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500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docx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docx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论文摘要2

论文正文3

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3

写作日志附页

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不但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认识的偏差,目前我国语文课外阅读存在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整体教学。

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他们有自主阅读的欲望;务必要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进行阅读,从而达到

他们会读书,读好书;务必要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从而真正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

课外阅读;语文教学;重要性;途径;方法;评价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这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语文教学“高投入、低效益”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对于如何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人们把目光多集中在课堂教学上,而往往忽视了课外阅读——这一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同时不少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强调不足。

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曾撰文指出:

学习语文的天地有三个层次:

其一是课堂;其二是校园(包括各科教学);其三是家庭和社会。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也说: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这就是说语文教学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语文决不等于《语文》课本,语文教学更重要的在课外。

因此语文课外阅读的质量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现状

首先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

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

以读为本,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

其次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

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应用,是表达;读促进写,写带动读。

古人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使学生读写能力得到提高,只有抓好学生课外阅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写作能力。

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

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课外阅读还可以能帮助学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人格;能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

可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为他们认识社会和人生,进而形成应对社会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对学生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但目前我国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他们的阅读无计划、更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些严重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10本书以上的学生很少,还有的学生一学期阅读不到一本书。

这种阅读率走低的态势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

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却很大,普通存在“三实三虚”的现象,即“重数量轻质量、重兴趣轻引导、重内化轻外化”,课外阅读没能真正落到实处,效果不尽人意。

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法

课外阅读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一起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在语文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助力呢?

这就要我们教师通过一定方法的引导,让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身上扎根,让阅读与教学化为血脉与骨髓是关键。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的“导”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教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

在关注教科书的同时关注与本学科知识有关的课外知识。

教师可以依据大纲,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读书,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可以设置问题,诱导学生对名著的阅读。

名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而经久不衰,中学课本中涉及一些篇目,教师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要设置一些问题,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由学习选段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例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后,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

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成功逃脱了吗?

结局如何?

这个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去阅读《水浒》这部长篇小说。

教师也可以对课文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

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课堂的精彩品尝,诱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扩展阅读法,使学生的阅读触角自然向课外延伸,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先安排较多时间和学生一起分析、研讨。

过程如下:

(1)自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2)查工具书自己答疑,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

(3)分组朗读,模仿朗读带读,从朗读时的语气、声调感受体验到文章的诗情画意、丰富的人文性。

(4)合作互助,学生互相解答疑问,教师在一边点拨引导,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研究性地去阅读文章。

(5)要求学生在有所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再一次阅读、感知。

(6)介绍作者、推荐其他作品。

教师在这个时候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及作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学生就会有很大的阅读兴趣,自己会找一些相应的书籍来看,因为文质兼美的《春》很容易让学生对朱自清的作品产生阅读兴趣。

(二)教师的“导”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

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内驱力,课外阅读要靠自觉、自学。

心理学试验证明:

人在有兴趣时会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奋,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营养,并把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都调动起来,呈现出积极活跃的状态,激起饱满的热情,产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因此必须淡化阅读的目标,要让学生放开思想去自由地阅读,把阅读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应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主要在“导”上做文章。

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

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英雄明显充满着极大的敬意,对成功充满着强烈的渴望欲,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具有强烈的关注意识、参与意识,极想以一个

成人的角色走进世界。

教师要多多的了解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阅读教学的计划,只有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化起来后,他们才会自主踊跃地去阅读。

(三)让学生品尝轻松自主阅读的乐趣。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自主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在经过必要的准备后,老师可以带学生到阅览室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并想想为什么要摘抄。

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教室里展览出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各抒己见,这样他们动口、动手又动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原来想读书的学生阅读的兴趣更浓,原来被迫读书的学生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变得积极主动,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

教师首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如:

精读、略读、速读以及三步、五步阅读法,然后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并给自己一定的调整

空间。

教师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情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

学生的说、读可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实现多元化、开放性,要多鼓励学习,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认真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样他们就会意气风发、兴致勃勃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此外,教师可关注有关媒体,伺机诱导学生读书,也可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活

动,如组织文学社团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在竞争中激发、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课内示范,教给方法。

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初期,可利用课堂作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与抛砖引玉的作用。

课堂延伸所引入的主要是课外语段。

如学习《白杨礼赞》时,就可以读读《松树的风格》、《小草赞》等文中的语段,以便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了《中国石拱桥》,就可以读读《北京立交桥》中的语段,进一步了解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本的典范作用,注意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学到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由于有教本作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阅读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

在语段阅读的基础上,开设阅读课,重在课外短文的阅读指导。

阅读课首先要选好课外阅读内容,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

选择的方法:

可以由老师来指定,也可以由学生来推荐。

选择的原则:

从形式看,最好选择那些篇幅短一点的文章;从内容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

选择时就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

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效仿。

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浏览法。

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

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2、精读法。

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

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3、读书笔记法。

这是一种深化阅读,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

比较贴近生活,易引起学生感触的文章,采用此法。

可以在运用上述二种方法之后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阅读专门研讨写作方法之后,指导学生写出读书笔记。

运用此法,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把书读深读透,又能提高写作水平。

(六)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活动很多,这里介绍二种:

1、美文推介活动。

每位同学从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选取一篇认为最好的文章,推荐给全班同学。

推荐者可以对文章进行全面的介绍,也可以从某一角度入手进行推介。

这样,推介者为了向其他同学介绍该文,必须深入透彻地阅读,而其他同学如果听了介绍后,产生了兴趣,也会找来细细一读,即使不去读的同学,听了介绍,也对该文有了初步的涉猎与了解。

这个活动可以促进学生阅读的广度和宽度。

2、文摘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

定期组织对阅读摘记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既是阅读方法的交流,也是阅读效果的检验。

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同时,也是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一次互查。

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七)制定措施,培养习惯。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再加上当前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要让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是困难的,尤其是在倡导课外阅读之始。

因此,必须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帮助学生制订相应的课外阅读措施。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要求:

1、保证每天一定的阅读时间与数量,可以因人而异。

2、阅读的同时要动笔,或摘名言警句,或摘精彩片断,还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圈点批注。

3、精读的文章还要写读书笔记,读写结合,相互促进。

4、阅读时要思考。

古人云:

学而不思则罔。

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

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定期检查、不断督促,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最终成为自身的一种生活需求。

三、在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发展性评价

现在我国的语文教学水平评价总体上表现出“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与国外发达国家重视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形成鲜明对比,阻碍了学生大语文观的形成。

当前对中学生课外阅读评价存在的一些通病。

1评价观念较为落后。

首先是家长的观念。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觉得孩子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课外阅读”是“不务正业”。

其次是老师的观念。

也是受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往往采用测试的手段,只注重结果,评价手段单一。

2评价与日常生活脱节,评价标准有些虚,实用性很差。

3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难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发展性的跟进,也难让学生自觉形成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与自主性。

建立怎样的评价体系呢?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应从阅读数量上建立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

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老师曾说:

“目前学生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阅读量太少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且新《大纲》规定:

“扩大阅读视野……课外

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可见,一定的阅读量,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思维,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

为此,教师首先应从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其良好的习惯的角度,来确定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读完的书的量。

首先要按年级,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实施。

高中三年实现阅读量达到300万字的目标,并非易事,应考虑以下因素:

高一到高三的学习任务日益加重,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课外阅读的量过大,则成为学生的负担;阅读量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高一、高二阶段学生的世界观正在形成,知识积累尚不丰富,阅历比较单薄,对社会理解不深等等。

以下量化表可供参考: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阶段实施量化表

f年级

任务

高一

高二

—、_-.

咼三

合计

名著

8部

4部

2部

14部约240万字

科普读物

5种20篇

3种15篇

3种10篇

约25万字

人文读物

2种15篇

2种15篇

4种20篇

约40万字

其次是要建立个人课外阅读记录,国外的评价指标比较注重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而国内的指标则偏重于教师方面的要求。

比如,米斯提出的终极评价指标有:

“学生是否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东西;正规的活动结束之后,学习是否继续进

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验所制定的目标或所期待的成果,实际上是否已得到满

足;这一学习经验同学生所具有的其他学习经验之间是否具有不矛盾的连续系统的关系;通过课外阅读活动,是否看到了教师所期待的影响;同以往的做法相比,这项活动是否是低成本的;在活动中志愿参加的人数和水平,能否维持或提高。

”显然,我们的评价指标亦应把关注的核心落在学生个人的提高和发展方面。

因而,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应建立个人的阅读记录。

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作品,分门别类的做好记录,这样就便于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可随时进行自我评价、督促。

由于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自行掌握评价标准,所以,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每个有差异的个体都在自

我评价过程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参与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到了保证作用。

下以下表格可供参考:

课外阅读记录表

姓名:

班级:

阅读时间:

记录时间:

1、读物名称:

2、读物类别

3、读物的主要内容:

4、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这些好词语:

5、阅读完这份读物,我最大的收获是: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

(二)从阅读质量上建立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

首先要形成课外阅读自检体制,让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长时间以来,我们习惯于以教师的讲授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却所获无多。

读了十年书,有的学生读懂一篇文章仍有困难,这是为什么呢?

因之一是忽视了“学习主体”的作用。

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内阅读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处处为如何适应教材、教法、作业而苦恼。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学会学习: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未来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

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学习者应该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知识的接受者”。

因而,建立学生课外阅读自检体制,就是通过学生自选文章,自我研读,自我命题,自我作答,答案不再是教师授予的东西,而是学生读后的自我感受与体验。

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命题的方式,用点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而培养他们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创造精神。

其次是进行阅读考级。

所做的事情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有时就是一种最好的评价,所以,如果课外阅读在质量上的自我检测是一种“孤芳自赏”式的表彰,那么,阅读考级则是阅读成效的“权威”认定。

它不失为是检验读书内容、巩固读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如威海市教研室推行的“阅读考级细则”,就很具可行性:

阅读考级共十一级,每学期一次,考取一级,也可提前考取下一级别,其中第十一级为拔高级。

操作中,依据考级项目中的必读书目和学生在申报时填报的选读书目,命题考试。

考级过程先由学生提出申请、填写申报表;接着资格认定;最后考级;发证。

申报表由姓名、性别、年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等内容组成。

资格认定:

由学生推荐的评委对申报者的读书笔记等进行检查,以确定其是否有资格参加阅读考级。

考级:

一般由两名主持人(一名教师、一名学生)主持,五——七名评委(评委由学生推荐的读书小博士组成),考级内容有口试、笔试,有必答、抢答,最后由评委依据参加考级者各项内容所得星数进行等级认证,一般需得到总星数的80%以上,方为考级成功。

发证:

阅读考级证由威海市教研室统一制作,证书内容为:

XX同学

祝贺你顺利通过级考核,特发此证。

威海市课外阅读考评委员会

通过阅读考级,能有效地使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调动了其参加课外阅读的自觉性、积极性。

(三)从阅读反馈上建立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

首先是让课堂成为学生显示课外阅读优势的平台,成为评价课外阅读成效的试金石。

要尝试以开放型课堂教学取代“封闭性”阅读教学,将阅读欣赏的话语权交给学生。

尊重学生的审美习惯,以学生的视角解析作品。

尊重学生的价值判断,以学生的标准评价作品。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就是尊重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的权力,我们没有理由否定他们真诚的感受,而应为他们“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的睿智和勇气喝彩!

其次是让课外阅读在其他学科中显现威力,把课外阅读对其他学科的辐射转化为评价的指标。

还记得,我校一位物理老师在高考物理成绩不理想时说的话:

“学生物理成绩不好,是语文老师没教好。

”这有点不是滋味的话正好印证了叶圣陶所说的:

“语文是工具。

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

”可见,语文跟其他各科有着密切联系。

课外阅读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沟通,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努力创设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情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而其他学科亦应摒弃学科界限的狭隘观念,在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对本学科的促进作用,拓宽课外阅读运用的领域,不再湮没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工具性,各学科间不再独自为战。

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史地、理化、生物、科普等通俗读物,希望他们博览群书,厚积薄发。

我在长期的调查、分析、实践的过程中,深知要扭转课外阅读不尽人意的现状并非易事。

但我们却可由自身做起,调整对课外阅读的陈旧观念,摆脱阅读目的的功利性,还学生一个自由阅读的空间;教师自身的阅读亦应与时俱进,消减阅读中与学生的鸿沟。

让学生的多元思维、多元阅读结论在课堂中、考试中有存活的空间。

让阅读教学有可持续发展的土壤。

结束语

两年的进修学习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

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

两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很忙碌却也收获不少,在论文即将交付之际,我很高兴。

我要感谢我最尊敬的老师。

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树立了宏伟的教学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还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

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3、《叶圣陶教育读本》(叶圣陶)

4、《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周卫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5、《阅读心理学》(张必隐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