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考查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823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考查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考查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考查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考查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考查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考查题及答案.docx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考查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考查题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考查题及答案.docx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考查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考查题及答案

1、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

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的文宪。

2、“师夷”,即向西方学习,是在近代提出的口号。

3、人心思变,要求“以变应变”成为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

4、鸦片战争前后,作为“汉宋之学”的对立物而崛起的“经世致用”之学,标志着传统文化中重视致用的传统在近代文化中得以恢复和发扬。

5、1895年,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原强》。

引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着重阐述了“自然选择”的思想。

1898年以《天演论》为题正式出版。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风靡于当时中国进步知识界的口头禅。

1895年,严复还在《直报》发表了《辟韩》一文。

宣扬卢梭的天赋人权理论。

6、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部分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

7、近代文化精神对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文学进化思想的确立。

8、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王国维。

9、爱国主义在近代文学中,是一个超越了文学流派界限的普遍主题,中国近代文学的主旋律。

10、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人。

1864年在《杂感》一诗中,提出“我手写我口”。

1887年,他把自己的这种思想在《日本国志》中作了明确的表述:

“语言与文字合,则通文者多”。

11、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当推裘廷梁。

他在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著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12、鸦片战争之前,在诗文中呼吁改革、防范外敌,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思想,代表诗人有:

龚自珍、魏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林昌彝等。

13、从文学本身的发展看,19世纪70年初到甲午战争为近代文学的第二个时期。

文学向自觉革新的道路迈进,王韬提出诗歌“不必与古合”,应表现“我之性情”。

14、早期的康有为也写了不少感慨时事关心国家安危的诗歌,如《过虎门》、《感事》、《出都留别诸公》等。

15、在散文创作方面,70年代开始,一大批早期维新派作家进一步改革了散文创作。

如:

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薛福成的《筹洋刍议》、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陈炽的《庸书》、马建忠的《适可斋纪言纪行》,黎庶昌的《西洋杂志》。

16、1895年—1897年间,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提倡“新学之诗”。

1899年梁启超正式提出“诗界革命”和“文件革命”的口号。

17、在散文创作方面,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变法失败后,他又提出“新民说”。

这是梁启超理论体系的核心。

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自己文章的评价:

“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

18、梁启超于1902年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小说刊物——《新小说》,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可作《新小说》的发刊词,他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他自己创作了《新中国未来记》,这是中国第一部明确标识为政治小说的作品。

19、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的《我之节烈观》,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20、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特性:

反帝反殖反封建。

21、吴趼人《九命奇冤》虽仍属章回小说,但在结构布局、人物描写等方面,都吸取了外国侦探小说的技法。

22、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

23、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从文学的“经世致用”,到教育民众,“开通民智”,再到“启民生之閟机”、“首人生之诚理”的演变,预示着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朝着更高层次,即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

24、周桂笙的《毒蛇圈》,是中国第一部用白话直译的较好的小说之一。

25、文学的读者群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26、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继续发扬在“戊戌政变”前创学会办刊物的进取精神,先后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等报刊。

27、曾国藩打出中兴“桐城”的旗号,选辑《经史百家杂钞》以扩充姚鼐的《古文辞类纂》。

28、《艺概》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

《文概》、《诗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赋概》。

29、太平天国的文学思想,属于劳动人民的文化思想层次。

30、龚自珍较好地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精髓,将诗所重的“性情”放在时代的天平上,以新的视角,赋予新的内涵,有了新的突破。

3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近代文学资产阶级革新运动)主要倡导者和领袖有:

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丘逢甲、严复、裘廷梁、李伯元、吴趼人等。

32、1898年,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诗文辞随录”,在《新民丛报》上开辟了“诗界潮音集”专栏,在《新小说》杂志上,特辟“杂歌谣”。

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里,又认真总结了“新诗”创作的得失,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它的三要素是:

要新意境,要新语句,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33、夏曾佑写的《小说原理》,有五易五难五忌之说。

写小人易,写君子难;写小事易,写大事难;写贫贱易,写富贵难;写实事易,写假事难;叙事实易,叙议论难。

(多项)

34、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宣告南社成立。

参加成立大会的有17人,其中14人是同盟会会员。

南社从1909年至1923年共举行雅集24次,出版《南社丛刻》22集,它是南社的机关刊物。

35、梁启超创作了《劫灰梦》、《新罗马》、《侠情记》等传奇。

以柳亚子、陈去病等为代表的南社诗人,大力提倡“戏曲改良”(又叫戏剧界革命),并于1905年创办了《二十世纪大舞台》。

36、魏源不但从正面提出了变法的要求,而且最早从正面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理论。

他在林则徐编纂的《四洲志》的基础上扩充增补而成的《海国图志》这一有关世界知识的书籍,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地认识世界并认识自己。

37、黄遵宪的《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别具风味地表述了自己幼稚的社会和自然的科学见解。

38、康有为从自己的审美体验中,提出了一个改革文学的方向性问题,那就是“采欧美人之长,荟萃镕铸”,“更搜欧亚造新声”。

39、黄遵宪还创作了许多反映日本历史、歌咏名胜古迹、描写风俗习惯的诗篇,它有助于我国人民对日本的认识和了解。

如《西乡星歌》、《不忍池晚游诗》、《樱花歌》、《都踊歌》。

40、最早译述,清政府的官员董恂于1864年以前就曾改译过美国诗人朗费罗的《人生颂》。

王韬曾翻译过法、德诗歌。

他翻译了《法国国歌》和《祖国歌》。

41、马君武是我国最早翻译英国拜伦《哀希腊歌》全篇诗作的作家。

42、曾朴也是一位致力于外国文学翻译的作家。

曾与丁祖荫、徐念慈

43、曾朴译雨果剧本还有《吕克兰斯鲍夏》、《项日乐》、《钟楼怪人》、《欧也尼》。

44、就严格意义上和影响的广泛深远上的文学翻译来说,由王寿昌口述,林纾笔述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45、鲁迅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共收短篇小说16篇和一些童话、寓言等短篇文学作品。

它的问世,不仅标明东欧、北欧、俄国现实主主文学占据了鲁迅文学兴趣的中心,而且也标志着中国“直译”小说的开始。

46、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发表于1904年,是作者运用叔本华的美学观,通过哲学的思辩比较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专论。

47、在《宋元戏曲考》中,王国维通过对我国古典戏曲源流的考察、比较和分析,第一次揭示了“真戏曲”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真戏曲”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标志:

(1)“由叙事体变为代言体”:

(2)“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

48、鲁迅弃医从文,不久撰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斯巴达之魂》、《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等。

49、黄遵宪的《今别离》以电报、摄影、轮船、东西半球昼夜相背等近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来表现离愁别绪的传统主题。

50、黄遵宪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大部分是政治诗、时事诗,是纪史议政的史诗。

读他的诗,犹如读一部诗体中国近代史。

特别是反映中日甲午战争的作品,写得尤有特色。

《悲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降将军歌》、《度辽将军歌》、《马关纪事》、《台湾行》等。

51、秋瑾写了一些在形式上有重大突破的政治鼓动诗,如《同胞苦》、《勉女权歌》等。

52、“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南社的天下。

”——柳亚子说的

53、高旭、马君武等作过创作新体诗的尝试,写过一些通俗、自由的诗或者可供配曲的歌词。

如高旭的《新杂谣》、《女子唱歌》、《爱祖国歌》、《军国民歌》、《光复歌》、《近事新乐府》;马君武的《华族祖国歌》、《中国公学校歌》、《劳登谷独居》、《惜离别》等。

(两个多项)

54、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名篇: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林则徐的名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55、龚自珍的著名组诗《已亥杂诗》共315首;黄遵宪的《已亥杂诗》共89首。

比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晚60年。

56、丘逢甲的诗集《岭云海日楼诗钞》。

57、胡晓岑(胡曦)的《火轮船歌》比黄遵宪的《今别离》早16年。

58、用于中小学的通俗校园歌曲,黄遵宪的《军歌》、《幼稚园上学歌》、《小学校学生相和歌》。

梁启超的《爱国歌四章》、《黄帝歌》、《终业式》。

59、鸦片战争前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乘浙西词派衰颓之机,以比兴寄托相号召,响应者风从,遂有常州词的崛起。

60、蒋春霖是鸦片战争后成就最高的一位词人。

61、清季四大词人:

王鹏运、况周颐、郑文焯、朱孝臧。

(《清季四词人》)

62、在近代词坛上,朱孝臧也享有很高的地位,陈三立曾誉之为“近世词宗”。

63、龚自珍,号定庵。

魏源对龚自珍散文的评价:

以朝章、国故、世情、民隐为质干。

64、冯桂芬的散文从“筹国用”、“改科举”、“采西学”、“制洋器”、“善驭夷”。

65、梁启超创造的“新文体”又叫:

“时务文体”、“报章文体”、“康梁体”、“新民体”。

66、谭嗣同在思想上要冲决罗网,在文体上也走自己的道路。

67、在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中间,也有一批专门用传统古文的形式宣传变法、宣传革命的作家,以严复、章炳麟、刘师培为最著名的代表。

严复的古文被吴汝纶誉为“骎骎与晚周诸子相上下”。

68、1839年6月《已亥六月重过扬州记》,先点扬州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今不如昔,接着用似扬而抑的手法叙写扬州景物的变迁。

69、龚自珍的散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是独具特色的。

他努力追求文学表现形式上的解放,散文形式不拘一格。

从篇幅上说,有《尊隐》之类的大篇,也有《说居庸关》之类的短篇;从体制上说,有如《病梅馆记》等单篇短制,有如《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壬癸之际胎观》、《古史钩沉论》等组的文章。

70、冯桂芬的《复庄卫生书》是他倡导散文改革的宣言;《校邠庐抗议》是冯桂芬的散文集。

71、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第一个报刊政论散文作家,他的政论散文集《弢园文录外编》。

还创作了《漫游随录》、《扶桑日记》等游记散文。

王韬的《普法战纪》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

日本人将它与魏源所编的《海国图志》相提并论。

郑观应的散文大多发表在《循环日报》上,它是王韬创办的。

72、梁启超于1902年在日本创办了《新小说》。

继《新小说》之后,以刊登小说和刊登小说为主的文学期刊相继出现,这种刊物达16种之多,如:

《绣像小说》(1903)、《新新小说》(1904)、《月月小说》(1906)、《小说林》(1907)、《小说时报》(1909)、《小说月报》(1910)、香港于1907年也出版了《新小说丛》、《小说世界》。

73、侠义公案小说,鲁迅先生提到的《施公案》、《彭公案》和《三侠五义》。

74、对于《三侠五义》的艺术性,鲁迅称之为“绘声状物,甚有评话习气”(《中国小说史略》)。

75、《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这是一部反对《水浒传》的小说。

76、《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侠女奇缘》,这是一本针对《红楼梦》的小说。

它与《红楼梦》被誉为“绝好的京语教科书”。

7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写城市娼妓生活为主的小说为狭邪小说,最早出现的狎邪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出版的《风月梦》,比较流行的还有陈森的《品花宝鉴》、魏子安的《花月痕》、俞吟香的《青楼梦》、张春帆的《九尾龟》。

7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79、吴趼人的作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新石头记》、《九命奇案》、《瞎骗奇闻》、《劫余灰》、《发财秘诀》、《最近社会龌龊史》、《恨海》。

80、《老残游记》的作者是刘鹗。

作者刻意地写了庄宫保、玉贤、刚弼三位清官。

81、《孽海花》的第一个作者是金一。

82、黄小配较著名的作品:

《洪秀全演义》、《大马扁》、《宦海升沉录》、《廿载繁华梦》等。

83、钱江是《洪秀全演义》虚构的太平天国的军师,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

84、《洪秀全演义》在艺术上取法于《三国演义》的结构形式。

85、陈天华的《狮子吼》以舟山岛的民权村为背景。

86、吴梅创作了《风洞山》、《血花飞》、《暖香楼》、《无价宝》、《惆怅》、《东海记》、《双泪碑》、《轩亭秋》等传奇杂剧十余种。

87、《打渔杀家》原名《庆顶珠》,又名《讨渔税》。

该剧取材于《水浒后传》。

88、汪笑侬的剧本有《党人碑》、《博浪椎》、《献地图》、《哭祖庙》、《瓜种兰因》及“三骂”(《骂阎罗》、《骂安禄山》、《骂王朗》)等。

89、戏曲改良运动几乎遍及全国各主要剧种,不少地方相继成立了戏曲班社,推行戏曲改良,用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其中影响较大、活动时间较长久的有四川的戏曲改良公会、三庆会、陕西易俗社、北京的奎德社等。

90、南开新剧团正式成立于1914年11月,1909年已经演出了由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编导的新剧《用非所学》。

91、年青的鲁迅在辛亥革命这一年就创作了文言短篇《怀旧》(1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