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233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8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docx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docx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

 

第一部分煤矿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第二部分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第三部分煤矿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第四部分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方案

第五部分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

第六部分煤矿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

 

第一部分煤矿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一、矿井概况

塔山矿井扩建及选煤厂项目属大同市“6656”重点工程项目,并被列入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塔山矿井位于山西省大同煤田东翼中东部边缘地带,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上窝寨村西,行政隶属大同市南郊区,由山西国投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

井田面积7.2479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159亿吨,可采储量1.386亿吨。

批准开采2、3、5、8、9号煤层。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9]152号文《关于大同市南郊区塔山煤矿改扩建的批复》,批准建设规模为2.40Mt/a,净增生产能力2.10Mt/a,矿井服务年限为41.3年。

国投大同塔山煤矿的前身是大同市南郊区塔山矿井,始建于1992年6月,1998年投产,2004年换发采矿许可证,面积为5.2515km2,批准开采石炭纪煤层,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

根据2004年3月15日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关于同意调整塔山井田部分煤炭资源的复函》(同煤经第便字[2004]23号),同煤集团同意将塔山井田东部与南郊区塔山矿井相连地段的煤炭资源调整给南郊区塔山矿井,其面积2.026km2,调整后的大同南郊区塔山矿井东西长约3.74km,南北宽约3.77km,井田面积7.2479km2,现采矿许可证载明矿区面积8.146km2。

矿井于2008年9月试生产,2010年1月8日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以晋煤监安一字[2010]12号文《关于对国投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塔山煤矿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的批复》同意塔山煤矿安全设施及条件通过竣工验收。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于2010年2月2日以晋煤办基发[2010]95号文件对国投大同塔山矿井及选煤厂项目竣工验收进行了批复,矿井采矿许可证(证号C1000002009121120050132),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晋)MK安许证字[2010]GY001),其他两证正在办理中。

2009年8月,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15号文批复该矿为单独保留矿井,生产规模维持2.40Mt/a不变。

二、生产状况

矿井采用主平硐、副斜井联合开拓方式。

共设3个井筒,即主平硐(新建)、副斜井(现有)、回风斜井(现有)。

其中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在原南郊区塔山矿井工业场地内,主平硐布置在上窝寨村附近新建工业场地内。

主平硐净断面21.2m2,倾角2.3°,斜长2944m。

担负全矿井煤炭运输、小型设备及材料、人员,进风兼安全出口;平硐内装备B=1200mm带式输送机与带式输送机平行运行小型无轨胶轮车用于人员、小型设备及散料提升。

敷设动力电缆、弱电电缆及给排水管路。

副斜井利用南郊区塔山矿井的现有混合斜井,井筒净断面11.57m2,倾角24°,斜长709m。

斜井内铺设900mm轨距、38kg/m的双轨,利用现有2JK-2.5×1.2/20型双滚筒单绳缠绕式提升机用于排矸、长材提升和液压支架、采煤机及掘进机等大型设备提升,担负矿井进风及安全出口,井筒内还敷设了输水管路。

回风斜井利用原南郊区塔山矿井的回风斜井,净断面由7.5m2扩至11.5m2左右,倾角18~24°,斜长820m。

担负全矿井的回风任务兼安全出口。

国投大同塔山矿井批准开采煤层为石炭系太原组。

本组地层约73.5~97.6m,一般厚为86.64m,主要可采煤层分布稳定,在本井田内共含煤8层,煤层平均厚为28.29m,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为2、3、5、8、9号五层。

目前开采2号煤层,2号煤层为太原组最上一层煤,上距山西组底(K3)砂岩0~9.00m,平均3.93m,分布于井田全部区域,煤层变异系数为0.38%,属较稳定型,煤层厚度0.1~4.19m,平均2.66m,含夹矸一般1层,个别点1~3层,顶板岩性多为粉砂岩、中、粗砂岩,有时为炭质泥岩、高岭质泥岩或K3砂岩直接覆于煤层之上,底板为粉砂岩、高岭质泥岩。

2号煤层采用三条巷布置,一条为1075专用回风巷,用于回风;一条为1075运输巷,主要用于煤炭运输;一条为1075辅助运输巷,用于进风、运输人员、材料、设备等。

三条大巷服务于全矿井。

2号煤层一盘区中部布置一个10201综采工作面,在大巷北侧现已密闭。

现采工作面10203布置在10201工作面西北部,并与10201工作面相邻。

采用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采用双向割煤法,沿牵引方向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

工作面长度240米,煤层平均厚度为3.0m,采高为3.0m。

循环进度0.8m。

采煤机型号:

MG400/940-WD,电机功率940KW,采高2.4~4.1m,截深800㎜,电压3300V。

工作面分别布置一条进风顺槽、一条回风顺槽。

另外安排3个综掘工作面保证矿井正常生产接替。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安发[2008]1116号文批复,CH4相对涌出量为2.55m3/t,CO2相对涌出量为3.39m3/t,CH4绝对涌出量为0.729m3/min,C02绝对涌出量为0.968m3/min,本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检验报告,2号煤层为自燃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3-5号煤层为自燃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

2号、3-5号煤尘煤尘具有爆炸性,本矿井属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矿井。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主平硐和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主扇风机选用BDK-8-NO24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各配备YB450S1-8型电动机,功率2×200kW,通过主要通风机电机反转实现反风。

当工作风机出现故障时,备用风机能在10分钟内启动运行。

矿井总进风量为5845m3/min,总回风量为5964m3/min。

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均为独立通风系统。

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各个掘进工作面局扇均实现了“三专两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

采掘工作面风量、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矿井排水系统:

主排水泵房安设了MD155-30×5型矿用多级离心泵3台,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

排水管道选用Ф273×8无缝钢管2趟,正常和最大涌水时都是1趟工作,1趟备用。

采用单水平开采直接排水系统,由主排水泵将全部矿井涌水经辅运石门、辅助运输联巷、主平硐排至地面水处理站。

消防洒水防尘系统:

副井地面设300m3静压水池,洒水管路铺至工作面,每50m设一个三通,供洒水洗巷用。

主平硐洒水防尘系统从主平硐静压水池向下供水。

井下消防和洒水采用合用的给水管路。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选用一套KJ90NA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选用KJ-153型矿井人员考勤定位系统和BH-WTA型产量监控系统。

地面建筑有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各种辅助生产设施,行政公用设施等,副井工业广场建有压风机房一座,安装AED132A型螺杆空压机3台,配用上海申江生产的C-3.0/1.0型3m3风包3台。

矿井35kv变电所电源取自杨家窑110kv变电所35kv母线Ⅰ#、Ⅱ#段,双回路供电,井下供电采用10KV高压入井。

爆破器材存储及使用

地面设有爆炸材料库,炸药最大存储量8吨,雷管最大存储量8000发。

由于开拓岩巷比例较小,大部分巷道采用综掘机掘进,炸药用量较小,井下仅设爆炸材料发放硐室,炸药存储量为矿井3天的炸药需求量和10天的电雷管需要量。

井下爆破选用的炸药是煤矿许用粉状乳化炸药和岩石乳化炸药,雷管是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

火工品领取、发放、清退严格按有关制度执行。

三、矿井自然安全条件(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与地形

1.交通位置

国投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塔山煤矿位于山西省大同煤田东翼中部边缘地带,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上窝寨村西,行政隶属大同市南郊区,井田东北侧有京包铁路线、大秦线,东侧有北同蒲线均交汇于大同市铁路枢纽,南郊区塔山矿井东北界约2.5km有在建的韩杨铁路(接轨北同蒲线韩家岭车站),从改扩建后的矿井及选煤厂场地东侧南北向经过,距离场地约0.5km。

从大同市起算,沿京包线至北京全长382km,至包头450km,沿北同蒲线至太原355km,沿大秦线至秦皇岛630km。

井田东侧有大运高速公路(大同~运城)和大运公路(大同~运城),可通往大同市、太原市、河北省、内蒙古等地。

井田内有大同市南郊区政府与马来西亚常青集团合作修建的崖~西公路(煤炭专用二级公路)与口泉和大运公路相连。

总之,矿区内、外交通十分方便。

塔山井田北邻同煤集团白洞井田,西、南邻同煤集团塔山井田,东部边界部分露头,部分与南郊区老窑沟七峰山井田相邻。

2.地形、地貌及河流

⑴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大同煤田中东部,为低山丘陵地形,井田以高山地层出露多为特征。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V”字型冲沟发育,东部地形较为复杂,地表最高点为东南部的五顶山,标高为+1689.09m,最低点为井沟内的+1339.1m。

综观全井田地形险峻,地层倾角大,植被少。

⑵河流

该区属于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北岸支系。

井田内主要沟谷由北向南有井沟、珍珠沟、官窑沟,且常年无水,只在雨季才有短时水流迳和各小窑排水流迳。

上述沟谷均与口泉沟相连,流入大同平原后汇入桑干河。

3.气象与地震

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半干旱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沙严重,昼夜温差变化大,据大同气象台资料(1971~1989)。

历年年平均气温6~7.7℃,各月平均气温-12.8~23.2℃,年极端最高温31.7~36.8℃。

年极端最低气温-21.7~-25.4℃,季温差和昼夜温差显著。

历年降水量247.0~491.2mm,其中6~9月份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历年最大月降水量185.1mm。

历年年蒸发量1539~2367.5mm,其中5~7月份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的50~60%,历年最大月蒸发量418.9mm。

雁同地区一向以风沙多而著称,风向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其频率在各月占11~29%,其中5月份风力最大,风速在14~22m/s。

湿度历年平均绝对湿度1.0~17.8毫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31~74%,历年绝对湿度27.8毫巴,最小绝对湿度0.1毫巴。

结冰期从11月至翌年3月上旬,最多到4月份,最大冻土深度1500mm,最大积雪厚度220mm。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三百万分之一)》,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区。

4.主要自然灾害

该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为地震。

地震多以小震、群震形式出现。

历史上曾发生5级以上地震14次。

1989年10月21日在大同县册田乡和阳高县友宰乡连续发生大小地震2016次,其中4~4.9级11次,5~5.9级5次,6.1级1次。

(二)矿井地质

1.地质构造

大同煤田北界为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最南缘的次级构造山海关~乌兰格尔隆起,东为口泉~鹅毛口断裂及洪涛山山前断裂和汾渭裂陷盆地,最北部与大同新生代断陷盆地相毗邻,西受吕梁山支脉西山山前拗陷毁盆地控制,南以洪涛山背斜与宁武煤田相隔。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隆起北端可为一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向斜轴总体走向为北东30~50°,但至最北部十里河以北轴向转为北到北西。

煤田东南缘地层倾角较陡,一般为40~50°,东部边缘,局部地层直立倒转,煤田中西部倾角较平缓,大都在10°以下。

据资料表明,燕山运动是大同煤田形成的决定时期,沿东缘发生的口泉~鹅毛口逆推断裂,使煤田以东太古界的上覆全部遭受剥蚀,因推覆、积压,使煤田西、北部平缓上升,遭受剥蚀,侏罗系巨厚沉积所覆盖,喜山运动再次沿口泉山脉东麓发生强烈断陷,形成大同断陷盆地,造就了大同煤田今日之景观。

南郊区塔山矿井所处位置在大同煤田中东边缘地段,属大同向斜中东翼,为一走向北东10~30°,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东部煤层露头一带地层倾角较大,由30°~65°,至直立、倒转,向西部逐渐转向平缓,倾角在3°左右。

2.地层

井田内西部多为黄土掩盖,东部地层裸露较多,井田内发育地层由老到新为:

太古界集宁群(Ar3jn)、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侏罗系下统永定庄组、大同组、侏罗系中统云岗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现自下而上叙述如下:

太古界集宁群(Ar3jn)

肉红色花岗片麻岩等,分布与井田东的口泉山脉与平原接触地带。

寒武系(ε)

上部为灰色厚层状灰岩,浅灰色鲕状灰岩与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夹浅灰色、紫红色竹叶状灰岩、灰绿色页岩、白云岩及泥灰岩,含三叶虫化石。

中部为灰色浅灰色灰岩、鲕状灰岩与浅灰色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夹浅灰色、紫红色的竹叶状灰岩,中下部为紫红色薄层状粉砂岩与砂质泥岩。

全层厚约400m左右。

由南向北有变薄趋势。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奥陶系(O)

上部为灰黄色细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夹薄层泥岩。

下部为结晶白云岩、竹叶状灰岩夹薄层页岩,底部厚层状灰岩中含有较多泥质条带。

与下伏岩层为整合接触,层厚110m。

石炭系(C)

中统本溪组(C2b):

上部为灰~灰黑色粉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中上部为一层亮晶灰岩,全区稳定,厚1.05~3.6m,平均2.59m。

中部为灰-煤黑色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

中下部为厚层状杂色铝土岩,底部为一层不稳定的褐色山西式铁矿,本组地层厚23.30~26.15m,平均24.89m,与下覆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统太原组(C3t):

岩性为灰~深灰色砂岩、砂质泥岩、高岭质泥岩、中粗砂岩和煤组成,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与下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该层厚约86.64m。

二叠系(P)

下统山西组(P1s):

为灰~深灰色粉砂岩、粉砂岩和浅灰色、灰白色中粗砂岩组成,中夹薄层泥岩和炭质泥岩,局部含极不稳定的山2、山4号薄煤层和火成岩,底为灰白色细-粗粒砂岩(K3),层厚0.85~5.50m,平均2.56m,本组平均厚度79.21m,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

下石盒子组(P1x):

岩性为灰色、灰黄色、紫红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底界为灰白色中粗粒石英、长石杂砂岩(K4),本组地层厚度变化大,本组平均厚度46.81m。

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

侏罗系(J)

下统永定庄组(J1y):

上部以紫红色、灰绿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

下部以厚层状灰白色砂砾岩、粗、中、细粒砂岩为主,夹薄层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底部为灰白色砂砾岩、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K8),层厚1.8~11.5m,平均5.99m,本组地层平均厚度154.84m,与下覆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中统大同组(J2d):

主要由灰白色-灰黑色陆相碎屑岩组成,为侏罗系主要含煤层段,岩性为灰白色细砂岩、砂质泥岩、中粗砂岩为主,砂岩多具斜层理,共含煤5~7层。

底部为灰白色砂砾岩(K11),层厚1.3~10.5m,平均4.33m,本组地层厚37.0~116.5m,平均75.47m,区内大部分赋存,其中下段地层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

中统云岗组(J2y):

井田内赋存底部地层,为灰白色长石、石英含砾粗砂岩,钙泥质胶结,本组底板标志层K21,层厚0~25m,平均10m,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第四系(Q)

由现代河流冲积、洪积物及浅黄色松散黄土,浅红色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局部含砾石。

本层厚0~13.2m,平均7.13m,与下覆地层不整合接触。

3.断层

该矿井经多年开采,在井田内5煤层中共揭露断层13条,断层落差在0.2~2.3m之间,延展长度30m左右,对矿井的开拓及开采影响不大。

4.岩浆岩侵入情况以及对煤层和开采的影响

本区岩浆活动主要为印支期侵入的煌斑岩,其入侵通道可能为断裂构造,在井田西南部1504孔和1406孔中可见,主要以小岩床的形式侵入煤系地层,从钻孔资料可以看出,只影响2号煤层,而2号煤层在1504孔和1406孔附近区域属不可采区,但对可采边界附近的煤层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该矿井断裂构造虽然较多,但均为小型断裂,岩浆活动也较微弱,可见本矿井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1)含煤地层

井田内赋存侏罗系煤层和石炭二叠系煤层,南郊区塔山矿井批准开采煤层为石炭系太原组。

本组地层约73.5~97.6m,一般厚为86.64m,主要可采煤层分布稳定,在本井田内共含煤8层,煤层平均厚为28.29m,含煤系数32.7%,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为2、3、5、8、9号五层,其它为薄而不稳定,仅零星赋存,工业价值不大。

煤层大部分倾角3~5°,只在井田东部接近露头处变为急倾斜煤层,倾角为30~60°。

(2)可采煤层

2号煤层:

为太原组最上一层煤,上距山西组底(K3)砂岩0~9.00m,平均3.93m,分布于井田全部区域,煤层变异系数为0.38%,属较稳定型,煤层厚度0.1~4.19m,平均2.66m,含夹矸一般1层,个别点1~3层,顶板岩性多为粉砂岩、中、粗砂岩,有时为炭质泥岩、高岭质泥岩或K3砂岩直接覆于煤层之上,底板为粉砂岩、高岭质泥岩。

3号煤层:

上距2号煤层2.6~6.7m,平均5.38m,仅井田东赋存,属不稳定煤层,西与5号煤层合并,煤层厚度1.30~2.78m,平均2.11m,含夹矸1层,顶板岩性为高岭质泥岩,底板为高岭质泥岩。

5号煤层:

上距3号煤层0.7~4.05m,平均1.83m,全井田均有赋存,西部和南部与上层3号合并,变异系数为0.20%,属稳定地层,煤层厚度11.5~26.77m,平均18.05m,为复杂结构,夹矸一般为5~10层以上,岩性多为高岭质泥岩,目前该矿在001钻孔东南部掘进开采,顶板岩性为炭质泥岩、高岭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

8号煤层:

上距5号煤层18.41~51.77m,平均31.18m,之间夹有6、7号不稳定,8号广泛分布于全井田,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1.47~7.45m,平均4.23m,在井田北部变薄,结构简单,含夹矸1~2层,往井田西南变薄为零,变异系数为0.39%,属较稳定型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或泥岩。

9号煤层:

上距8号煤层1.5~13.5m,平均7.59m,部分地区中夹8-下号煤层,一般厚度较薄,9号煤厚0~3.35m,平均0.96m,厚度变化大,东部含夹矸,往西南变薄为零,西部边缘为高灰份煤,变异系数为57.8%,属不稳定型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或粗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或高岭质泥岩。

煤层特征见表1.2-2。

本井田内的主采煤层为2、5、8号煤层。

4.水文地质

(1)地表水

区内地形高差较大,植被稀少,这种条件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不利于大气降水的渗透,但本区地层倾角较大,大气降水补给渗透较快,而大同地区一直干旱少雨,因此补给量不大。

管窑沟为井田的主要沟谷之一,且常年无水,只有短时小窑排水补给冲积层和风化壳潜水。

老窑积水

本井田上部有侏罗系报废矿井采空区积水,受下部采动裂隙影响可能导入井下影响矿井生产。

生产前应对上部侏罗系采空区积水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查。

断层的补给

该井田开采多年未见观测到断裂构造、破碎带有导水性。

煤层露头

井田东部煤层为急倾斜煤层,倾角一般为58°~65°,雨季时矿井水明显增加,但水量较少,说明顺煤层层面和地层层面补给下部开采区。

(2)含水层

井田内地层含水层情况从老到新简述如下:

⑴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含水组

该组地层显露于井田东缘,构成口泉山脉山脊,据区域性资料水位标高为+1120~+1180m之间,单位涌水量0.208l/s.m,渗透系数3.30m/d,本组地层赋存于煤层之下,但其水位高出8号层底板100~200m,对该矿开采具有一定的影响。

⑵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含水层

该组上、中部为砂岩、砂质泥岩,下部有1~2层铝土质泥岩,砂岩厚度7.8~15.57m,全区发育,本组是奥灰与煤系地层良好的隔水层,据邻区抽水单位涌水量0.0002l/s.m,含水性弱。

⑶煤层间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及煤组成,系砂岩裂隙承压水。

岩石胶结致密,裂隙不发育,埋藏深,补给条件差,含水性弱。

据邻区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0.0008~0.001l/s.m,渗透系数0.006~0.008m/d,该地层为本矿主要可采煤层,在开采过程中,证实其含水较弱。

⑷基岩风化壳裂隙含水层组

井田内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风化壳厚度不均,接受地表与冲积层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故本身含水较弱。

⑸冲积~洪积层含水层

分布于井田沟谷内,岩性由砂、砂砾、碎石及粘土组成,含水均受矿井开采影响,水位变深,水量变小,补给的主要方式为大气降水及季节性洪水和小窑短时排水,对开采影响不大。

(3)隔水层

井田范围内主要隔水层岩性以细粒为主,即粉砂岩、砂质泥岩、高岭质泥岩等,这些隔水层广泛分布在煤层的上下。

山西组岩性也以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底界K3砂岩就是太原组煤系地层的良好隔水层,故该矿渗透涌水不会太大。

井田水文地质类型:

该矿基岩风化壳及其相邻的下伏较浅地层,岩石裂隙发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含水性较好,但井田地形陡峭,沟谷发育,地表植被稀少,本地区降水少,下覆地层岩石胶结致密、裂隙少,故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属二型一类。

(4)矿井涌水量

目前开采涌水量为47m3/d(日产量200t),最大涌水量700m3/d,设计生产能力2.4Mt/a,日产量平均按8000t计算,含水系数正常为0.245m3/d,正常涌水量为1920m3/d左右。

随着矿井开采面积的增大,矿井涌水量将有所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淋头水也会逐渐减少,因此,涌水量增加不会太大。

根据以上情况,结合矿井目前的涌水量,设计确定南郊区塔山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0m3/h。

最大涌水量按120m3/h考虑。

5.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⑴瓦斯

南郊区塔山矿井始建于1992年,1998年投产。

自投产至现在,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小,矿井2008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CH4相对涌出量为2.55m3/t,CH4绝对涌出量为0.729m3/min,属低瓦斯矿井。

⑵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性

经山西省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鉴定该矿2号煤层和3-5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本矿井属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矿井。

煤层最短自燃发火期3-6个月。

⑶地温

根据简易井温测量结果及对小窑的调查成果看,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无高温热害区。

 

第二部分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报告详见山西智德安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的《国投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塔山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编号SXZDWXYPJ-1003001-SX

 

第三部分煤矿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对其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对重大隐患及时进行整改,特制定国投塔山煤矿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监控的目的

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二、重大危险源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矿井重大危险源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矿井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的组成:

总 指 挥:

矿长

第一副总指挥:

总工程师

副总指挥:

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

成员:

通风副总生产副总机电副总

安全副总技术副总

安监部部长生产部部长

机运区区长材料组组长保安队队长

综掘区区长综采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