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煤焦化工发展方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808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海市煤焦化工发展方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乌海市煤焦化工发展方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乌海市煤焦化工发展方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乌海市煤焦化工发展方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乌海市煤焦化工发展方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海市煤焦化工发展方向.docx

《乌海市煤焦化工发展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海市煤焦化工发展方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乌海市煤焦化工发展方向.docx

乌海市煤焦化工发展方向

乌海市煤焦化工发展方向

第一章 总   论

乌海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全市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有汉、蒙、回等25个民族。

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行政区。

乌海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素有“塞外煤城”、“乌金之海”的美誉,是一座资源、原材料型工业城市。

2007年,GDP达到190.04亿元,同比增长18.4%,,人均GDP超过4万元;财政收入39.29亿元,比2006年增收12.93亿元,增长49.05%。

人均财政收入超过8700元。

三次产业比例为1.21:

65.54:

33.25,煤—电—化、煤—焦—化、煤—电—硅、镁合金一体化特色经济框架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煤炭—电力—化工—硅、镁合金一体化发展战略,迅速扩张经济总量,经济迅猛发展,同时焦炭行业由于受钢铁和其它行业发展的拉动,焦炭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产能过剩,与此同时,我市焦炭生产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污染严重、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政策,保护性开发焦煤资源,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制止低水平建设,逐步改善我市污染严重状况,促进焦化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节约能(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特编制焦化行业发展规划。

第二章乌海市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乌海市焦化行业发展现状

我市焦化产业是从1998年兴起的。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市焦化企业达到20户,形成生产能力624万吨,2007年焦炭产量为462.7万吨,2008年预计焦炭产量550万吨。

由于我市焦化企业对化产品回收、深加工认识不足,煤气利用和焦油加工缺乏统筹规划指导。

焦化下游产品匮乏,高科技煤化工产品尚属空白,“只焦不化”资源浪费严重。

煤气回收利用方面,我市仅有少数企业利用煤气进行发电,“点天灯”的火炬仍然到处可见。

近年来,国家对焦化、硅铁、电石等行业实施宏观政策调控,我市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对焦化行业清理整顿工作要求及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等相关政策要求,对焦炭行业进行了多次清理整顿,2000年开始,明确规定20万吨以下焦化厂一律不再审批。

2003年以来,关停取缔改良焦生产企业109户,共铲除改良型焦炉1178孔,削减落后产能200余万吨;2004年关停32户20万吨以下焦炭企业,削减落后产能380万吨。

另一方面对保留下来的20户焦炭企业进行了彻底的环保达标治理。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全市共削减落后产能580余万吨;节约煤资源2000余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烟粉尘6.94万吨,二氧化硫3.48万吨,COD4460吨。

目前,全市保留的20户焦炭企业生产能力为624万吨。

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市建成和在建焦炭项目审批的建设规模1537万吨,实际产量仅占1/5,其原因是多头审批立项,没有严格把关,对焦炭生产未实行总量控制;二是焦炭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批准的规模建设,规模小的焦厂产量仅为5—6万吨。

二、对焦炭资源缺乏统一的保护性开采规划,在短期经济利益的刺激下,滥采乱挖,回采率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缺乏深加工项目。

在煤气回收、煤焦油加工、粗、轻苯加工等项目的扶持上力度不够,化工下游产品匮乏。

四、目前我市的焦炉炭化室高度普遍达不到国家规定的4.3米以上高度,造成了低水平生产和重度污染。

五、全市煤炭洗选企业40户左右,所产洗精煤约有30%当做焦炭原料。

原煤、洗精煤外运现象严重。

六、炼焦行业总体装备水平仍较低,尤其在焦炉大型化、煤气净化、技术化产品深加工以及计算机应用、自动化控制、网络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差距还较大。

七、小焦炉环保欠帐多,新建焦炉环保工程没有同时建设,环保治理水平不高;大批新建焦炉没有同时配备干熄焦等先进节能环保设施。

第三章乌海市发展焦化行业的条件和环境

第一节国际、国内焦化行业发展趋势

一、全球钢铁现状和焦炭的发展趋势

据国际钢铁协会统计,2007年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为13.435亿吨,同比增长7.5%,其中中国产量4.89亿吨,同比增长15.7%。

欧盟27国粗钢产量2.103亿吨,同比增长1.7%;北美粗钢产量1.321亿吨,同比增长0.4%;亚洲粗钢产量7.543亿吨,同比增长11.7%;独联体粗钢产量1.24亿吨,同比增长3.4%;中东产量1,640万吨,同比增长6.7%;南美产量4,830万吨,同比增6.5%;非洲产量1,880万吨,同比增长0.1%。

中国以4.89亿吨,增速为15.7%,再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粗钢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36.4%;中国2007年焦炭产量为3.29亿吨,增速为16.3%,折为炼焦用煤消耗量约为4.6亿吨。

预计2008年中国钢铁产量增速保持10%左右,对应焦炭、炼焦用煤的需求增速将明显快于全国原煤产量增速。

根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预测,2008年全球炼焦煤需求将增长6000万吨左右,中国炼焦煤需求将增长4000万吨左右。

显然,炼焦用煤的供求关系是相对偏紧的状态。

二、我国焦化行业发展趋势

全球钢材需求增长,国际钢铁对中国焦炭需求也将保持强劲势头,而焦炭市场本身资源紧张、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后期仍然难以改变。

目前,国内焦煤供应形势偏紧,2008年炼焦煤价格每吨上涨100至200元,涨幅达20%至30%。

全球尤其是中国国内炼焦用煤的紧俏状态将会持续,对应地,焦炭企业扩产无疑会受到资源约束。

同时,虽然随着焦化行业景气回升,焦炭价格大涨,企业新投产项目的意愿增强,但又面临国家焦化行业准入门槛提高、环保及土地审批更为严厉的现实,焦炭行业短期内扩产难度很大。

  炼焦用煤的涨价和稀缺性以及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加大淘汰焦炭和钢铁的落后产能,会加大对独立焦化企业的压力,但也同样会支撑焦炭行业的有序供给,推进焦炭行业内部整合,增强焦炭行业向下转移成本的动力和能力,而快速发展的钢铁行业加大了对优质冶金用煤和焦炭的需求依赖度,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后的效率提升又为钢铁行业承受焦炭涨价提供了空间。

三、2007年焦炭产销基本平衡,市场货紧价扬。

2007年中国生产原煤25.36亿吨,同比增长6.9%,出口煤炭5317万吨,同比减少16%,进口煤炭5102万吨,比上年增长34%,煤炭尽出口约215万吨。

2007年生产焦炭3.29亿吨,出口焦炭1530万吨,欧盟、日本、韩国、巴西、印度、巴基斯坦是我国焦炭主要出口国,国际市场对中国焦炭的需求依然强劲,从而拉动了炼焦煤价格的上扬,推动了焦炭价格的强劲攀升。

四、对2008年焦炭市场的预测与展望

1、世界经济虽有下调,但总体看好。

钢消费将继续增长。

美中仍是全球经济增长主动力,欧洲及独联体将持续增长。

2008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4%左右,钢铁需求将持续增长,

据美国世界钢动态公司预测从现在起至2015年,世界钢材年需求量增长率将达到4.5%。

2008年全球粗钢产量可能突破14亿吨,将进一步加大对焦炭资源的需求。

2、从GDP、出口、投资与钢材消费走热看我国钢材消费仍将持续增长。

虽然我国钢铁需求近两年增速有所下降,但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本轮扩张的高峰期,相应对钢铁需求仍会保持增长态势,只是增速减慢而已,2006年我国钢铁需求量为3.87亿吨,预计2007-2008年我国钢铁需求年增量仍可保持在3500万吨左右。

另一方面,从2006年开始,我国已从钢铁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2007年出口钢6265万吨,进口1687万吨,实现净出口4578万吨,虽然目前国家意图限制钢铁出口,但在国内钢铁产能过剩以及国内外钢铁价格差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即使今后几年我国钢铁出口增长减慢,但出口规模仍会较大,预计今后两年我国净出口将会在5000万吨规模左右。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无论是从市场条件上看,还是从原料供给上看,今后几年钢铁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3、钢铁需求、生产将持续增长,2008年国内新建产能虽然有一定减少,但仍保持较大规模,当年预计可新增生铁产能5100万吨,国内有效生铁产能达到5.6亿吨;新增炼钢产能5300万吨,国内粗钢有效产能将达到6.09亿吨。

此外,2009-2012年国内还有1.2亿吨的钢铁项目计划建成,考虑到受市场形势压力影响,届时部分项目可能推迟或取消,并且那时许多落后产能可能已被淘汰,所以预计到2010年我国生铁产能在6.2亿吨,粗钢产能在6.7亿吨。

钢铁高增长,拉动焦炭高需求。

4、炼焦煤资源市场供需总体偏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国炼焦煤资源稀缺且地区分布不均衡,加之炼焦煤矿井后劲不足,影响炼焦煤有效供给不足。

本世纪以来,新扩建矿井多为动力煤矿井,致使炼焦原煤占原煤总产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50%逐年下降至2007年的38.2%;且炼焦煤矿井后劲不足,占炼焦煤总供给量约2/3的地方乡镇煤矿,因持续安全生产治理整顿,影响产能下降和投资不到位。

这些因素影响炼焦精煤产量增速相对缓慢和供给不足。

尽管国有重点煤矿炼焦煤增幅相对较快,但其绝对量基数较低,难以满足炼焦煤旺盛需求。

据中国焦炭协会统计,2007年新投焦炉产能达2000余万吨,预计2008年将达到4000万吨以上,其中仅山西焦煤集团32家重点钢焦企业新投焦炉产能就达3178万吨。

2007年全国洗精煤产量为3.08亿吨,2008年预计为3.3亿吨,预计2008年中国钢铁产量将达到5.3亿吨左右,约需3.33亿吨洗精煤,勉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5、焦市价格将高位趋稳,不会大起大落,主要因素:

一是全球钢铁生产的高增长,国内外焦炭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二是全球焦煤资源供应紧缺,价格的持续高位;三是国际焦炭资源增长有限,我国土焦(改良焦)的大幅度减产,国内运输能力和电力制约,焦炭有效资源的供给仍然偏紧;四是近期内,短资源、紧运输、高成本等因素约束,全球焦炭市场价格仍处高位运营,不会大起大落。

随着焦炭高价位、高能扩张的过量,钢铁冶金企业技术进步以及钢铁冶金产品产量进入低速增长时,市场低价位竞争风险犹存,尤其一些独立焦化企业潜伏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6、焦炭产能过快增长,焦炭供求矛盾显现。

预计2008年全国生铁产量可能达5.6亿吨左右,比上年再增产5300万吨左右,需要增加2000万吨左右焦炭的消费,加上化工、有色机械铸造等相关行业约增加焦炭消费600万吨左右,总计将增加焦炭消费2600万吨左右;2008年2月全国焦炭产量5244万吨,考虑到2008年内还将有4000万吨产能陆续投产,预计全年焦炭产量将有可能超过3.7亿吨,将比2004年增产4100万吨左右,对外出口将基本保持上年水平,国内焦炭资源完全可以满足5.6亿生铁产量以及相关行业发展的需要。

7、独立炼焦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压力。

尽管2004年以来,一大批土焦(改良焦)设施摧毁淘汰,但近400万吨左右机焦能力的投产,随着国内外炼焦煤和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钢材和焦炭涨价空间已极为有限。

随着近两年大量高炉、转炉建成投产,一批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加快了内部炼焦能力的配套建设,大中型钢铁企业外购焦炭比重逐趋下降,独立炼焦企业潜存越来越多的市场风险,独立炼焦企业应加快与下游用户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第二节主要焦化产品发展趋势

一、煤(焦)是合成氨的主导原料

目前,共计约有4000多台煤气化炉,每年消费原料煤(或煤炭)4000多万吨,合成氨产量占总产量的65%左右。

由于石油短缺和重油、轻油涨价,以重油、轻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企业面临寻求新的原料路线的问题,有的企业已经在进行“油改煤”气化技术的改造。

二、煤气化—合成氨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作为氮肥和其他复合肥料的中间产品,中国合所氨产量将稳步增加。

未来合成氨工业的发展趋势是:

新建大型生产装备,条件较好的中小型企业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进行改造和扩大生产能力,淘汰低水平、高耗能、低效率、高成本、污染大的小型企业。

三、煤气化—甲醇及下游产品

1、国际市场现状

 据美国《化学周刊》最新报道,截至2006年底世界甲醇的总生产能力接近4800万吨,06年总需求达3680万吨。

世界甲醇生产主要集中在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如特立尼达、智利、新西兰、沙特和俄罗斯,中国已成为世界甲醇主要生产地区,中国甲醇主要以煤炭为原料。

其中亚太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410万t/年,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0%,中东及非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217万t/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5%,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仅为60万t/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2%,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256万t/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6%,世界其他地区的生产能力为854万吨/年,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17.8%。

未来五年世界甲醇产能增速还将达到8.4%/年,需求量将以年均增长率5.6%速度增长,产能增速高过需求增速,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甲醇衍生物的需求。

 预计到2010年,世界甲醇生产能力将达到约6400万吨,2015年达到约7200万吨,供应能力大于市场需求,竞争将会加剧,一些不具竞争力的小装置或原料价格较高地区的甲醇装置将关闭。

根据未来甲醇装置建设趋势,世界甲醇的生产中心正在向南美、沙特、伊朗和中国转移.

2、国内市场

⑴生产能力现状

我国甲醇总生产能力2005年为867万吨,2006年为1117万吨,2007年能力超过1400万吨。

甲醇产量也逐年上升,2005年达到569万吨,2006年达到762万吨,进口量约为113万吨,出口量约为19万吨,净进口量为94万吨;表观消费量为968.7万吨,同比增长45.4%,2007年1~11月,我国甲醇产量984万吨,同比增长44.1%,进口甲醇81.3万吨,出口45.5万吨,净进口35.8万吨;表观消费达到1020.4万t,同比增长21.5%。

近年来,国内不少企业都在建设大型甲醇生产装置,当前,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十一五”期间甲醇在建项目及规划项目达88家,总产能将达到4850万吨。

⑵市场前景分析

预计2010年国内甲醇衍生物生产所需甲醇量约1500万吨左右,再加上燃料、医药、农药和溶剂等方面的需求量,国内甲醇的总需求量约1800万吨。

虽然近期看,甲醇需求仍为强势,但目前国内大部分新投入的装置(总在建规模大约为1300多万吨)都是在2007年底2008年初投产,因此2008年-2009年将是甲醇装置集中投产的高峰期,预计2008年甲醇新开工项目总规模将超过1000万t/a,按照目前的需求趋势,中国甲醇极有可能在2008年以后大量过剩。

目前,我国甲醇进口量已从2002年最高值近180万吨减少到了2007年84.5万吨,中国甲醇市场进口产品的依赖度在减少,国产甲醇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甲醇市场是游离于国际甲醇市场之外的一个封闭市场。

事实上,国际甲醇市场的变化对我国甲醇市场有着很明显的影响——国内外甲醇的价差会影响进出口的方向,外盘的价格波动也会对国内市场产生联动影响。

3、发展下游产品是未来甲醇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价格相对较低,在煤炭产区建设甲醇企业生产成本较低,关键在于利用先进的煤气化、煤气净化和催化合成等技术,特别是利用高硫煤资源,形成较大规模的、集成先进技术为支撑的甲醇生产体系。

甲醇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下游产品有:

醋酸、甲酸等有机酸类、醚、酯类各种含氯化合物,乙烯、丙烯等烯烃类,合成汽油、二甲醚等燃料类等。

结合市场需求,发展国内市场紧缺,特别是可以零星代石油化工产品的甲醇下游产品是未来大规模发展甲醇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向。

4、甲醇脱水生产二甲醚

由合成气一步法制取二甲醚的技术目前尚处在研究和开发示范阶段,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甲醇脱水二步法生产二甲醚的工艺路线。

2002年全国二甲醚总产能仅3.18万吨,产量约2万吨,到2006年末产能已超过48万吨,产量达32万吨,年增长率分别达到97%和96%。

截至2007年底,我国二甲醚的产能在200万吨/年左右,但是在建的项目超过千万吨,其中有相当部分在2008年将投产,2008年新开工的二甲醚项目总规模也在300万吨以上,因此,在2008年国内的二甲醚行业产能将得到充分的释放。

预计到2010年,我国二甲醚将新增产能982万吨,二甲醚总产能将超过1580万吨。

作为车用发动机燃料和液化石油气(LPG)替代品是拉动二甲醚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国内二甲醚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气溶胶、气雾剂和喷雾涂料的推动剂,每年消耗二甲醚1.8万吨。

由于中国气雾剂行业的发展较快,预计2010年需二甲醚4万吨左右。

在柴油替代方面,2007年中国柴油的消费量为1.24亿吨,柴油消费的增长很快,2010年消费量将达约1.5亿吨左右。

二甲醚作为良好的柴油替代燃料,按其对柴油的替代率为5%计算,2010年需750万吨左右。

而且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位攀升和石油液化气价格持续上扬,国内石油液化气的供需矛盾也日趋突出,二甲醚作为其较好的代用品更多地被掺混到石油液化气中。

所以今后几年,二甲醚工业生产能力将以较快的相对速度发展。

第三节乌海市发展焦化的优、劣势分析

一、乌海发展焦化的建设条件

煤是发展焦化的起点和基础。

煤炭是乌海市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占乌海市一次性能源消费的90%,是自治区主要的焦煤基地,煤种以焦煤为主,肥煤、气煤次之。

其焦煤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区的51%,肥煤保有储量占全区的52.6%,气煤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区的8.6%,对全区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保有储量10.43亿吨,资源储量24.97亿吨。

储量虽占全区煤炭总储量的比例较少,但质量好,不仅是自治区主要的炼焦煤产地,而且是全国二十个焦煤基地之一;在以乌海为中心半径200公里范围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储量达1309亿吨,同时可利用东乌铁路输送东胜煤、策克公路输送蒙古煤到乌海。

我市现有发电总装机容量220万千瓦,力争到2010年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左右。

丰富的资源,为建设自治区煤化工基地奠定坚实基础,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

乌海市位于黄河上游,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南接宁夏,北邻河套,东连鄂尔多斯,西与阿拉善盟相接。

黄河穿市而过,包兰铁路、109国道、110国道在这里交汇,乌海机场已建成,包兰铁路将进行电气化改造,东乌、临策铁路将建成,同时改造海公线,建设西来峰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进一步提高外运能力。

乌海是西北地区的东大门,是“宁蒙陕”经济区的中心和沿黄经济带的中间环节,自治区规划乌海市将作为小三角地区(乌海市—鄂旗—乌斯太)中心城市和自治区的氯碱煤焦化工业基地。

我市焦化行业立足资源优势和低价煤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煤化工、氯碱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体系,硅化工已经起步将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带动重化学工业逐步向高科技、高效益的精加工方向发展。

我市将进一步加快“煤—焦—化”资源转换步伐,目前我市焦炭生产能力为624万吨,一些大型焦化企业正在建设中(包括神华500万吨捣固焦和30万吨煤焦油项目)。

煤焦化行业作为我市优势产业,为建设自治区重化工基地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证。

乌海市煤炭储量大,煤价低,发、供电成本低,能源、原材料、土地价格相对低廉,为建设自治区焦化基地提供了竞争优势。

第四节发展焦化行业的环境分析

一、环境保障。

乌海市原有焦化企业46家(不包括三家未投产的焦化企业),年产焦炭691万吨。

现关停焦炭生产规模在20万吨以下的焦化企业32家,建成规模年产焦炭294万吨,剩余14家焦化企业仍在运营,年产焦炭549万吨。

乌海市焦厂关停前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统计情况见表1。

表1乌海市焦厂关停前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表

污染物种类

焦炭生产规模(104t/a)

二氧化硫(t/a)

粉尘(t/a)

苯并芘(t/a)

原有46家焦化企业排污情况

691

51487

22587

49

关停32家焦化企业后的削减量

297

18721

11615

20

如果再新建焦炭生产规模为1200万吨的焦化项目,按照环保设施如焦炉无组织的治理、煤气脱硫等设施全部投入运行的情况下,其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约为3272t/a,粉尘的排放量约为9818t/a,苯并芘的排放量约为67.6t/a。

再新建1100万吨焦化项目后乌海市焦化行业总的排污情况见表2。

表2预计乌海市焦化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表

污染物种类

焦炭生产规模(104t/a)

二氧化硫(t/a)

粉尘(t/a)

苯并芘(t/a)

现运营的20家焦化企业的排污量

624

37242

12471

33

新建焦化项目排污情况

1200

3272

9818

67.6

合计

1824

40514

22289

100.6

通过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表对比分析,新建1200万吨的焦化项目后二氧化硫、粉尘、苯并芘三项指标均比关停前有较大减少。

二、水资源保障。

到2010年,全市共建污水处理厂3处,日处理能力15万吨,其中海勃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8万吨,乌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各4万吨,海南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年共产再生水5475万吨;海南区都斯图河苦水沟年可拦截苦咸水400万吨;千里沟水库年可供水200万吨;现开采和拟开采的矿井疏干水约为400万吨;依此计算年可提供水资源量6475万吨,基本能够满足规划焦化工生产用水需求。

第四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指导,以做大做强乌海煤焦化产业为目标,依托重点企业,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以煤化工、精细化工相结合进行发展,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链的延伸,建设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较高的焦化产业项目。

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

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内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区域经济优势。

发展煤化工的同时,进行相关配套工业的统筹建设,将资源、原料及动力用电等的低成本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竞争实力。

第二节规划项目的主要原则

1、符合国家焦化产业政策和自治区建设乌海煤焦化工业基地的要求;

2、符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方针政策;

3、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和技术先进的原则;

4、符合乌海的工业及其经济发展规划及当地的实际情况;

5、坚持高起点和规模化发展的原则;

6、新建焦化企业必须符合国家发改委2004年第76号文件《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的要求,同时要符合单套年生产能力100万吨以上规模,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要达到5.5米以上(包括5.5米),配煤要达到25%以上,减少主焦煤的使用原则;

7、坚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

8、坚持淘汰现有生产工艺落后的焦化企业,重新规划布局1200万吨焦炭企业,要确保神华乌海煤焦化300万吨捣固焦项目建设的原则。

第五章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及基础原材料的供应趋紧还将持续较长时间,特别是一次能源的供应更为紧张,充分利用就近煤炭和其它资源的优势,通过深度加工和最大限度综合利用,以期达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快速转化目的。

乌海市煤焦化产业的主导发展方向是:

以市场为导向,集中发展煤焦化产业,就近利用煤炭资源优势,采用高新技术深度加工,最大限度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现代化的煤焦化产业,将乌海市建设成为内蒙古的新型煤焦化工基地。

第一节产业取向

利用先进技术对煤炭进行焦化处理和后加工,从而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高效、洁净、经济利用和社会、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根据资源情况在乌海市发展煤化工:

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特产的焦煤,通过在炼焦生产焦炭的过程中,利用副产品煤焦油和焦炉气处理过程回收的芳烃化合物进行深加工;二是利用焦炉气为原料生产甲醇、醋酸等化工原料及其下游产品的深加工,形成企业的主导产业。

具体实施过程:

近期(2006年—2010年),建设1200万吨捣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