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历史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623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历史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俄罗斯历史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俄罗斯历史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俄罗斯历史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俄罗斯历史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罗斯历史讲义.docx

《俄罗斯历史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历史讲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俄罗斯历史讲义.docx

俄罗斯历史讲义

《俄罗斯历史》

讲义

第一章基辅罗斯

第一节东斯拉夫人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前身统称斯拉夫人,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相当于我国西周),生活在东欧平原。

俄罗斯族是一个年轻的民族,它于14-15世纪才形成。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восточныеславяне)。

在古代,斯拉夫人曾经居住在喀尔巴阡山以北一个不大的地区。

公元5-6世纪,斯拉夫人向西、南和东三个方向迁徙,沿途不断同当地融合,逐渐分成三大支:

西斯拉夫人(今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人的祖先)、南斯拉夫人(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及其他一些巴尔干民族的祖先)和东斯拉夫人(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人的祖先)。

公元7-8世纪,东斯拉夫人居住在东欧平原上——第聂伯河沿岸森林及其以北的地区。

平原、森林、丰富的河流和湖泊决定了他们的经营活动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向。

平原地形能够使东斯拉夫人的迁徙进行得畅通无阻,肥沃的土壤为农耕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然而,当时东斯拉夫人的居住地点具有明显的流动性。

森林和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东斯拉夫人在这里狩猎、捕鱼,采集野生蜂蜜、蘑菇和浆果等。

此外,自平原中心流向四周大海的河流作为交通要到促进了东斯拉夫人同周边部落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自古以来,在东欧平原上生活的并不只是斯拉夫人。

一些波罗的部落和芬兰部落占据了这里相当一部分森林地带,南方草原上生活着伊朗、突厥和蒙古游牧民族。

斯拉夫人南部最富有的邻居是希腊人,这里坐落着罗马帝国(Римскаяимперия)的继承者拜占庭(Византия)-一个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强国。

拜占庭人非常喜欢购买斯拉夫人手里的毛、皮和蜂蜜。

当时,自波罗的海沿第聂伯河进而沿黑海有一条重要的商道,它能够将欧洲北部和拜占庭连接在一起,这就是著名的“自瓦良格至希腊”之路(путь“изварягвгреки”)(瓦希之路)。

从9世纪初起,在西欧临海地区和波罗的海沿岸开始出现一些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Скандинавия)的勇敢者组成的武装队伍。

他们经常侵袭英国、法国、西班牙甚至意大利,西欧通常将他们称作“诺曼人”(“норманны”)。

在俄罗斯历史上,他们则以“瓦良格人”(“варяги”)而闻名。

瓦良格人的贸易和武士队经常沿着第聂伯河南下,沿着“自瓦良格至希腊”之路进行活动。

自9世纪中叶起,在东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已经有很多瓦良格人。

不久,他们便完全与斯拉夫人相同了。

第二节基辅罗斯的形成

古时候,东斯拉夫人以氏族为单位生活在一起。

氏族的首领为长老,氏族内部的一切重大事务均在由全体成员参加的会议上协商解决,这种会议被称作“谓彻”(вече)。

土地、财产归氏族所有。

后来,随着部落和氏族散居空间的扩大,氏族之间的联系受到削弱。

最古老的氏族制度逐渐被村社制度(общинноеустройство)所取代。

随着贸易的发展,东斯拉夫人的土地上产生了诸如诺夫哥罗德、基辅和斯摩棱斯克等商业城市。

各国的商人多以这些城市为聚集地进行商品交换,而后沿商贸大道前往希腊市场。

为了保证商品贮藏和途中运输的安全,需要武装力量。

于是,许多城市出现了由各民族中自由而强壮的人(最常见的是瓦良格人)组成的武士队(военныедружины)。

领导武士队的通常是瓦良格人的首领——王公(князья)。

公元862年,诺夫哥罗德居民从瑞典邀请瓦良格人留里克(Рюрик)及其亲族和武士队前来整顿诺夫哥罗德邦国的秩序。

留里克掌握了政权并开始管理诺夫哥罗德,留里克王朝(династияРюриковичей)也由此开始。

当时,瓦良格人还被称作“罗斯人”(“Русь”)。

“罗斯”(“Русь”)这个名称也随之转到与瓦良格人一起活动的斯拉夫武士队中。

逐渐地,这个名称成为整个国家-罗斯国家以及后来的俄罗斯民族的称谓。

留里克去世后,其亲戚奥列格开始在诺夫哥罗德作王公。

公元882年,他率领武士队沿第聂伯河南下,占领了基辅并变基辅为首都。

“让基辅成为罗斯各城市之母吧!

”奥列格说。

他成功地将这条大水路沿岸最主要的城市以及东斯拉夫人的其他许多邦国统一到自己手中。

这样,在基辅周围形成了被称作“基辅罗斯”(“КиевскаяРусь”)的古罗斯国家。

第三节罗斯接受洗礼

东斯拉夫人曾经长期信奉多神教(язычники)。

他们供奉太阳神、风神和其他诸神,还崇拜泉水、井、树木和一些动物。

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地方神。

为此,对大地母亲和祖先的崇拜也很普遍。

东斯拉夫人习惯于向自己的祖先和诸神奉献供品,有时甚至以活人作祭品。

符拉基米尔王公(КнязьВладимир)曾经是一位坚定的多神教信徒。

他妻妾成群,因为多神教允许多妻制。

符拉基米尔先在诺夫哥罗德当政,后来在兄弟内讧中取胜,自公元980年起,他成为基辅大公。

符拉基米尔想把罗斯变成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

他深知宗教的作用,因而决定利用宗教把各个部落统一起来。

起初,他推行过多神教改革,取缔许多地方神,要求所有的人都崇拜他。

然而,这些改革并未达到目的。

于是,符拉基米尔开始寻找其他宗教。

他派自己的使臣到各国去了解哪种信仰更好。

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没有赢得罗斯使者的欢心,而希腊(即拜占庭)教堂则给他们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出使归来,使臣们对符拉基米尔说,“希腊教堂美不胜收,令人难以忘怀,其他信仰我们一概不要。

”符拉基米尔听信使臣的话,接受了希腊教洗礼。

这里“希腊教”是指基督教(东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

公元988年,符拉基米尔王公宣布基督教为基辅罗斯的国教。

他下令摧毁多神教诸偶像,把基辅的市民召集到第聂河畔,强迫他们下水受洗,这一事件以“罗斯受洗”(“КрещениеРуси”)的称为被载入史册。

宗教的选择在罗斯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统一的宗教逐渐将各地的崇拜排挤出去,促进了统一的古罗斯民族河国家的形成。

符拉基米尔通过改革巩固了中央政权,提高了罗斯的国际威望,基辅罗斯跨进欧洲基督教国家的行列。

借助于基督教信仰罗斯各地开始了文字河文学的传播。

公元9世纪,斯拉夫字母被希腊修士基里尔(Кирилл)和梅福季(Мефодий)兄弟创造出来。

至今,俄文字母仍被称作“基里尔字母”(“кириллица”)。

翻译文学和最早的书面作品也是在神职人员中产生的。

基辅罗斯最主要的历史文献是修士涅斯托尔(Нестор)于12世纪初编撰的编年史《往年纪事》(“Повестьвременныхлет”),基督教促进了罗斯建筑和艺术的发展。

还在符拉基米尔大公在世时,罗斯就开始采用白色大理石在基辅修建基督教教堂。

一些希腊工匠前来用壁画和马赛克画装点教堂。

1037年-1054年间,富丽堂皇的索非亚大教堂在基辅落成。

在俄罗斯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以东正教形式表现出来的基督教成为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精神基础。

第四节由鼎盛走向衰落

古罗斯国家很快发展起来。

奥列格公在同可萨人(хазар,хозар又译“哈扎尔人”)的作战中取胜并将罗斯的一些部落从对可萨人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为这次胜利所鼓舞,他决定对拜占庭发起远征。

他率领大批军队逼近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公元907年)并包围了这座城市。

希腊人不得不同罗斯人谈判并向他们缴纳贡赋。

“ЯрославМудрый”,“РусскаПравда”

奥列格继承人伊戈尔(Игорь)率领罗斯人继续同拜占庭作战,然而并没有取得成功,因为他既没有军人的天赋,也不具备统治者的才华。

当时基辅政权的任务之一是从周边各地区和部落收取贡赋。

每年秋天,王公便率领武士队出城收毛、皮、蜂蜜、农产品和手工业者的制品等贡赋。

于是,基辅王公手中积蓄了一大批品种繁多的商品。

伊戈尔王公死后,其妻奥莉加(Ольга)执政。

她试图停止对外征战,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

她亲自出访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在那里接受了基督教洗礼。

奥莉加的儿子斯维亚托斯拉夫已经采用斯拉夫人的名字,但在性格方面仍是一个典型的瓦良格勇士。

他习惯于远征生涯,可谓戎马一生,最后战死于远征途中。

斯维亚托斯拉夫之子符拉基米尔大公(КнязьВладимир)对于古罗斯国家的繁荣做出了极大贡献。

他一生曾多次结婚,留有许多同父异母的子女。

他把儿子们安排到四面八方并分别赐予他们一方土地,试图以此来维持国家的统一。

然而,符拉基米尔刚去世,他的儿子们便为权力而争斗起来。

1019年,符拉基米尔的四儿子雅罗斯拉夫登上了基辅王位。

几年后,他以军事手段使罗斯国家重新恢复了统一。

雅罗斯拉夫(Ярослав)时期,基辅走向鼎盛。

雅罗斯拉夫积极发展国际交往和外交,尤其重视同欧洲诸国的往来。

雅罗斯拉夫为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他执政时期,罗斯开办了许多学校,创立了第一批图书馆,修建了大批美丽的教堂。

难怪人们将这位王公称作“智者”雅罗斯拉夫(“ЯрославМудрый”)。

雅罗斯拉夫时期,罗斯产生了第一部法律汇编——“罗斯法典”(“РусскаяПравда”)。

法典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及社会不平等的发展。

《罗斯法典》表明,封建关系已经开始在基辅罗斯确立。

11-12世纪,基辅罗斯的农耕业发展起来。

土地的价值不断提高,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当时,基辅罗斯的统一国家体制还很不稳定。

通常,各个王公掌握着罗斯的土地。

当父王在世时,子辈在各主要城市任地方官并向父王纳贡。

当父王去世后,父王的地盘便依据儿子的数量进行平分,得到土地的王储们也随之成为王公。

基辅王位通常由家族中的长者占据。

然而,实际上这些规矩时常遭到破坏。

智者雅罗斯拉夫去世后,罗斯内讧频繁,为争夺基辅王位而进行的战争经常发生。

罗斯南部的黑海之滨地处辽阔的大草原,罗斯人将其称为“荒野,这里经常发生血战。

基辅罗斯同这里的游牧民族曾经进行过长期的斗争。

内讧和同游牧民族的激烈斗争耗尽了罗斯的力量,各地城镇毁于火灾,商贸活动裹足不前,国民人数不断减少,人们纷纷到密林深处藏身。

土地大片荒芜,贫困笼罩着罗斯大地。

12世纪中叶,基辅罗斯完全分裂成独立的小公国。

到13世纪初,公国的数量约有50个。

这样,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阶段以统一的古罗斯国家的解体而告终。

第二章莫斯科罗斯

第一节鞑靼蒙古入侵

1206年,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形成了成吉思汗(Чингисхан)的帝国。

1237年,蒙古汗拔都(Батый)率领军队进入罗斯。

由于其先头部队为蒙古人的盟军——鞑靼人,历史上通常将他们称作“鞑靼蒙古人”(татаро-монголы)。

1240年,基辅沦陷。

拔都进军东欧失败后返回伏尔加河下游草原。

他在这里为自己的国家定都,这个国家叫“金帐汗”国。

并入金帐汗国(ЗолотаяОрда,又译“钦察汗国”)版图的地区有伏尔加河下游、里海沿岸草原、北高加索、克里木、西西伯利亚。

金帐汗国是蒙古大帝国的一部分。

在罗斯领土上,拔都不是依靠驻军,而是借助于各地王公的力量进行统治。

罗斯国民必须向金帐汗国交纳贡赋。

起初,蒙古人亲自向罗斯征收贡赋,遭到罗斯人的反对后委派罗斯王公代收贡赋。

一旦罗斯人没满足蒙古人的要求,蒙古汗便前来罗斯,用火和剑来整顿秩序,把妇女、儿童和工匠拉去当奴隶。

为了巩固在罗斯的统治,历代蒙古汗都支持东正教会。

他们不要求罗斯人放弃自己的信仰,甚至还免除东正教会的税赋并给予他们特殊的优待。

这种状态在罗斯持续了240年,在俄罗斯历史上被称作“鞑靼蒙古人的桎梏”。

第二节来自西部的威胁

鞑靼蒙古人的入侵促使罗斯最终分成两半:

东北罗斯(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аяРусь)和西南罗斯(Юго-ЗападнаяРусь)。

东北罗斯处于鞑靼蒙古人的统治之下,正在崛起的立陶宛则开始占领西南罗斯的荒芜土地。

14世纪下半叶,立陶宛与波兰合并为一个大国家。

在这里,天主教的主导地位得到了确定。

这样,罗斯大地被来自东方和西方的两股强大势力分裂两半。

逐渐地,以往地基辅罗斯人分成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

13世纪初,罗斯西北部边境出现了德意志骑士。

很快,他们便开始侵扰普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地区。

但是,他们遭到了有力的回击。

带领罗斯人抗击西方侵略者的是诺夫哥罗德王公亚历山大(князьАлександр)。

1240年7月,瑞典人乘船驶入涅瓦河,向没有受到蒙古人奴役的罗斯城市普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发起进攻。

在这场血战中,亚历山大和他的军人们打败了瑞典人兵把他们赶到海外。

由于这次战争的胜利,王公被誉为“涅瓦王”(“Невский”)。

1242年4月,亚历山大将普斯科夫从德意志人的手中解放出来,在楚德湖德冰面上给敌人重创。

在俄罗斯历史上这场著名德战役被称作“冰湖大战”(“Ледовоепобоище”)。

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得救了。

王公亚历山大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统帅,而且还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

他采取了一面联合金帐汗国,一面对抗西方天主教入侵的方针。

后来,罗斯东正教将涅瓦王亚历山大尊奉为“圣人”(“святой”)。

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曾颁令设立涅瓦王亚历山大军事勋章。

第三节莫斯科的崛起

“莫斯科”这一称谓源自芬兰语,意为“潮湿的地方”。

编年史中关于莫斯科的记载最早出现于1147年。

当时,王公“长臂”尤里(ЮрийДолгорукий)邀请另一位罗斯王公来此会面。

尤里在那里设宴,还同盟友交换了礼物。

这一年被认为是莫斯科的创立年。

基辅罗斯的厄运促进了莫斯科的发展。

12-13世纪,为了从破产和死亡中摆脱出来,罗斯许多城市和乡村的居民纷纷逃到东北。

这样,东北罗斯成为俄罗斯民族的故乡。

在很长一段时间,东北罗斯的中心是一些比莫斯科更加古老的城市——罗斯托夫、苏兹达尔和符拉基米尔。

然而,方便而又相对安全的地理位置为莫斯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4世纪初,特维尔和莫斯科公国为争夺大公的位置展开了多年流血斗争。

最终,斗争以莫斯科王公伊凡·卡利达(ИванКалита)的胜利而告终。

1328年,伊凡·卡利达登上大公宝座。

从此,大公的统治一直保留在莫斯科。

在莫斯科公国的发展过程中,王公们的政治灵活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伊凡·卡利达同金帐汗国保持着良好关系。

40年间,鞑靼人从未骚扰过罗斯。

伊凡·卡利达还获得了代蒙古汗在莫斯科和罗斯其他公国征收贡赋的权利。

征得的钱财并未全部交给金帐汗国,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留在了莫斯科。

他因此赢得了“钱袋”的绰号。

莫斯科的中心位置对于教会管理也很重要,都主教们认为东正教必须处于罗斯南北方的中心点上,因此他们很快便从符拉基米尔迁移到这里。

这样,罗斯的政权和教权几乎同时集中到莫斯科。

往日的小镇莫斯科发展成为“全罗斯”的中心。

同时,也使罗斯具备了与蒙古鞑靼作斗争的先决条件。

第四节独立之路

14世纪中叶,金帐汗国逐渐衰落并趋于瓦解。

与此同时,莫斯科的实力却日渐强大。

汗国的一位统帅马麦(Мамай)联合立陶宛,前去讨伐不顺从的莫斯科公国。

莫斯科王公德米特里开始招募军队,准备回击马麦军队。

罗斯其他公国的武士队也前来响应。

王公德米特里率领大军迎击马麦军队。

1380年9月8日,罗斯武士队在顿河旁的库利科沃原野上同马麦军队交锋。

马麦军队大败,罗斯人伤亡惨重,就连德米特里本人也受了重伤。

莫斯科王公德米特里(Дмитрий)也因此被誉为“顿河王”(“Донской”)。

虽然在这次战役以后莫斯科公国还没有摆脱鞑靼人的依附关系,但是罗斯人开始相信自己的力量并认识到他们能够粉碎敌人。

库利科沃战役(Куликовскаябитва)的政治和民族意义在于它促使罗斯人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坚决地联合起来。

伊凡三世(ИванⅢ)的统治在莫斯科国家的巩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伊凡三世或使用武力,或通过和平协商使周围的邦国(特维尔、雅罗斯拉夫和梁赞等)——归附于莫斯科公国。

在他生年的最后岁月,他实际上已经成为统一的罗斯民族的君主。

最后,诺夫哥罗德也屈从于莫斯科。

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斗争的结果决定了罗斯在政治中朝着专制方向发展。

国家的统一有助于罗斯最终从金帐汗国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伊凡三世不再向汗纳贡,还拒绝到汗国那里去。

1480年夏天,作为一种报复,鞑靼汗率军讨伐罗斯。

莫斯科军队在乌格拉河(рекаУгра)对岸与鞑靼军对峙。

双方僵持几个月后,鞑靼人撤退。

很快,金帐汗国彻底瓦解。

1453年,被罗斯视为世界东正教中心的拜占庭为土耳其所灭。

瓦西里三世(ВасилийⅢ)执政时的莫斯科开始以“第三罗马”(третийРим)自居。

伊凡三世同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非亚·巴列奥略联姻,为这一论断提供了新的理由。

在娶拜占庭公主为妻以后,伊凡三世便开始把自己当作拜占庭皇帝的继承人。

此外,伊凡三世还将拜占庭的国徽——双头鹰国徽引进俄国。

自此,双头鹰成为俄罗斯国家的国徽。

这样,莫斯科罗斯变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俄罗斯。

到瓦西里三世执政末期,东欧出现了一个大国。

第三章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

第一节俄国首任沙皇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ИванⅣ)为大公瓦西里三世的儿子。

他天资聪颖,记忆力过人,博览群书,文笔和口才均十分出色。

然而,沉重的童年在他的性格中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迹。

7岁时,他成了一名失去双亲的孤儿。

国家由领主杜马掌管,领主们经常搞阴谋和串通行为,内部口角频繁,经常贬低和侮辱小伊凡。

伊凡长大后成为一个神经质和多疑的人。

他习惯于认为自己周围全是对手,应当为自己的权力而斗争。

1547年,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接受加冕并开始独立管理国家。

第二节伊凡四世的改革

领主杜马(БоярскаяДума)作为一个协商管理机构在基辅罗斯时期就存在了。

随着统一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领主杜马转变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领主杜马由王公显贵组成。

领主杜马滥用职权的现象引起了伊凡四世的强烈不满。

长大成人后,他很快开始利用军职分封贵族的力量限制领主特权。

他的理想是建立强有力的沙皇政权。

伊凡四世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变革。

1.组建被称之为“重臣拉达”(ИзбраннаяРада)的新一任政府。

2.举办等级代表会议——缙绅会议(ЗемскийСобор)。

会议由领主、神职人员、分封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国有农民的代表组成。

3.颁布新的法律汇编——《法典》(сборникзаконов)。

4.组建常备军(постоянноевойско)等。

第三节特辖制

这是伊凡四世执政后期对国家管理机构实行的一项改革。

他将整个国家分成两部分——特辖区(опричнина)和普通区。

特辖区由沙皇直接管辖,沙皇身边配备6000名特辖军人和侍卫;普通区由沙皇交给领主管理。

特辖区严密监视所有人并将一切消息禀报沙皇。

他们统一着黑色服装,带着扫帚和狗头到处巡游,这种服饰意味着清理俄罗斯并铲除沙皇的所有对手。

血腥屠杀遍布全国。

沙皇本人也经常参与审讯和镇压活动。

沙皇还拷问和处决了自己的好几个妻子。

去世前不久,沙皇一时发怒将自己的长子伊凡——王位继承人打死。

民间开始将其称为“伊凡雷帝”(ИванГрозный)。

第四节领土的扩大

在全国进行国内改革的同时,伊凡四世推行了积极的对外政策。

与先人不同,伊凡四世主要致力于占领非斯拉夫人的居住地。

1.发动对喀山汗国(Казанскоеханство)的战争。

2.发动对西伯利亚汗国(СибирскоеХанство)的战争。

这件事发生在1581年。

以叶尔马克(Ермак)为首的哥萨克人向西伯利亚汗库楚姆(сибирскийханКучум)发起远征。

3.发动立沃尼亚战争(Ливонскаявойна)。

4.发动同克里木汗国(Крымскоеханство)的战争。

第四章王朝更替

第一节鲍里斯·戈杜诺夫当政

沙皇伊凡雷帝去世,其次子费多尔(Федор)继位。

费多尔体弱多病,实际执掌国家权力的是费多尔的妻兄、领主鲍里斯·戈杜诺夫。

费多尔去世后,留里克王朝断代,因为费多尔没有留下继承人。

这时,缙绅会议选举戈杜诺夫作沙皇。

戈杜诺夫(Годунов)是一位聪明且擅长心计的政治家。

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整顿国家秩序和恢复经济。

沙皇费多尔曾经按照戈杜诺夫的倡议颁布了追捕逃往农民的限定时间令。

农民几乎完全被固定在地主的土地上。

自由的丧失和戈杜诺夫确立的强硬体制自然引起民众的不满,国内开始发生农民暴动。

伊凡雷帝的小儿子——王储德米特里(царевичДмитрий)突然死亡也同样激起了民众的愤怒。

人们传说,王储是戈杜诺夫下令杀死的。

戈杜诺夫越来越失去社会的支持,国内总危机即将爆发。

第二节混乱时期

1601年——1603年,俄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歉收和饥荒。

俄国社会所有阶级和阶层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纷纷卷入战争。

在俄国史上,从留里克王朝终结到罗曼诺夫王朝上台之前的这一时期(1603-1612)被称作混乱时期(Смутноевремя),而王储德米特里的名字则成为这一时代的标志。

鲍里斯·戈杜诺夫的继位,引起大贵族的忌恨,国内政局动荡,忧加连年饥荒,人民群众对戈杜诺夫政权强烈不满,农民起义不断。

1604年,伪德米特里(Лжедмитрий)在波兰国王的支持下,带领军队远征莫斯科。

1605年,鲍里斯·戈杜诺夫突然死亡,加快了冒充君王者的胜利。

伪德米特里以救星的身份进入莫斯科。

然而,俄国领主们并不喜欢伪德米特里的政策。

以瓦西里·舒伊斯基为首的贵族大搞政治阴谋,再加上莫斯科人的起义,伪德米特里被处死。

领主们推举瓦西里·舒伊斯基(ВасилийШуйский)作沙皇。

不过,他也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

1606年,俄国爆发了伊凡·鲍洛特尼科夫(ИванБолотников)领导的真正的农民起义。

1608年,又出现了一位伪德米特里。

哥萨克和波兰立陶宛军队积极支持他。

瑞典军队占领了俄国北部的诺夫哥罗德,波兰也加入了反对俄国的公开战争。

此时,下诺夫哥罗德发起了一场旨在恢复民族国家的运动。

领导这次运动的是王公波扎尔斯基(ДмитрийПожарский)。

1612年,以波扎尔斯基为首的军队逼近莫斯科,他们同哥萨克人一起解放了首都。

波兰和瑞典军队被驱逐出俄罗斯。

俄罗斯统一国家得到恢复。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11月4日,即把莫斯科从外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的日子,在俄罗斯被宣布为节日——俄罗斯统一日(ДеньединенияРоссии)。

第三节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始

1613年,在获得解放的莫斯科举行了选举新沙皇的缙绅会议。

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МихаилРоманов)当选。

这样,从1613年起,控制俄国王位持续300年多年罗曼诺夫王朝(династияРомановых)便开始了。

在罗曼诺夫家族首位沙皇在位期间,莫斯科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状态十分严峻。

在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АлекейМихайлович)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俄国达到了鼎盛。

17世纪上半叶,俄国的版图急剧向东扩展。

1.在叶尼塞河河勒那河畔建立了许多要塞。

2.1689年与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3.1648年杰日涅夫(экспедцияДежнева)首次穿越白令海峡(,Беринговыйпролив)。

4.17世纪中叶,乌克兰的一部分领土并入俄国。

第四节民众暴动

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和农民的完全农奴化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

17世纪被称作“暴动”年代。

17世纪最大的民间反抗行动是斯捷潘·拉辛(СтепанРазин)领导的哥萨克和农民起义。

第五节教会分裂

17世纪中叶,以“教会分裂”著称的强大的宗教社会运动高涨。

这次运动的导火索是1653年牧首尼康(Никон)在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支持下推行的教会改革。

结果,一部分领主、火枪兵,特别是农民站起来为维护“旧信仰”而战。

教会和沙皇当局顽固而残酷地迫害他们。

俄国东正教会、政府和“分裂教徒”——旧礼仪教徒的斗争持续了很多年。

随着专制制度地巩固,教权与政权之间地分歧不断加剧。

尼康的过分傲慢致使他与沙皇发生冲突。

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无法容忍牧首的野心,于是尼康在1666年受到教会审判。

这样,在俄国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重,国家政权的优先权得到了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