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修正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776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修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修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修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修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修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修正版.docx

《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修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修正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修正版.docx

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修正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牟县卫民路小学三年级/2017、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落实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本班特制定本学期的诵读计划如下一、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形势,明确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归属感,从而自觉抵制浮躁文化的影响,不忘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单:

元初识韵律

《笠翁对韵》教案

(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冬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背诵《笠翁对韵、冬韵》;

教学难点:

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

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

双簧、接龙、藏宝。

7、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内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

(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微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背诵《笠翁对韵、微韵》;

教学难点:

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

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

双簧、接龙、藏宝。

7、结合注解讲解原文

8、指导背诵自由背诵比赛背诵

9、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内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虞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背诵《笠翁对韵、虞韵》;

教学难点:

拓展知识——合辙押韵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

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

双簧、接龙、藏宝。

7、结合注解讲解原文

8、指导背诵自由背诵比赛背诵

9、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第二单元:

知书识礼

第四课:

锲而不舍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荀子》的常识及荀子的生平及主张,劝学的意义。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态度,联系学生的实际。

3、注重字词运用和注释。

【重点和难点】1、辨析字、词、音。

注重朗诵和背诵。

2、比喻代议和喻议及正反四方面议论的特点。

3、了解荀子对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教法】师生互动法、提问法、议论法、朗读法、电教法、板书法。

【教学步骤】1、导入:

同学们,作为一位学生,应该每一个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你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和正确的目的和态度、方法吗?

知道坚持学习的重要吗?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荀子的《劝学》,看看古人怎么劝人学习的。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3、重点拼音:

故不积跬步:

kuǐ骐骥一跃:

qíjì驽马十驾:

nú锲而舍之:

qiè金石可镂:

lòu

4、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称荀卿,又称孙卿。

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但是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5、课文分析

  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结合完成“思考和练习一”,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

  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

6、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

第五课,《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在读中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本诗中的过渡句和前后四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而中国诗歌就象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的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所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背诵下来吧!

(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形式的诗——《长歌行》(板书)

(根据学生以往所学,在学习新课前引导学生记忆搜索,回忆以往所学,并且是自己喜欢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为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歌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介绍诗歌

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也有叫“歌”或者“行”的有长歌行、短歌行等

2、自由读这首诗歌,边读边展开想象。

学生先自由读诗、想象,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

(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环节。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渗透自主识字的方法,并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学生的读上,鼓励学生试读、互读,真正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理解诗意

1、这首诗描写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请大家根据学习向导自学古诗。

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找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2、给足自学时间,小组合作时要真正体现互动。

3、学生根据学习向导汇报自学情况,汇报形式不限。

(这一环节教学侧重在学生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所查找的资料、工具书,在这环节中起重要作用。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自己理解这首诗歌不是很难,但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有难度。

因此设计小组合作目的帮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考考你

1、同学们汇报的都很好!

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1)、解释加横词,说出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戒诗)

五、借助课件,指导朗读

1、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边读边体会诗的意境。

2、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重音和停顿。

3、指名配乐朗读

六、总结

1、诗中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3、这是一首劝戒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劝戒人勤奋好珍惜时间的诗句、格言等?

谈一谈自己的感想体会。

学生自由汇报,谈感想

七、作业

背诵诗歌

八、板书设计

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要

老大徒伤悲。

第六课《黑发须知勤学早》

教学目标:

  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4、认识9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

学会新部首。

  2、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3、生字卡片。

  4、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

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

出示:

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

颜真卿这个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

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二、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

  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古诗。

  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三、在文本中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学习“劝”:

“劝”有两个意思,一是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如“劝告”;二是鼓励,如“劝学”。

谁知道“劝”字在诗有是哪个意思?

  2、学习“学”:

朗读诗的前两句。

  3、学习“更”:

指导发音。

  4、学习“书”:

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灯夜读,早上鸡叫就要起订读书。

  5、学习“发”:

“发”是多音字。

  6、学习“首”。

  7、学习“迟”:

后两名诗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时期不勤奋,等到白头时再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8、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学习“灯”“读”“勤”“悔”。

  四、再读古诗,感情诗意。

  诗的用意是勉励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虚度光阴。

  五、背诵古诗。

  六、巩固生字

  1、送字宝宝回家。

将诗文抄在黑板上,学生将生字卡片贴到正确的位置。

  2、多音字练习。

  3、字理识字练习。

  出示“道”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练习讲述。

  七、课后作业

  熟练背诵古诗。

第三单元:

人物故事

第七课:

《张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内容】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从台北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的地动仪说起,并介绍张衡。

二、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

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合作探究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又如:

“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从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五、作业1.结合课本,积累有关古代官职变迁词语。

2.自选角度,用一副对联评价张衡。

 

第八课《郭守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郭守敬一生在天文学、数学、水力学、仪器制造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分析评价郭守敬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过程

一、故事带入

郭守敬是中国元朝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有成就的科学家。

他生于1231年,卒于1316年。

公元1271年元王朝建立,准备颁行全国统一的历法。

为了精确汇集天文数据,以备制定新的历法,郭守敬花了两年时间,精心设计制造了一整套天文仪器,共13件,其中最有创造性的有3件:

高表及其辅助仪器,简仪和仰仪。

高表是古代圭表的发展。

表是一根直立在地面上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底端水平地伸向正北方的一条石板。

每天太阳“走”到正南方时,表影落在圭面上。

量度表影长度就能推算出节气的时刻。

这是最古老的天文仪器之一。

郭守敬的简仪是中国传统浑仪的发展,这种结构,欧洲到18世纪才采用。

仰仪是个中空的半球面,形状像口锅,锅沿刻有方位,锅里刻有与观测地纬度相当的赤道座标网。

锅口架一小板,板上有孔,孔的位置正在球面的中心。

太阳光通过小孔形成一个倒落在锅里的像,由此读出太阳的座标和该地的真太阳时刻。

仰仪还可以用来观测日食,读出日食的时刻、方位和食分等等。

郭守敬还发明了许多其他观测器具。

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于公元1280年3月,制订了一部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

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

欧洲的著名历法《格里历》也规定一年为365.2425天,但是《格里历》是公元1582年开始使用的,比郭守敬的《授时历》晚了整整300年。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有14种,共计105卷。

郭守敬是中国古代成就突出的科学家,直到很晚,世界各国的科学界才逐渐了解他。

二、学生自读讨论

三、总结

四、作业布置

第九课《宋应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

宋应星《天工开物》。

2.能力:

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从而感知历史。

三、教学过程

出示介绍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的相关材料。

 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

 

①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

(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后,师总结:

由于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

例如,他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当时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生产技术。

这就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另外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还有体现宋应星的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

 

看书上《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①首先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含义。

 ②对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畅所欲言。

 

让学生看书上史料,并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意思。

书上有两位同学对宋应星的这一观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们认为呢?

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学生对他的著作已作过介绍,这里老师可适当作些补充),他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一位科学家,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能关注别人的长处,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这是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第一次。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技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探究讨论:

《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都是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并且都被译成多种外文,在当时却未受到朝廷的重视,这是为什么?

从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重文轻理等方面来谈。

 

第四单元《家族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