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145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docx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docx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普说过: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际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

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

”鉴于此,教师的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

认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

“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两边站,谁大对谁开口笑。

”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

课题提示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我把它说成“角的兄弟姐妹”,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又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等等一系列有生活趣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又有用。

在学习过程中,更可以采用情趣化的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开启学生的思维。

例如,学习6的乘法口决,我先出示一个小女孩,告诉大家她想和你们一起进行比赛,看谁学新口决学的快,问学生:

“你们有胆量吗?

”在学生说完敢后,老师再通过投影用6个口摆出一条鱼,然后出示这样的6条鱼,说这就是你们比赛题目了,看图填表,列出算式编写6的乘法口决。

简单而有趣的语言,课堂气氛顿时沸腾,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

二、数学情境生活化,体验数学。

所谓情趣,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

教育心理学表明:

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心情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

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如: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

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定一个建筑物,让学生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

也可让学生在方格纸面出示意图。

假设图书馆在学校的正东方向200米处,小红家在学校正北方向500米处,医院在学校的正南方向1000米处,车站在正西方向800米处。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方格纸上确定适当的单位距离,标出相对位置后,教师再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又如教学“正数和负数”一课时,教师创造情境:

“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问:

“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

“零度以下10摄氏度”、“零下15摄氏度”……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

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客观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因此,通过学生听比较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例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能回来等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如此切身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更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的最佳途径。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向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强调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兴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

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

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

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情景设计要注意生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情感的主人,然后才是掌握知识的主人。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

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1.导入的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

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

“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

”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

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

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例如:

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

“在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

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

”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

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

霸州二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

请说明理由。

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教法选择要渗透生活化

1.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同样以“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画框(面积分别为9平方分米和8平方分米),请学生观察比较面积的大小。

起初学生意见发生分歧,发现仅靠前面学习的观察法已经难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引导:

提出:

“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各种想法层出不穷,有的说:

“可以用尺子量,因为我发现爸爸在计算房间大小的时候是用尺子量的”。

有的说:

“我把两本本子重叠就可以比较出大小,可以把这两个画框也重叠比一比”。

有的说:

“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小纸片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几个。

”教师则抓住学生回答闪光点把握时机,把画框反过来,呈现出画有小方格的一面。

在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的基础上数格子法应运而生。

同时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经历上述的学习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数学的方法。

笛卡儿说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通过不断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使学生不断经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认知过程,自主总结发现了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生活经验启发数学学习,享受到了自主探索和个性发现带来的乐趣。

使知识形态的数学呈现给我们的不是“冰冷的美丽”,而是“火热的思考”。

教师则因势利导,“该出手时才出手”,通过知识内化,方法掌握的教学过程,增进学生数学理解和用多种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四、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书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首先,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

以小学数学第十册举三个例。

例1:

数据的收集,要求学生在上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

例2:

长方体各正方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模仿家庭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用硬纸板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长体。

例3: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布置作业,想一想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把合数分解质因数。

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资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可见,当今数学教学正向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方向发展。

因此强调数学抽象和数学应用这两者的辨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向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军:

《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张春兴:

《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版)3.《中小学数学》(2003年、2004年合定本)

4.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