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718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1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津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天津津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天津津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天津津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天津津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津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docx

《天津津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津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津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docx

天津津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

2013年天津市津南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涂在答题卡上.

1.(2分)(2013•津南区二模)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B.瓷碗破碎

 C.氧气加压变为淡蓝色液态氧D.灯泡通电后发光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此题是关于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变化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可以借助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

解答:

解:

A、菜刀生锈的过程是铁变成了铁锈,故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

B、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瓷器的形状发生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

C、氧气加压变为淡蓝色液态氧的过程是氧气的状态发生的变化,没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

D、灯泡通电后发光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2分)(2013•津南区二模)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探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则物质A是(  )

 A.浓氨水B.浓盐酸C.浓硫酸D.浓食盐水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碱变蓝色,浓盐酸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形成盐酸,氨水挥发出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属于弱碱.

解答:

解:

A、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A正确;

B、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故B错;

C、浓硫酸没有挥发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错;

D、浓食盐水没有挥发性,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故D错;

故选A

点评:

浓氨水、浓盐酸和浓硝酸都有挥发性,浓硫酸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固体能潮解,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可做干燥剂.

 

3.(2分)(2007•无锡)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是溴酸钠(NaBrO3),对皮肤有剌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溴酸钠中溴(B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B.+4C.+3D.﹣5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化合价为+1,氧化合价为﹣2,可得溴酸钠中溴(Br)元素的化合价为:

(+1)+x+(﹣2)×3=0,则x=+5;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4.(2分)(2013•津南区二模)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B.

稀释浓硫酸

 C.

移走蒸发皿D.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蒸发与蒸馏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B、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考虑;

C、移开正在加热的蒸发皿不可用手;

D、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解答:

解:

A、防止污染,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的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B错误;

C、移开正在加热的蒸发皿不可直接用手,防止手被烫伤,故C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2分)(2013•津南区二模)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氯化铵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嗅到刺激性气味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铵态氮肥的检验.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铵态氮肥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铵态氮肥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2分)(2013•津南区二模)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

 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

1:

12

 D.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有机物的判断方法考虑;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考虑;C、根据元素质量的计算考虑;D、根据分子的原子构成考虑.

解答:

解:

A、含有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除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故A说法正确;

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

12×6+1×8+16×6=176,故B说法错误;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1×8:

16×6=9:

1:

12,故C说法正确;

D、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元素质量的计算、元素右下角数字表示的意义.

 

7.(2分)(2013•津南区二模)锌和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元素和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锌元素和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锌元素和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故选项正确.

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锌元素和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不是中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

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锌元素和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

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锌元素和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题的能力.

 

8.(2分)(2013•津南区二模)家庭四种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橄榄油C.白糖D.黄酒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

解:

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橄榄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黄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2013•津南区二模)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B.鸡蛋放入醋中变成“软壳蛋”

 C.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D.用食盐水除水垢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塑料及其应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该题主要是利用过程中的实验原理是否正确或反应是否能够发生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可以导电,所以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能成功;

B、醋酸显酸性,能和鸡蛋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鸡蛋放入醋中变成“软壳蛋可以成功;

C、聚乙烯塑料加热会融化并具有粘性,所以可以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

D、由于氯化钠不能与水垢中的成分反应,所以无法用食盐水除水垢;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2分)(2011•攀枝花)甲、乙、丙、丁分别是Ba(NO3)2、NaOH、H2SO4、K2CO3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其两两混合,现象如下表所示:

(“﹣”表示无明显现象)

/

气体

沉淀

﹣﹣﹣

气体

/

沉淀

﹣﹣﹣

沉淀

沉淀

/

﹣﹣﹣

﹣﹣﹣﹣

﹣﹣﹣﹣

﹣﹣﹣﹣﹣

/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排序符合表中甲、乙、丙、丁排序的是(  )

 A.H2SO4、K2CO3、Ba(NO3)2、NaOHB.Ba(NO3)2、H2SO4、K2CO3、NaOH

 C.K2CO3、Ba(NO3)2、H2SO4、NaOHD.K2CO3、H2SO4、NaOH、Ba(NO3)2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会生成沉淀,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可以将选项中的物质代入表格进行验证.还有一种解法,就是自己列个表格,列举出所有的情况与表格对照.

解答:

解:

A、

H2SO4K2CO3Ba(NO3)2NaOH

H2SO4﹣﹣﹣﹣﹣﹣气体沉淀﹣﹣﹣

K2CO3气体﹣﹣﹣﹣﹣﹣沉淀﹣﹣﹣

Ba(NO3)2沉淀沉淀﹣﹣﹣﹣﹣﹣﹣﹣﹣

NaOH﹣﹣﹣﹣﹣﹣﹣﹣﹣﹣﹣﹣﹣﹣﹣﹣﹣﹣﹣

反应现象与题中表格中的现象一致,故A正确,

B、

Ba(NO3)2H2SO4K2CO3NaOH

Ba(NO3)2﹣﹣﹣﹣﹣﹣沉淀沉淀﹣﹣﹣

H2SO4沉淀﹣﹣﹣﹣﹣﹣气体﹣﹣﹣﹣

K2CO3沉淀气体﹣﹣﹣﹣﹣﹣﹣﹣﹣﹣﹣

NaOH﹣﹣﹣﹣﹣﹣﹣﹣﹣﹣﹣﹣﹣﹣﹣﹣﹣

反应现象与题中表格中的现象不一致,故B错误,

C、

K2CO3Ba(NO3)2H2SO4NaOH

K2CO3﹣﹣﹣﹣﹣﹣沉淀气体﹣﹣﹣

Ba(NO3)2沉淀﹣﹣﹣﹣﹣﹣沉淀﹣﹣﹣﹣

H2SO4气体沉淀﹣﹣﹣﹣﹣﹣﹣﹣﹣﹣

NaOH﹣﹣﹣﹣﹣﹣﹣﹣﹣﹣﹣﹣﹣﹣﹣﹣

反应现象与题中表格中的现象不一致,故C错误,

D、

K2CO3

H2SO4NaOH

Ba(NO3)2

K2CO3﹣﹣﹣﹣﹣﹣气体﹣﹣﹣﹣沉淀

H2SO4气体﹣﹣﹣﹣﹣﹣﹣﹣﹣﹣沉淀

NaOH﹣﹣﹣﹣﹣﹣﹣﹣﹣﹣﹣﹣﹣﹣﹣﹣﹣

Ba(NO3)2沉淀沉淀﹣﹣﹣﹣﹣﹣﹣﹣﹣﹣﹣﹣﹣

反应现象与题中表格中的现象不一致,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要了解各物质之间的反应,然后根据各自的反应进行选择.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将其序号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一对一错不给分.

11.(2分)(2013•津南区二模)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蒸发食盐水时,先在铁圈上放置蒸发皿,后放酒精灯

 B.测定溶液pH,先将试纸湿润,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

 C.木炭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把导管从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取出,后停止加热

 D.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涂上硼酸液,后用大量水冲洗

考点:

蒸发与蒸馏操作;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蒸发操作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液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蒸发食盐水时,应先放酒精灯,后在铁圈上放置蒸发皿,故该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该实验操作错误.

C、木炭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把导管从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取出,后停止加热;以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该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

D、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硼酸液,故该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2分)(2012•青岛)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考点: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运用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分析.

B、运用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C、运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D、运用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是复分解发生的条件,但不是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

解: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A说法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水就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水属纯净物不属溶液,B说法不正确.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就是一种元素氧元素组成但属混合物不是单质,C说法正确.

D、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是复分解发生的条件,但不是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如氢气燃烧就生成水属化合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选AC.

点评:

掌握知识一定要全面,要系统,充分理解常见的概念.

 

13.(2分)(2013•津南区二模)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体产生.根据以上现象,下列判分析正确是(  )

 A.滤渣中只有CuB.滤液中只有Zn(NO3)2

 C.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和Cu(NO3)2D.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Zn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时,无气体产生,说明锌已经完全反应,硝酸铜是否过量无法确定.

解答:

解:

实验现象表明:

锌已经完全反应,锌和硝酸铜反应能生成硝酸锌和铜,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铜;

如果硝酸铜溶液过量,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如果锌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只有硝酸锌;

如果滤渣中含有锌,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

综上所述,只有A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

A.

点评:

判断物质的组成时,不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当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时,物质中只含有生成物,当反应物过量时,物质中既含有生成物,也含有剩余的反应物.

 

14.(2分)(2013•津南区二模)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须确定温度;

B、据20℃、40℃时甲的溶解度及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判断;

C、据20℃、40℃时甲的溶解度及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判断;

D、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须确定温度,不知温度,无法比较二者溶解度大小,故错误;

B、20℃、40℃时甲的溶解度分别是30g、50g,则20℃时100g水中加入20g甲得到的A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中含有溶质40g,此时的溶解度是50g,故也是不饱和溶液,判断正确;

C、20℃、40℃时甲的溶解度分别是30g、50g,B溶液中溶质是40g,最多溶解30g,形成的是饱和溶液,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60g,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50g,故形成的是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20℃,溶解度减小,依然是饱和溶液,故BDE均为饱和溶液,判断错误;

D、由C分析可知,BE均是20℃时甲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所以二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判断正确;

故选BD.

点评:

明确物质的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等知识,并能结合题意正确分析解答.

 

15.(2分)(2013•津南区二模)如图是分离与提纯海水的流程,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常用于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过滤法、高分子膜分离法等

 B.粗盐提纯为较纯净的食盐晶体的操作为:

溶解、过滤、蒸发

 C.通常在苦卤中加入熟石灰制取氢氧化镁

 D.海水中的氯化钠用途广泛,例如工业上利用氯化钠为原料来制取纯碱

考点: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根据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氯化镁的具体实验操作分析即可

解答:

解:

A、常用于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蒸发法,过滤只会除去不溶性杂质而不会除去可溶性的杂质,所以过滤法不会淡化海水,故A错误;

B、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可以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故B正确;

C、苦卤中含有Mg2+,向其中加入熟石灰后可制得氢氧化镁,故C正确;

D、氯化钠用途广泛,例如它可做调味品、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可以用来制纯碱等工业原料,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结晶法、淡化膜法、多级闪急蒸馏法等,其中最常用的为蒸馏法和淡化膜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题共20分)

16.(5分)(2013•津南区二模)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食醋中含有的酸是 CH3COOH ;②能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CO2 ;

③天然最硬的物质是 C ;④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是 NaOH ;

⑤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CO3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

①食醋中含有的酸是醋酸,其化学式为:

CH3COOH.

②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

CO2.

③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其化学式为:

C.

④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

NaOH.

⑤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其化学式为:

FeCO3.

故答案为:

(1)CH3COOH;

(2)CO2;(3)C;(4)NaOH;(5)FeCO3.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7.(5分)(2013•津南区二模)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的主要成分.

每100g含有的营养成分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维生素C[

钠[K]

7.6g

7.8g

7.4g

18mg

201mg

30.8mg

8.1mg

①表中没有列出的营养素是 水 .

②请写出葡萄糖在人体组织里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6O2

6CO2+6H2O 

(2)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乳化 作用.

(3)如图所示的各种厨房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1)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规范性;

(2)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3)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

解答:

解:

(1)①表中列出的营养素有: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没有列出的营养素是水.

故填:

水.

②葡萄糖在人体组织里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6O2

6CO2+6H2O.

故填:

C6H12O6+6O2

6CO2+6H2O.

(2)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故填:

乳化.

(3)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木材属于天然材料,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故填: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营养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材料的分类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