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625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docx

《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docx

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

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

作者:

张学文 来源:

《瓷都晚报》社主办的“珠山讲坛”的讲课稿 浏览数:

632

既然“珠山讲坛”是属于景德镇人自己的“百家讲坛”,今天我就作为“景德镇人”的一家之言在这里谈点个人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认识和感受,不一定对,敬请各位批评指教。

所谓“一、二、三、四、五”即是:

一:

一个金质品牌——“景德镇”;二、两个文化体系——“官窑文化体系”与“民窑文化体系”;三、三个历史巅峰——“康、雍、乾”;四、四大特色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五、五朵陶艺金花——“瓷绘派艺术瓷、学院派艺术瓷、现代陶艺、雕塑瓷、仿古瓷”。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景德镇能工巧匠创造了辉煌的陶瓷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以杰出的贡献书写了而且正在继续书写着一部中国陶瓷发展史,为我们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争得了荣誉,也为世界的陶瓷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受到全世界的仰慕和尊敬。

“景德镇”是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中国瓷都”、“世界瓷都”。

它的伟大创造和贡献今天只能简要地概述如下:

一、一块金质品牌——“景德镇”

“景德镇”三个字是千百年来景德镇人用心血和汗水铸成的金质品牌。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里,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

正如人们开世界名牌奔驰、宝马车,象征了身份地位和富贵,会感到潇洒和愉悦。

如果开2—3万元的车,难免心中感到羞涩和难堪。

一个价位在一、二百万,一个价位在一、二万元,相差几乎百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景德镇这块金质招牌为我们创造了无限商机为子孙造了福。

正是因为品牌的力量,才会有别的产瓷区产品用“景德镇制”款的侵权事情;才会有争夺“中国瓷都”的闹剧发生;才会有一批批国内外艺术家汇聚景德镇的文化现象出现;才会有国外陶艺家到景德镇来“朝拜祖师爷”;才会有世界上国家级陶瓷博物馆,“如果没有收藏景德镇陶瓷,那不称其为博物馆”的说法;才会有景德镇一件元代青花瓶“鬼谷子下山”在国际上拍卖出两个亿天价的奇闻……

前不久,日本“九谷烧”著名陶艺家中村元风先生十分诚恳地说了三点感慨:

其一,我们陶艺家的作品是面向日本国,而景德镇陶艺家的作品是面向全世界;其二,我到景德镇来后才发现我的“新五彩”根在中国,在他的作品展和书中他突出地标示主题词:

“从中国到日本、从日本到中国”;其三,日本陶瓷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而景德镇却有一千多年。

看得出来,他对景德镇的陶艺家十分仰慕。

还有一位台湾陶艺家也深情地曾说:

我到过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城市,却从来没有见过像景德镇那样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在做瓷器、画瓷器!

景德镇不愧为“瓷都”!

景德镇一位前任副市长曾到法国访问,在交谈中做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来自江西省,别人不以为然,不清楚是什么地方。

后来说来自景德镇,别人才恍过神来,伸出大姆指笑着说“OK,CHINA(昌南)”。

综上所述,我认为“景德镇”是世界上拥有三个绝无仅有的瓷都:

以景德镇的“瓷器”作为一个国家的英文名“CHINA(昌南)”绝无仅有;具有千年之久,沿用至今未变,以一个皇帝年号(宋真宗景德年)命名的城市——“景德镇”绝无仅有;一个城市几乎每个街头巷尾都有人做瓷器、画瓷器、卖瓷器绝无仅有。

除此外,当然还有很多个绝无仅有,比如说:

以一个城市的村庄——“高岭村”命名优质制瓷原料——“高岭土”是绝无仅有;一件古陶瓷拍出天价的产地也只有景德镇。

作为“景德镇人”。

我们感到无上自豪和荣耀!

景德镇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太多太多!

离开了景德镇我们将一无所有!

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回报我们的母亲——景德镇 ,应该发扬前辈们的创造精神,以更多新成果、新创造、新发明为“景德镇”三个字,为“景德镇”金质品牌增添光彩。

否则,我们有何颜面去告慰我们的前人?

又有何遗产留给我们的后人?

又有什么力量去面对瓷都地位的挑战?

二、两个文化体系——“官窑文化体系”与“民窑文化体系”

我认为也只有景德镇才具有比较完整、有代表性的官窑文化体系和民窑文化体系。

虽“官窑”两字在我国历代其它瓷窑中出现过,比如唐、五代时的河北邢窑、河南巩县窑、宋代名窑中的河北定窑、河南汝窑、钧窑、陕西耀州窑、河南禹县城内八卦洞窑以及浙江余姚越窑、河南开封的北宋汴京官窑、浙江杭州南宋官窑等,都为官府宫廷烧造宫廷用器,有“奉华”等宫殿铭文款和“官”字等款识的瓷器,但大都烧造时间不长、品种比较单调、数量也不很多、没有专为宫廷用瓷的官办“御器厂”。

他们抑或原是民窑后在官督下为宫廷烧瓷;抑或民窑以常年例贡形式烧造贡瓷;抑或民窑之精品被诏征或定制作为官府宫廷用品;抑或民窑产品被宫廷垄断,烧瓷全部供宫廷专用;抑或“官搭民烧”,分派民窑完成“钦限”瓷任务;抑或在烧民用瓷器的同时也为宫廷烧造一定数量的宫廷瓷器等等,还没有形成一个文化体系,没有代表性,只有景德镇在明代才有正式的官办“御器厂”。

【据史料记载:

洪武二年(1369年)就镇之珠山设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洪武末(1398年)我朝洪武之末,始建御器厂,督以中官。

”】

据史料记载:

“唐武德中镇民的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又“邑志载唐武德四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品进御”。

这里的“陶窑”、“霍窑”是景德镇早在唐初时的贡御用之窑,我理解这说明景德镇的官窑文化体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是在历代其它名窑和本土陶窑的文化积淀中,加上元、明、清各彩瓷的诞生和繁荣发展才逐步形成的,同时他与民窑文化体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生共荣的。

客观辩证地说,官窑文化体系与民窑文化体系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官窑文化体系与民窑文化体系各有何特征?

他们之间的区别何在?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个比较:

官窑文化体系与民窑文化体系特征之比较

 

官窑文化体系

民窑文化体系

供瓷对象

专供宫廷御用和赏赐用

面向百姓千家日用

窑场产地

官办御器厂或皇家专门指定的窑场

遍及全镇的个体小手工作坊

朝廷特派官员督造

(明代由中官督造;

康熙十九年:

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督造“臧窑”;

康熙44年至51年:

江西巡抚郎廷极督造“郎窑”;

雍正四年:

淮安关税务官年希尧督造“年窑”;

乾隆二年至十九年:

内务府员外郎唐英督造“唐窑”等)

自管、自营、自产、自销(通过瓷商运销全国)

 

生产成本

不惜工本(白银一两/件、“竭一省之力以供御”)

 

节约成本产量大,(燃料消耗量相同下,每窑产量比官窑大三倍以上)

制瓷原料

独占优质的“官土”

不得使用“官土”,原料劣次

制作质量

精工细作、产品质量高、百里挑一精选

制作较粗、质量较低(也有精品贡朝)

废品处理

不得流落民间

自行处理

技艺工匠

上班“官匠、”召募“高匠”、宫廷画师等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

一般家庭个体手工工匠

造型样式

少见大器、一般为小件,器形端庄精巧

多见大器、大小均有、器形多样大方

画  料

上料(进口回青料、浙料等)

较差的中料和下料

款  记

用篆、楷书年号款

禁书年号款、只有符号标记

装饰题材

象征皇权的龙凤图案和万寿万福祥瑞纹饰

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除图案外大量有整幅画面,基本上不见龙纹。

装饰风格

严谨工整、繁细致密、精描重绘,代表彩绘最高水平

率真简约、凝炼质朴、流畅生动,形神兼备。

三、三个历史巅峰——“康、雍、乾”

有史料记载: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清代《浮梁县志》)。

从出土标本中发现五代时期景德镇的胜梅亭、石虎湾、黄泥头是南方地区烧造白瓷的最早窑址,但据清·兰浦在《景德镇陶录》卷五历代窑考一节中记载的景德镇 “陶窑”、“霍窑”称“初唐器也”。

《景德镇市志》又载“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因昌南镇烧造瓷器贡于朝有名,置景德镇”。

   自汉以来,经过五代,到北宋景德年间,从制陶到制瓷连绵不断地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以上悠久历史,特别是元代景德镇窑在制瓷工艺上新的突破和成就,为明、清两代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景德镇因此而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是处于封建制没落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时期,在广大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的艰辛劳动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景德镇陶瓷进入了黄金时代,达到了我国陶瓷历史的巅峰,这是景德镇为中国陶瓷发展史所书写的又一辉煌篇章。

具体表现在:

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例如:

康熙青花的色彩鲜艳纯净,浓淡层次分明,别具特色,堪称历史上青花水准的标尺;康熙五彩因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比明代的彩色更多样,而且由于烧成温度较高,比明代更透彻明亮;斗彩的品种也增多了;单色釉中雍正青釉的烧制达到了历史上最成熟阶段;黄、蓝、绿、矾红等色釉也有很大的提高;明中期一度衰落的铜红釉和釉里红在康熙和雍正时都已恢复并获得及进一步发展。

雍正时期的釉里红比以前更呈鲜红的色调,而且成品率大为提高。

这一时刻,还创制了很多新的彩类和品种,例如雍正粉彩、珐琅彩、釉下三彩、墨彩和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以及采用黄金为着色剂的胭脂红等。

乾隆时期发展了很多特种制瓷工艺和新的技巧,造型更为繁多,制更精致,愈来愈别出心裁的陈设品层出不穷,象生瓷的制作和各类工艺品的仿制以及转心、转颈、玲珑、镂空套瓶等都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制瓷工艺新技巧的高度水平。

康、雍、乾三朝在制瓷工艺达到成熟期,在原料选择和加工上比以前更加讲究、烧成温度已达到现代硬质瓷的要求,窑具和窑炉改革、烧成温度和气氛的控制技术等方面较明代更精进。

高级白瓷的质量,无论在外观上或在物理机械性能方面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四、四大特色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

青花瓷:

是指运用钴料在生坯、素坯、釉坯上彩绘纹饰,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青花瓷在元代(14世纪前后)创烧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彻底告别了元代前以青瓷及刻花、划花、印花色调单一的局面。

元明以来,青花瓷器始终占着彩瓷生产的主流地位,也是出口的最大宗产品,经久不衰地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瓷器而闻名于世。

如康熙青花色泽鲜艳、浓淡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誉。

青花瓷有五大特色,一、青花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范围宽、呈色稳定、易于烧成;二、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三、青花装饰材料充裕;四、具明亮莹润、素静高雅的文化品格;五、无铅毒、适合日用。

这些是其他各类品种瓷无法与之匹敌,故此深受人们的青睐。

玲珑瓷:

被称之为“米通”、“嵌玻璃的瓷器”的玲珑瓷以玲珑剔透、晶莹雅致而蜚声中外。

如今青花玲珑不仅在日用中西餐茶具、酒具上普遍运用,而且已扩展到各种花瓶、花插、花钵以及吊灯、壁灯、皮灯等各式灯具。

“玲珑眼”的形状也已从传统的米粒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和不规则形状。

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

“玲珑眼”的釉色也由原来的单一淡绿色发展为红、黄、绿、蓝交相辉映的“五彩玲珑”,更丰富和增强了玲珑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粉彩瓷:

享有“东方艺术瑰宝”美誉的粉彩瓷,以工致细腻,粉润柔和、色丰彩腴的艺术特色而自立于世界陶瓷艺术之中,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的佼佼者和主流品种。

粉彩瓷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品种。

初创于康熙,成熟于雍正。

主要特征是发明了“玻璃白”用其打底再没骨渲染颜色,分出浓淡阴阳的主体效果,在彩炉内以氧化气氛约700℃左右烧成,因此五彩(古彩)烧成温度低,效果比五彩柔软,故有“软彩”之称。

(五彩又称其为“硬彩”)

粉彩艺术的表现技法近代有不断创新。

如“珠山八友”中的刘雨岑先生创造的“水点桃花”,成为7501主席用瓷的粉彩装饰新品种而倍受重视,后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创造“落地粉彩”以及将水点、洗染、落地等粉彩技法汇集并用新技法。

此外还有色釉粉彩、金线粉彩。

没骨粉彩等。

色釉瓷:

被人们誉为“人造宝石”的颜色釉瓷,蕴含丰厚、光彩照人,以她的“内蕴美、朦胧美、幻化美、奇妙美、装饰美”而令人爱不择手。

颜色釉瓷品种丰富,可按温度高低(高、中、低温)烧成火焰性质(氧化焰、还原焰)、色彩肌理(纯色釉、杂色釉、裂纹釉、结晶釉、无光釉)等分类,五光十色,各显其美。

异彩纷呈的颜色釉的价值不仅在其本身的美感,更可贵的是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多优美的材质,促进了色釉彩、综合彩、色釉瓷雕、现代陶艺等多种陶瓷艺术形式和品类的孕育诞生,促使了景德镇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瓷,在世界上而独领风骚。

五、五朵陶艺金花——“瓷绘派艺术瓷、学院派艺术瓷、现代陶艺、雕塑瓷、仿古瓷”

当前,在景德镇除日用瓷外,大量的是艺术瓷,这里所说的“五朵金花”正是指景德镇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五个主要艺术瓷品种,她像百花园中的五朵金花。

第一朵金花——以上世纪20年代末“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绘派”艺术瓷。

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客观上已成为当今景德镇艺术陶瓷的主流。

瓷上绘画的品类、表现形式、风格流派、名家精品等美不胜收。

瓷上绘画自有他独到的特色,正因为此,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名画家汇聚瓷都,形成了各显身手、交流技艺、以瓷交友的文化现象。

“瓷绘派”追求的是“绘画性”、“技巧性”、“主题性”。

“绘画性”:

强调画面“诗情画意”的表现和“诗书画印”的结合,注重审美的“画外之画”、“意外之意”,体现一种文人气质;“技巧性”:

强调笔墨技法,以中国绘画的“六法”为指导原则和创作理念,也含有陶瓷装饰材料特性的掌握和应用;“主题性”:

强调“形式服从内容”,先有明确的思想内容后有艺术的表现形式,突出主体题材,图案装饰往往是为主体服务而作陪衬的。

我无意贬低“瓷绘派”的艺术价值,“存在就是合理”,作为陶瓷艺术的一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应该有他发展的空间和发展的前景,这朵金花的繁荣发展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多元化审美需求。

但是我不认同有些人误导说:

“在景德镇不会绘画的人,其陶瓷艺术水平就不高”,因为他们将陶瓷艺术的装饰设计语言与中国传统的绘画创作语言混为一谈,偏颇地把平面绘画一味移植于立体的陶瓷造型,将陶瓷材质取代绘画的“文房四宝”,以中国画论替代陶瓷装饰的设计理念,丢失了陶瓷本身的工艺装饰语言,我以为这是值得商榷和反思的。

第二朵金花——上世纪50年代后,以我的导师施于人先生为代表的“学院派”艺术瓷。

之所以称之为“学院派”,是因为他是以学院的师生们为基础,一代传一代而确立的、完整的、有着独自的创作理念和艺术特征的流派体系。

这个体系的渊源甚至可追溯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梅健鹰、祝大年等一批老教授、老艺术家。

“学院派”虽没有构成景德镇的主流,但他的存在和繁荣发展是景德镇艺术陶瓷健康发展的幸运。

“学院派”追求的是“装饰性”、“工艺性”“整体性”。

“装饰性”:

强调的是装饰程式和装饰语言,注重中国传统图案和民间艺术的寓意、语汇、形式的设计和运用;注重构图骨骼与底图空间之关系,注重形象的艺术处理和意味的蕴含表达,有时可先有优美的形式后有蕴藏的内容。

“工艺性”:

强调“因材施艺”“人天合一”,注重不同的陶瓷彩绘工艺以及材料有不同的艺术处理和工艺特征。

坯、釉、彩、工以及土、火、气、水都是艺术创造的构成元素,是艺术创新的必由思路。

“整体性”:

强调“随型布饰”、整体思维,注重纹饰与造型的吻合,造型的支配性和纹饰的从属性,讲究“每一个视角是一个完整景象”的立体效果,讲究整体格调和气质,甚至与他存在的空间环境中的整体关系。

翻开民国以前千百年的中国陶瓷史册,除部分粉彩瓷外,几乎所有传世的经典陶瓷精品无不是经过匠心设计而图案化了的工艺装饰陶瓷。

即使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鬼谷子下山》之类的主题性陶瓷,从构图、形象到技艺等多元素均独立于绘画而自成一格,以艺术的装饰而取代绘画的艺术。

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是陶瓷装饰本身特有的艺术语言。

第三朵金花——上世纪70年代末逐渐发展于古老瓷都的“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是改革开放后中西文化再次碰撞的结晶与火花,他犹如死水中涌来的一股清泉,带给了景德镇以新的生机,成为代景德镇艺术陶瓷中新兴一族、“另类”的时尚艺术。

“现代陶瓷”所崇尚的是“创意性”、“天然性”、“手艺性”。

“创意性”:

是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瓶罐等功能性造型,使用工具和泥土像摆弄画笔和颜料那样去完成和表达自身灵魂深处的情感和诉求,每件作品都是艺术家心灵的写照和意蕴的创造,具备“纯艺术”领域特质的美术陶瓷:

“天然性”:

追求“人天合一”的意趣,用人性去感悟和表现“泥性”,充分彰显陶瓷材料的天然美、朴质美;“手艺性”:

体现人的双手的伟大,艺术来自生活、来源于人的“心灵”和“手巧”,他几乎拒绝机械的规范与痕迹,提倡手工制作,他更多的是“做”陶瓷而不是“画”陶瓷。

“现代陶艺”是当今时代新生产物,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陶艺家和诸如“三宝陶艺村”、“乐天陶社”、“高岭陶艺学会”等手艺作坊和交流中心,也吸引了不少中外陶艺家汇聚一堂,从事制作和交流,成为当今景德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有的现代陶艺家一是忘却了陶艺的老祖宗是在中国,现代陶艺的的拉坯手捏、泥条盘筑、泥板镶接等基本技法都源于景德镇;二是盲目跟在国外陶艺家后面跑,身躯是中国的,面孔却是外国的,而不去下决心创造独立于世界陶艺之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陶艺;三是把现代陶艺捧为至高无上的“神明”、艺术的“极至”,看不起或排斥贬低其他门类的艺术陶瓷。

我们应该走出这些“误区”,让现代陶艺更健康地发展。

第四朵金花——传统瓷雕和现代瓷雕共生存,同发展,开创了新世界的瓷雕艺术。

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而历经显著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陶瓷雕塑是时代的风向标,最能集中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

瓷雕艺术注重“社会性”、“主题性”、“塑造性”。

“社会性”:

即反映现实,强调社会功能。

上世纪50年代后,一批学院派雕塑家深入生活,创造了更贴近生活、更触及社会、反映现实的瓷雕作品,从传统的神道仙佛的虚无世界中回到现实中来,开始改变了景德镇神道仙佛瓷雕一统的局面。

“文革”期间的瓷雕,为那个特殊时代的政治服务,于是才有了收藏家们关注的“文革瓷”。

“主题性”:

即强调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瓷雕都离不开他的内容题材和反映的主题精神,只是有的明显、有的含蓄、有的直接、有的间接而已。

“塑造性”:

是指瓷雕以塑、捏、雕、刻、镂、印、堆、贴等不同的工艺技法和造型手段来进行形象的塑造,非常注重雕塑造型的整体动势和细节处理,讲究形体的流畅性、简洁性、动态性或夸张变化的抽象性。

现代瓷雕造型手法更加丰富,诸如块面组合、泥条盘筑、泥片镶接、彩塑结合等,更注重材质的选用和表现,成为瓷雕塑造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朵金花——大量的普通仿古瓷和高级仿古瓷(即所谓“高仿”)。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指的仿古瓷是“明码标价”的“仿造”瓷,而绝非是以盈利为目的,以伪充真、坑害欺诈顾客的非法赝品。

有人说仿古瓷是依样画葫芦、以乱真地复原古瓷为宗旨,谈不上艺术性和创造性。

然而要达到这个宗旨和目的也是谈何易事,他必须从材质工艺特征、造型特征、装饰风格特征、装饰材料特征等工艺上、艺术上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实际上也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仿古瓷讲求“乱真性”、“专业性“、“文化性”。

“乱真性”:

不择手段地仿造得十分逼真,甚至让古瓷鉴赏家也难免“看走眼”。

要达到乱真地步,就必须从原材料、工艺技术、造型特征、装饰风格等方面全方位地深入研究和试制,以乱真的仿品来满足人们猎奇、尚古的文化需求。

“专业性”:

仿古瓷仿得真与不真关键是专业不专业。

为什么考古史论学家或工艺技师主持监制的仿古瓷容易上高档,就在于他具备了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文化性”:

所谓“古色古香”,香就香在文化气味。

仿古瓷如此盛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迎合了收藏爱好者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需求。

他们明知是“赝品”,无所谓升值空间和经济价值,但是体现了一种“怀古”情怀和文化现象,因此“仿古瓷”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产业。

综上所述,当今景德镇仍然不愧为世界人们心目中的“瓷都”,艺术瓷“五朵金花”的共生共荣、全面发展,任何国家和城市也无法与之比拟,这是景德镇的绝对优势。

虽然日用瓷仍然没有走出低谷,有损景德镇作为瓷都的形象,但这只是在“转型期”中遇到的困境,正如新车磨合期一过就能飞速奔驰一样,景德镇仍然具备强劲的发展潜力,他必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