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865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南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南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

《南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

南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

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砾石/风声鹤唳省墓/省视诡谲/焚膏继晷

B.攫取/一蹶不振拗口/拗开咀嚼/咬文嚼字

C.坍圮/圯上老人打烊/端详泥淖/踔厉风发

D.福祉/生拉硬扯缱绻/债券曝晒/飞湍瀑流

【答案】:

A.lì;xǐng;guǐB.jué;ào/ǎo;jué/jiáoC.pǐ/yí;yàng/xiáng;nào/chuōD.zhǐ/chě;quǎn/quàn;p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和理性的反省。

C.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D.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答案】:

D(A.语序不当。

“将其作为后备人才”挪前,将“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改为“为其制订专门培养方案。

成分残缺,造成搭配不当。

改为“使其进入……从事研究工作。

”B.句式杂糅。

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等意义的词语。

C.“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歧义。

3.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4分)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

“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

”妈妈答: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小孩子又问:

“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

”妈妈答: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而要懂得与人分享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

【解析】要使补写的语句符合语境,首先要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妈妈”第一句话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妈妈”的话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将平凡普通的生活现象表达得富有哲理,富有意蕴,并且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

所以,补写的语句应该具备这些特点。

4.阅读下面的漫画,给漫画拟一个标题,并说明漫画的内容。

(5分)

(1)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说明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1)标题:

假公营私

(2)说明内容:

漫画的主人公是一位公务员,他头上顶着为“公”的保护伞,私下里却做着中饱私囊的勾当,哪怕是再多的舆论谴责,他仍然满面笑容心安理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

为郡豪族。

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

父僧宝,屯骑校尉。

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

父丧,家产累积,悉让诸兄。

州郡频辟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专精习业,博通经史。

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頠相善,故頠常随钦征讨。

钦度岭以疾终,頠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

时湘衡之界五十余洞①不宾,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

侯景构逆,京城陷后,岭南互相吞并,兰钦弟前高州刺史裕攻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其郡。

裕以兄钦与頠有旧,遣招之,頠不从。

乃谓使云:

“高州昆季隆显,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

”裕败,迁頠为始兴内史。

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

“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卿各举所知。

”群臣未有对者。

帝曰:

“吾已得一人。

”侍中王褒进曰:

“未审为谁?

”帝云:

“欧阳頠公正有匡济之才,恐萧广州②不肯致之。

”乃授武州刺史,萧勃留之,不获拜命。

时萧勃在广州,兵强位重,元帝深患之,遣王琳代为刺史。

頠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

勃怒,遣兵袭頠,尽收其赀财马仗。

寻赦之,还复其所,复与结盟。

萧勃死后,岭南扰乱,頠有声南土,乃授頠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

未至岭南,頠子纥已克定始兴。

及頠至岭南,皆慑伏,仍进广州,尽有越地。

初,交州刺史袁昙缓密以金五百两寄頠,令以百两还合浦太守龚翙,四百两付儿智矩,余人弗之知也。

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

昙缓亦寻卒,至是頠并依信还之,时人莫不叹伏,其重然诺如此。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

注:

①洞,指少数民族的部落。

②萧广州,指萧勃,时为广州刺史。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庐于麓山寺傍庐:

建造房屋

B.侍中王褒进曰:

“未审为谁?

”审:

清楚

C.恐萧广州不肯致之。

致:

招来

D.闭门高垒,亦不拒战拒:

抵抗

【答案】B致:

送来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欧阳頠“质直、笃信”的一组是(3分)

①父丧,家产累积,悉让诸兄②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

③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④頠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

⑤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⑥昙缓亦寻卒,至是頠并依信还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

【答案】D“质直”意为“朴实直率”,“笃信”意为“忠厚诚信”;②句是说明韦粲任命

欧阳頠为都督,平定了湘衡边界的五十多个部落;⑤句是表述欧阳頠被萧勃打败后,财产都没了,只有袁昙缓寄存的钱还在;这两句都不是表现欧阳頠“质直、笃信”的句子。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頠生于长沙郡一个豪富大族,祖父、父亲都曾任官;父亲死后,家产积蓄全部让给兄长们,自己屡次拒绝了州郡的征召,专心于学业。

B.侯景叛乱时,岭南局势动荡,兰裕夺取萧绍基的郡邑,并想借兄长兰钦的交情招用欧阳頠,欧阳頠不从,而且毫不客气地对他提出了批评。

C.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认为欧阳頠公平正直有匡扶救助国家的才能,就任命他为武州刺史,萧勃却留住了他,使他不能接受皇上的任命。

D.萧勃在广州,兵强位重,欧阳頠却不愿拜谒他;萧勃死后,岭南局势又出现动荡,欧阳頠奉命前往,平定了始兴以及广州等南越所有地区。

【答案】D平定始兴是欧阳頠儿子所为而非欧阳頠所为。

8.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

(3分)

②頠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

(3分)

③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4分)

【答案】①欧阳頠年轻时朴实直率有思辨能力,凭(因为)言行举止忠厚诚信在岭外闻名。

(3分。

大意正确;质直,质朴直率;笃信,忠厚诚信;岭表,岭外,岭南;三处各1分)

②欧阳頠被授予临贺内史,他启奏皇上请求为兰钦送丧回京都,然后再到临贺去赴任。

(3分。

大意正确;除,被授予;启,启奏;之,到……去;三处各1分)

③这实在是我造成的后果啊,还能怨谁呢!

那茫茫无际的苍天啊,我的悲哀何时才有尽头啊!

【参考译文】

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

是长沙郡的豪富大族。

祖父欧阳景达,梁代时担任本州治中。

父亲欧阳僧宝,做过屯骑校尉。

欧阳頠年轻时朴实直率有思辩能力,凭言行举止忠厚诚信在岭外闻名。

父亲死后,家产积蓄,全部让给兄长们。

州里郡里多次征召他做官都没有答应,却在麓山寺旁建造房屋,专心致志研习学业,博览通晓经史著作。

梁左卫将军兰钦年轻时,和欧阳頠非常友好,所以欧阳頠经常跟随兰钦出征讨伐。

兰钦越过南岭因为生病去世,欧阳頠被授予临贺内史,他启奏皇上请求为兰钦送丧回京都,然后再赴任。

当时湘衡的边界有五十多个部落没有归顺,皇上命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伐他们,韦粲任命欧阳頠为都督,这些部落都被平定。

侯景叛变,京城失陷后,岭南地区互相吞并,兰钦的弟弟前任高州刺史兰裕攻打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取了他的郡邑。

兰裕因为哥哥兰钦和欧阳頠有交情,派人招用他,欧阳頠没有听从。

反而对使者说:

“高州刺史兄弟地位显赫,现在应该奔赴国难援助京都,怎么能够自作主张骄横强暴!

”兰裕战败,欧阳頠被任命为始兴内史。

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问朝中所有官员:

“现在天下刚刚安定,十分需要优秀人才,你们各自推举所了解的人。

”群臣中没有回答的人。

梁元帝说:

“我已经得到了一个人。

”侍中王褒进说:

“不知道是谁?

”梁元帝说:

“欧阳頠公平正直有匡扶救助国家的才能,恐怕萧广州不肯送他来。

”于是任命欧阳頠为武州刺史,萧勃留住了他,他不能接受皇上的任命。

当时萧勃在广州,兵力强大权位显重,梁元帝对此很担心,派王琳代替他担任广州刺史。

欧阳頠另外占据一城,不前去拜见萧勃,关闭城门,高筑营垒,也不抵抗作战。

萧勃很生气,派军队袭击欧阳頠,全部没收了他的钱财物资马匹武器。

不久又放了他,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又和他结盟。

萧勃死后,岭南动荡不安,欧阳頠在南方有声望,于是授予欧阳頠散骑常侍,统率衡州一切军事。

还没有到达岭南,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已经平定了始兴。

等到欧阳頠来到岭南,岭南人都被震慑而顺服。

于是进军广州,完全占有了南越之地。

当初,交州刺史袁昙缓暗中把黄金五百两寄存在欧阳頠那里,让欧阳頠把一百两还给合浦太守龚翙,四百两交给儿子袁智矩,其他的人不知道这件事。

不久,欧阳頠被萧勃打败,财产都没了,唯独袁昙缓寄存的钱还在。

袁昙缓不久也死了,到这时欧阳頠按照袁昙缓的托付把钱全还给了他们,当时人没有不惊叹佩服的。

他就是这样地把许诺看得很重。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1)诗人因何而“黯然”?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苍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用的苟且生活。

(2)有人评价颔联“十字咏尽秋日佳趣”。

如何理解这样的评价?

【答案】

(2)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

不用一个动词,不着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出语平淡而寄情深邃。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3)表达了诗人憎恨与世同流、苟且度日的生活,向往躬耕田亩、超然物外的田园生活的感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2)李杜文章在,▲。

(《调张籍》)

(3)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6)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

(8)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答案】

(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2)光焰万丈长(3)归雁入胡天(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则其负大翼也无力(7)又重之以修能(8)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母亲

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

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

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③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

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

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

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

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

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

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

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

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

人应该有骨气!

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

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

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

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选自《中国剪报》2012年10月31日第五版。

原载《人民日报》。

有删改。

11.①节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场景的?

为什么说这场景是他文学道路的起点?

(4分)

【答案】11.从视觉、嗅觉、听觉、感觉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2分)。

这样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或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2分)

12.请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人性最低的标准

(2)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答案】12.

(1)是从母亲和父亲、爷爷那儿懂得的标准,即面对饥饿灾难,要忍受,有活下去的勇气、信念;要不屈不挠,有尊严、有骨气地活着。

(2分)

(2)某些本质,指人在严酷的现实中体现的脆弱、丑陋、堕落等,比如害怕死亡、饥饿、困难等;比如失去人的尊严、骨气;像保管员条件稍稍优越时,不懂得尊重别人,侮辱别人的人格和尊严等。

(2分)

13.请说说⑤节写以色列老太太一节的作用。

(6分)

【答案】13.这是宕开一笔,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1分)1、内容上,与我母亲、父亲、爷爷的形象互补,说明无论何时何地,在灾难困苦当中,母亲和普通的人们,都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丰富了内容,突出了主题。

(3分)2、让文章结构灵活多变,有迂回,有张力,为下文抒写感受作铺垫。

(2分)

14.“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为什么会在作者的脑海中翻腾?

阅读全文,请探究作者这么说的多种原因。

(6分)

【答案】14.一是孕育作用:

①女人、母亲像大地孕育万物生命一样,孕育繁衍生命。

母亲用野菜支撑这个家。

精神上,母亲父亲爷爷,历经苦难,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和信念,对我人生价值标准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2分)

②母亲与故乡一起,让我体验到了饥饿岁月里真切的生活,孕育了我的文学才华,让我把握到了文学的灵魂,获得了创作的宝贵资源,形成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2分)

二是激励、推动作用。

母亲、父亲、祖父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虽历经苦难困厄也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信念),一直伴随、激励着“我”;这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这种精神信念,又让其作品升华到一个更高境界。

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重要句子的内涵和分析概括主旨的能力。

母亲和故乡都有蕴育作用。

学生能从人生和文学两个角度去答,言之成理,便可得4分。

人生的影响原文有: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

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

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文学上的影响原文中有:

“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活生生的综合性形象。

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等句;“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

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

激励推动作用2分,答题依据:

文中有“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岁岁年年人不同

杨迎新

①眼看老父亲的头发一根根变白,绕膝蹒跚的娇儿一寸寸长高,不禁想起了当初唐诗人刘希夷《白头吟》里的两句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②韶华易逝,岁月难再,这是古人一再咏叹的题材。

屈原的“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怕的是蹉跎时日、老大无成,这应算是比较积极的。

曹操这个人是很有大志的,但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却弥漫着一种苍凉之气。

刘希夷的那两句呢?

大概也没有突出的格调。

不过,当我吟哦这两句诗的时候,父亲却独有所感,说:

“我看这诗讲得在理,就说咱爷仨吧,我小时候不用说了,旧社会,饿得皮包骨;你小时候赶上‘瓜菜代’,气色也不好;哪像现在我这‘甜窝’里的小孙子,牛奶、肉松、水果不断,长得像嫩葱一样!

这不正是‘人不同’么?

③我父亲是农民,不大懂诗。

他的解释也未必符合诗的原意,但他讲的我们祖孙三代童年的情况却是真的。

其实,这些变化,社会学家们早就揭示过了。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状况一年比一年好。

平均身高在增加;平均寿命从以前的三十多岁,四十多岁,增加到现在的七十多岁。

④然而往深处一想,“人不同”主要还是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变化上。

前些年谁不对“富”字畏之如虎?

现在哪个劳动者又不求知若渴?

过去一说赚钱,仿佛是干了见不得人的事,如今则是生财有道的人当劳模;过去一提生活享受就是“资产阶级”思想,现在吃穿讲究一些,被视为劳动者的正当追求。

如今,如果有哪位老先生再把农民经商之类看成是“二流子”之所为,则他一定被笑为“冬烘”,碰上激烈一点的,说不定还会指着他的鼻子,给他“肃肃”“左”的流毒。

我老家农村,有个外号叫“一根筋”的老汉,脑筋死巴、固执得厉害。

新政策一公布,别人都”活“了,儿女们也要办工厂,他跳着脚骂他们“忘了庄稼祖宗”。

没想到今年春节见到他,竟然也是满口的“商品”“信息”一类的新词了!

可见,世变时移,人不同必矣。

⑤不过,要是认为这“人不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那就未免太天真了。

因袭的重担,积习的羁绊,习惯势力的包围,脱身一跃而求其“不同”,谈何容易!

辛亥革命以后,有人还是拖辫子,想皇帝;“文化大革命”早被彻底否定,可有些人说话办事,还改不掉那时的调调。

可见,要想有所前进,有所“不同”,就要有一些敢于是今是、非昨非,标新立异,开拓前进的勇气。

只有不同凡响的人,才会有不同凡响的事业。

历史就是在年年不同的进击中,涤除陈腐,翻新气象,走向今天,走向未来的。

时代呼唤具有八十年代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

(选自1985年3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5.从文中看,“人不同”包含哪些内容?

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

(6分)

【答案】健康状况好坏的悬殊;物质条件优劣的差异;思想观念新旧的变化。

【评分建议】每点2分,计6分。

必须答出“好坏”“优劣”“新旧”等内容,仅回答“健康状况”“物质条件”“思想观念”等得一半分。

16.文章第④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6分)

【答案】多角度正反对比,并以“一根筋”老汉为例,形象地诠释“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深刻含义,阐明世变时移人不同的必然性。

【评分建议】写法特点4分,每点2分;分析2分,每点1分;计6分。

17.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⑤段的论述层次。

(6分)

【答案】首先指出“人不同”受诸多因素影响,求“不同”不易;接着从历史和现实角度例证要有所“不同”须有开拓前进的勇气;最后点明全文主旨:

时代呼唤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

【评分建议】每层2分,计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提示】

(1)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文科加试题(40分)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将下段文字中划线句子用“/”断句。

(6分)

呜呼!

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

而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