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案例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491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方程》案例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解方程》案例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解方程》案例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解方程》案例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解方程》案例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方程》案例知识讲解.docx

《《解方程》案例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方程》案例知识讲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方程》案例知识讲解.docx

《解方程》案例知识讲解

《解方程》案例

《解方程》案例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7-58页“解方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1世纪教育网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解法。

四、教学用具: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课件、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㈠课前谈话,复习旧知

1.教师: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生:

方程。

教师:

什么是方程?

生: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师追问:

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生:

x+5=30

(反思:

复习“方程”的概念并举出具体的例子,为后面“方程的解”与“解

方程”的概念教学做必要的铺垫,为难点突破打下基础。

|_L()克I■丿=()克

师:

长方体多少克?

正方体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长方体60克,因为40+60刚好是100。

生2:

正方体55克。

因为150减去40等于110,这是两个正方体的重量,然后除以2,就是55克。

教师板书:

40+()=10040+2X()=150

(反思: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事实上,学生在二年级就已经学过这样的填空题:

3+()=8,这已经是方程的雏形。

上面的例子,通过简单的复习,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填空题和今天要学习的解方程联系起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同时引进了今天需要用到的探究知识的工具:

天平。

㈡创设情境,引出方程

猜球游戏:

(课件出示一个皮球盒)

教师:

这是一个装有皮球的盒子,大家猜一猜里面有几个皮球?

生1我猜里面有5个球。

生2:

3个。

生3:

10个

师:

大家猜的都有可能,那你觉得用什么来表示这里的球数比较好呢?

生:

用x表示。

师:

要想准确知道里面有多少个皮球?

我再给大家一些信息。

(课件出示书本例1的题目)

勺4*

师提问: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列出方程吗?

生1:

X+3=9生2:

3+X=9生3:

9-X=3生4:

X=9-3

教师板书以上方程,重点研究第一个方程。

指出:

第四个方程是在算式前面加上X=”,形式上是一个方程,本质上是一个算式。

一般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允许这样写。

(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

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势:

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任意大小的数,更能够表示未知的数量。

这为后面的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也从中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㈢探究算理

1.引导探究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

出示:

x+3=9

师:

你们知道这里的X等于多少吗?

学齐声:

X=6

师:

这个答案6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1:

因为6+3=9,所以x=6

师:

说得好。

这节课我们就用另一种方法来求出X的值。

我们先要请我们的天

平朋友来帮忙。

(课件出示天平)

(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已经知道x=6,这是一个无法

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的问题。

那么,如何让学生心甘情愿的拿出“天平”这一工具来解决今天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呢?

因为在复习旧知环节,学生就已经知道了“天平”与方程存在某种联系,所以,教师在这里开门见山,直接请出天平,学生此时此刻既充满好奇,也有迎接挑战的期待。

教师:

在天平上如何摆放物体才能恰当地表示出X+3=9这个方程?

学生:

天平左边摆X加3个皮球,天平右边摆9个皮球。

教师:

(课件出示摆放效果)皮球不好摆放,我用小方格来代替。

要得出X的

值,在天平上如何操作?

(反思:

课件制作方格和皮球,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

这里不过是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来,让问题解决更有普遍意义。

学生:

从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小方格。

(课件显示:

左右圈出3个)教师:

大家同意吗?

为什么同时拿走的是3个小方格?

学生:

要使天平的一端只有X,只能同时拿走3个小方格。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天平两端同时拿走3个小方格。

刚才的过程用式子怎样表示呢?

学生说后板书:

解:

X+3-3=9-3

X=6

教师提问:

仔细观察这个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强调:

1.因为是求方程的值,一般先写上“解”字。

2.求X的值的过程每一步都是等式,而且每一步的等号都要对齐。

教师:

现在谁愿意再来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样求出X值的?

学生: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3,方程左边只剩X,左右两边仍相等。

尝试检验:

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需要来检验一下。

如何检验呢?

(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引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检验过程,并且板书。

检验:

方程左边=X+3

=6+3=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这里X=6就

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也就是我们刚才算的这个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用红粉笔框出解方程的过程)请大家翻到书本第57页,划出有关的

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概念,让学生齐读一遍。

师:

读了以后,你觉得哪些是重点的词?

生:

解方程和方程的解。

师:

谁能说说两个“解”字有什么不同?

生: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而“解”方程是求出这个数的过程。

师:

说得非常好。

我补充一下:

方程的“解”是x的答案,是一个具体的数字,

是一个名词。

“解”方程是一个动词,解方程的目的是为了求出方程的解。

把X6代入学生列出的另外几道方程说明这些方程也是正确的。

教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解X+3=9这个方程的?

解方程(X+a=b)的步骤:

1.先写“解:

”。

2.方程两边同减,使等式成立。

3.求出X的值。

4.检验。

小结:

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使计算更准确。

(新课程与老教材在解方程的方法上有较大的差别。

老教材是在学习加减乘除各部分关系的基础上,利用这些关系把方程进行变形,从而达到解方程的目的。

新教材没有要求学生记住这些复杂的关系,自然也就无法运用这些关系达到解方程的目的了。

新课程巧妙的运用到天平这一工具,让学生在秤量中体会等式的性质,再运用这一性质,达到解方程的目的。

实际上,这有利于衔接中小学的教材。

著名专家吴正宪说:

生成的渠道有千万种,但是生成的结果只有一个。

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所需要的场景,让学生在这种场景中探究出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实际上,利用实物天平是会出现很多的不可避免的困难的:

如天平精确程度太高,很难出现教学所需要的“平衡”状态。

操作难度太大,容易出现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的状况。

所以,本节课用课件展示和用双臂表示天平的左右盘的方式相结合,减轻操作难度,让学生重点领会天平里面包含的算理。

2.自主探究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

师:

大家会解X+3=9这道方程,这一道你们会解吗?

(板书:

X-3=9)请完成在

本子上,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跟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一下再解。

(师巡视,指一学生板书,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交流、反馈。

(对照解题步骤分析,同时把解题步骤补充完整。

师:

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要同时加上3?

生: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

(指着板书)这里哪个是方程的解?

(X=12哪里是解方程?

(红笔框出

来。

比较这两题(X+3=9X-3=9),你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解方程X+a=bX-a=b的不同地方。

(反思: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再通过自主探究,发展数学素养。

㈣巩固应用

1.选一选:

后面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32=76

(①X=44②X=34③X=108)

(2)X-72.1=14.5

(①X=86.6②X=57.6③X=76.6)

(3)38.2+X=51.6

(①X=23.4②X=89.8③X=13.4)

让学生先用手势判断选几号,再指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样选的?

2.解方程。

3.2+X=4.6X-1.8=4

要求:

选一题写出检验过程,另一题进行口头检验。

(实物投影反馈:

重点说一说哪个是方程的解。

3.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㈤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方程

40+()=100

X+3=9

40+2

X()=150

解:

X+3-3=9-3

X=6

:

—解方程

验:

方程左边=X+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