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政府工作报告解析.docx
《浙江政府工作报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政府工作报告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政府工作报告解析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2-01-13
初步预计:
●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3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收入315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71元,增长15.6%
●城镇新增就业90万人●为民办实事十方面任务全面完成
一、全面落实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 “十二五”发展开局良好
夏宝龙代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2011年是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一年,也是我省克难攻坚、奋力推进转型发展的一年。
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胜利完成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3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收入315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71元,分别增长13%和15.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9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5.4%;城镇新增就业9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4.07‰;为民办实事十方面任务全面完成。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面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把握工作主动权,部署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增强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着力抓好有效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
推进“浙货万里行”活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
积极培育出口品牌,加强重点出口基地和境外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外贸出口增长19.9%。
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设立10亿元省级财政中小企业再担保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支持。
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清理取消3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小微困难企业相关税费,实行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
落实稳定物价和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物价涨势得到有效遏制,城市房价逐步合理回落。
“三大国家战略”全面启动。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制定实施试点方案和政策意见,编制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等规划。
抓好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制订新区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
开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新型贸易方式,为国际贸易营造高效便利的环境。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中有升。
编制实施省级产业集聚区系列规划,强化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
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推进146家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抓好101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制定实施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建设4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加快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深入实施。
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0%,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5%。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全面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快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推进200个中心镇改革发展和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
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制定实施新一轮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对12个重点欠发达县给予特别扶持,低收入群众脱贫增收成效明显。
欠发达及海岛地区发展环境稳步改善。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
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污染减排六大工程,重点流域、区域、行业和企业污染整治全面加强。
强化行业准入和源头控制,启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工作。
强化落后产能淘汰,深入实施铅酸蓄电池全行业排查治理,推进电镀、制革、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2.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加快实施富民惠民十大工程。
完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
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全面建立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
加快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健全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建立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0.9万套。
开展13项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
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五项重点任务。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平安浙江”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
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保持“三下降”。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举办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制定鼓励民营经济提升发展、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政策,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回归浙江反哺浙江、合心合力强浙江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省属企业改革重组。
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开展中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工作。
加强招商选资,深化与央企战略合作和项目对接,实际利用外资116.7亿美元,引进省外项目资金640亿元。
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大力推动政风建设,召开四级政府领导干部大会,对政府公务员倡导“六戒六要”,推动行政机关加强自身建设。
开展“双服务”和“百组”基层调研活动。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深化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公务接待、因公出境、公务用车等费用得到有效压缩。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 努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当前,我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持续推进,随着“三大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我省具备在发展中抢占先机的有利条件。
但更应看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欧债危机日趋恶化。
国内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交织,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多年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凸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增多。
面对日益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我省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压力不断加大。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调动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努力干在转型升级实处、走在科学发展前列,争取向全省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按照“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思路,着力推进“三大国家战略”、“四大建设”、“五大统筹”,切实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建议2012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均为8.5%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减少2.5%,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今年政府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加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增强经济调节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未雨绸缪防范化解风险,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浙江更长时期、更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更加注重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促进,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创造财富与公平分配的协调,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依法保障公民权益,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三)更加注重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相驱动,努力增强发展动力。
加快构建创新型省份,深化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为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源泉。
牢固树立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加快科技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能力,为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
(四)更加注重跳出浙江与发展浙江相协调,努力构筑竞争新优势。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拓展发展空间、吸纳优质要素、提升竞争能力。
坚持“闯天下”与“强浙江”有机统一,集聚和激发天下浙商巨大能量,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开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新局面。
(五)更加注重市场机制与政府作为相结合,努力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要素、公平开放参与竞争。
更加有为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弘扬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优良政风,着力构建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着力推进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法制环境建设,进一步形成抓转型、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建议2012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均为8.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
三、实施“三大国家战略” 构筑海陆联动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我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要举全省之力抓落实,先行先试求突破,促进海洋经济与山区经济联动发展,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
积极创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围绕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发展格局,强化各市县合作联动,共促示范区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扎实推进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加强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加快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国家战略物资储运基地。
扎实推进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
扎实推进重要海岛高效集约开发。
推进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建设。
立足舟山特色优势,高标准编制新区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着力打造国际物流岛,争取设立舟山保税港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和大宗商品中转储运加工交易中心。
着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着力构建群岛型花园城市,加快建设休闲度假基地,切实提高海岛居民生活质量。
加快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推进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紧扣关键环节积极探索。
继续打造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加快“义乌港”和航空口岸建设。
健全监管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加强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
促进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
实施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战略。
加快发展都市区和城市群,加强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都市区建设,增强省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环杭州湾、温台沿海、浙中城市群培育。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大力培育中心镇和小城市,实施“两百双千”工程。
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小城市。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促进山区经济转型发展。
完善政策措施,激活后发优势,推动山区加快走上特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
优化山区开发格局,制定实施山区发展规划。
推动山区人口内聚外迁。
增强山区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改善山区基础设施条件。
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
加快建设生态特色产业基地。
完善扶持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实施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促进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增收。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构筑生态屏障。
四、积极调整经济结构 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要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强化创新驱动、内需拉动、项目带动,扎实推进“四大建设”,推动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促进投资消费稳定增长。
深入实施“三个千亿”工程,狠抓一批对发展起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和有效投资增长。
加强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高标准构建产业投资发展平台。
引导支持企业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投资,积极面向省外浙商、世界500强、央企和其他优势企业招商引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在建、续建项目,健全综合交通网、能源保障网、水利设施网和高速信息网。
实施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积极鼓励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完善补贴机制。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兴修农田水利。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体系。
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
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结合实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抓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培育工程”,力争在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重点突破。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中小微企业扶持。
大力提升块状经济,深化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
坚决淘汰高耗能、重污染行业落后产能。
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高端服务业,推动金融、物流、会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成为支柱产业。
深化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加强电子商务产业扶持。
深化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重点企业和行业品牌。
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放宽市场准入,完善财税、投融资、用地、用海等政策措施。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
加大科技投入,设立创新强省专项资金,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建立和巩固产学研联盟,推进重大科技专项,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产业化水平。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
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节约环保和生态建设。
深入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管理机制,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强化节地节水节材,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狠抓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专项行动。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开放,用创新的思维和举措开辟发展路径,用足用好改革试点政策,奋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浙江科学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泉。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把省内浙商提升发展与省外浙商反哺发展结合起来,合心合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
认真贯彻国家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意见,破除影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
鼓励企业加大实体经济投入,坚守实业,做强主业。
健全民营企业服务机构和浙商联络组织体系。
完善减负惠企政策措施。
引导企业加快制度、科技、管理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
打造浙商总部经济基地,培育跨省跨国集团。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深化省属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加快国有资本优化重组。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加快金融创新发展。
着眼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紧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建设行动计划,创建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规范发展民间融资。
加快建设金融集聚区、金融特色城市和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区),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稳步发展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
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比例。
加强民间融资监督管理,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为主要抓手,鼓励各市围绕试点主题积极探索。
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户籍和农村社区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
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加强出口企业引导和服务,培育提升重点出口基地,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
推进“大通关”建设。
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资源进口。
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和引资机制,推动引进外资结构优化。
支持企业跨国收购,“走出去”设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经贸合作区。
六、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要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不懈探索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办好顺民意、解民忧、保民安的实事好事,切实让全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推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加强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就业援助。
探索促进农民普遍增收长效机制。
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和养老保险待遇动态调整机制。
完善扶贫开发政策,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
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养老等社会保险扩面。
深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完善以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城镇住房保障政策,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教育优质协调发展。
加快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
优化中小学布局和师资配备,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
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努力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
制定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推进全民健康行动计划。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发展公共体育事业。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大力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
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要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和“十大计划”,构建全省人民共有精神家园。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施文化惠民系列工程。
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按照建设“平安浙江”的总体要求,健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长效机制,努力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落实完善价格调控措施,强化市场价格监管。
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可追溯制度,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
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矛盾纠纷调解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
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营造社会安定、生活安宁的良好局面。
大力支持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民生是为政之本。
我们要始终将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不懈抓好各类惠民安民实事。
一是在就业方面,引导和帮助30万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援助一户。
二是在养老保障方面,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0万,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参照重度残疾人托养补助标准,对1.2万城乡低保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
三是在医疗保障方面,新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5万;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70%以上;实施残疾幼儿抢救性康复项目。
四是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4.1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5万套。
五是在教育文化方面,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9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成等级中心幼儿园,中小学生均营养餐标准由350元提高到750元;送1万场戏、27万场电影、100万册图书下乡。
六是在扶贫方面,完成欠发达地区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偏远海岛异地搬迁6万人以上;将扶贫标准由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提高到4600元,年内确保70%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七是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完成3500个村庄整治,综合治理农村河道2000公里,建设农村联网公路1000公里;完成农房改造建设30万户,其中困难家庭危房改造4.2万户;基本实现村村建邮站。
八是在饮用水保障方面,建成81个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解决20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九是在污染防治方面,完成60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新增城镇污水配套管网1500公里。
十是在公共安全方面,加固病险水库200座、海塘100公里、主要堤防150公里;实施公路安保工程1500公里;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00个;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实现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
七、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始终紧贴群众脉搏,将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评判工作的第一标准。
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切实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祉。
新的一年,要围绕确保完成政府各项目标任务,按照“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充分地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更自觉地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更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切实担当起推动浙江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使命和责任。
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弘扬优良政风,戒贪图安逸、要锐意进取,戒消极怠慢、要恪尽职守,戒不学无术、要善学善思,戒坐而论道、要踏实肯干,戒松散狭隘、要团结合作,戒骄浮奢侈、要心怀敬畏。
在政府机关掀起“比、学、赶、创”的热潮,努力建设品行过硬、敢为人先、勇挑重担、朝气蓬勃的公务员队伍。
强化效率导向,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减少会议文件,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增强公仆意识,抓好“双服务”和“百组”基层调研活动。
积极创新政府管理。
进一步完善激励考评机制,加强政策执行和任务落实情况督查,将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改进管理有机结合。
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切实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
进一步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深化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着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加强重要政策实施的跟踪评估。
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着力强化行政运行监督,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切实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入手,狠抓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确保廉政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
强化公共投资项目和公共资金监管。
坚决纠正工程建设、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