特征点上,并在远离基坑或稳定的位置设置基准点。

观测点应布置在具有特征点的地方。

2)、水平位移观测

采用精密电子经纬仪进行量测。

采用轴线投影法在两个稳定的基准点之间连线为基准线,量测差值和累计位移量。

观测点直接布置在支护桩顶、土坡坡顶。

3)、肉眼巡检

由于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条件的改变、基坑边堆载的变化、施工用水不适当排放、管道渗露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还有工程隐患如地面裂缝、支护结构的失稳、临近建筑物裂缝等都可在巡检工作中及时发现,因此巡检是十分重要和很有必要的,应由有经验的工程师按期进行巡检,巡检工作应列入观测计划,按期进行,并保持记录。

4、观测精度

沉降观测中,水准仪i角≤Ü10″,每测站基辅读数高差≤0.3mm,水准路线闭合差≤Ü0.3(n)1/2。

4.2.3、观测点设置

1)、测距点在距基坑20~30米相对稳定地方(如基坑四周的原有建筑物)沿基坑边线延长方向设置,共设置4个,并用水泥桩固定;

2)、护坡桩水平位移观测点在土钉墙适当上布设,测点间距8-10米,点位用水泥钉固定;

3)、护坡桩倾斜观测在已开挖后的土钉墙及桩上下各设一点,间距10~15米,用水泥钉固定;

5)、土体沉降观测标志在基坑内侧沿基坑高度5~6米分层设置,水平间距20~30米,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对周边建筑的观测应设在建筑物的特征点上,如角部等。

4.2.4、观测频度及成果分析

1)、观测频度

(1)、采用方向法进行观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观测,主基坑回填为止结束,土方开挖期间、降水期间和特殊天气后,要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其它可每周观测2~3次,并做好记录;

(2)、设专人并使用水准仪及经纬仪进行观测变形情况,记录要准确工整严禁涂改,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定期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变形情况;

(3)、如地面变形产生裂缝时,增设观测点,随时观测裂缝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