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建水县届高三四校联考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835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建水县届高三四校联考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建水县届高三四校联考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建水县届高三四校联考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建水县届高三四校联考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建水县届高三四校联考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建水县届高三四校联考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云南省建水县届高三四校联考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建水县届高三四校联考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建水县届高三四校联考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云南省建水县届高三四校联考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建水县2018届高三四校联考卷

(一)

命题单位:

建水县教科所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

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东北野战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2.古罗马的西塞罗宣称:

“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一切人中的、永恒不变的、与天性相一致的正常理智。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习惯法B.公民法C.十二铜表法D.万民法

3.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设立十三州部,其中一个州的名称沿用了《尚书》《周礼》中的州名。

据此可以反映出(  )

①中央集权趋于强化②儒学地位上升

③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④秦代以来的监察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关于儒学的起源,《淮南子·要略》说:

“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

”认为儒学是由继承文武周公的王道政治传统而产生的。

周公的王道政治主要是指(  )

A.王位世袭制B.井田制C.宗法制与礼乐制D.郡县制

5.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6.“19世纪70年代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展起来,它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异常深远。

”这主要表现在(  )

A.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煤铁复合型”布局到临海型布局的演变

D.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7.观察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当时输出的主要是(  )

A.茶叶、瓷器、丝绸等B.香料、药材、棉花等

C.烟草、蔗糖、枪支等D.甘蔗、茶叶、玉米等

8.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9.“迷惘的一代”一语源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旧升起》。

小说写的是一战后,一群流落法国的美国年轻人,由于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空虚、苦恼和忧郁,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

由此可以看出《太阳照旧升起》属于下列哪一文学流派(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新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

10.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探索的是()

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

11.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1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

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必考题部分,共2题,共37分)

13.(14分)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历史学家西格佛里斯劳菲尔指出:

“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

”——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遵守宪法是孙中山对袁的另一要求,宪法制定之前,先制定临时约法,3月7日。

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月11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总统、国务员行使统治权。

人民一律平等……(均在法律上享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被选举权利、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

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总统总揽政务,统率陆、海军,任命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官规,任命国务员、大使、公使及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则须经参议院同意。

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命令,均须国务员副署。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近现代民主政治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分析《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的蓝本及其所包含的民主因素。

(不得摘抄原文)

 

14(23分).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

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

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

例如我说:

“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

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

”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

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

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二 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

……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

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安石出《青苗法》使辙熟议,曰:

“有不便,以告勿疑。

”辙曰:

“经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拯民,非为利也。

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至良民不免妄用;用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

如此,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安石曰:

“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

”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苏辙传》

材料二熙宁三年二月一日,大名府判韩琦上书曰:

“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戏患钱。

——《宋史·食货》

材料三司马光:

“今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

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

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

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强迫借贷交息)。

恐其逋员,必须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员。

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

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宋史·司马光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三人的立场与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

三人侧重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苗法对谁有利?

对谁有害?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威尔逊总统离开华盛顿时,他在全世界享有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威望和道德影响。

他那勇敢而有分寸的讲话,在欧洲人民听起来,远远超过了他们自己政治家的声音……幻灭是如此的彻底,以致那些最抱有希望的人几乎不敢谈了。

他们问那些从巴黎回来的人,这会是真的吗?

和约真的像看起来的那么坏吗?

总统碰到了什么事情了?

是什么弱点和不幸,造成这样一件令人惊奇的、意料不到的出卖呢?

——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

材料二 处于外交生涯顶峰的威尔逊,乐于得到这个缔造战后世界的机会……威尔逊要求公正和平的号召,同样得到了无数外国人的支持。

于是,总统带着和平使者的美名前往……这变成了一出个人悲剧:

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被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持批评态度的参议员们和他自己的一些心怀不满的顾问们从他身上剥了下来。

——托马斯·帕特森《美国外交政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判断威尔逊为何要“离开华盛顿”?

(2)为什么当时威尔逊享有无与伦比的威望?

(3)“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指的是什么?

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主要指谁?

(4)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幻灭是如此的彻底”的真实含义。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首先,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是一位成功的军事领袖。

但事实上他绝非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然也决不能与亚历山大和恺撒一类的将军相提并论。

他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由于同他对垒的英军将领的出人意料的无能,另一半才是由于他自己的才能。

但是应记住几位其他美国将领均遭惨败,而华盛顿虽说打了几个小败仗而最终却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其次,华盛顿是制宪会议主席。

虽然他的思想对美国宪法的形成没有起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

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要不是华盛顿的影响,很难说这部宪法能实行得了。

再次,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

美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

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以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专制国家也是易如反掌。

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无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独裁者。

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至今美国仍然奉行的先例。

(1)以上材料分别从哪个角度评价了华盛顿?

(2)在上述华盛顿的第二个历史贡献中制定的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它体现了哪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什么观点?

(3)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国家伟大的领袖应具备哪些优秀素质,在人类历史上,你认为能和华盛顿并举的是谁?

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以朝鲜战争这一周年事件作背景考查中国军队名称。

教材上的表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故选D项。

A选项是抗日战争时期;B,C项都是解放战争时期,

2.【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律的广泛性,依据所学,万民法是使用于罗马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的法律,与题意相符,故应选D。

3.【答案】C

【解析】汉武帝设立十三州部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①正确;“其中一个州的名称沿用了《尚书》《周礼》中的州名”,故②正确;十三州部不是地方行政区,只是监察区,故③错误;汉武帝设立十三州部,加强对地方监察,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周公的王道政治”是指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包含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故C项正确;王位世袭制出现于夏朝,故A项错误;井田制属于土地制度,是西周的主要经济制度,故B项错误;郡县制确立于秦朝,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一道表格题目,涉及的时间范畴是1912——1915年,事件是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的减少。

可用排除法解题,A选项自然经济的最终解体是在三大改造完成时;B选项是在19世纪末;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所以D项也排除。

6.【答案】B

【解析】“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异常深远”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A项错误。

“煤铁复合型”布局到临海型布局的演变是指经济布局,C项错误。

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是指产业结构,D项错误。

只有B项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输往海外,故A项正确;香料的主产地是印度、东南亚地区,因此香料不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输出商品,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中国,不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输出商品,故C,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

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1924年苏联成立,AB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可知,所述的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而“但毕竟达到了上西方国家国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C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可知反映了人们的精神危机,因此《太阳照旧升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史实A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国民大革命);B项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国共十年对峙);C项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D项是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结合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主张用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符合汉武帝的统治需要,选择B项。

12.【答案】C

【解析】墨子“节用”的观点代表了广大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孟子“民本”的思想和商鞅“废井田。

开阡陌”的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故A、B两项表述错误;三者的观点都涉及到建立或保护小农经济,故排除D项,选择C项。

13.【答案】

(1)表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决定原则;国家机构分权的组织形式;国家公职选举的原则等。

(2)蓝本: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制。

民主因素:

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或答国民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体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可以概括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决定原则;根据材料二中的“参议院、总统、国务员行使统治权”和“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可以分别概括为国家机构分权的组织形式和国家公职选举。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总统、国务员行使统治权”可以得出《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的蓝本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制或议会制共和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

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总统总揽政务,统率陆、海军,任命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须经参议院同意。

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命令,均须国务员副署”可以概括为:

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体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等。

14.【答案】

(1)内涵:

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

(2)评分: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解答第

(1)问,把维新思想与国家政治建设关系把握清楚即可。

(2)问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提出明确的观点,然后提供相关史实论证,要求做到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并且还有字数限制,250字以内。

15.【答案】

(1)三人都站在地主阶级保守派立场上,认为青苗法有害无利,反对青苗法。

苏辙认为借贷青苗钱的农民到期不还,会给地方州县带来麻烦;韩琦认为青苗法的实施,是“官府放高利贷”,不合情理;司马光认为青苗法会导致贫者逃亡,“富者亦贫”。

(2)青苗法对封建国家和百姓有利,不利于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考查对青苗法的认识。

解答第

(1)题注意准确提取材料。

材料一的关键信息“钱至良民不免妄用……虽富民不免逾限。

如此,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可知苏辙以青苗法可能有钱被滥用和逾期不还的情况,给州县带来问题为由,反对青苗法;材料二的关键词“官戏患钱”,从中看出韩琦以青苗法类似政府放高利贷,反对变法;材料三的关键信息“贫者既尽,富者亦贫。

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可得出司马光以青苗法可能带来更大贫困即“富者亦贫”的现象,反对青苗法。

由于这三人都是官员,所以他们是地主阶级保守派的代表。

解答第

(2)题,要准确认识青苗法实际上打击了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增加国家税收。

16.【答案】

(1)参加巴黎和会。

(2)①美国参战加速了德奥集团的投降。

②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一战前工业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一,一战期间大发战争财,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对重建欧洲抱有厚望。

(3)“十四点和平纲领”。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4)美国未能实现其操纵国联,称霸世界的野心。

【解析】第

(1)题注意从材料一中的“从巴黎回来的人”“和约”去分析威尔逊的目的,第

(2)题结合一战前后美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回答,第(3)题结合教材可知“神圣的和平外衣”即“十四点和平纲领”,第(4)题要结合材料一、二综合分析,力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17.【答案】

(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主持制定美国资产阶级宪法;作为德才兼备的总统,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

(2)美国1787年宪法。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3)素质:

卓越的领导才能;坚定的信念;勤于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关心国家的前途;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反对专制等。

本题后一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可自由发挥,但要注意相似性,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

(1)问归纳材料信息“一位成功的军事领袖””华盛顿是制宪会议主席”“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即可。

(2)问联系教材内容回答。

第(3)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可自由发挥,但要注意相似性,并分析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