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906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现代管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现代管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现代管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现代管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学复习提纲.docx

《现代管理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学复习提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管理学复习提纲.docx

现代管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一.单选

1.管理必须做好人的工作,这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2.有组织就有管理,因为组织的存在需要协调内部成员的活动。

3.科学管理是充分发挥生产力作用的前提。

二.多选

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有五点。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的表现---有两点。

3.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的国家管理特点---有四点。

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有六点。

5.现代管理学具有的新的特点---有四点。

6.现代管理学的内容---有五点。

7.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有五种。

三.简答

1.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有六点。

2.法制化管理的表现---有四点。

3.管理贯穿于生产力的具体结构中,是社会生产力实现不可缺少的要素。

4.管理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5.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6.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

四.论述

1.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有六点。

2.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多选

1.早期行为时期的主要变化---四点。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大的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人群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决策理论学派,数量学派。

4.权变理论可从六方面加以考察:

组织规模,组织中人员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组织成员的技巧、能力、志向、兴趣及个人性格,目标的一致性,决策层次的高低,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简答

1.官僚制的基本特征---六点。

2.早期行为科学理论

三.论述

1.梅奥的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观点---三点。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一)管理思想的萌芽

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1.自然劳动分工思想2.朴素的劳动协作思想3.为了分配而建立起原始氏族组织,即原始的组织思想。

原始社会条件下的管理思想带有很大的自然性:

1.个人联系在一起2.一种偶然出现的现象,随着这种思想主题的消失而消失3.不是经过学习获得的。

(二)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中国鼓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万里长城是防御系统,它是一个多层级的管理系统,命令自上而下层层下达,信息由烽火台传递。

道、天、地、将、法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并强调它们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中古古代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

一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二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

“君子不器”,即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任人支配。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商鞅和韩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

管仲由国家控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

荀子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的“上下俱富”,富民视为富国的基础。

司马迁的善因论,即“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三)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

汉莫拉比法典——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代埃及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是设立宰相职务,从而把神权和世俗权利区分开来。

《政事论》成为印度公共行政管理的奠基之作。

2.生产管理思想

最能说明古代人类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思想的实例,首推埃及人于公元前27世纪修建的胡夫金字塔。

威尼斯造船厂

希腊学者瑟诺芬曾对劳动分工作了如下论述:

这里所遵循的原则是,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得最好。

3.教会管理思想

罗马天主教会也许是西方文明史上最持久而有效的正式组织。

罗马教廷,几乎就是一个复杂的政府组织。

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主要指西欧资本主义革命之后,适应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而提出的管理理论,这些管理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自觉地研究管理行为及其规律。

1.机器大工业的需要——机器大工业促成生产领域的这些变化,尤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对管理理论的产生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为管理理论的形成准备了人力条件。

2.市场竞争的需要

3.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处理好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4.阶级斗争的需要。

三、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计划方面和成本核算)

2.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亚当·斯密认为有三个原因:

(1)技巧

(2)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机械的发明

3.罗伯特·欧文

首次提出了关系人的哲学,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4.查尔斯·巴贝奇

(1)巴贝奇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

(2)提出了一种固定工资加理论分享制度。

(3)在《论机器和制造业的节约》一书中,以数学家的眼光。

5.安德鲁·尤尔

英国医学博士出身,以管理教育的先驱而著称。

尤尔的思想对潘迪有较大影响,后者又对管理大使法约尔产生了直接影响。

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

麦卡勒姆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制。

(组织图)

亨利·普尔

(1)亨利·普尔从麦卡勒姆的制度和措施中归纳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

(2)普尔在泰罗之前就提出了建立严格管理制度的思想,在法约尔之前就提出了几总指挥的问题,在梅奥之前提出了人的因素问题,而在阿吉里斯前就提出了消除正式组织刻板性问题。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管理科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指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组织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

在管理思想上,泰罗被誉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1.科学管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

4.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从而用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代替管理者个人的主观判断与经验。

正是泰罗理论的出现,才使人类的管理由经验走向科学。

二、一般管理理论

一般管理理论成为所谓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①区分了经营和管理②概括并详细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法约尔认为,计划是最总要的管理职能)③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④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

三、管理组织理论

韦伯的管理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有:

①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了权威的类型

②归纳了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

⑴权利与责任使之合法化⑵等级体系⑶通过考试在培训中取得的技术资格⑷实行任命制⑸必须是专职的⑹职务活动

③概括了官僚组织的结构(韦伯认为,官僚制组织体系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最高领导层、行政官员层和一般工作人员层。

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

早起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9年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

一、早期行为科学理论

早起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1927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管理史上有名的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本意是确定照明同工作工作效率之间的精确关系,结果只有士气、监督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原因得到了肯定,从而确定了非正式组织的研究。

梅奥等人的观点,主要有

①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物质条件的变化并非是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的决定性因素。

梅奥等人创立了“社会人”假说,不仅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期望得到满足。

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梅奥等人认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使职工在生理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③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讲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割断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纽带,而非正式组织讲求的是情感。

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防碍管理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于工人之中,而且存在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之中。

与古典管理理论相比,这一时期的主要变化是:

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研究;由原理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人性激发”的管理;由原来的独裁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

二、后期行为科学理论

后期的行为科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即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与企业管理直接相关的“人性”问题的理论,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的理论,有关领导方向问题的理论等。

后期行为科学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哪些?

答:

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⑴人的各种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和产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⑵一个人首先产生的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当这一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依次要求高层次的需要。

⑶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几种需要可能同时存在,但由于其心理发展程度不同,占主导地位的需要也就不同。

⑷人的需要带有发展的、动态的性质。

⑸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研究调动积极性问题,开展具体管理活动。

②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把多种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工作条件等。

激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个人进步等。

赫茨伯格认为,激励因素的存在才能真正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产生激励作用。

③弗鲁姆的期望价值理论——公式表示为:

M=V·E,M代表激励力量,V代表满足个人需要的预期价值,而E代表可能获得该价值的概率。

④麦格雷戈的“X-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传统理论是以对人性的错误看法为基础的,这种理论把人看作是天性厌恶工作,逃避责任,不诚实和愚蠢等。

只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会视工作为一种得到满足的因素,“X”理论是一种过时的理论,只有“Y”理论才能保证管理的成功。

⑤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法”——为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两大类。

他们以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自下而上,关心程序欧低到高;以横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自左而右,关心程度由低到高。

纵横两轴各分为九格,最有效的领导方式,称之为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

一、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美国学者孔茨首先注意到了这种学派林立的状况。

他在1961年写的《管理理论的丛林》,学派有六个,即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人群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量学派。

分别分为以下几个学派?

答:

①管理过程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任务有美国的哈罗得·孔茨和西里尔2奥唐奈,强调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

首先把管理人员的工作划分为管理职能,其次对管理职能逐项进行研究。

②经验主义学派——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是其代表著作。

③社会系统学派——社会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巴纳德。

他的主要观点集中表现在所著的《经理的职能》一书中,该书出版于1938年。

巴纳德被誉为是“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其主要贡献是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作出了全面分析。

巴纳德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

⑴协作系统⑵分析了正式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成员的协作意愿、组织的共同目标和组织内的信息交流⑶提出了权威接受理论,巴纳德则是从下到上解释权威。

⑷对经理的职能进行了新的概括:

ⅰ信息交流ⅱ个人努力ⅲ规定组织目标

④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西蒙和马奇。

他们的代表著作主要是《组织》和《管理决策新科学》。

⑤系统管理学派

⑥权变理论学派

二、现代企业文化理论

现代企业文化研究热潮、兴起于美日经济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单选

1.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基本成分,它是系统形成的基础。

2.结构是指系统内诸要素的有机形成或排列秩序。

3.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在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效能。

4.活动是指系统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

5.信息是指系统中被认识和理解了的内容,表现为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活动、环境等存在方式或动态的表述和这种表述的传播。

6.环境是指处于系统边界之外并和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有所事物。

7.当效益站在系统之外作出效益评价时,强调的是对它的环境的有益程度。

二.多选

1.人的因素对于成功管理的意义---有五点。

2.民主的管理方式的作法---有三点。

3.管理系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组织性---有两点。

三.简答

1.“人是目的”的观点是现代管理者的共识。

2.对于现代管理来说,系统的观点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有三点。

第四章管理道德

第一节管理道德概述

一、道德与管理道德

道德——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形成管理道德的评价:

社会舆论、人们内心的信念以及习惯的里,来评价和影响人们的各种活动。

管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其内容:

一、行为规范。

二、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管理道德具有调整管理关系、规范管理行为的特殊性。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习题,是通过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提高管理效益。

管理道德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规范对象的特殊性。

这种内在于管理者的规范和制约力量,就是管理道德,是一种专门规范和制约管理者的职位责任感和职权意识的道德。

第二,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管理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之间的特殊的职业联系,管理道德是抓满门调整管理关系的道德,它促进着管理关系和谐。

管理道德的出发点是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

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是一切管理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因而也是管理道德的最高标准。

二、管理道德的客观根据

人际冲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之间由于认识不同造成的冲突。

2.利益上的冲突。

3.管理中的机构性缺陷造成的冲突。

管理系统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基层组织缺少自主权;二是自我膨胀;三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四是规章制度混乱。

4.领导作风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冲突。

道德也恰恰能够担负起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却决不造成冲突的角色。

也就是说,管理道德在管理关系的调整中,只发挥正的功能而决不产生负的功能,任何时候,道德都不会成为人际冲突的根源。

管理道德能够在调节管理系统中人际冲突时发挥作用,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公正性的要求。

公正性作为管理中人际关系道德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均衡的要求。

贡献与包周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彼此对应。

(2)平等的规定。

在人际关系道德调节面前,人人平等。

这就是管理中的工整,管理系统中生成正气,管理关系就能够逐渐地变得和谐。

第二,合理的功利要求。

所谓功利,就是人们的需要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满足。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只有那种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的,才是合理的功利。

从这种合理的功利出发,对管理中人际关系进行道德调节。

管理道德正是建立在承认组织成员梨园要求合理性的基点上的,实现一切合理的利益要求的最大化。

三、管理道德的功能

管理道德的功能具有多种多样的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道德有助于增强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

2.管理道德评价是考察和遴选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手段。

管理道德评价往往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形式进行的,但管理系统也可以把它变成一种组织行为,。

管理道德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于促使管理者内心道德信念的建立和健全。

3.管理道德为管理活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与规章制度、法律条文相比,管理道德并不明确规定管理者的行为细节,它所作出的只是一种原则上的价值导向。

4.管理道德是管理者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5.促进管理系统中人际关系的道德化。

管理道德则可以使这种利益追求升华为一种有道德的人际关系都必须首先反映在管理者的心理上,然后才能外化为有道德的行为。

第二节管理道德的内容

一、有道德的管理者

做有道德的管理者,是对每一个从事管理湖动的管理者的职业要求,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也必然是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

做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下级面前,应以身作则

2.密切联系部署,虚心听取下级的批评意见

3.加强管理的民主化。

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化是相辅相成的。

4.肯定部属的成绩

5.正确运用情感激励。

管理系统的内聚力来源于组织成员感情上的归属。

总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道德关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道德关系,它是基于根本利益一致的。

正是这种道德关系,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存共荣的道义基础。

二、管理道德规范

管理道德规范——管理道德指那些对人际关系以及人们的行为所作出的规定。

管理道德道德规范——管理道德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促进人的善行的规定,主要是通过激励人的善行去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目的。

管理道德规范是管理道德得以实现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

基本的管理道德规范有以下几种?

1.忠于职守;2.遵纪守法;3.实事求是;4.团结协作;5.尊重人才

三、管理人格

管理人格——管理者的人格,是管理道德的最高实现,是管理规范在管理者心灵中的内化,表现为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的综合。

管理人格有一个生成的过程,达到一种道德自为的境界。

如何把握管理者的管理人格?

1.自觉的责任意识;2.真诚的服务意识;3.清廉为公的追求;4.主持公正、维护正义;5.言而有信、行而必果。

无论职务高低、权职大小,在管理人格上是平等的和相同的。

第三节管理道德的形成

从管理者个体的角度来看,管理道德的形成可以大致概括为管理道德评价、管理道德教育和管理者的自我完善这样三个阶段。

一、管理道德评价

管理的道德评价——对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否合乎道德性所进行的价值评定,其目的是要帮助管理者树立道德观念,培养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影响管理者的行为,以求扬善扬恶,改善管理系统中的人际关系。

管理道德评价是具体的,是针对管理者的具体的道德行为的。

挂尼龙道德评价首先是管理者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所进行的善恶评判。

管理者的自我评价促使管理者的道德自觉。

自我道德评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它只有在相应的社会评价中,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

社会评价,可能是来自于管理系统之中的其他组织成员的评价,也可能是来自于管理系统之外的那些与管理系统有着密切联系的人的评价,主要以舆论的形式存在。

作出这种评价必须以促进管理者道德品质的提高为目的。

1.动机与效果的统一;2.目的和手段的统一;3.选择自由和道德责任的统一。

二、管理道德教育

管理道德教育——指为培养管理者良好的道德品质,造就管理人格而对其进行的宣传教育,从而对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方式。

管理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管理者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其过程包括提高管理道德认识、陶冶管理道德情感、锻炼管理道德意志、坚定管理道德信念等环节。

提高管理道德认识,是管理道德教育的基础。

管理者的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和深厚的道德情感的有机统一,它可以使管理者的道德行为表现出稳定性、坚定性和一贯性。

三、管理者的自我完善

管理者的道德自我完善是管理者个人人生修养的过程。

自我完善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它首先表现为一个学习的问题。

人生修养的奥秘在于磨练。

学习和磨练都是一种自觉的活动,是管理者的自我修养意识的体现。

1.意识到自我修养的必要性是很重要的,它是实施自我完善的前提和起点。

2.形成强烈的道德情感

3.坚持按管理道德原则和规范行事,持之以恒

4.使管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管理者个人自觉的道德要求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手段

一.单选

1.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律权威,是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管理的关键。

2.经济手段是一种利用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采取的物质刺激的方法。

3.利用经济制约关系,便于实行分权的组织管理。

4.一个组织运用经济手段前提条件是,它必须是一个有着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组织实体。

5.思想教育手段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思想保证,要使宣传使人们了解、领会,教育使人们自觉执行。

6.管理中的思想教育手段从属于管理目标,根源于系统运行的客观需要。

二.多选

1.管理者在运用行政手段时注意要做到---有四点。

2.法律手段主要特性---有五点。

3.使用法律手段要注意的几点---有四点。

4.经济手段按运用范围不同的分类:

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

5.经济手段管理中,通过哪些形式进行:

工资,奖金,罚款。

6.经济手段的优点---有三点。

7.运用思想教育手段从哪几方面着手---有四方面。

三.简答

1.行政手段的功能。

2.思想教育手段的运用。

第六章目标管理

一.单选

1.目标是通过计划工作来确定的。

2.组织的首要任务是使组织目标明确性和具体化。

3.组织目标是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统一。

4.目标为管理人员提供了衡量成就、评估绩效的依据。

5.当一个组织确定其目标时,上级的要求就是它的基本依据。

6.主观条件:

人力,财力,物力是确定目标的基础。

7.客观因素:

政治,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都是确定目标的约束条件和客观基础。

8.把主观需求和客观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是确定目标的基本方针。

9.目标分解是把系统的整体在纵向,横向上分解。

10.对策开展是实现目标的保证。

11.明确责任要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按层级逐级落实,建立起目标责任体系。

12.尽可能做到某个目标只属于一个主管或一个部门,对需要跨部分配合的目标也应明确谁主谁从。

13.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就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二.多选

1.目标的性质---有六点。

2.组织目标的作用体现---有四点。

3.上级的要求---三点。

4.确定目标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四步。

5.目标展开分为哪些环节---三个环节。

6.目标分解的要求---有三点。

7.目标管理的内容---有三方面。

8.目标管理的优越性---有四点。

三.简答

1.目标的性质---有六点。

2.目标的作用---有四点。

3.目标展开分为哪些环节---三个环节。

4.目标管理的内容---有三方面。

第七章组织管理

一.单选

1.直线型组织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组织结构形式,但有时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2.组织管理不管以部门制还是委员会制的形式出现,都是实现组织职能的前提条件,而组织中权利的分配和运作则是实现组织职能的基础。

3.所谓组织设计,就是对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各个部门进行总体规划。

4.组织面临的环境越复杂,其组织结构就愈趋于分权。

5.人员的数量在某种意义上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6.组织技术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复杂性。

7.组织的专业化程度越高,不同部门之间的活动的差异性也就越大,组织协调的问题也就越突出。

8.组织的设计,需要分工合理,协作规范。

9.现代管理理论把分权和集权结合起来,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权力混合体制。

10.努力扩大管理的宽度。

11.管理宽度的弹性较大,在不同类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