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057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八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十八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十八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十八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十八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八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第十八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八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八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第十八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国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

A.甲B.乙C.丙 D.丁

2.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3.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容量 B.国际移民

C.国内迁移 D.社会经济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

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下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4~5题。

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变化图(含预测)

4.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  )

A.16.6%,20% B.11.4%,31.4%

C.12.7%,22.2% D.25.3%,19.9%

5.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  )

①“单独两孩”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

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

读资料,回答6题。

年份

常住人口(万)

出生率(‰)

死亡率(‰)

城市人口比重(%)

2000年

1846

17.57

5.40

33.8

2010年

2181

15.99

5.43

39.9

6.新疆(  )

A.2010年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

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读下图,回答7~8题。

7.图中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和环境人口容量对实际人口数量的指导意义分别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临界性、警戒性 B.警戒性、临界性

C.相对性、限制性 D.相对性、警戒性

8.甲处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消费水平下降

读下图,完成9~10题。

全国人口总数位居前五位的省级行政单位

9.图中五个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是(  )

A.豫 B.鲁C.粤 D.川

10.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广东省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导致广东取代河南成为第一人口大省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外来人口数量增多 ③工业发达,城镇密集 ④人口素质高,处于高水平生育阶段

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

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

读图回答11~13题。

11.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  )

A.位于城市中心  B.土地租金高

C.交通通达度高 D.周边居民数量多

12.目前,该城市交通布局中最不合理的是(  )

A.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B.河流

C.铁路 D.高速公路

13.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  )

A.甲:

休闲旅游中心 B.乙:

化学工业中心

C.丙:

对外交流中心 D.丁:

仓储物流中心

14.下图中正确表示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关系的是(  )

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部某省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和三大产业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15~17题。

15.该省城市化进程目前已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衰落阶段

16.该省近20年城市化进程对就业增加的贡献(  )

A.农业>工业>服务业 B.工业>农业>服务业

C.服务业>工业>农业 D.工业>服务业>农业

17.因城市化进程需要对郊区农地进行征收。

下列征地补偿标准最高的农地可能是(  )

A.林地 B.牧草地

C.水稻田 D.花卉地

下图为某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

读图,回答18~20题。

18.M地区布局的主要功能区为(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

19.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政府的决策

20.关于该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最可能是(  )

A.城市交通的发展 B.市中心地价上涨

C.城市环境恶化 D.市中心经济萎缩

读“我国某城市郊区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

回答21~22题。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平均收购价格(元/千克)

30

6

4

3

生产成本(元/千克)

15

3.5

2

1

运费(元/100千克×千米)

5

4

2

3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年)

500

4000

800

1500

21.该城市可能位于(  )

A.两广丘陵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山东丘陵

22.影响该城郊农业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城市空间结构

C.消费市场 D.科技水平

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  )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24.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

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下图为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所示风带是(  )

A.东北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

26.M所在地区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  )

A.市场广阔 B.光照充足

C.海上交通便利 D.气候温和湿润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为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14℃。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

据此回答27~28题。

27.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为(  )

A.3月 B.5月

C.9月 D.11月

28.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A.上市较晚 B.水源丰富

C.离市场近 D.病虫害少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鱼塘基本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并且随着盆花的大量外销,花基鱼塘已需要向其他鱼塘取泥。

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

据此回答29~30题。

29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30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

A.农业技术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自然条件改变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的影响图,完成下列各题。

(2小题共12分)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该国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图中唯一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的国家是________,并解释其主要原因。

(6分)

3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3小题共14分)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4分)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中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6分)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请你为该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4分)

33.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3小题共14分)

(1)比较①②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

(4分)

(2)分析A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优势自然区位条件。

(6分)

(3)指出乙图中②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并分析原因。

(4分)

 

答案

1、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B2、D3、D4、C5、B6、A7、D8、B9、C10、B

11、C12、D13、A14、A15、B16、C17、D18、C19、C20、D

21、A22、C23、C24、A25、B26、D27、C28、D29、A30、C

二、综合题(共40分)

31、(共12分)

(1)尼日尔 出生率高,人口增长快措施:

实行计划生育。

(6分)

(2)德国 经济发达,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高,所以人口死亡率反而高。

(6分)

32、(共14分)

(1)A>B>C。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4分)

(2)D地。

 ¢Ù靠近文化区;¢Ú地势较高;¢Û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Ü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高;¢Ý交通比较便利。

(6分)(答出两点即可)

(3)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33、(共14分)

(1)①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②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4分)

(2)优势自然区位条件:

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答三点即可)(6分)

(3)主要限制性因素:

水源。

原因:

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