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726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25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市政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市政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市政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市政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重点.docx

《市政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重点.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重点.docx

市政重点

快速路,又称城市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

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

(二)按力学特性分类

(1)柔性路面:

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包括沥青混凝土(英国标准称压实后的混合料为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面层、沥青贯入式碎(砾)石面层等。

(2)刚性路面:

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较大的刚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

2.路基填料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于做路基填料。

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

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

(三)基层与材料

(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路基。

基层可分为基层和底基层,两类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

(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三)面层

(1)面层混凝土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

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快速路、主干路的横向缩缝应加设传力杆;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等处,应设置胀缝。

(5)抗滑构造:

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即应具备较高的抗滑性能,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因此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

(6)胀缝板宜用厚20mm,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且应经防腐处理。

填缝材料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加入耐老化剂。

2.感温性

感温性是指沥青材料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感应性。

表征指标之一是软化点,即沥青在特定试验条件下达到一定粘度时的条件温度。

软化点高,意味着等粘温度也高,因此软化点可作为反应感温性的指标。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范新增了针人度指数(PI)这一指标,它是应用针入度和软化点的试验结果来表征沥青感温性的一项指标。

对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

高等级道路,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重载交通、停车站、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车速较慢的路段或部位需选用软化点高的沥青;(结合针入度)反之,则用软化点较小的沥青。

(三)细集料

(1)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有关规定。

(2)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4)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路基士进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CBR试验,必要时应做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试验。

(3)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

机械开挖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

(6)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二、路基压实施工要点

(一)试验段

(1)在正式进行路基压实前,有条件时应做试验段,以便取得路基或基层施工相关的技术参数。

(2)试验目的主要有:

1)确定路基预沉量值。

2)合理选用压实机具;选用机具考虑因素有道路不同等级、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

3)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

4)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

5)根据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择压实方式。

——如果考试可能会结合到基坑或者沟槽回填土的碾压。

(三)路基压实

(1)压实方法(式):

重力压实(静压)和振动压实两种。

(2)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

"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

——涉及到所有的碾压

三、土质路基压实质量检查

(1)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和弯沉值,不符合质量标准时应采取措施改进。

(2)路床应平整、坚实,无显著轮迹、翻浆、波浪、起皮等现象。

(3)路堤边坡应密实,稳定,平顺。

——案例补充题考点

含水量ω:

土中水的质量与干土粒质量之比,即ω=Ww/Ws,(%);——单选题考点

 

三、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可能考核概念(选择题)

(1)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黏土统称为软土。

由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为主组成的软土在我国南方有广泛分布,这些土都具有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

软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破坏形式是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

在较大荷载作用下,地基易发生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入破坏,造成路面沉降和路基失稳;孔隙水压力过载(来不及消散)、剪切变形过大,会造成路基边坡失稳。

软土基处理施工方法有数十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表层处理法、换填法、重压法、垂直排水固结法等;具体可采取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

除选择就地处理方法时应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和工期等因素,选择一种或数种方法综合应用。

(2)湿陷性黄土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

但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由于存在大量节理和裂隙,故黄土的抗剪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可能产生的主要病害有路基变形、凹陷、开裂,道路边坡崩塌、剥落,道路结构内部易被水冲蚀成土洞和暗河。

为保证路基稳定,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应注意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减轻或消除其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等因地制宜进行处理,并采取防冲、截排、防渗等防护措施。

加筋土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3)具有吸水膨胀或失水收缩特性的高液限黏土称为膨胀土。

该类土具有较大的塑性指数,在坚硬状态下工程性质较好。

但其显著的胀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等严重破坏。

膨胀土路基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减轻和消除胀缩性对路基的危害。

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用灰土桩、水泥桩或用其他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加固和改良;换填或堆载预压对路基进行加固;同时应对路基的采取防水和保湿措施,如设置排水沟,设置不透水面层结构,在路基中设不透水层,在路基裸露的边坡等部位植草、植树等;调节路基内干湿循环,减少坡面径流,并增强坡面的防冲刷、防变形、防溜塌和滑坡能力。

(4)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性冻土两大类。

冻土在冻结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融化后承载力急剧下降,压缩性提高,地基容易产生融沉。

冻胀也对地基产生不利影响。

一般土颗粒愈细,含水量愈大,土的冻胀和融沉性愈大,反之愈小。

在城市道路中,土基冻胀量与冻土层厚度成正比。

土质及压实度的不均匀也容易发生不均匀融沉。

(1)工程实践表明:

在对道路路基施工、运行与维护造成危害的诸多因素中,影响最大、最持久的是地下水。

 

(1)石灰稳定土有良好的板体性,但其水稳性、抗冻性以及早期强度不如水泥稳定土。

(1)水泥稳定土有良好的板体性,其水稳性和抗冻性都比石灰稳定土好

(4)二灰稳定土也具有明显的收缩特性,但小于水泥土和石灰土,

一、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

(一)材料与拌合

(1)石灰、水泥、土、集料拌合用水等原材料应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材料配比设计。

(2)城区施工应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不得使用路拌方式;以保证配合比准确且达到文明施工要求。

(3)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变化、集料的颗粒组成变化,及时调整拌合用水量。

(4)稳定土拌合前,应先筛除集料中不符合要求的粗颗粒。

(5)宜用强制式拌合机进行拌合,拌合应均匀。

(二)运输与摊铺

(1)拌成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

水泥稳定土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h。

(2)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

(3)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施工最低气温为5℃。

(4)厂拌石灰土类混合料摊铺时路床应湿润。

(5)雨期施工应防止石灰、水泥和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

(三)压实与养护

(1)压实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2)摊铺好的石灰稳定土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

水泥稳定土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

(3)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纵、横接缝(槎)均应设直槎。

(4)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

(5)压实成活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

(6)养护期应封闭交通。

(2)加筋路堤的施工原则是以能够充分发挥加筋效果为出发点。

合成材料连接应牢固,受力方向的连接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300mm,连接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50mm。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土层表面应平整,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

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后宜在48h以内填筑填料,以避免其过长时间受阳光直接曝晒。

填料不应直接卸在土工合成材料上面,必须卸在已摊铺完毕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不宜大于1m,以防局部承载力不足。

卸土后立即摊铺,以免出现局部下陷。

(3)第一层填料宜采用轻型压路机压实,当填筑层厚度超过600mm后,才允许采用重型压路机。

边坡防护与路堤的填筑应同时进行。

(3)施工程序:

清地表→地基压实→锚固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张紧并定位→分层摊铺、压实填料至下一层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标高→下一层土工合成材料锚固、摊铺、张紧与定位。

岩石边坡防护施工步骤是:

清除坡面松散岩石,铺设固定土工网或土工格栅,喷护水泥砂浆,岩面设置排水孔。

(1)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运料车车厢板,装料前应喷洒一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运输中沥青混合料上宜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和防污染。

——还有压路机和摊铺机受料斗也要隔离剂。

(6)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等,按规范要求执行。

摊铺时应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

(1)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

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

清除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槎软化后,先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4)拌合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旦具有沥青滴漏功能。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二)压实与成型

改性沥青混合料除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要求外,还应做到:

(1)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120℃。

(2)摊铺后应紧跟碾压,保持较短的初压区段,使混合料碾压温度不致降得过低。

(3)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应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OGFC混合料宜采用12t以上钢筒式压路机碾压。

(4)振动压实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即紧跟在摊铺机后面,采取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

这是保证平整度和密实度的关键。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参照表1K411041-2规定。

如发现改性沥青SMA混合料高温碾压有推拥现象,应复查其级配,且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混合料被槎擦挤压上浮,造成构造深度降低或泛油。

(5)碾压改性沥青SMA混合料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压实度变化,防止过度碾压。

(2)模板安装应符合:

支模前应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错位;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使用轨道摊铺机应采用专用钢制轨模;模板安装完毕,应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模板安装检验合格后表面应涂脱模剂或隔离剂,接头应粘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

混凝土坍落度小,应用高频振动。

低速度摊铺;混凝土坍落度大,应用低频振动,高速度摊铺。

(3)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机施工,切缝方式有全部硬切缝、软硬结合切缝和全部软切缝三种。

应由施工期间混凝土面板摊铺完毕到切缝时的昼夜温差确定切缝方式。

如温差小于10℃,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h,硬切缝1/4~1/5板厚。

温差10~15℃时,软硬结合切缝,软切深度不应小于60mm;不足者应硬切补深到1/3板厚。

温差大于15℃时,宜全部软切缝,抗压强度等级为1~1.5MPa,人可行走。

软切缝不宜超过仙。

软切深度应大于等于60mm,未断开的切缝,应硬切补深到不小于1/4板厚。

对已插入拉杆的纵向缩缝,切缝深度不应小于1/3~1/4板厚,最浅切缝深度不应小于70mm,纵横缩缝宜同时切缝。

缩缝切缝宽度控制在4~6mm,填缝槽深度宜为25~30mm,宽度宜为7~10mm。

纵缝施工缝有平缝、企口缝等形式。

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应及时灌缝。

——案例题考点,按照精讲二级教材内容记忆

(4)灌填缝料前,缝中清除砂石、凝结的泥浆、杂物等,冲洗干净。

缝壁必须干燥、清洁。

填缝料灌注深度宜为15~20mm,热天施工时填缝料宜与板面平,冷天填缝料应填为凹液面,中心宜低于板面1~2mm。

填缝必须饱满均匀、厚度一致、连续贯通,填缝料不得缺失、开裂、渗水。

填缝料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五)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可采取喷洒养护剂或保湿覆盖等方式;在雨天或养护用水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湿膜、土工毡、麻袋、草袋、草帘等覆盖物洒水湿养护方式,不宜使用围水养护;

4)伸缩缝:

桥跨上部结构之间或桥跨上部结构与桥台端墙之间所设的缝隙,以保证结构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变位。

为使行车顺适、不颠簸,桥面上要设置伸缩缝构造。

3.刚架桥

刚架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梁或板和立柱或竖墙整体结合在一起的刚架结构。

梁和柱的连接处具有很大的刚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部主要受弯,而在柱脚处也具有水平反力,其受力状态介于梁桥和拱桥之间。

同样的跨径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刚架桥的正弯矩比梁式桥要小,刚架桥的建筑高度就可以降低。

但刚架桥施工比较困难,用普通钢筋混凝土修建,梁柱刚结处易产生裂缝。

(3)设计模板、支架和拱架时应按表1K412012进行荷载组合。

设计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荷载组合表表lK412012

模板构件名称

荷载组合

计算强度用

验算刚度用

梁、板和拱的底模及支承板、拱架、支架等

①+②+③+④+⑦+⑧

①+②+⑦+③

缘石、人行道、栏杆、柱、梁板、拱等的侧模板

④+⑤

基础、墩台等厚大结构物的侧模板

⑤+⑥

注:

表中代号意思如下:

①模板、拱架和支架自重;

②新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圬工、砌体的自重力;

③施工人员及施工材料机具等行走运输或堆放的荷载;

④振捣混凝土时的荷载;

⑤新浇筑混凝土对侧面模板的压力;

⑤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向冲击荷载;

⑦设于水中的支架所承受的水流压力、波浪力、流冰压力、船只及其他漂浮物的撞击力;

⑧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风雪荷载、冬期施工保温设施荷载等。

 

(6)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中应设施工预拱度。

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

1)设计文件规定的结构预拱度;

2)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

3)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处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4)支架、拱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

(7)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模板时,应考虑施加预应力后构件的弹性压缩、上拱及支座螺栓或预埋件的位移等。

(8)支架立柱在排架平面内应设水平横撑。

立柱高度在5m以内时,水平撑不得少于两道,立柱高于5m时,水平撑间距不得大于2m,并应在两横撑之间加双向剪刀撑。

在排架平面外应设斜撑,斜撑与水平交角宜为45°。

二、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制作与安装

(1)支架和拱架搭设之前,应按《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要求,预压地基合格并形成记录。

(2)支架立柱必须落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立柱底端必须放置垫板或混凝土垫块。

支架地基严禁被水浸泡,冬期施工必须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

(3)支架通行孔的两边应加护桩,夜间应设警示灯。

施工中易受漂流物冲撞的河中支架应设牢固的防护设施。

(4)安设支架、拱架过程中,应随安装随架设临时支撑。

采用多层支架时,支架的横垫板应水平,立柱应铅直,上下层立柱应在同一中心线上。

(5)支架或拱架不得与施工脚手架、便桥相连。

(6)钢管满堂支架搭设完毕后,应按《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要求,预压支架合格并形成记录。

(7)支架、拱架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模板;安装模板应与钢筋工序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工序结束后再安装;安装墩、台模板时,其底部应与基础预埋件连接牢固,上部应采用拉杆固定;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设施。

 

三、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

(1)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宜为2.5MPa及以上。

2)芯模和预留孔道内模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能保证结构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拔出。

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荷载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

(2)浆砌石、混凝土砌块拱桥拱架的卸落应遵守下列规定:

1)浆砌石、混凝土砌块拱桥应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卸落拱架,设计未规定时,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标准值的80%以上。

2)跨径小于10m的拱桥宜在拱上结构全部完成后卸落拱架;中等跨径实腹式拱桥宜在护拱完成后卸落拱架;大跨径空腹式拱桥宜在腹拱横墙完成(未砌腹拱圈)后卸落拱架。

3)在裸拱状态卸落拱架时,应对主拱进行强度及稳定性验算并采取必要的稳定措施。

(3)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

支架和拱架应按几个循环卸落,卸落量宜由小渐大。

每一循环中,在横向应同时卸落、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

简支梁、连续梁结构的模板应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悬臂梁结构的模板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卸落。

(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二、钢筋加工

(1)钢筋弯制前应先调直。

钢筋宜优先选用机械方法调直。

当采用冷拉法进行调直时,HPB300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2%;HRB335、HRB400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1%。

(2)钢筋下料前,应核对钢筋品种、规格、等级及加工数量,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钢筋长度配料。

下料后应按种类和使用部位分别挂牌标明。

(3)受力钢筋弯制和末端弯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4)箍筋末端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箍筋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被箍主钢筋的直径,且HPB300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HRB335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4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4)当普通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等于或小于22mm时,在无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连接,但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5)施工中钢筋受力分不清受拉、受压的,按受拉办理。

(6)钢筋骨架的多层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支垫,确保位置准确。

4.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得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2。

(2)当受拉区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l00mm的钢筋网。

(3)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4)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错开布置。

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1)在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配和质量评定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测定。

试件以同龄期者3块为一组,并以同等条件制作和养护。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随机取样检测。

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

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检测。

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结聚性和保水性。

(3)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均匀性,不产生分层、离析等现象,如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则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快速搅拌。

(6)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

(7)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受料斗应有足够的混凝土。

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

3.混凝土浇筑——重点,适用于所有混凝土浇筑

(1)浇筑前的检查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规格,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

在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要适应各施工环节的实际能力,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对于大方量混凝土浇筑,应事先制定浇筑方案。

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说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采用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出现气泡和不再沉落为准。

一、预应力筋及管道

见精讲课件表格总结

(二)先张法预应力施工

(6)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

放张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应分阶段、对称、交错地放张。

放张前,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

(三)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2)金属管道接头应采用套管连接,连接套管宜采用大一个直径型号的同类管道,且应与金属管道封裹严密。

3)管道应留压浆孔与溢浆孔;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在最低部位宜留排水孔。

4)穿束后至孔道灌浆完成应控制在下列时间以内,否则应对预应力筋采取防锈措施:

空气湿度大于70%或盐分过大时,7d;

5)在预应力筋附近进行电焊时,应对预应力筋采取保护措施。

1)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且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后,方可进行张拉。

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束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均匀交错地设置在结构的两端。

4)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四)孔道压浆

(1)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及时进行孔道压浆,多跨连续有连接器的预应力筋孔道,应张拉完一段灌注一段。

孔道压浆宜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