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001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954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00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00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001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001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001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001篇.docx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00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001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001篇.docx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001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

(2016年卷一4题,单选)

A、甲省推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将风险评估作为省政府决策的法定程序

B、乙市聘请当地知名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

C、丙区因发改局长立下“军令状”保证某重大项目不出问题,遂直接批准项目上马

D、丁县教育局网上征求对学区调整、学校撤并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意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C项的“直接批准项目上马”的做法违反上述关于决策程序的要求。

2.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实现案件起诉、调解、立案、送达、庭审、宣判、执行、上诉等诉讼环节的在线进行,切实做到高效便民,切实提高审判质效。

关于互联网法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互联网法院无需当事人的参与

B、成立互联网法院是对社会司法需求的回应

C、成立互联网法院推动了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D、成立互联网法院是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A选项错误,互联网法院按照“网上案件网上审理”的基本思路,通过全流程一体化提供在线服务平台,仍然需要当事人的参与。

3.2011年7月,某市公安机关模仿诗歌《见与不见》的语言和风格,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信息,敦促在逃人员投案自首:

“你逃,或者不逃,事就在那,不改不变。

你跑,或者不跑,网就在那,不撤不去。

你想,或者不想,法就在那,不偏不倚。

你自首,或者不自首,警察就在那,不舍不弃。

早日去投案,或者,惶惶终日,潜逃无聊,了结真好。

”关于某市公安机关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恰当的?

A、公安机关有权减轻或免除对自首人员的处罚

B、公安机关应以社会管理职能代替政治统治职能

C、公安机关可以从实际工作出发,对法律予以行政解释

D、公安机关可以创新工作手段、利用有效宣传形式,促进全面充分履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①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审判机关才能依法减轻或免除对犯罪人员的处罚,公安机关无权减轻或免除对犯罪人员的处罚。

故A选项错误。

②社会管理职能和政治统治职能是法律的社会作用的两项基本职能,不能相互代替,两者缺一不可。

故B选项错误。

③根据法律规定,立法解释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司法解释由最高检与最高法作出,行政解释由国务院及其部委作出。

某市公安机关无权作出行政解释。

故C选项错误。

④公安机关模仿诗歌的形式,促使在逃人员投案自首,是采用创新手段,充分履行职责的表现。

故D选项正确。

不能违法是底线

4.依法执政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共同构成了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

关于依法执政,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A、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B、依法执政要求选择性执法

C、依法执政要求强化效能

D、依法执政要求以人为本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是不好的,不是依法执政的要求,必须消除。

5.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

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C、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不应借鉴国外法治的经验、理念或模式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C选项错误,我国应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但绝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6.关于严格公正司法,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切实解决执行难,制定强制执行法,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

加快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法律制度

B、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加强诉访一体化,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

逐步实行申诉律师代理制度。

对聘不起律师的申诉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C、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

D、司法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①司法公信力的关键在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切实解决执行难,制定强制执行法,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

加快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法律制度。

故A选项正确。

②司法具有终极性的特征,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

因此,必须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

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涉法涉诉信访的存在,因此,必须要终结涉法涉诉信访,保障当事人的申诉权利,实行申诉律师代理制度,对请不起律师的当事人,

7.关于完善立法体制,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

B、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正案,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

C、建立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为主导,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

D、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①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政策、思想、决策、人事等宏观方面。

故A选项正确。

②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有权提出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全体代表2/3以上同意后通过。

故B选项错误。

③依法治国要求立法工作必须由立法机关主导。

立法的各个程序:

提案、审议、表决通过、公布均应当由人大主导。

因此,必须建立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为主导,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

故C选项正确。

④法律应当反映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

8.自觉接受监督是政法机关的职责。

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实行依法治国,要求构建“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

B、政法机关既要接受国家监督,又要接受社会监督

C、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

D、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是公民要遵守法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要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

故,ABC选项均正确。

D选项错误。

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9.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下列哪一说是法不正确的?

A、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插手具体案件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B、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

C、完善惩戒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藐视法庭权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D、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办案终身负责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要求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具体包括:

(1)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插手具体案件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2)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

(3)完善惩戒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藐视法庭权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4)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故,ABC选项均正确,D选项错误。

注意,要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职责保护机制,而不是办案终身负责制。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

10.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工作重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中央

B、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

C、基础在干部,重点在中央

D、基础在中央,工作重点在基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全面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

11.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认识是错误的?

A、依法治国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

B、依法治国要求坚持“法律中心主义”,强调法律在治理和管理国家中的作用

C、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正确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①依法治国的内涵包括五大法治实践步骤:

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包括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以及道德的制约。

故A选项正确。

②依法治国要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具体包括:

第一,充分发挥依法治国方略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作用。

第二,法律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的有机结合。

这意味着,依法治国除了依靠法律制度,还要依靠道德、党纪党规等非正式的法的渊源。

因此,我们要排除法律万能论和绝对的法律中心主义。

故B选项错误。

③C.D选

12.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目前我国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关于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已经确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C、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D、社会基本矛盾已经得到根本解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D选项中社会基本矛盾并未通过依法治国得到根本解决。

13.梁某欲将儿子转到离家较近的学校上小学,学校要求其提供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梁某找到户籍地派出所,民警告之,公安机关已不再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18类证明。

考虑到梁某的难处,民警仍出具了证明,并附言一句:

“请问学校,难道父母有犯罪记录,就可以剥夺小孩读书的权利吗?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公安机关不再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将减损公民合法权益

B、民警的附言客观上起到了普法作用,符合“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

C、派出所对学校的要求提出质疑,不符合文明执法的要求

D、梁某要求派出所出具已明令不再出具的证明,其法治意识不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

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正在服刑的犯罪人员的合法权利也必须保护,公民是否有过犯罪与该公民以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毫无关联。

所以,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公安机关已不再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18类证明

14.某县医院在两个月内连续发生5起“医闹”事件,当地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医闹专项行动”,共处理涉嫌违法、犯罪人员24人,但“医闹”仍时有发生。

之后,该县政府倡导发挥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医患调处组织的作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第三方医患调处组织的处理决定具有国家强制力

B、“医闹”的解决依赖源头治理,国家机关不应介入

C、“医闹”的存在说明法律在矛盾化解中的权威地位仍待加强

D、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不利于公正地解决医患矛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①在我国,只有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依法授予其一定的国家职权的主体的决定才能具有国家强制力。

第三方医患调处组织属于民间组织,其处理决定没有国家强制力。

A选项错误。

②“医闹”问题已经涉及违法犯罪,国家机关应当介入。

B选项错误。

③不能违法是底线,人民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也应当通过合理合法的程序进行。

“医闹”问题说明在相关人群中依然存在着“不信法、不遵法”的现象,而该现象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法律在矛盾化解中的权威性地位仍待加强。

C选项正确。

④法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些事情是法律无能为力的。

同样,政府的作用

15.关于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提高业务能力摆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B、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畅通具备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进入法治专门队伍的通道,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

C、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

D、加强律师事务所管理,发挥律师协会自律作用,规范律师执业行为,监督律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化准入、退出管理,严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①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A选项错误。

②在我国,成为法官主要有三个途径,其一,由省高院统一招录;其二,符合条件的军转干部;其三,从符合条件的律师和法学家中招录。

B选项正确。

③为稳定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队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C选项正确。

④加强律师事务所管理,发挥律师协会自律作用,规范律师

16.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

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

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①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人们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地享有权利。

因此,法律以国家强制力来保障人们的权利,同时要求人们履行义务。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了诸多的权利和自由,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但是,人民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故,AB选项均正确。

②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按照宪法规定,立法权由立法机关享有,执法权由执法机关享有,司法权由司法机关享有。

因此,尽管,从人民主权的角度,一切权力归人民所

17.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求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

下列哪一做法没有体现这一要求?

(2015年卷一3题,单选)

A、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中,立法部门就处罚幅度听取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

B、在《种子法》修改中,全国人大农委调研组赴基层调研,征求果农、种子企业的意见

C、甲市人大常委会在某社区建立了立法联系点,推进立法精细化

D、乙市人大常委会在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中发挥主导作用,表决通过后直接由其公布施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

“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

”A、B项体现了这一要求。

该《决定》要求:

“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

”C项体现了这一要求。

该《决定》要求:

“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故D项前半段表述正确,但这体现的是“完善立法体制”的要求,而非“推进科

18.2011年6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结果,30多天收到82,707位网民的237,684条意见,181封群众来信,11位专家和16位社会公众的意见。

据此,草案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进行了调整。

关于这种“开门立法”、“问法于民”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

A、这体现了立法平等原则

B、这体现了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民主性的要求

C、这表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D、这体现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①我国的平等原则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非立法面前人人平等。

故A选项错误。

②坚持民主立法,就是既要体现立法内容的民主,又要体现立法过程的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必须注重把立法为民贯彻始终,增强立法主体自身的民主性,扩大公众参与立法。

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坚持“开门立法”“问法于民”的做法,体现了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民主性的要求。

故B选项正确。

③本题体现的是立法的理念,而不是执法的理念。

故C选项错误。

④国家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

19.关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B、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司法、支持执法、带头守法

C、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D、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必须通过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就是党的领导。

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建设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

展望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样要坚持党的领导。

要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20.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一年中的哪一天定为国家宪法日?

(  )

A、十二月四日

B、十月二十日

C、九月二十日

D、九月三十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2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实行人治和法治相结合

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全面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全面继承传统中华文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应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摒除人治。

C选项错误,西方的文化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不应全面借鉴。

D选项错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优秀和糟粕之分,应当扬弃,不应全面继承。

2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于依法治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依法治国要求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主要方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的

C、依法治国要求行政执法应当合法、高效、合理、公平

D、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约束公民滥用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考查依法治国。

D选项错误,依法治国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的国家治理,即治国理政方式逐渐转向法治。

23.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司法公正问题的表述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唯一防线

B、坚持司法公正,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综合权衡各方利益诉求,使人民群众在所有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C、司法高效要求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不断完善司法程序,司法机关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改变法定司法程序

D、司法权威要求司法权独立行使,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干涉司法机关在具体案件上的检察权和审判权,但全国人大和党委组织除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考查司法公正。

A选项错误,司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而非唯一。

C选项错误,司法机关不能改变法定司法程序,否则构成违法。

D选项错误,在具体案件上,司法机关应当独立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党和人大的领导并非在于决定具体个案。

24.关于党内法规和法律的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B、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C、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对所有党员都平等适用

D、党内法规可以成为法院审理案件的直接依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法院审理案件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党内法规仅仅适用于党员,不能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

故D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25.某市检察院运用电子设备双路监控,同步录音录像,监督检察官办案过程,推动理性文明执法。

关于理性文明执法,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精神

B、有助于树立法治的权威

C、有助于实现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双重目标

D、要求执法机关从有利于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讲究执法方法。

为此,可突破法律规则和程序的要求办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①检察院运用电子设备双路监控,同步录音录像,监督检察官办案过程,保障被告人的权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精神,有助于树立法治的权威,有助于实现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双重目标。

故ABC选项正确。

②理性文明执法也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和程序办案。

故D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2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2015年卷一1题,单选)

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