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学年高二月考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978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学年高二月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学年高二月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学年高二月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学年高二月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学年高二月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学年高二月考语文.docx

《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学年高二月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学年高二月考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学年高二月考语文.docx

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学年高二月考语文

湛江一中高二10月考

语文测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暴殄天物(tiǎn)婢妾(bì)粳米(jīng)鞭挞(dá)

B.满目创伤(chuāng)饿殍(piǎo)关卡(kǎ)优渥(wò)

C.呼天抢地(qiāng)缧绁(léi)菲薄(fěi)愤懑(mèn)

D.未雨绸缪(miù)刀俎(zǔ)倜傥(dǎng)裨益(bì)

2.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但是大家对此评价并不高,认为实在是差强人意,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B.此次,冯小刚把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古志鑫,其他人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C.由于这家企业管理松散,工人责任心不强,工作没有积极性,上班迟到早退现在已经蔚然成风。

D.高三期间,适当记忆一些典型例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解题时就可以对号入座,举一反三,从而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次活动的宗旨是展现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以此推动弘扬民族文化运动向前发展。

B.在初中教学中,由于淡化语法知识,使不少学生对于基本的句子成分印象不深,导致在高考备考阶段对这一知识板块需要重新抓牢夯实。

C.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D.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达到顶峰,实现了对生命极限的又一次挑战。

4.将下列句子重排列,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应该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

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生活。

比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的最好例子。

A.

B.

C.

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

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

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

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

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

县中称美。

推为三老。

年八十余终。

遗令焚削文契。

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

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

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

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

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

“书生不习兵事。

”竟得免归。

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

时赤眉贼欲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

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

“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

”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

常戒其子曰:

“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

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

”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

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帝甚重之。

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

宏顿首自陈:

“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愿还寿张①,食小乡亭。

”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

(选自《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注】①寿张:

光武帝即位后,封樊宏为寿张侯。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比喻

B.向之笑者咸求假焉借

C.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并、合

D.宏为人谦柔畏惧,不求苟进苟且,随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B.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C.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 陈胜者,阳城人也

D.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寿毕,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7.以下七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樊重父子品行的一组是(3分)

①世善农稼,好货殖②而赈瞻宗族,恩加乡闾③遗令焚削文契

④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⑤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

⑥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⑦愿还寿张,食小乡亭

A.①③⑦B.③④⑥C.②⑤⑦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樊宏深知水满则溢的道理,常以前车之鉴来告诫子弟,要谦恭谨慎,富而不骄,贵而不傲。

B.樊宏的志行体现在王莽末年,义军纷纷起事时能善待赤眉军,并能舍弃亲情,留在赤眉军中。

C.樊重的巨万家产是自己善于经营、上下的戳力合作得来的,他聚财而不吝财,乐善而好施,赈瞻宗族,解决纠纷,且不计回报。

临死时烧了债务人所有的借据。

D.樊宏在重病中还担心子孙会为无功而享受大国的食邑所累,所以请求皇帝收回寿张,更换小乡亭作为子孙的食邑。

皇帝终究没有答应。

9.翻译与断句。

(10分)

(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4分)

舟泊嘉鱼县,访李给事景鲁。

……时刘、哱初平,倭报甚警,景鲁慷慨谈兵,因讯近日人才。

余曰人才吾不能知第有一切喻仙鹤能为台榭点缀光景然决不能耕田负重猫能护衣箧鹰隼能致野味然不能禁其食腥噉膻通此则满世界皆人才矣景鲁亟赏之。

明日,游近城诸山,山石枯梗,山树森劲。

水直行山下,无纤毫纡屈,大约俱类景鲁之为人。

留二宿,始别。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7分)

浣溪沙

从石楼、石壁来邓尉山中

清郑文焯①

一半梅黄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注】①郑文焯字小坡,一字叔问,号大鹤山人,旅食苏州,为巡抚幕客,四十余年。

(1)本词上片写景具有特色,请从动静、色彩两方面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本词写景叙事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2)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园林美与昆曲美

陈从周

我国园林,从明、清后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自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从此便开始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而曲境与园林更互相依存,有时几乎曲境就是园境,而园境又同曲境。

文学艺术的意境与园林是一致的,所谓不同形式表现而已。

清代的戏曲家李渔又是个园林家。

过去士大夫造园必须先建造花厅,而花厅又多以临水为多,或者再添水阁。

花厅、水阁都是兼作顾曲

之所,如苏州怡园藕香榭,网师园濯缨水阁等,水殿风来,余音绕梁,隔院笙歌,侧耳倾听,此情此景,确令人向往,勾起我的回忆。

虽在溽暑,人们于绿云摇曳的荷花厅前,兴来一曲清歌,真有人间天上之感。

当年俞平伯老先生们在清华大学工字门水边的曲会,至今还传为美谈,那时,朱自清先生亦在清华任教,他俩不少的文学作品,多少与此有关。

中国过去的园林,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感情分不开,昆曲便是充实了园林内容的组成部分。

在形的美之外,还有声的美,载歌载舞,因此在整个情趣上必须是一致的。

从前拍摄“苏州园林”,及前年美国来拍摄“苏州”电影,我都建议配以昆曲音乐,获得了成功。

昆曲的所谓“水磨调”,是那么的经过推敲,身段是那么抑扬,宜于小型的会唱与演出,因此园林中的听榭、水阁,都是好的表演场所,它不必如草台戏那样用高腔,重以婉约含蓄移人,亦正如园林结构一样,“小而精”,“以少胜多”,耐人寻味。

《牡丹亭·游园》唱词的“观之不足由他缱”。

“观之不足”,就是中国园林精神所在,要含蓄不尽。

如今国外自从“明轩”建成后,掀起了中国园林热,我想昆曲热很可能不久也便会到来的。

昆曲之美,不仅仅在表演艺术,其文学、音韵、音乐,乃至一板一眼,皆经过了几百年的琢磨,确是我国文化的宝库。

我记得在“文化革命”前,上海戏曲学校昆曲班,邀我去讲中国园林,有些人看来似乎是“笑话”,实则当时俞振飞校长真是有见地,演“游园”、“惊梦”的演员,如果他们脑子中有了中国园林的境界,那他的一举一动,便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演来有感情,有生命,有声有色。

梅兰芳、俞振飞诸老一辈的表演家,其能成为一代宗师者,皆得之于戏剧之外的大量修养。

我们有些人今天游园林,往往仅知吃喝玩乐,不解意境之美,似乎太可惜一点吧!

中国园林以“雅”为主。

“典雅”、“雅趣”、“雅致”、“雅淡”、“雅健”等等,莫不突出以“雅”。

而昆曲之高者,所谓必具书卷气,其本质一也,就是说,都要有文化,将文化具体表现在作品上。

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而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

而昆曲呢?

亦正为此,一唱三叹,曲终而味未尽,它不是那种“崩嚓嚓”,而是十分婉转的节奏。

今日有许多青年不爱昆曲,原因是多方面的,我看是一方面文化水平差了,领会不够;另一方面,那悠然多韵味的音节适应不了“崩嚓嚓”的急躁情绪,当然曲高和寡了。

这不是昆曲本身不美,而正仿佛有些小朋友不爱吃橄榄一样,不知其味。

我们有责任来提高他们,而不是降格迁就,要多做美学教育才是。

【注】顾曲:

欣赏音乐、戏曲。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园林与昆曲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明白人可以从中悟出生活的情趣、艺术的真谛。

B.国外“明轩”建成后,国外的昆曲热不久将会继中国园林热之后而出现。

C.“观之不足由他缱”正是含蓄不尽的中国园林精神,暗合昆曲重以婉约含蓄移人的特点。

D.“水磨调”是昆曲的一种,曲调要经过反复推敲,要抑扬有致,不宜草台表演。

E.中国园林高低起伏,藏隐动静,富于节奏,使其意境像一首诗,一幅画。

13.从全文看,不能证明园林与昆曲有不可分割关系的一项是(3分)

A.园林艺术从明清后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自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

B.过去士大夫造园必造花厅或水阁兼作欣赏音乐、戏曲之所。

C.“苏州园林”的拍摄和美国来拍摄“苏州”电影都是配以昆曲音乐而成功。

D.上海戏曲学校昆曲班邀请作者去讲中国园林,提高学生戏剧外的修养。

14.从全文看,园林和昆曲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依据文意,针对今人中游园止于吃喝玩乐或不爱昆曲者,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改变?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穷人蒲松龄

李新

蒲松龄住在蒲家庄。

蒲家庄就是一个庄,和北方的任何一个农庄没什么区别。

虽然出过蒲松龄这样一个大文豪,但似乎没沾上文豪什么光,庄户人家世世代代还是过着种地打粮的日子,不像有些地方出了个名人,小猫小狗都以这个名人的名字命名,子子孙孙都发着名人的财……

事实上也没有什么文章可做的。

蒲松龄没做过官,一辈子是个穷教书的,教书之余写点鬼呀神呀的东西,也就是现在二流三流写点地摊文学的业余作家之类,大概生前有过话:

咱老蒲家世世代代读书人,读书人君子固穷,然不改其志,儿孙们给我记住了,我死了之后你们谁也不许拿我的名字做招牌,去发祖先的横财!

实际上蒲松龄也不可能说过这样的话,你蒲松龄是啥人?

说出来不够让后代脸红的。

18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可秀才不做官呀,于是再去参加乡试,想中举人,想混个一官半职,可是一考二考就是考不中,一连考了八次,是著名的复读研究生,《范进中举》是不是以他为原型?

故居里有明确记载的是两次,那时候是科举,要考八股文,八股文有严格的要求,蒲松龄写着写着不知怎么多翻了一页,留出一片空白,不符合规格,被判为零分卷;于是来年再考,谁知正开考的时候,他犯了大病……于是蒲松龄就认了命,卷铺盖到几十里外的毕家。

毕家藏书万卷,蒲松龄也就是在这里在这里饱读了诗书,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可蒲松龄恨老天无眼,让他这个胸有大志之人,到头来只跑到人家家里搞家教,做一个塾师,他对儿孙叹道:

“宁愿三年不打粮,此生不当孩子王。

”无奈啊!

于是蒲松龄又卷了个铺盖回家。

回家干啥?

在满井旁摆个茶摊卖茶。

满井就是柳泉,真是个好地方,柳树堆烟,这满井满而自溢,使百棵柳树更加葱郁。

蒲松龄自然喜欢这种环境,铺了一圈蒲团,谁来谁往这儿一坐,都不准走啊,喝的茶分文不收,一人讲一个故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然而是越写越穷,写了又不能发表,不像现在的畅销书作家,一本书就可成为百万富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个字没发表出去,他死了50年之后才得以刻印出版,这时候蒲松龄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

蒲松龄真是穷呀,穷得就只聊斋那一间书房。

郭沫若说: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可就是这“高人一等”的蒲松龄,是靠着毕老爷的赞助,才有一方床榻和一架挂衣帽的架子……

像这样一个一生穷困潦倒的蒲松龄,有什么可给后人做招牌的呢?

蒲松龄是不幸的,半生谋取功名,可一生与功名无缘,到了71岁那一年,才援例得了个贡生,是个老秀才;可蒲松龄又是幸运的,试想假如蒲松龄做了官,在叹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遭砍头的那个大兴文字狱的清初社会里,他糊里糊涂成为统治阶级的刀下鬼也未可知,倒不如这样清风朗月独步其间来得自在。

给后人留下一部《聊斋志异》,传扬海内外,一生一世,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的呢?

穷人蒲松龄,穷得干净。

16.文章开头用了两个自然段来写蒲家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是抓住蒲松龄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请用一个字概括。

突出了蒲松龄的什么品质?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认为,蒲松龄既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为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续写句子。

(6分)

(1)煤矿工人与隧道工人大异其趣。

前者在黑暗中挖出黑暗,把黑暗燃烧出光明;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能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能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0.体会下面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营业员小李错把一万五千元的手提电脑以五千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姓王的顾客。

你是柜台经理,打电话给这位王姓顾客,尽可能打动他,使之补回一万元差价。

要求你的电话内容既要指出己方过失,又要给对方以道德上的信任。

注意话语得体。

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需要“辨”,例如辨色,辨音,辨味,辨高低,辨长短,辨清浊,辨好坏,辨真假,辨虚实,还要辨方向……因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色彩纷呈,常常是好坏参半,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只有用心地“辨”,才能分清真假好坏,才能认清东南西北。

请以“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语文测试卷参考答案:

1.C(A.鞭挞tàB.关卡qiǎD.绸缪móu倜傥tǎng)

2.D(A.差强人意,大体还算让人满意。

B.“举重若轻”某人一直很有才干,能轻易完成艰巨的任务,用在此句中显然不妥,可以换成“无足轻重”;C,蔚然成风,指好的事情已广泛流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3.A(B,缺少主语;C,“塑造”不能和“人格力量”搭配;D,“不管”后面的词是不确定的,或者是选择性的,常常带有“怎样”“多么”“或者”“还是”等词语,而“尽管”后面的词语是确定的,不能有选择性。

4.B(

是总起。

中的“其”指代

中的“鸳鸯厅”)

5.A(譬:

晓谕,晓示,文中是晓以利害,劝伯升退兵之意。

6.D(因:

均为副词,趁机。

A、其:

代词,他,指樊宏/副词,表示猜测,大概。

B、而:

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递进,并且。

C、者:

……的人/助词,“者……也”用于主谓之间,表判断。

7.C(①表现樊重善农商;④间接表现樊宏行善;⑥表现光武帝对樊宏的关心。

含三句之一的都应排除。

8.B(樊宏并不是留在赤眉军中,而是留在刘伯升军中。

如果留在赤眉军中,那是没在“志行”了。

9.(10分)

(1)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注意“用”、“向”、“假”、“素”、“见待”、“心”等词译法。

(2)余曰/人才吾不能知/第有一切喻/仙鹤能为台榭点缀光景/然决不能耕田负重/猫能护衣箧/鹰隼能致野味/然不能禁其食腥噉膻/通此/则满世界皆人才矣/景鲁亟赏之。

(错3处扣1分,扣完为止,共4分)

10.

(1)动静:

静景有山峦叠翠、树木葱茏;动景有天气时晴时雨,烟雾漂浮,湖水荡漾,空中白云闲飘,飞鸟盘旋。

(2分)色彩:

梅子半青半黄,明暗相间。

(1分)

(2)表达了作者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思想感情。

(2分)作者写闲散左右漂浮的云彩,高空轻快飞翔的鸟,象征着对自由闲适的追求;(1分)采摘林果,不问价钱,花香四溢,不求知名,自甘寂寞,与世无争。

(1分)

11.

(1)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3)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2.AC(B,原文只说“很可能”不是必然判断。

D,是“身段抑扬”且是“不必如草台戏那样用高腔”。

E,是“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而非园林意境。

选对一项2分,两项都选对5分。

13.A.(A是介绍园林、昆曲的发展,是二者结合不可分割的前提条件。

14.①园境同曲境,文学艺术的意境与园林的意境是一致的;②园林和昆曲都有含蓄婉约的特点;③二者都具有文化品位,园林突出“雅”的特点,昆曲讲究书卷气。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15.一是提升人们的文学、音韵、音乐等文化素养(多做美学教育),加强其对意境的领悟能力;二是要培养人的宁静、悠然的情怀,消除急躁情绪。

(每点2分。

16.作者突出地写出了蒲家庄的普通和一般,和北方的任何一个农庄没有什么区别。

(2分)蒲松龄虽然是一个大文豪,却没有让家乡沾上什么光,没有什么可给后人做招牌,表现了蒲松龄一生的穷困潦倒。

(2分)

17.本文是抓住蒲松龄的“穷”来写的,(1分)既写出了他的科举不顺,也写出了他的处境艰难、生活窘迫。

(2分)突出了蒲松龄“穷得干净”的品质,虽然不得志,但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分)

18.说蒲松龄是不幸的,是因为他半生谋取功名,可一生与功名无缘,到了71岁那一年,才援例得了贡生,是个老秀才;(2分)说蒲松龄是幸运的,是因为如果他做了官,说不定在那个大兴文字狱的清初社会里会糊里糊涂地成为统治阶级的刀下鬼。

(2分)而正是因为他没有做官,反而给后人留下了一部传扬海内外的《聊斋志异》,所以说他是幸运的。

这也是民族的幸运,人类的大幸。

(2分)

19.

(1)在黑暗中挖出光明,让光明驱散了黑暗。

(2)能买良药,不能买到健康/能买到胭脂,不能买到青春/能买到豪宅,不能买到安宁。

(要合乎逻辑、事理)

20.王先生,由于我们工作的疏忽,错把一万五千元的电脑以五千元的价格卖给了您。

我们相信您是一位品行高尚、能谅解我们过失的顾客。

希望您能补回一万元差价。

我们将感激不尽!

让您蒙受了时间和精力的损失,我们深感歉意。

(指出己方过失1分,给对方道德上的信任1分,要求补回差价1分,表示歉意1分,语句通顺1分,使用礼貌用语、语言得体1分)

21.【审题提示】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

话题材料给了如下提示:

1、“辨”的必要(“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需要‘辨’”);2、“辨”的内容(“例如……”);3、“辨”的目的(“‘辨’,才能分清真假好坏,才能认清东南西北”);4、“辨”的要诀(“只有用心地‘辨’,才能……”)。

这样看来,话题不仅规定了写作范围——“辨”,而且限定了文章只能“肯定立意”。

构思文章,可以依照“是什么”(类)、“为什么”(因)、“怎么办”(法)的思路全面阐述或表现“辨”,也可以就“辨”的意义、方法、作用等其中的一点展开;可以从抽象的意义上来阐述“辨”,也可以从话题材料中选定一项或另找一项内容(例如“高雅与脱俗”“平凡与伟大”)为对象来谈谈如何“辨”。

这个话题,比较适合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

写记叙文要注意围绕“辨”的选择,一定要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自己对“辨”的理解。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