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语文阅读复习题2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154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考语文阅读复习题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中考语文阅读复习题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中考语文阅读复习题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中考语文阅读复习题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中考语文阅读复习题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考语文阅读复习题24.docx

《届中考语文阅读复习题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语文阅读复习题24.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中考语文阅读复习题24.docx

届中考语文阅读复习题24

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涵虚混太清:

________

(2)徒有羡鱼情:

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文言文阅读:

与陈伯之书(节选)

丘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

将军独无情哉?

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每见壁间题字见故国之旗鼓

B.摆扑丛树中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C.廉公之思赵将学而不思则罔

D.人之情也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译:

6.文中为什么说“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7.文中运用了描写手法的句子是哪句?

答: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

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

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

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

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

“张晓琴,你笑

什么?

”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

“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

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

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

”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

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

“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

明天叫你家长来。

”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

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

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

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

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

“老师辛苦了!

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

”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

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老师别生气,您喝茶!

”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⑪“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

别总是打孩子。

” 

⑫“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

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

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

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

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⑬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

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

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

“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⑭我笑道:

“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 

⑮“对不起,老师!

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

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

”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⑯“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

”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

,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⑰“我会的,没问题。

”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我欣慰地点点头,说:

“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

”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

“那我送送您吧!

” 

⑲“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

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 

⑳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

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

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8.说说这篇小说

题目的妙处何在?

答:

9.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含义。

句子:

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答:

10.说说你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答: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B.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忧郁、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

 

C.第②段到第⑧段,设置了两个悬念性的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

如:

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

答:

12.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老师?

谈谈你的理解。

答:

13、读完本文,你最想对你的老师或者是父母说些什么?

答:

【答案】只要符合文意,文从字顺即可。

(二)说明文阅读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

出警告:

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

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

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

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选自《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

14.把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去掉好不好?

为什么?

答:

15.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了什么内容?

答:

16.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2分)

答:

17.本文作者为什么说“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请结合文本说一说理由。

答:

18、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4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