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272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7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

《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

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13·汕尾二模)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美国接下来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发动“冷战”

C.发动朝鲜战争D.帮助建立“欧共体”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丘吉尔认为苏联威胁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安全,因而主张对抗苏联,为此美国发动了“冷战”,以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故选B。

2.(2013·临沂期中模拟)《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该文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没有剧烈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美苏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答案】C

【解析】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势均力敌,由于核武器的威力,都不敢轻易动武,是世界维持半个多世纪整体上的稳定,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3.(2103·河北高中联考)上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

“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

”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

这些言论

A.批评了冷战政策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答案】D

【解析】由1946年,冷战还没全面开始,排除A。

B项表述错误,二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的分歧日益扩大。

由“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看出C项表述错误。

4.(2013·山西模拟)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

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

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

C.两极格局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内部矛盾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二战后国际关系起主导的是两极格局,正是由于苏联的插手才会使捷克共产党做出夺取政权的行动。

5.(2013·乐山调研)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

肯尼迪曾评价柏林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敌人,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

”下列关于柏林墙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修筑柏林墙是为了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②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关系的标志③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联系和自由往来④1990年柏林墙被拆除即标志雅尔塔体系彻底完结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象征”。

柏林墙的建立,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故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①与史实不符;柏林墙被拆除的时间是1989年,故排除④。

6.(2013·泰兴测试)以下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兰政府意意在()

  

A.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

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

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

D.希望民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克服经济困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西欧国家的经济援助,从图片中的“你便没有面包可吃,而你的孩子也会挨饿”可知荷兰政府宣传马歇尔计划,故选B项;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上的冷战政策,A、C项与题干图文不符;D项图文未体现。

7.(2013•南阳模拟)“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

”以上叙述说明了

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

C、多极化趋势出现D、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的理解。

材料中的极权主义是指苏联的共产主义,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通过扶植西欧经济,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8.(2013·扬州测试)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走过50个春秋。

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说:

“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

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

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A.客观上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

B.美苏核均势下的一次争锋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史实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故排除C;拉开冷战序幕的是杜鲁门主义故排除D;古巴导弹危机是以苏联最终撤回导弹美国胜利而告终,说明当时战略优势是在美国方面故应排除B。

故选A。

9.(惠州市2013调研)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

属于冷战化石的是

A.北约B.华约C.欧盟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冷战格局。

冷战的“化石”即冷战后仍然存在的冷战产物,C、D两项与冷战无关;B项在苏联解体之前已经解散,A项为冷战产物并一直延续至今,选择A项。

10.(2013·济南模拟)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的请求。

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

这说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停滞B.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C.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D.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理解能力。

提取材料信息“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可以看出戴高乐是反对美国的领导地位。

11.(2013·浙江名校联考)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

“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

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

”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可排除A项。

“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可知法国前总统的意图是要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故B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C项,可排除。

材料主要涉及欧美关系,并非强调欧洲的联合,排除D项。

12.(2013·邯郸四校联考)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

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

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

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

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D.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

【答案】C

【解析】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是欧洲甚至是世界霸主,但二战后实力下降,战后英国大力股东欧洲联合,但直到70年代才加入欧共体,材料中“with”和“of”的区别反映了英国对大国地位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奈。

13.(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

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国家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宗旨,选C。

材料不能明确体现A、B、D三项。

14.(2013·盐城摸底)1984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

“面向21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

”这表明日本()

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④政府将正视历史,勇担责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崛起的对外政策的认识。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①②③正确,④说法不正确。

15.(2013·南通一中测试)有学者认为: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

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A、B两项有所体现,但不符题意;D项题干未能体现。

16.(2013•洛阳模拟)保罗•约翰逊在《现代:

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

这场“求变之风”发生时间在80年代,其结果是“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资本主义民主)所以可以断定这场“求变之风”就是20世纪80年代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进而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故选A项。

这场剧变导致社会主义力量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故排除B项;早在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时社会主义阵营就开始瓦解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不吻合故排除。

17.(2013·安徽百校模拟)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红旗取代了三色旗。

74年后

,这一幕又重演了一次。

有所不同的是,带有镰刀和锤子图案的红旗徐徐下降,俄罗斯的红、益、白三色旗冉冉升上克里姆林宫。

这反映了俄国人民

A.对十月革命的彻底否定B.追求民主政治与民生幸福

C.对传统政治体制的认同D.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联解体,这与苏联长期以来体制的严重弊端有关。

但苏联的解体不是彻底否定十月革命的结果,也不

是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更与历史上的沙皇体制无关,这体现了俄国人民追求民主与民生幸福的一种变革,故选B。

18.(2103·河北高中联考)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坍塌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

其主要依据是

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

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答案】D

【解析】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注意“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坍塌”标志两德统一,冷战格局即将结束,A项的表述错误;B项的表述不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冷战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奠定政治基础,答案为D。

19.(2013·江西红色六校联考)有学者认为: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答案】D

【解析】美苏“冷战”结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故排除A。

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故排除B。

C项与史实不符。

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当两极格局结束后,由于没有新的力量均势制约美国,“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因此选D。

20.(2013•扬州测试)瑞士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

对右图冷战后发生的历史现象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恐怖主义威胁全球

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C.美俄经济竞争愈演愈烈

D.美俄两国再度陷入冷战状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理解能力。

据图示所示美国反对恐怖主义折射出的是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通过反对恐怖主义威胁,凭借其强大的军事优势奉行单边主义,企图实现美国独霸世界的愿望,故选B。

21.(2013·江西红色六校联考)“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

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

A.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多边主义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D.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此企图受到越来越多的力量的制约,世界其他强国与美国形成力量制衡。

这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故选B。

22.(2103·河北高中联考)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

“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

”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D.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实现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A符合题意。

B、C、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23.(2013·湖北名校联考)俄罗斯学者说:

“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本质上是另一种对抗—一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

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其采取的方式就越是残酷和无情。

”此核心观点认为美国

A.面临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B.遭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严重威胁

C.面临欧洲联盟成立后竞争的压力D.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利于世界和平

【答案】D

【解析】“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是因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导致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

24.(2013·临沂期中模拟)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

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B.世界银行的成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A

【解析】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美元成为国际贸易结算、国际储备的中心货币,因此出现其他国家用商品换美元的情况。

25.(2013•扬州模拟)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

当时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C.《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提示说明美元与黄金之间关系,据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故出现上述现象,选C。

26.(2013·洛阳模拟)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

“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

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材料反映了()

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

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D.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题可用排除法,A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20世纪60年代西欧经济普遍恢复,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利用美元特权掠夺其它国家,故D项正确。

27.(2013·惠州调研)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

“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

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

”言外之意是戴高乐不满意

A.布雷顿森林体系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美国控制西欧D.欧洲共同体

【答案】C

【解析】

战后美国控制西欧,没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从题干看,说明了戴高乐对美国控制西欧的不满,故选C。

A项片面;B项与题干无关;D项错误。

28.(2013·济南模拟)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

亿美元)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1956

34.88%

15.85%

4.26%

1973

27.08%

27.017%

18.023%

A.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C.表中的经济现象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D.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与理解能力。

提取图表信息,分析图表数据,A选项从表中看不出来,符合题意要求。

29.(2013·汕尾测试)有学者指出:

各国在经济一体的初始阶段都能够享受到极大的增长效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取决于各组织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速度和深度。

下列最能顺应这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应是

A.欧洲联盟B.上海合作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取决于各组织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速度和深度”,欧盟是当今世界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可知选择A项,

30.(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得稳固结构,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

”“欧罗巴合众国”的最初出现带来的国际影响是

A.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B.实现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

C.自由主义运动开始席卷全球D.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答案】D

【解析】“欧罗巴合众国”应是指欧洲一体化进程,其开始的时间是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构想,当时世界经济呈现出美苏是两个超级大国,其余国家普遍削弱的情况,之后出现了日本、欧洲国家的联合、中国经济的发展等多个中心,故D项正确。

31.(2013·河北高中质检)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

“(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美国对“共同市场”所持态度()

A.表明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其霸权服务

B.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

C.意味着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D.有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

【答案】A

【解析】从题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的信息分析判断,自由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而美国是其中的主导者,可见美国希望把欧洲一体化视为其霸权服务的工具。

故A项正确。

32.(2013•扬州模拟)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指出:

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建立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统一的“世界国家”中,这种一体化能让整个人类协调一致,统一行动。

这个“世界国家”的建立必须与以往的“统一帝国”的建立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

以往“统一帝国”建立采用武力的方式,而“今天这个世界上,武力统一世界的尝试,只能自取灭亡”。

由此看来,汤因比认为

①“世界国家”的建立依赖于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②克服全球性危机只能依靠和平而非武力方式③“世界国家”的建立使世界各国能获得均衡利益④“世界国家”从本质上和传统民族国家没有区别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经济全球化建立的世界国家并不等于民族主权国家故排除④;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暂时是处于不利地位,故③错误,故选A。

33.(2013·汕头质检)对下面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民主党和共和党忙着砌砖,都说“我的比较高”,他们砌的是贸易壁垒。

(中国在壁垒外面)

A.中美全面对抗加剧B.区域集团化发展

C.贸易保护主义盛行D.全球化趋势加强

【答案】C

【解析】观察图,可以理解出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在砌的是贸易壁垒,实质反映了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故选C项。

34.(2013·黄山联考)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A.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尖锐矛盾

B.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大洋洲区域集团化组织只有1个,而欧洲39个、南北美洲有40个之多,通过比较应该反映的是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故选C。

35.(2013·山西模拟)下表说明

1965-一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

发达国家间贸易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

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1965

59.O

32,5

3.8

1970

62.1

30.6

3.3

1975

46.6

38.4

7.2

1980

44.8

39.O

9.O

1985

50.8

35,3

9.O

1990

55.3

33.4

9.6

1995

47.0

37.7

14.1

(注:

总数不足100归因于与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国家未被区分,有误差。

资料来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趋向统计年鉴》)

A.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B.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贸易失衡激化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世贸组织成立于1994年故排除A项;B想的错误在于没有关注到苏联;C项从材料中无法直接得出故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