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教学难点:
感悟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坦克是怎样发明的。
教学重难点:
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
看图猜成语,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
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对牛弹琴,画龙点睛,自相矛盾图片】
同学们,不知你们发现没有,最后一个成语中包含这两种兵器,它们分别是什么?
【课件出示:
矛和盾图文】
【课件出示:
课文插图】同学们,猜一猜,这两种兵器中哪种是矛?
哪种是盾?
【课件出示:
矛、盾】
矛和盾原本是对立的,今天我们却要把它们集合在一起。
【课件出示:
集合】“集合”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课文里有两个词语的意思和“集合”的意思相同,快点打开书本找找吧。
同学们,找到了吗?
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合二为一、集于一身】
理解了“集合”的意思,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题【课件出示:
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课件出示:
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
发明家是怎么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
矛和盾集合在一起以后会怎么样?
】
二、初读课文
同学们,一个小小的课题,你们却有这么多的疑问,你们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老师为你们骄傲!
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藏到课文里面去了,赶快到文中去找找吧。
课文读完了吗?
请同学们放下语文书,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礼物吧。
【出示课件:
带音节生字】这些都是课文里要求会认的字,会认了吗?
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我们一起来打打招呼吧!
同学们,调皮的音节宝贝溜出去玩了【出示课件:
不带音节生字】,现在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谁来试试?
漂亮的女同学,你们来试试;帅气的男同学,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同学们,我们一起再来热情地打打招呼吧!
同学们,老师从文中找了几组词语,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
进攻 戳 雨点般
自卫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坦克 炮口 履带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自己试试。
谁来带领大家读读第一组词语?
谁来带领大家读读第二组词语?
第三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课件出示:
第一组描写的是矛,第二组描写的是盾,第三组描写的是坦克。
】
同学们,刚才提的这几个问题,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课件出示:
发明家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
】
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
找得真准,谁能用上老师给你的句式,把后面两个问题也给解决了?
【课件出示:
发明家( ),就这样,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
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结果( )。
】
(发明家在盾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就这样,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
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结果发明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
同学们,谁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说?
三句话里有许多地方重复,能把这段话概括起来说说吗?
对,发明家在和朋友比赛的时候,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只要在盾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结果发明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同学们,这是一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
先对课题质疑,然后带着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最后把这些答案概括成一句话。
同学们,其实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找找看是哪句?
找到了吗?
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
同学们,这里的“二”指的是什么?
“一”又指的是什么?
三、指导写字
同学们,又到了快乐写字的时间了,老师相信你们的字一定写得很精彩!
【出示课件:
田字格里的字】读一读田字格里的字,看看哪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谁来说说哪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出示课件:
写字指导】
同学们,请把田字格里的生字每个写两遍,写完了之后,翻到词语表,把这一课的词语也抄一抄吧。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发明家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坦克又是如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呢?
从中我们又有些什么收获呢?
我们共同期待下节课吧!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
合二为一 坦克
盾自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
《矛和盾的集合》】。
同学们,还记得发明家和他的朋友的比赛吗?
那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呢?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精读课文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这么精彩的比赛,你是从哪句话中读出来的?
【课件出示: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
这是什么样的雨?
这么密,这么急的雨,我们读起来也要读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感觉,一起再来读读。
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与老师一起来体验一下这场比赛的感觉,谁愿意来?
(师手指当矛,生手掌当盾,)
我左一下,你往什么方向挡?
我右一下,你往什么方向挡?
这就是文中的一个词——【课件出示:
左抵右挡】
好,现在我继续进攻。
你有什么感受?
这就是——【课件出示:
难以抵挡】。
同学们,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场紧张刺激的比赛吧!
齐读这句话。
正是这样一场紧张刺激的比赛,使发明家有了新的想法,那发明家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同学们,找到了吗?
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盾太小啦!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
发明家还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
同学们,这里的“固然”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
固然】能给它换一个词吗?
“固然”在这里是“虽然”的意思。
发明家还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
同学们,科学家在第一个想法【课件出示:
盾太小啦!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又是如何解决的?
【课件出示:
发现问题——盾太小解决问题——铁屋子】
同学们,不知你们发现没有,这句话里有两个感叹号?
他们感叹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感叹号是因为“盾太小”而紧张,第二个感叹号是因为想到了方法而感到高兴。
)
既然这两个感叹号的意思不同,那你们能把这两个感叹句读好吗?
一起来读读,读出紧张而高兴的语气。
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你能解决后面的两个问题了吗?
自己试试。
【课件出示小提示:
我会填】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盾太小
安一个铁屋子
不能进攻
开个孔,把“矛”伸出来
不能跑
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了吗?
谁来试试?
同学们,就这样,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课件出示:
坦克图片】瞧,这就是发明家发明的坦克,谁来指指哪个是“矛”?
哪个是“盾”?
还有“履带”在哪里?
为什么要装上“履带”?
正因为这样,坦克才会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怪不得书上说【课件出示: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
同学们,坦克在战场上是怎样大显神威的呢?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课件出示: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
同学们,正因为坦克有这样辉煌的战绩,所以说【课件出示: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有许多东西是把两种东西的优点合二为一,集于一身的,比如:
我们用的笔袋【课件出示:
笔袋图文】,就是把“袋子”的轻便和“铅笔盒”装文具的优点“合二为一”。
同学们,你们发现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橡皮铅笔、可视电话、轮椅、眼镜等图文】
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也是把很多东西的优点集于一身的,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发明的方法,是一种人生智慧。
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等。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出示课件:
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五、快乐作业【出示课件】:
1、搜集发明家发明的故事。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要对发明家或者对自己说的吗?
请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进攻 枪炮
集合 坦克
盾 防守 铁屋子
26科里亚的木匣
教材分析: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将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课件出示:
课题】齐读课题。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木匣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能通过查字典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同学们,要读懂这个故事,必须先闯字词关,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
带音节生字】
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谁再来带大家读读?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调皮的音节宝宝回家去了,【课件出示:
去掉音节的生字】现在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自己热情的地打打招呼。
同学们,会读了吗?
那我们来PK一下:
漂亮的女同学们,你们先来;帅气的男同学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我们一起再来热情地打打招呼吧!
同学们,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带到词语里,你们能读好吗?
【课件出示:
词语】
谁来试试?
谁来和他PK一下?
还有同学想接受挑战吗?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三、初读感知,质疑问难
同学们,老师看出来了,你们早已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内容了,请请赶快打开书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问题泡泡。
】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科利亚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
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时候?
(战争开始的时候)
同学们,你们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大胆地提出来吧!
【课件出示:
手锯、斧头、冰鞋图文】
【课件出示:
科利亚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来?
】(因为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里来了,所以东西不能都带走。
)
法西斯指的是什么?
(法西斯是德国侵略者的代号。
)
这场战争是怎样的?
这场战争指苏联的卫国战争。
1941年5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4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战争的胜利。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课件出示:
为什么科利亚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妈妈走三十步却能找到木匣呢?
】(因为妈妈是成年人,个子不会长高,步子也不会再变了。
【课件出示:
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改为“科利亚挖木匣”呢?
】(因为课文除了写科利亚挖木匣,还写了他埋木匣,所以不能改课题。
)
同学们,课文的内容你们初步了解了,能把课文美美的读读吗?
我们一起来吧!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同学们,这篇课文还有不少新的词语呢,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出示课件:
挖坑冰鞋斧头手锯免得屋里抢走难过当初管事敌人台阶懂得】
读得非常正确,同学们,这些词语中含有十三个我们要写的生字,【出示课件:
田字格里的生字】请你们仔细地看一看,这些生字当中,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范写生字。
看清楚了吗?
请同学每个生字写一遍,再给每个生字组个词语写下来。
四、联系生活,观察发现
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起变化的事物吗?
请你们留心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新发现。
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心爱的玩具陪伴着你。
能把你们的心爱的玩具与大家分享分享吗?
同学们,你们真是些幸福的孩子,有了它们的陪伴,相信你们的童年一定很快乐!
今天我们一同随作家左琴科走近一个前苏联小朋友,去感受他不一样的童年。
【课件出示:
科里亚图片】他叫什么?
【课件出示:
科里亚】热情地打打招呼,再热情点。
科利亚有一个心爱的木匣【课件出示:
木匣】,木匣的“匣”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个“甲”字。
【课件出示:
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1、研读埋木匣
同学们,科利亚到底是怎样埋木匣的呢?
请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读完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读完了吗?
那科利亚到底是怎样埋木匣的?
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出:
他从家门口朝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
他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
挖、放、盖、踩、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做事怎么样?
同学,你们能读出科里亚的仔细吗?
自己读读吧。
谁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除了这些,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战争结束了,科里亚又回到了可爱的家乡,他又见到昔日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
他们想到了什么?
他挖到木匣了吗?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出示: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
2、研读挖木匣
科利亚是怎样挖到木匣的呢?
请自己读读第四至六自然段,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多读几遍,仔细理解。
同学们,找到了吗?
谁来把你画的句子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
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她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
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课件出示:
挖】
他挖了那么多次,挖到了吗?
为什么?
木匣“仍然”没找到。
【课件出示:
仍然】“仍然”是什么意思?
没有找着木匣,科里亚的心情怎样?
能读出来吗?
谁来试试?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心里也着急了,能给老师读读的机会吗?
他虽然挖的很仔细,但是木匣却没找到。
这是为什么呢?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
科利亚想呀想呀,他想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出示:
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
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
同学们,你们看,他突然笑了【课件出示:
突然】,这个“突然”说明了什么?
科利亚想的这个办法,,你们明白吗?
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想想,四个年头,科里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是呀,四年的时间,科里亚不光长大了四岁,也长高了,他的步子肯定比原来大了。
他原来走十步,现在的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科里亚发生了变化,他现在的五步与原来的十步是一样的。
科利亚突然想出了办法,他的心情怎样?
同学们,你们能带着激动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吗?
科里亚想出了好办法,我们都替他高兴,他想的这个办法对吗?
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课件出示: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
【课件出示:
果然】“果然”是什么意思?
木匣找到了,你们高兴吗?
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
同学们,刚才我们结识了三个词语【课件出示:
仍然、突然、果然】,你们分得清吗?
【课件出示:
我会填
仍然突然果然
1、不多一会儿,他()找到了木匣子。
2、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没找到。
3、()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
同学们,当科利亚举着心爱的木匣子,他会对伙伴们说什么?
【课件出示:
最后一个自然段】谁来读?
这段话讲了什么,你们明白吗?
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说得非常好,是的,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这是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这个意思。
同学们,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周围的事情都在变化,科利亚从这件事中明白什么道理?
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方法也要怎样?
(方法也要变)
科利亚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们明白了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出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三、联系实际,加深印象
同学们,我们周围的事物有变化吗?
有什么变化?
我们周围的事物发生了变化,我们处理起来,也要变化才行。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但认识了科利亚,知道了他和木匣之间的故事,还懂得了一个道理:
【课件出示:
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我们应该动脑筋,想办法,应对这些变化。
】你们说对吗?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很多,现在让我们带着今天的收获一起去逛逛作业超市吧!
【课件出示: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以《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出来。
】
板书设计:
26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 步子小
(四年后)挖九岁 步子大
启示:
一切都在起变化
27陶罐和铁罐
教材简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的难点:
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教学的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张精美的图片,想欣赏欣赏吗?
【课件出示:
陶罐图片】它是谁?
它是用什么做的?
【课件出示:
铁罐图片】它又是谁?
是用什么做的?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个寓言故事就和它们有关,这两只罐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吧。
【课件出示:
课题】一起打打招呼吧!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读了课文你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新词。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同学们,生字宝宝迫不及待想和你们见面了,你们想读吗?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