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沙滩上的童话语文A版第5册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995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沙滩上的童话语文A版第5册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9沙滩上的童话语文A版第5册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9沙滩上的童话语文A版第5册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9沙滩上的童话语文A版第5册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9沙滩上的童话语文A版第5册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沙滩上的童话语文A版第5册第三单元.docx

《9沙滩上的童话语文A版第5册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沙滩上的童话语文A版第5册第三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沙滩上的童话语文A版第5册第三单元.docx

9沙滩上的童话语文A版第5册第三单元

9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编、织、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感悟字里行间给大家的乐趣。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生活,敢于挑战。

  2、增进孩子对文章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体会文字的美。

  教学重点

  1、了解孩子们所编织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并试着用连贯的语句说一说。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编织”导入抓文眼

   1、直接板书:

编织指名读,正音。

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蜘蛛会编织什么?

你的妈妈呢?

     归纳:

哦,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了,“编织”两个字都是“纟”(偏旁加红),是因为蛛网和毛衣都是用长长的丝线编织而成的。

   2、教学“编织”两字,说说去了“纟”,右边的字认识吗?

并在教学中提示学生,这两个字是形声字。

   3、指导写字。

老师边引导边范写,在指导中让学生明白左右结构的字要写成左窄右宽。

   4、学生按要求练写。

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

     过渡: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有趣的课文,文中的小朋友也会编织,他们会编织什么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答案就在课文里。

  二、初读感知理文路

   1、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后反馈。

(板书:

沙滩上的童话)指名读课题。

   2、沙滩上也能编织童话,多有趣啊!

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地去读读它,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同学,也可以查查工具书,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学生再一次读课文后,老师提问:

还有没有哪些字词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师生共同解决。

   4、出示一组词语:

相约垒起城堡补充魔窟轰塌赞赏

    

(1)谁来展示一下

(2)开火车读(3)齐读展示

     过渡:

同学们真能干,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这么多词语学会了,现在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回到课文中,再一次轻轻地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孩子们是怎样编织童话故事呢?

把你的理解在书上划一划。

  三、品读感悟识童趣

  

(一)垒城堡

   1、自由读课文,并在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

   2、同桌之间先交流交流,向同桌读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3、学生自由反馈,适时板书:

   4、出示句子研读:

     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1)自由读一读,把它读通顺。

    

(2)谁想站起来试试。

    (3)学生读得好时,可以这样引导:

你读得真好,你的读想告诉大家什么?

读得不好时,引导学生跟着老师把句子读通顺。

    (4)像他这样谁还会读?

    (5)你也来试试。

从他的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6)你能读吗?

我发现“凶狠”这个词你读得特别标准,能给大家再读一遍吗?

出示词卡:

凶狠,指名学其它学生读一读

    (7)教学“狠”字。

①谁有好办法记住它。

狼——狠,归纳识字方法:

换偏旁、用熟字想生字、猜迷语等。

②谁能组组词。

③写好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重点引导写好“反犬旁”。

老师可引导:

反犬旁的背驼一点,因为狗、狼、狮等动物大多是四只脚弯腰走路的。

教师边说边范写。

④学生模仿着写一写,速度快的同学可写两个。

    (8)这么凶狠的魔王你喜欢吗?

那就让我们用这样的语气再一次去读读这三句话。

    (9)引读欣赏:

一个小朋友讨厌的说:

“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另一个小朋友接着说: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第三个小朋友听了着急的说: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过渡:

是啊,小伙伴着急了,公主在哭呢?

同学们,这个童话故事又将怎样纺织下去呢?

请大家快速读读8—16小节。

适时板书:

  

(二)救公主

   1、谁来说说我们在沙滩上又编织出了什么?

(8—16小节哪一节都可以)

   2、学生反馈中老师可适时评价:

你读得真好!

你读得还不够通顺,请再来一次吧!

听得出,你也成了沙滩上的一员了……

   3、理童话,出示:

     哦,原来为了救公主,我们自己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用(挖地道的)方法,炸死了(魔王),救出了(公主)。

   4、引导学生用“开心、愉快”的心情读读这一句话。

     过渡:

公主得救了(板书:

救),我们真高兴啊!

那么,我们的童话又将编织到哪儿了呢?

请读读20—24小节,读了课文,说说你的发现。

  (三)公主是妈妈

   1、请学生说说读后的发现。

A、小伙伴在沙滩上玩得真开心。

B、妈妈变成了公主……

   2、妈妈为什么会变成公主呢?

     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从这个句子你还能读出什么?

  四、小结升华话主题

    是啊,平时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妈妈也许早就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公主。

同学们,沙滩上的童话编织结束了吗?

不,童话还有继续,在一个个童话中,我们编织出了快乐、童真、童趣(板书),愿美丽的童话陪伴着我们开心度过每一天。

  五、板书设计

                        垒

       快乐 编

               沙滩上的童话   救

       童趣 织             抢

 

10我们的歌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读4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让学生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4、模仿创作诗歌。

  二、教学重点

   1、会认读4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2、模仿一、二节创作诗歌。

  四、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儿童诗歌。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儿童诗歌是小朋友心中的梦,同学们是那样喜欢它。

我们童年的生活也像一首首五彩斑谰的诗歌,许多诗人将它们写成了好听的诗。

将你们准备的一首描写校园生活或童年生活的诗歌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组长注意:

1、负责发现本组最好的诗歌,2、推荐本组朗诵最好的同学来朗诵。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可以个人朗诵,也可合作朗诵)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过渡(师有声有色的背诵诗歌内容,并辅以简单动作)师:

呀,老师忘记了这首诗的题目了。

谁能帮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师板书:

10我们的歌)

   1、自由朗读。

要求读正确、流利

   2、让学生在诗中找到能反映自己学校生活的、有同感的诗句,试着练习读出自己的感情。

   3、交流汇报

    

(1)小组交流:

把读懂的内容,即学生认为可以反映自己校园生活的诗句,读给小组同学听,并试着读出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参与,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2)集体汇报:

      1)指名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

      2)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相机指导朗读)

      3)师:

诗中有几句很难读,谁能读好它?

(特别是:

我们的歌/为什么/这样/绚丽多彩?

  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轻声朗读,特别注意难认难懂的字词。

   2、自由朗读,边读边感受自己在校园生活的快乐。

   3、试着背诵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

我们学习了《我们的歌》,我们一起来回忆诗歌,能背则背,不能背的翻开书读。

  二、理解诗歌,模仿作诗。

   1、师(生读后谈):

这首诗好在哪里?

师随机点拨引导(用词美、贴切,相机学习镶嵌、绚丽多彩、腾飞,分句句式相同,好记又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2、模仿作诗

     1)出示第1、2节内容,齐读,师:

我们的歌除了在校园里草坪上、秋千上、蓝天中,还会在哪呢?

哪儿还有我们的歌呢?

(学生想象说)

     2)谁想当当小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像诗中那样编上几句。

老师期待着出现更多的小诗人!

(师边说边示课件)

       我们的歌,|()上,

       在(),有我们();

       我们的歌,()上,

       在(),有我们();

       我们的歌,()上,

       在()有我们()

       ………………………………

     3)、小结:

同学们,你们真的很了不起,相信这首诗的作者听到你们写的这些诗句,也会对你们点头称好的。

  三、学习会认写字。

   1、认读会写字。

   2、小组合作,说一说,你用什么简单方法记住了哪些字?

     小组评选出谁的记字方法最多。

     特别注意:

可按偏旁字归类法,形成整体认字。

     左右结构:

征、绚、腾,

     上下结构:

窝、索,

     半包围:

   3、生字口头组词

   4、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抄写、听写生字

   2、修改、补充课堂所作的诗歌,誊正在家庭作业本上。

  五、板书:

              来自心灵

     10我们的歌          (绚丽多彩)

              镶嵌心窝

11五彩池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神奇、险峻、灿烂、腾云驾雾、矗立、铺展、惊奇”等词语的意思。

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五彩池水形成的原因。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准确理解词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作者描述五彩池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图、录音机、录像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解题,录像引趣

  出示课题后,老师质疑:

水是没有颜色的。

五彩池中的水怎么会是五颜六色的呢?

课文对其中的奥妙作了生动有趣的描写。

这个问题我们留作下节学习课文之后再回答。

  同学们,你们经常看见水,但你们看见过奇特壮观的五彩池吗?

你们想看看吗?

  放录像,学生观看说说感受。

  二、运用方法,练习分段

  刚才我们在电视中看到了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你们很喜欢、很惊讶。

那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这节课我们先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提出要求:

  

(一)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三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五彩池在哪里。

  第2自然段讲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第3自然段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4自然段讲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

  第5自然段与开头呼应,肯定五彩池就在人间。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

  同学们进行讨论,统一意见,最后按不同内容分为三段。

(第2~4自然段)具体描绘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以及池水为什么会呈现各种色彩。

是分三个方面讲的,可以归并为一段。

  (五)总结全文共分三段。

  课文是按照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池水的颜色及成因这样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

  小结:

本课时从预习入手,试着给课文分段;做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四川松潘的藏龙山有美丽的五彩池。

这节课我们师生将再次观赏那里的美景,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更好地学习作者描述五彩池的方法。

  二、抓住特点,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1段。

(第1自然段)

  思考:

五彩池在哪里?

  先写“我”的遐想,再讲“我”真的看到了五彩池,最后点明五彩池的确切地点,增加了“我”的见闻的可信性。

  

(二)学习第2段。

(2~4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思考:

水池都是什么形状的?

  体会使用比喻句的好处。

  理解词语“晴朗、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的意思。

出示投影片。

(图)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无数”是讲水池很多,不可计数。

这里把藏龙山比作巨幅地毯,把闪耀着各色光芒的水池比作晶莹耀眼的宝石,形象地描绘了五彩池神奇的景色。

出示投影片。

(图)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说出“把各种不同形状的水池比作葫芦、镰刀、盘子、莲花”,这样比喻的好处。

  体会运用“大小”、“深浅”对比的手法,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思考:

池水都有哪些颜色?

  这一段我们要重点了解五彩池水的特点。

这也是作者描述的一个重点。

  水源相同,流出水的颜色却不同,可把水从池中舀出来看,又同清水一样。

这的确让人“惊奇”,发人深省,引出下文。

  3.学习第4自然段。

  思考:

课文哪几句是讲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找出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学们展开讨论。

出示投影片。

(图)

  “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讨论找出三个原因。

  第一,“池底长着许多石笋,”作者把形状各异的石笋比作“丘陵、山峰、宝塔、珊瑚”,说明石笋姿态不同,高低各异。

  第二,“阳光的照射”,使高低不平的石笋起到折光镜的作用,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颜色。

  第三,“池边树木花草茂盛”,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使池中水更加瑰丽多彩。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分别朗读第2~4自然段,体会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如何具体描绘五彩池的,把这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描写得如此形象、生动、优美的。

  (三)学习第3段。

(第5自然段)

  思考:

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同学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

  1.这句话意味深长,它照应了开头。

  2.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三、朗读全文,深入体会

  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祖国大自然的美丽,五彩池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四、小结板书,了解思路

  这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

课文是按照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儿的、池水的颜色及成因这样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第2、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先明确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

句子之间的联系。

然后再背诵。

  二、学习生字词

  

(一)本课一共有11个生字,同学们在前两课时中已经把字的音和意解决了。

到了第三课时,我们就要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二)抓重点自学生字,老师加以指导。

  1.换部首学习生字:

  出示旧字:

摇播蝶姆俊

  换部首成新字:

  摇—瑶播—潘蝶—碟

  姆—拇俊—峻

  这样做既巩固了旧字,又学习了新字,提高了学习兴趣。

  2.区别形近字:

  仑—仓两个字上半部相同,下半部不同。

一个是“匕”,一个是“”,但它们都是四笔写成,要比较后记忆。

  3.难字的笔画:

  “舀”的写法:

  “丘”的写法:

  笋:

注意第八笔要写出来。

  4.要读准字音:

  “笋”是平舌音,

  “矗”是翘舌音。

  “峻”不读z)n应读j)n。

  “峻”和“陵”的右半部要区分。

  5.易写错的字:

“亩”下面是田不出头。

  (三)掌握下面的词语:

  险峻茂盛矗立神奇

  灿烂折射腾云驾雾

  (四)理解词语。

  神奇——非常奇妙。

  险峻——山势高而险。

  矗立——高耸地立着。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昆仑山——著名山脉,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现在用来形容奔驰迅速。

  铺展——铺开并向四外伸展。

  惊奇——觉得很奇怪。

  瑰丽——异常美丽。

  (五)区别形近字:

  仑()瑶()滔()峻()

  仓()遥()舀()俊()

  三、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较多,但重点还是学会生字词。

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应用。

  板书设计

 

12我爱的故乡的杨梅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懂得爱家乡是爱祖国最基本的体现。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为课后练笔做准备。

  3.在弄清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分段。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理解词语“贪婪、吮吸、伸展。

”从而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

  教学难点:

通过训练引导学生理解第3段,为学生写作做准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用投影片书写课后作业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析题:

   1.读题;你能从一个词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吗?

   2.用删读法理解文章会写什么。

    

(1)“我爱故乡”会写什么内容?

    

(2)“我爱杨梅”会写什么内容?

    (3)回到文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回答。

  

(二)自由读文,知道都介绍了故乡杨梅的哪些方面。

(杨梅树、杨梅果)

  (三)为更好地理解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

  

(一)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读准生字的音节并组成课文中的生词。

   2.重点读音指导:

吮汁津

  

(二)指导理解词义。

   1.生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贪婪——原指不知满足。

本课指杨梅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

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

   2.熟悉的词语通过做动作、扩词了解其词意。

    

(1)“伸展”可让同学们通过动作“伸”“展”理解杨梅树得到雨水的浇灌,枝叶迅速生长。

    

(2)“欢笑”可拆词再分别扩词理解杨梅树旺盛的生命力。

  三、初读课文,弄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分自然段读文,并说出自然段的意思

  五、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总述爱故乡杨梅—分述爱杨梅树—爱杨梅果。

  六、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说每段段意

第二课时

  一、齐读文题,交待本节课学习任务

    (通过训练理解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练笔打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

  

(一)指名读,思考:

第一段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作者的家乡在江南,爱故乡、爱故乡的杨梅。

  

(二)这一句与文题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一)出示投影课后作业3,请学生读。

这实际就是课文的第2段。

  

(二)通过大家讨论理解带点的词语。

   1.“贪婪”“吮吸”表达了杨梅树渴望春天、细雨。

   2.“伸展”“欢笑”体现了杨梅树的枝叶长得茁壮、旺盛。

  (三)通过删读理解作者写杨梅树抓住了杨梅树的特点,枝条四季长绿,叶子狭长。

   1.“”画出的词不读。

体会写出了杨梅树的什么?

   2.板书“色”“形”了解杨梅树的特点。

  (四)进一步从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故乡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才能生长出那么茁壮,充满生机的杨梅树,以此表露作者对故乡、对杨树的热爱之情。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一)读第3段,介绍了杨梅的什么,分别用一个词说明。

(板书:

形色味)

  

(二)按形状、颜色、味道三部分进行分析。

   1.读第3自然段知道杨梅树什么时间结果,及过渡段的作用。

   2.读描写杨梅形状的句子。

   

(1)找到描写其形状的句子。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提问:

用对比的方法写其形,你了解了什么?

这样的形状就一定可爱吗?

   

(2)读后两句体会作用。

用删读法体会后回答: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这两句通过作者的亲自尝,去感觉体会出作者的喜爱之心。

引发读者也想去品尝的心愿。

   (3)总结学习杨梅形状的方法。

     先找写外形的句子,然后体会作者品尝时的感受,最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3.用此方法学习第5、第6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按上述学习方法同桌讨论。

    

(2)填空,理解颜色的变化。

      杨梅先是_______,随后变成_______,最后几乎变成________。

      提问:

“几乎”是什么意思?

(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逐渐成熟。

    (3)写杨梅的味道,写了“由生到熟”、“又酸又甜”“越吃越爱吃”,还举例小时候贪吃杨梅的情形。

      提问:

为什么写小时候贪吃的情景?

  二.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

  三.总结板书,指导背诵

    重点指导背诵作者描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

  四.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指导生字字形的记忆、巩固

 

语文乐园三

一、教学目的:

   1、区别建之旁和走之旁;二点水和三点水;

   2、学习ABB式的构词方法,自主积累词语;

   3、认识回文联;

   4、掌握半包围和左右结构的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5、阅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生活方式的古诗。

   6、学习做树叶贴画,并举办班级贴画展览,介绍制作办展览的过程,然后写下来。

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

   7、学习用毛笔书写“弯撇、竖撇”。

  二、教学重点:

   1、区别建之旁和走之旁;二点水和三点水;

   2、认识并积累ABB式的构词方法。

   3、正确书写半包围、左右结构的字词。

   4、以做树叶贴画、办展览为内容,练习写一篇习作。

   5、学习用毛笔书写“弯撇、竖撇”。

  三、教学准备:

   1、灯片、词语卡片;

   2、毛笔、宣纸;

   3、课前收集的各种树叶、胶水、硬纸板、剪刀等工具。

  四、教学时数:

    6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灯片展示两组汉字,认读;

   2、观察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中的偏旁是“建之”旁和“走之”旁的区别:

    

(1)师边演示灯片,边解说。

“建之”旁由“彳”演变而来,意思是越走路越长。

走之旁由“走”演变而来,表示四处走动。

    

(2)这组词中哪些词与“走”有关?

      (远:

要想看得远,必须走动;通过查字典知道“途”是道路的意思,人要走路;要挑选、选择,也要到处看,到处走动)

    (3)说出几个带建之旁和走之旁的词语。

    第二组,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