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药基地建设及中药饮片加工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636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药基地建设及中药饮片加工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林药基地建设及中药饮片加工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林药基地建设及中药饮片加工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林药基地建设及中药饮片加工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林药基地建设及中药饮片加工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药基地建设及中药饮片加工可研报告.docx

《林药基地建设及中药饮片加工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药基地建设及中药饮片加工可研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药基地建设及中药饮片加工可研报告.docx

林药基地建设及中药饮片加工可研报告

附表:

表14-1*药业有限公司药材基地及加工项目投资估算表

表15-1药业有限公司药材基地及加工项目收入测算表

表15-2药业有限公司药材基地及加工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15-3药业有限公司药材基地及加工项目无形及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15-4药业有限公司药材基地及加工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表15-5药业有限公司药材基地及加工税金及附加税测算表

表15-6药业有限公司药材基地及加工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表15-7药业有限公司药材基地及加工项目现金流量表

附件:

1、药业有限公司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2、药业有限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药业有限公司万亩林药基地及中药材加工项目

2、建设地点:

中药材种植基地选择在**坪乡等地,加工厂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片区(服从规划选址)

3、建设性质:

新建

4、建设单位及法定代表人:

建设单位:

药业有限公司

5、项目建设方案内容及规模

中药材基地建设按照“适地适药”的原则,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生态环境条件,项目计划在**乡等地租用农户土地,自办药材种植基地10000亩,主要以丹皮、芍药、白术、桔梗、玄参、大黄、鱼腥草、木瓜、紫油厚朴等地道药材为主,每年计划出产加工各类优质药材2500吨。

中药材加工项目选址在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园片区,项目共需征地40亩。

项目建设方案为:

建中药村精加工车间一栋,轻钢结构,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单层建筑,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中药材原料库一栋,轻钢结构,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单层建筑,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建中药材原料库一栋,轻钢结构,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单层建筑,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建中药材加工成品库一栋,轻钢结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单层建筑,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食堂、卫浴室辅助用房一栋,框架结构,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单层建筑,建筑总面积600平方米;建业务行政综合办公楼一栋,框架结构,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五层,建筑总面积4500平方米。

在场地内建设道路及停车场8180平方米,场地周边和道路两傍建设绿化带,绿化面积4200平方米。

项目总用地26680平方米,其中建筑物占地14300平方米,道路、停车场等构筑物用地8180平方米,绿化用地4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900平方米。

建筑密度为0.536,建筑系数为84.26%,绿化率为15.74%,容积率0.67。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6768万元,其中:

10000亩药材基地投资2550万元,药材加工厂固定资产投资4018万元,流动资金投资200万元。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

土地征用及土地平整费1690万元;土建装饰工程1469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361万元,公用配套设施257万元,其它费用162万元,基本预备费79万元。

本项目建设投资一是由项目业主自筹4018万元,二是项目业主申请银行流动资金贷款2750万元。

7、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加工优质中药材2500吨,实现产值7500万元,提供增值税及城建、教育附加税、教育发展基金等832.8万元,实现企业所得税276.2万元,企业纯收入828.6万元。

项目建成后,通过开展药材GAP种植和产品深加工,可大幅度提高中药材质量品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质中药材,促进药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通过租赁农民的荒山和空地,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带来300万元的土地租费收入,使1050名农民长期有事可做,不需背井离乡就业得到打工收入1650万元。

对于提高农民现金收入有较大的贡献。

8、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项目建设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投资政策,符合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是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品附加税值的根本保障,是实现产业兴州战略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和不断壮大企业自身实力的得力措施。

项目在投资政策上可行,在选址上符合城市规划,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较好,建设规模适当,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该项目可行。

(2)建议

建议项目业主应组织专门的筹建班子,抓紧项目落实。

建议有关部门对该项目给予立项,并解决审批项目建设用地,以便该项目能尽早实施。

二、项目编制依据、原则及研究范围

1、编制依据

(1)《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工业项目用地比例指标控制(国发[2004]28号)

(6)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

(7)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1325号)(第三版)

(8)《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9)《市农副产品加工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0)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二)编制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药业有限公司发展目标,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规范管理,有序发展。

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建设目标,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城市现有基础条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施,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投资使用效益的目的。

3、研究范围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2)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标准;

(3)新建工程项目工程方案;

(4)新建工程必备设备购置方案;

(5)给水、排水、电力、电讯、消防、防雷、环境保护等工程方案和措施;

(6)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项目建设组织方式及建设进度;

(8)项目效益分析评价。

 

第二章项目建设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南边陲,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湘西州接壤,东北端连本省神农架林区,东面与本省宜昌市为邻,是我国中西两个经济带的结合部,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被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

全州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9万亩(水田107万亩);总人口391万,其中农村人口占79.9%,少数民族人口占52.6%。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高低悬殊,自然环境多样,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州是一个资源富集地区。

全州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4%,有“鄂西林海”之称;全州特色资源十分丰富,魔芋、茶叶、烟叶、莼菜、薇菜、蕨菜等特色资源享誉海内外,是湖北省茶叶、魔芋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是全国优质白肋烟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全州中药材资源富集,名贵地道药材量大质优,久享盛誉,有“华中药库”之美称;州有世界上唯一的独立硒矿床,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高硒地区之一,享有“世界硒都”之雅称。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被誉为“休闲胜地”,与张家界、长江三峡构成了中国黄金旅游线上的“金三角”。

州是一块正在开发且极具开发前景的热土。

2000年,州被纳人西部大开发范围,享受西部开发政策,加之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民族地区扶持政策等历史机遇,州已开始进入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

2009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294.2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下同),比上年增长12.8%,增速是自2000年以来最快的一年。

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8436元,比上年增加939元。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96.01亿元,增长5.1%;全年其中,农业增加值56.28亿元,增长5.0%;林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13.9%;牧业增加值35.44亿元,增长4.9%;渔业增加值0.47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75亿元,增长6.2%。

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635.5万亩,比上年增加16.1万亩。

粮食总产量160.7万吨,比上年增加7.5万吨。

油料面积88.95万亩,总产量7.98万吨;烟叶面积71.99万亩,总产量9.84万吨;茶叶总产量3.96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405.38万头,增长14.7%;生猪存栏390.57万头,增长7.7%。

大牲畜出栏6.44万头,增长4.5%;存栏33.48万头,增长17.5%。

家禽出笼868.67万只,增长27.9%;存栏706.34万只,增长21.9%。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全州启动570个重点贫困村和39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完成搬迁扶贫3888户、1.4万人,解决了11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题;解决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州拥有各类农机具89.65万台套,新增4.3万台套,比上年增长5.0%。

农机总动力达到15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3%。

第二产业增加值79.05亿元,增长22.5%;年末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4家,比上年净增99家。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5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26.9%,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18.87亿元,增长66.7%。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26.01亿元,增长79.3%,重工业增加值30.57亿元,增长3.6%。

第三产业增加值119.20亿元,增长13.5%。

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34.3:

25.3:

40.4变化为32.6:

26.9:

40.5。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21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4.32亿元,增长33.9%;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86亿元,增长34.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97亿元,增长3.0%;农村私人投资15.05亿元,增长39.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97亿元,同比增长3.0%。

商品房施工面积239.00万平方米,增长17.0%;竣工面积34.97万平方米,下降47.4%;销售面积87.70万平方米,增长61.9%。

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0.11亿元,增长96.7%,其中住宅销售额17.01亿元,增长118.9%。

全年全州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47.50亿元,比上年增收6.97亿元,增长17.2%。

其中: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29亿元,比上年增收2.89亿元,增长18.7%。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04亿元,比上年增收2.07亿元,增长17.3%。

全州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2.25亿元,比上年增支31.55亿元,增长44.4%。

其中,一般公共支出和教育支出分别为15.66亿元和18.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和9.0%。

州交通便利,境内长江水道和东西走向的318国道公路,是贯通我国中西部的生命线,南北走向的209国道公路,是连接我国南北部的重要通道之一。

处在长江三峡库区,又是正在进行梯级开发的清江源头,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民航已开通武汉、重庆、广州、北京、海南、宜昌等航线。

沪蓉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宜万铁路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预计2010年11月也可通车。

“两路”通车后,州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

除此之外,利渝铁路已于2008年动工建设,安恩张铁路、恩黔高速、利万高速、黔张常铁路都已进入国家项目计划笼子,届时,州将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全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

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我省唯一地处内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开发区成立至今已有18年,从发展中途阶段(1997年—2002年),由于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紧缩银根等大气候的影响,加上州委、州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缩小范围,留守人员,保留牌子,清收债务”的决定后,开发区的建设受到严重的制约,发展空间不足1平方公里,企业厂垮人散,更谈不上什么发展。

直到2003年3月,州委、州政府对开发区实行了“州市共管共建,以市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后,开发区才回升起步。

特别是2007年以来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到2009年底,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5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57.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8.47亿元,同比增长110.57%;工业增加值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110.94%;固定资产投资24.54亿元,同比增长86.19%;税收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5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19亿元;实现出口创汇总额1152万美元,同比增长33.95%。

以上数据充分体现了开发区的发展成果,经济开发区已被打造成了投资的热地。

资金、项目、企业纷纷涌进工业园区。

目前入驻企业40多家,形成了绿色富硒食品、机械制造、矿产建材、医药化工、烟草五大优势产业,“洼地效应”初步显现。

绿色富硒食品产业已聚集长友食品、宏业魔芋、茂和食品、开来饮料、大集米业等10多家企业;烟草产业已聚集武烟集团、金叶烟草、卷烟材料、锦华纸业等7家企业;医药化工产业已聚集圣峰药业、弘翔药业、康强医疗、九州通等6家企业:

机械制造业已聚集山泰水设、长源轴承、天艺置业、信达机械等10家企业;建材产业已聚集华新水泥、施南工贸、旗峰建材等10多家企业。

2008年,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国家及省级开发区的排名位列全省第五,现已成为市科学发展的新平台。

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东临市龙凤新区,西临金桂大道,北接施州大道,南临沪蓉西高速连接线,园区规划面积2335亩,距火车站500米,高速公路入口5公里,机场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园区内行政、通讯、商业等各项服务功能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按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2015年园区完全建成后,将吸引100家以上的工业企业入驻,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创税收10亿元以上,形成一个强大的农业产业聚集园,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市域经济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全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州素有“华中药库”之称,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名贵珍稀药材遍及全州,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186科,854属,2088种,约占全国11146种的18.7%,超过同纬度其它地区收载的品种数;形成商品的中药材300多种,常年收购品种285种,占全国收购品种总数的48%。

其中厚朴质量居全国第一位,产量居全国第二位,黄连和党参、当归和杜仲产量分别居全国第四和第五位。

“十五”以来,我州将药化工业作为全州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之一,将中药材作为全州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加快中药材支柱产业培植,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到2008年中药材面积达130万亩,厚朴、杜仲、黄连面积超过20万亩;黄柏、银杏、木瓜面积超过5万亩;白术、党参、玄参、丹皮面积超过2万亩。

2008年全州药材产量达8.84万吨(木本2.14万吨、草本6.7万吨),主要是:

厚朴6699吨,杜仲3788吨,黄柏2320吨,银杏1412吨,丹皮1095吨,白术10312吨,山药8035吨,鱼腥草7113吨,玄参6615吨,黄连5391吨,百合4874吨,党参3840吨。

州有17个药材生产专业乡镇,有20个主要药材质量技术标准,开展了14个品种的GAP研究,7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

四、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有限公司是2006年9月成立的独资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登记住所在**,公司法人代表**,核准经营范围药材种植销售。

公司现有员工110人,其中:

专业技术人员10人,生产工人90人,企业管理人员10人,公司总资产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60万元。

公司发展了木瓜、紫油厚朴、大黄、白术等药材及桂花苗圃,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壮大,已逐渐成为较有实力的股份有限公司,几年来公司按照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思路,发展独特的林药产业,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从而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发展之路,连续几年被认定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长期致力于中药材的经营,与国内很多药商、药厂有较为广泛和业务联系,为本项目的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适应现化中药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药材是中国的优势产品,为了使产品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必须与国际接轨,进行规范化的种植加工,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为此国家制定了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计划,每年安排大量资金和科技力量,在全国重点中药材产区进行GAP种植试验示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种植加工都制定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明确规定了对今后生产的药材凡达不到GAP要求的不得作为原料药,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区,假如不进行中药村的规范化种植,生产的产品将没有任何销路。

因此,本项目拟按照国家中药村GAP标准进行基地建设和管理,大力提高药材种植水平和药材质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中药材国际国内的市场发展要求。

2、项目建设是提高产品附加税值,实现产业兴州战略的有效途径

州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名贵珍稀药材遍及全州,“十五”以来,我州将药化工业作为全州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之一,将中药材作为全州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到2008年中药材面积达130万亩,全州药材产量达8.84万吨。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多年来中药材的加工能力薄弱,基本上未进行精深加工。

大量优质中药材都是以原生药的形式销到州外的,产品的附加值没有很好地开发出来,没有达到效益最大化的需求,以白术为例,原生药收购每公斤9元,销出去的价格最多每公斤11元左右,而加工成饮片后,批发价可达每公斤32元。

从价值来说,原生药直接销售出去最多只能增值20%左右,而加工成饮片后,可增值一倍多,甚至更多。

因此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可大幅度提高中药材附加值,有利于促进全州药业产业的发展,可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寻找一条好的路子。

3、项目建设是解决农民差资金、缺技术和信息不畅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最大的困难是很多农民差资金、缺技术,信息不畅,不知道种什么、怎么种、种了后卖给谁,没有任何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产品处于紧俏时,一年的劳动还可以得到弥补和回报,一旦产品滞销时,只能血本无归,望药兴叹。

项目通过自办与联办基地,组建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农民将土地承租后公司发展药材,农民可从土地上得到一份租赁收益,公司将这些农民工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后,返过来请这些农民种植药材,这样农民还可以得到打工收入。

长此下去,公司能够收获更多的优质药材,农民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能够掌握许多种植技术,起到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4、项目建设企业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的得力措施

药业有限公司是药业产业化的州级龙头企业,有一支较强的药村种植技术队伍和营销人才,在几年的经营活动中,与国内很多药商、药厂建设了很要的业务合作关系,有利于将生产的中药材销售给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对于拓展公司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政策和投资方向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五年十二月二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本项目归属鼓励类中第十一大项医药中的第14小项:

中药现代化(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中药现代剂型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装备的开发与应用;中药饮片创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属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范畴。

2、项目建设符合区域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

2008年6月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鄂发[2008]6号),提出了建设湖北中医药强省的目标,把州列为重要的中药材产业基地。

“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将药化工业作为全州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之一,将中药材作为全州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在2008年召开的州“两代”会上,州委、州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的战略。

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区域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

3、项目建设基础条件较好

经济开发区已规划建设2335亩的农副产品加工物流园,是湖北省目前确定的20个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之一。

园区内供地、供电、供水、排污等基础条件较好。

 

第四章市场分析

一、国际市场分析

根据医学机构调查,49%的疾病西医药无法治疗,20%左右的病人因服用西药出现毒副作用而停药,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与日俱增,植物药逐渐成为人们首选。

据统计,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植物医药机构。

国际上一些大型医药企业开始重视传统的植物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以达到拓展市场的目的,获取更大利润。

在世界药品市场上,天然植物药的市场交易额已达到近500亿美元,而且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由于天然植物药发展快,前景看好,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医药界的关注。

目前,美国已放宽中草药进口,美国国会通过的《植物药在美批准法》开始允许传统植物药中的天然复方混合制剂作为药物进入美国市场,在加利福尼亚州,政府还批准成立了美国中医药研究院。

最新资料显示,欧洲、俄罗斯也兴起了中医药热,欧洲共同体的天然植物药发展速度已超过化学药品,欧洲共同体已成为目前全球潜力最大、最有发展前途的天然植物药市场。

从中成药市场来看,国际市场上中药销售额每年约有160亿美元,其中日本的“洋中药”所占份额达80%,韩国占10%,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只有5%左右。

国外所用中药原材料有70%~80%从中国进口,目前我国出口中药多以原料药材廉价出卖,成药比例不足30%。

中华民族中医药史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绵延上千年。

中医药业在“回归自然”的浪潮中,我国具有明显的优势,各国的传统医学尚难与我国中医匹敌,中国中医药在世界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国内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企事业单位在岗人员医疗统筹的开展,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药市场总体需求将呈稳步增长趋势。

中国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药品市场之一,也是最大的潜在市场。

2009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2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615万人,出生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5.05‰。

按现行全国人均用药水平269.8元计算,仅由于人口增长,药品消费将净增18.1个亿。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4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07万人。

其中参保职工17703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795万人。

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0061万人,增加8239万人。

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961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100万人。

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4335万人,增加69万人。

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4861万人,增加1074万人。

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5580万人,增加638万人。

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0860万人,增加1606万人。

271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646亿元,累积受益4.9亿人次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投资也有较快的增长。

据统计1998年全国药品消费总额在1000亿元左右,人均用药水平在80元左右。

其中城镇消费总额为918亿元,人均234.35元;农村消费总额82.39亿元,人均9.49元。

到2005年人均用药水平已达150元,增长了87.5%。

到2009全国人均用药水平已居家269.8元,增长了79.8%。

按现行全国人均用药增长率计算,每年药品消费净增300亿元左右。

从人口老龄化看,药品消费需求的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的。

据国家统计公报公布,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6714万人,占总人口的12.5%,其中65岁以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