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143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绪论

一.选择题

1.B  2.A  3.B  4.B  5.A  6.B  7.D

二.填空题

1.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2.教育学

3.夸美纽斯

4.<<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克鲁斯卡娅

5.霍姆林斯基

6.儿童;从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

7.夸美纽斯

8.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

三.简答题

1.答:

(1)人性论。

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重视后天的教育。

(2)因材施教。

朱熹说:

“夫子教人各因其才”。

(3)启发。

“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人、礼、孝”,“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6)身体力行。

“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言必行,行必果”。

(7)改过迁善。

“见贤思其焉,见不贤而自省”,“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8)教师观。

他认为教师必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答:

(1)关于教育的目的

(2)关于教育的必要性

(3)建立一种新的教育体系,即人人都能够受教育。

他提出了“泛智”的思想,所谓泛智教育,不是要求人人通晓一切知识,而是学习一切最重要的事物的原则、原因和用途

(4)教学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

3.答:

(1)关于教育的本质,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关于教育的目的,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目的,而不应该教育的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即是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的生长下去。

(3)关于教育方法,他认为,从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

(4)关于教育的思维方式,他认为,教育理论应该排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把各种看似矛盾的二元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4.答:

(1)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

(2)反思实际的教育行为

(3)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

(4)形成初步的教育信念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C  2.A  3.B  4.D  5.A  6.D  7.A  8.B

二.填空题

1.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

2.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3.道德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4.途径;动力

5.教育现代化

6.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知识社会

三.简答题

1.答: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答:

(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2)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

(3)教育内容简单

(4)教育手段和方式单一

3.答: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教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4.答:

(1)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2)培养目标的现代化

(3)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4)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5)教育设施的现代化

(6)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7)教育管理与评价的现代化

5.答: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而教育改革又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途径与动力。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必须通过教育的整体深层次变革,包括从教育理念更新、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结构的调整,到教育目标重新设立、课程与教材改革、教育手段方法现代化,再到教师专业化和教育价值取向多元化等。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B  2.B  3.B  4.D  5.D

二.填空题

1.根据;资源

2.经济功能;政治功能

3.全局性;基础性

4.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5.培养人

6.传播交流文化;选择提升文化;创造更新文化

三.简答题

1.答:

(1)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规模与发展速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3)经济结构和布局制约着学校结构和布局

(4)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制约着教育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5)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要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6)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2.答:

(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培养大批的政治法律人才,直接为一定的社会政治服务

(3)教育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3.答:

(1)社会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2)社会政治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制度决定教育标准与有关的教育内容

(5)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管理体制

4.答:

(1)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传承和保存的功能

(2)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传播和交流的功能

(3)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选择和提升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

5.答:

(1)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2)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根据

(3)社会是教育发展的资源

(4)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动因

(5)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尺度

(6)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归宿

6.答:

(1)科技促进现代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2)科技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3)科技发展变革着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7.答:

  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1)“教育先导”是当今世界知识、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的基石。

  (2)“教育先导”是知识经济时代我过国民素质面临严峻挑战的正确抉择。

  (3)“教育先导”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未来发展的首要战略。

  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的地位。

(1)教育已经成为知识传播、科技成果装化和科技知识再生产的巨大杠杆

(2)教育将成为21世纪的经济增长点。

(3)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就业替代功能

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具有基础性地位

(1)教育是立国之本

(2)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无论就那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8.答: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我们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来考察。

在教育工作中照搬政治上、经济上的一些做法,或以政治、经济取代教育,漠视教育自身的规律,不考虑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错误的。

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教育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不能将其绝对化。

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夸大到绝对的程度,否认社会制约性,也是错误的。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D  2.A  3.A  4.B  5.D  6.B  7.A  8.A  9.C

二.填空题

1.物质前提;现实基础

2.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3.主导;促进

4.环境;主观能动性

5.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6.自然;社会

7.顺序性

8.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9.遗传因素;教育

10.个别差异性;顺序性

三.简答题

1.答:

(1)人的发展的顺序性

(2)人的发展的阶段性

(3)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

(5)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答: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3)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3.答:

(1)加速人的发展

(2)发掘人的潜力

(3)发挥人的力量

(4)提升认的价值

(5)健全人的个性

4.答:

第一问

  所谓个性发展任务,是指个人从一个生活阶级段进入到另外一个生活阶级段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在一定是社会背景中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第二问

(1)尊重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形成正确自我意识与理想自我,

掌握自我评价的多维标准                                                                                                                                                                                           

(2)注意青春期教育 

(3)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

5.答:

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有遗传素质决定的,是不正确,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6.答: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与促进作用。

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就会陷入“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之中。

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A  2.B  3.B  4.C  5.D  6.C

二.填空题

1.德育;智育;体育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建设者;接班人

3.创新;实践能力

4.能力;水平

5.宗教人士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旧式分工

三.简答题

1.答:

(1)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3)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答: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答: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4.答: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同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要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5.答:

(1)从个人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认得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2)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3)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第五章

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C  6.B  7.D

二.填空题

1.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2.国民教育制度。

3.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4.教会学校;世俗学校;中世纪的大学。

5.王子葵丑学制;1912。

6.国家;家庭。

7.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8.官学;私学;书院。

三.简答题

1.答: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答:

第一问

    所谓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免费实施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

    第二问

(1)政治方面的原因

(2)经济方面的原因

3.答:

(1)改革以学校教育为主和终结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2)使整个社会学习化。

学习化社会的建立是终身教育的支柱。

(3)加强学校与社区的结合。

(4)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强调人的主题性。

(5)强调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

4.答:

(1)体现了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2)体现了学校面向工农的原则,保证了工人农民及其子女的受教育权。

(3)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原则,确定了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为生产建设培养大批人才。

(4)体现了重视在职教育干部再教育的原则。

(5)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法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答:

提出了学制改革“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三个结合”是:

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六个并举”是:

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及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免费教育与收费教育并举。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C  2.C  3.B  4.A  5.A  6.C

二..填空题

1.专业;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学科教育学。

3.传道;授业;解惑。

4.可塑性;依附性。

5.独立;创造。

6.民主型;专制型。

7.道德关系;心理关系。

8.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9.客体;主题。

三.简答题

1.答:

(1)教师是为社会服务的,是培养人的。

(2)教师要具有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

(3)教师的培养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教师要接受专业训练并取得从事专业工作的资格。

专业训练和专业资格的认定是它的一个基本特征。

(4)教师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有比较大的自主权,能够根据专业的标准进行恰当的处理。

(5)教师有自己的专业团体。

(6)教师根据其专业贡献和作用,在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享有专业的地位和待遇。

2.答: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发展的脉络

(4)掌握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5)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3.答:

  (1)拥护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行。

  (2)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3)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4)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5)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语言规范健康,行为举止文明礼貌。

  (6)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正确评价学生。

  (7)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坚持进行家访。

  (8)关心集体,尊重同事。

4.答: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对于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对于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对于教师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对于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最终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都是很有意义的。

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创造性研究给于了极高的评价“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性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

5.答: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6.答: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不成熟性。

  (2)学生有巨大的多方面的潜能,有接受教育的良好的基础或“种子”,要相信学生。

  (3)学生有共性,更有个性和差异。

  (4)学生是发展的主题,具有主观能动性。

  (5)学生是权利主体,享有生存、受教育、受尊重、安全等权利。

7.答:

  (1)专制型

       其特征有:

教师监视、督促多;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命令和纪律;表扬少,批评多。

学生的反应:

屈服,推卸责任,易激怒

(2)放任型

     其特征有: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即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

学生的反应:

无目标,品德和学习往往差

(3)民主型

       其特征有:

和学生协商,制定具体的目标;尽量鼓励,也客观地批评。

学生反应:

学生主动参与,有主见。

8.答: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主要有:

热情、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公平客观、耐心细致、有幽默感。

第七章

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5.A

二.填空题

1.国家教学;地方教学;学校教学;学科教学;活动教学;综合教学;限定性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现性课程;隐性课程。

2.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3.无意识性;广泛性;全面性

4.设计的依据和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时间安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5.前言;课程目标。

6.开放性;自主性。

7.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8.选择化和个性化;平衡化。

三.简答题

1.答: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

(3)课程是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育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2.答:

(1)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2)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3)文化与科学技术的缉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特点对课程的影响

(5)课程理论亏课程的影响

3.答:

(1)从知识体系、社会需要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社会本位。

(2)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

(3)重视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

4.答:

(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

(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5.答:

小学课程有:

低年纪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

          中高年纪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

    初中开设课程: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开设课程:

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5.C  6.D  7.A  8.C  9.A  

10.D

二.填空题

1.循序渐进。

2.教学进度;课时。

3.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上课。

4.实物直观;摸进逮捕

5.组织教学;复习过度;讲授新教材。

6.讲述;讲解;讲读。

7.巩固性。

8.启发性

9.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10.形式教育;实质教育

三.简答题

1.答: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答:

(1)知识的间接性。

(2)教师的知道性

(3)教学的发展性

(4)教学的教育性

3.答: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答: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答: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自学指导法

(5)演示法

(6)练习法

(7)实验法

6.答:

一节好课的要求,一般有如下几点:

第一,目标明确。

第二,内容正确。

第三,方法灵活。

第四,学生主动。

第五,语言艺术。

上述五条既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

7.答:

(1)作业内容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要有代表性。

(2)作业分量适宜,难易适度,可以分层次。

(3)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对复杂的作业可以适当提示。

(4)及时检查和批改作业。

8.答:

程序:

确定目标―――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学生练习,教师检查―――教师小结。

目标或者功能: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九章

一.选择题

1.D  2.D  3.D  4.B  5.A  6,A  7.D

二.填空题

1.思想;法律;道德。

2.品德。

3.活动;交往。

4.陶冶教育;品德评价。

5.人格感化;环境陶冶。

6.道德知识;道德判断。

三.简答题

1.答: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

2.答: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

(1)热爱祖国的教育

(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3)热爱人民的教育

(4)热爱集体的教育

(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10)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中学德育大纲》对中学生德育内容的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社会主义教育

(4)理想教育

(5)道德教育

(6)劳动教育

(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

(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3.答: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4.答:

(1)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5)班主任工作

5.答:

(1)说服教育

(2)榜样教育

(3)指导实践

(4)陶冶教育

(5)品德评价

6.答:

(1)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原则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的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十章

一.选择题

1.A  2.A  3.D  4.?

  5.B

二.填空题

1.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2.前提;基础

3.书面材料分析法

4.共同的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共同生活的准则

5.个人;集体

三.简答题

1.答:

(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

(2)建立班级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级体的规则和秩序

(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

(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2.答:

(1)认识方面的能力,是与认识学生、了解各方面信息有关的能力。

   具体有:

第一,敏锐的观察力;第二,清晰的记忆力;第三,系统的思维能力

       第四,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2)操作方面的能力,是与班级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能力。

   具体有:

第一,制定目标计划的能力;第二,组织能力;第三,交往的能力

       第四,控制监督检查的能力。

(3)情意方面的素质,是与教育和管理学生有关的人格、心理素质。

   具体有:

第一,敬业精神;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