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34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351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34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34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34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34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34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34单元.docx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34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34单元.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34单元.docx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34单元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题:

位置

(一)(第二单元第1课时)

主备人:

总第1个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位置

(一)

知识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过程方法

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小结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

(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

××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

(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

(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

三、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

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学生交流总结方法

 

学生交流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

 

练习

集体订正

课堂作业: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

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

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

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

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板书设计:

 

课外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教后反思: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求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回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出发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理解其算理

教学措施:

1、利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除法。

2、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教学。

3、进行计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认真仔细的习惯。

 

课题:

小数除以整数

(一)(第三单元第1课时)

主备人:

总第个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课前准备

情景主题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计算224÷4 258÷6 345÷15

(2)讲评:

说一说怎样算的。

(3)如果要求25.8÷6 ,34.5÷15,该怎么做呢?

2.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小数除以整数。

二、二、新授探究

1.讲解例1:

⑴出示主题图。

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出示:

王鹏坚持晨练,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⑵用什么方法列式,怎样列式?

板书:

22.4÷4

师:

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比,有什么不同呢?

思考:

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⑶ 先思考,再尝试解答。

问:

不改变商的大小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

老师在聆听学生想法的同时,及时概括学生的方法,说明方法的弊和利。

提问:

方法二在计算时有什么感觉?

(比较麻烦。

老师:

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种简便算法,这就是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

(如果学生能得出,直接趁势教学新授)

⑷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这里要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

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

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

因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指导学生列出竖式后,老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问学生:

22除以4会吗?

学生算出来后,提问:

这个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

(表示2个一)这时把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面,问学生:

这个24又表示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表示24个十分之一。

老师:

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

(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

)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

(在6的前面点上小数点。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提问:

用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把22.4千米化成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相同。

)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道题的结果是正确的。

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2.观察比较

22.4÷4与准备题中224÷4比,有哪些地方相同?

哪些地方不同?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列竖式计算

25.26      34.51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练习

仔细观察并回答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2.4÷4

通过观察讨论,得出:

原来学的是整数除法,现在是小数除以整数。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独立思考,并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

方法一:

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再计算。

但在算224÷40时要遇到除不尽的问题,所以学生仍然不会做。

方法二:

把22.4千米化成22400米,在计算。

老师板书出学生的思考过程: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学生会联系数的含义说出算理。

思考并讨论。

观察后,小组内探讨交流,集体反馈:

除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做22.4÷4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2题

 

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例1挂图例122.4÷4=5.6(千米)

22.4千米=22400米5.6·········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24004=5600(米)4)22.4

5600米=5.6千米20

24·········24个十分之一

24

0

答:

王鹏平均每周应跑5.6千米。

教后反思:

 

 

课题:

 小数除以整数(第三单元第2课时)

主备人:

总第个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例2、例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意义,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3.理解被除数个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4.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补“0”继续除和商的个位不够商1需用“0”占位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情景主题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5÷5  7.6÷4   9.6÷8

 14×0.5 0.12×3    12.5÷5

2.笔算。

9.8÷7        16.8÷12

二、新授探究

1.学习例2

(1)出示例题。

(2)指名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板书:

28÷16

(3)仔细观察。

(4)想一想: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该怎么办?

(5)学习算法。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该怎么办?

(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继续除)

把余数与在被除数的末尾添的0合起来,看作120个十分之一,够不够除?

怎样写商?

(不够除,对齐商的十分位写7.)

余数是8,又添0继续除,表示80个百分之一,,够不够除?

怎样写商?

(够除,对齐商的百分位写5.)

老师板书笔算过程。

师生共同小结: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该怎么办?

(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继续除)

(6)观察思考。

百分位上还有余数吗?

(没有了。

想一想:

我们曾经学过整除,思考一下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

讲述:

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

2.学习例3

(1)出示例题。

(2)指名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板书:

5.6÷7

(3)仔细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

在整数除法中,不够商1时是怎样处理的?

(5)学习算法。

现在5.6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怎么办?

注意什么问题?

(在商的个位上写0,注意点上小数点。

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的数与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56个十分之一,够不够除?

怎样写商?

(够除,对齐商的十分位写8.)

老师板书笔算过程。

师生共同小结:

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在除。

引导学生明确:

今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23÷7 

(2)0.48÷6(3)7.56÷8

(4)3.6÷24(5)36÷15 (6)18.24÷6

2.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

在括号里面打钩。

(1)4.03÷5()

(2)36.4÷27( )

(3)0.84÷26(  )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怎么办?

(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

(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时,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继续在除。

指名回答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学生互相说一说。

学生回忆得出:

哪一位不够商0,就在那一位上写0来占位。

所以要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学生试做。

 

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以,说明自己的想法。

解决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计算过程。

完整复述计算过程。

学生练习,及时讲评

师生小结

课堂作业:

做教科书第25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一个数除以小数(第三单元第3课时)

主备人:

总第个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及应用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61.2÷0.6120÷60 0.12÷0.06

1200÷600  12000÷6000 0.012÷0.006

2.口答

(1)把2.67和0.06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得多少?

(2)把20.07和0.009分别去掉小数点后变成了什么数?

各扩大到了原来的多少倍?

3.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法则。

(1)7.65÷85   

 

(2)7.65÷0.85

对于第二题可能有些学生想不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我们有什么办法把0.85变成85,而又使商不变呢?

二、新授探究

1.出示例5,探讨计算法则。

该怎样来计算7.65÷0.85呢?

小结:

简单的方法就是:

直接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两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指导学生用比较后的第三种方法计算,注意学生是否划去小数点,帮助学生理解算法。

小结做题步骤:

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的式子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式。

3.36÷1.2 =(  )÷12

1.19÷0.17=(   )÷(   )

0.44÷0.275=(   )÷275

15÷0.75 =(   )÷(   )

28÷1.4   =(   )÷(   )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0.9÷0.5○0.5       10.35÷23○0.45

0.38÷19○0.2     326.4÷0.32○326.4

学生口答,上下每行各选一题说说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后,说出思考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并能说出小数的计算法则:

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在除。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在继续除。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然后学习小组进行交流。

①学生尝试独立完成7.65÷0.85

②指名板书,展示学生做法。

③观察、讨论、分析学生的做法

④学生理解算法,优化算法

 

学生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课堂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24÷0.36          4.38÷0.37

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

7.65÷0.85=

 

课外作业:

书28页“做一做”。

教后反思:

 

 

课题:

一个数除以小数(第三单元第4课时)

主备人:

总第个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教科书29页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

教学难点

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0.78扩大10倍是( ) 

(2)9.38扩大100倍是( )   

(3)6.73扩大1000倍是( )

(4)0.023扩大100倍是( )

2.不用计算,判断出下面各式的商是否一样?

请说明理由。

270÷90 27÷9   2.7÷0.9

二、新授探究

(一)学生尝试计算

1.出示例6计算12.6÷0.28

2.尝试独立计算,同时思考:

(1)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各有几位小数?

(2)怎样才能把除数变成整数?

(3)被除数只有一位小数,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3.集体交流。

(二)通过对比,归纳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观察例5、例6,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那些不同的地方?

2.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呢?

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炼得出:

一看:

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

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

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三算:

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计算。

(3)找出计算方法的关键

师:

你认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关键是什么?

生可能回答:

在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关键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然后计算。

“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

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是计算的关键。

三、巩固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  )÷3 

3.72÷2.4﹦(  )÷24

0.672÷0.28﹦( )÷28 

1.36÷0.16﹦(  )÷16

 

指名回答。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思考。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后,学习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思考归纳:

相同点,两题的除数都是小数;都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使除数变为整数;不同的是,例5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的位数相同,例6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的位数不同。

例6的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在末尾用“0”补足。

引导学生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分三个步骤总结。

 

学生思考得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

关键是转化时看除数有几位小数,就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同时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29页“做一做”第1、2题。

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

12.6÷0.28=

课外作业:

练习七2题。

教后反思:

 

 

课题:

商的近似数(第三单元第5课时)

主备人:

总第个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6和“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找到和“求积的近似值”的联系。

2.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4.18  5.25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  2.864 4.003  3.996

3.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0.34×0.76   (保留两位小数)

(2)0.27×0.45   (保留三位小数)

二、新授探究

1.教学例6.

出示例6,要求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

教师问:

“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

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想一想:

“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思考比较:

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不同点是,求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值要算出乘得的积以后再取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2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在小数除法中怎样按照题目的要求来取商的近似值,再说明利用余数同除数作比较来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学生思考回答,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按要求计算。

 

学生尝试练习后,通过交流得出:

按照生活实际保留小数位数,人民币以元为单位,通常保留两位小数。

 

交流得出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通过思考和比较,得出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

 

学生练习,加深对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的理解。

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课堂作业:

练习八第1题。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

19.4÷12=

课外作业:

练习八第3题。

教后反思:

 

 

课题:

循环小数(第三单元第6课时)

主备人:

总第个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教科书33-3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会运用近似值或循环小数表示除不尽的商.

2.让学生能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3、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意识。

教学重点

无限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循环节的判断方法

课前准备

情景主题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这节课来探索一些有趣的规律。

老师讲故事,故事内容:

从前一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有只老猴子和小猴子,……

象这样不断重复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循环,循环不但故事中有,在有的计算中也会遇到,

如:

400÷75,让学生边计算边观察,会发现它有两个特点:

一是余数会重复出现25,二是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揭题:

像这样继续除下去,又永远除不完的商有什么规律,该如何表示?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循环小数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小黑板演示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引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