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367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双眼视觉学课程代码:

1313、495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眼视光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主要阐述与双眼视觉相关的基本概念、检测方法及处理方法;异常双眼视觉的分类和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涉及正常双眼视觉和异常双眼视觉的检查和处理。

包括:

双眼视觉基础、双眼视觉检查、异常双眼视觉的检查及分析处理等。

双眼视觉学所涵盖的范围较广,是眼视光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对眼视光实践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既要掌握眼双眼视觉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双眼视异常的基础知识,又要学会综合运用双眼视觉知识,指导临床工作,有效地处理临床常见的双眼视觉问题为患者提供清晰、舒适和持久的视觉矫正。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双眼视觉学是视光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学生综合运用视光学知识,与临床密切联系的一门必需课程。

与视光学理论和方法、斜视弱视学等重要专业课程联系紧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正常双眼视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正常双眼视觉的生理及双眼视觉的发育,掌握斜视与双眼视觉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正常双眼视概述(重点)

识记:

双眼视觉的特点。

双眼视野的大小及与双眼视觉的关系。

理解:

双眼视觉的临床分级:

同时视、平面融像和立体视觉。

(二)双眼叠加作用(次重点)

识记:

双眼叠加作用的定义和分类。

应用:

双眼叠加作用与双眼视觉的关系。

(三)视觉方向(重点)

识记:

视觉方向的相关概念,包括视觉方向、眼位中心视觉方向、主视觉方向、二级视觉方向等。

识记:

视网膜对应点、Vieth-Müller圆的定义。

理解:

双眼视差与立体视觉的关系。

应用:

复视和双眼视觉混淆产生的原因。

(四)双眼融像(重点)

识记:

双眼融像、运动融像和感觉融像、Panum区和Panum空间的定义。

识记:

异常视网膜对应、抑制的定义及发生机制。

理解:

产生融像的原理及影响双眼融像界限的因素。

应用:

聚散和双眼视觉的关系,单视圆的测量方法。

(五)立体视觉(重点)

识记:

单眼立体视觉的产生机制。

识记:

立体视觉的相关概念,立体视力的计算。

理解:

常用立体视觉的测量方法。

(六)双眼视觉的神经解剖和视觉神经生理(一般)

识记:

双眼视觉的神经解剖。

识记:

双眼视觉产生的视觉生理。

(七)双眼视觉的发育(次重点)

识记:

视觉功能的发育时期和特点。

理解:

弱视的病因、分类和治疗方法。

第二章眼球运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正常眼球运动机制,了解扫视运动、跟随运动、注视、前庭眼反射和视动性眼震。

掌握眼球运动的检查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正常眼球运动机制(重点)

识记:

扫视运动、跟随运动、前庭眼反射、视动眼震、注视性眼球运动的定义和生理机制。

理解:

眼球运动与阅读的关系。

(二)眼球运动的检查(重点)

识记:

眼球扫视运动、眼球跟随运动的检查方法。

识记:

注视的检查、前庭眼反射的检查方法。

识记:

眼球运动测试结果基本原理。

理解:

调节和聚散功能、感觉融像、平面融像及立体视觉的检查方法。

应用:

眼球运动检查结果的处理。

应用:

扫视运动的客观、主观检查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第三章不等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不等像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掌握不等像的检查和处理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不等像视的基本概念(重点)

识记:

不等像的定义、视网膜像大小的决定因素及放大效果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理解:

不等像的决定因素:

光学因素和神经因素。

理解:

棱镜和棱镜的适应。

应用:

透镜、棱镜对不等像的影响。

应用:

叶房的概念及应用。

(二)不等像的检查方法(次重点)

识记:

双眼复像大小比较法、交替遮盖试验、Turville测验、Maddox杆与双灯法、新不等像测验、不等像检测器和空间等像计的检查原理和方法。

理解:

空间等像计的设计及应用。

(三)不等像的临床分析(重点)

识记:

不等像的病史和常见临床症状。

识记:

不等像与屈光状态及角膜曲率的关系。

理解:

不等像的诊断方法:

遮盖和夹式不等像矫正镜片。

(四)不等像的处理(重点)

识记:

有关不等像的处方决定。

识记:

等像镜的设计。

理解:

等像处方的考虑程序和不等像矫正时的一般原则。

第四章双眼视觉异常的概念和检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调节、聚散的基本知识、双眼视的基本检查方法。

掌握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

了解注视视差的检测和注视视差曲线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概念(重点)

识记:

调节需求和聚散需求;调节的分类;聚散的分类;AC/A比率的计算。

识记:

隐斜的定义及常见的测量方法。

理解:

调节与聚散的关系和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二)双眼视的基本测量方法(重点)

识记:

分离性隐斜的测量方法:

遮盖法、VonGraefe法、Thorington法的检测目的、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记:

正负融像性聚散的直接检测方法和间接检测方法的检测目的、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记:

感觉融像的检测;调节异常的检测;眼运动的检查。

应用:

调节参数和聚散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值。

(三)双眼视的特殊测量方法(次重点)

识记:

注视视差的定义、检测方法及注视视差曲线的基本知识。

识记:

相联性隐斜的检测方法。

理解:

注视视差曲线的确定及应用分析。

第五章双眼视异常临床分析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图形分析法的图表绘制方法。

掌握Sheard准则、1:

1准则和Percival准则内容以及相关的应用。

熟悉标准值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图形分析法(重点)

识记:

图表的结构和图表的绘制方法。

识记:

双眼视异常的图形分析、调节滞后和近感知性聚散的图形表现。

理解:

Sheard准则、1:

1准则和Percival准则的图形表达。

应用:

图表的绘制,根据绘制的图表分析双眼视功能。

(二)标准值分组分析法(重点)

识记:

Morgan分析法的内容和正常值。

识记:

视光学扩展项目分析法内容和分析步骤。

(三)综合分析法(重点)

识记:

双眼视异常的症状。

应用:

综合分析法流程。

应用:

AC/A比率在双眼视觉分析中的用途。

第六章常见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非老视性调节障碍、聚散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

掌握老视的双眼视觉异常的处理。

熟悉垂直位双眼平衡的处理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非老视性调节障碍(重点)

识记:

调节功能的检查内容、调节异常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理解:

调节异常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应用:

调节异常者的实例分析和处理。

(二)聚散系统障碍(重点)

识记:

聚散功能基本检查内容、聚散障碍临床表现。

理解:

聚散障碍类型及处理原则。

各种聚散障碍的图形表现。

应用:

聚散障碍者的实例分析和处理。

(三)老视(重点)

识记:

老视者的调节幅度和验配老视附加镜的规则和测量方法。

识记:

老视者的双眼单视清晰区的特点。

理解:

老视者的外隐斜的矫正方法和图形表现。

应用:

老视双眼视觉异常者的实例分析和处理。

(四)垂直位双眼平衡失调(次重点)

识记:

垂直位双眼平衡的测量方法。

理解:

垂直位双眼平衡失调的处理方法。

第七章非斜视眼双眼视异常的处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非斜视眼双眼视异常的处理方法,了解不同双眼视觉异常的首选处理方法。

掌握视觉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屈光矫正(重点)

识记:

屈光不正量的大小对双眼视觉产生的影响。

识记:

睫状肌麻痹验光。

理解:

屈光矫正的与双眼视觉之间的关系。

(二)正或负球性附加镜(重点)

识记:

正负球性附加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理解:

正负球镜附加与双眼视异常的关系。

应用:

使用球镜附加改善异常双眼视功能。

(三)棱镜(重点)

识记:

临床上使用棱镜解决双眼视觉问题的情况分类:

水平缓解棱镜、垂直缓解棱镜棱镜作为视觉训练的起始;无法使用视觉训练或训练失败后使用棱镜。

识记:

水平缓解棱镜处方遵循的准则即Sheard准则和Percival准则。

垂直缓解棱镜处方的确定原则。

理解:

棱镜与视觉训练的关系;无法使用视觉训练或训练失败后使用棱镜矫正眼位、缓解症状。

应用:

使用棱镜改善异常双眼视功能。

(四)视觉训练(重点)

识记:

视觉训练的历史和视觉训练的方式及注意事项。

理解:

调节功能训练的方法、适应症、步骤和注意事项。

理解:

聚散功能训练的方法、适应症、步骤和注意事项。

应用:

根据双眼视觉异常选择适当的视觉训练方法。

第八章复杂性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与电脑相关、与学习障碍相关、屈光手术相关的双眼视觉问题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

了解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与电脑相关的双眼视问题(重点)

识记:

电脑视觉综合征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知识。

理解:

电脑视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应用:

电脑视觉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视功能的治疗、眼部原发病的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用眼习惯的改变和改善电脑工作条件和环境。

(二)与学习障碍相关的双眼视问题(次重点)

识记:

阅读困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理解:

视觉效率障碍与阅读困难,内容包括眼球运动与阅读的关联性和调节、双眼视与阅读困难的关系。

应用:

阅读相关视觉效率问题及阅读相关的评估和诊断方法。

应用:

阅读困难的眼部影响因素;与阅读相关视觉问题的治疗。

(三)屈光手术相关的双眼视功能异常(一般)

识记:

屈光手术的光学原理和意义。

识记:

屈光手术后常见的双眼视问题和产生问题及原因。

理解:

屈光手术相关的双眼视问题的检测内容和诊断方法。

应用:

屈光手术后双眼视问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第九章斜视引起的双眼视觉异常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斜视的基本知识,了解斜视对视功能的危害。

掌握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和注视异常的基本知识。

熟悉复视、混淆视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了解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双眼视觉异常的处理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斜视概述(重点)

识记:

斜视的概念及分类。

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的病因和特征。

理解:

斜视对视觉功能的危害,引发双眼视觉异常和弱视的原因。

(二)斜视引起的双眼视觉异常(重点)

识记:

视觉抑制、视网膜异常对应、注视异常的定义。

理解:

视觉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和注视异常的产生原因和检查方法。

识记:

斜视对三级视功能的影响和三级视功能异常的检查。

(三)共同性斜视双眼视觉异常的训练方法(次重点)

识记:

消除抑制的训练的原理、训练方法。

理解:

融合训练方法及各种训练方法的主要目的。

理解:

异常视网膜对应的治疗原则、适应症和治疗方法。

识记:

建立中心注视和改善弱视的方法。

(四)非共同性斜视双眼视觉异常的非手术处理方法(次重点)

识记:

复视和混淆视的发生原理和分类。

识记:

代偿头位形成的原因、代偿头位的成分及与麻痹肌的关系和代偿头位的处理方

法。

理解:

复视和混淆视的检查和临床诊断方法及处理方法。

第十章屈光性弱视矫治与双眼视重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弱视与年龄的关系,掌握屈光性弱视的病因和临床特征。

掌握屈光性弱视的处理和双眼视重建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屈光性弱视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一般)

识记:

弱视的概念。

理解: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生机制。

理解:

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与敏感期和弱视的关系。

(二)屈光性弱视的特征和预后(重点)

识记:

屈光性弱视的体征、症状和临床特征。

理解:

屈光性弱视的年龄、屈光不正量或屈光参差量等与弱视预后的关系。

(三)屈光性弱视的处理和双眼视重建方法(重点)

识记:

屈光性弱视的矫正方案:

矫正屈光不正;改变球镜、使用棱镜来改善视轴的对应情况;弱视治疗;视觉训练。

识记: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综合处理方案。

理解:

遮盖法治疗弱视和弱视训练。

理解:

屈光性弱视治疗中的双眼视重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视觉疲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视疲劳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产生视疲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双眼视觉异常引起的视疲劳(重点)

理解:

非老视性调节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疲劳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理解:

非斜视性聚散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疲劳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理解:

老视引起的视疲劳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二)其他原因引起的视疲劳(次重点)

识记:

眼部因素引起的视疲劳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识记:

全身因素引起的视疲劳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识记:

环境因素引起的视疲劳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应用:

视疲劳的诊断方法。

第三部分实践环节

实验一隐斜的检查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掌握隐斜的检查方法及不同检查方法的差异。

二、考核的内容

1、使用遮盖法检查斜视及结果记录。

2、使用马氏杆检查斜视及结果记录。

3、使用VonGraefe法检查斜视及结果记录。

4、不同检查结果差异的原因。

5、不同检查方法检查斜视时的注意事项。

实验二调节的检查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掌握调节的检查内容、方法和结果记录方法。

二、考核的内容

1、调节幅度的检查方法—近点法和镜片法。

2、调节反应的主、客观检查方法和结果记录。

3、相对调节的检查方法和结果记录。

4、调节灵敏度的检查方法。

实验三聚散的检查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集合幅度的方法。

2、掌握聚散力的检查方法。

二、考核的内容

1、测量集合近点的方法和结果记录。

2、远距离、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检查方法和结果记录。

3、远距离、近距离垂直聚散力的检查方法和结果记录。

实验四Worth4点和立体视觉的检查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Worth4点的检查方法和结果判断。

2、掌握立体视觉的检查方法。

二、考核的内容

1、Worth4点检查抑制、融像。

2、立体视觉的检查方法。

实验五图表的绘制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1、熟悉图表的结构。

2、掌握图表的绘制方法,了解正常图表的形状及图表中各线所代表的含义。

3、掌握双眼单视清晰区的特点。

二、考核的内容

1、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图表。

2、根据隐斜线区分双眼视的异常。

3、根据图表计算AC/A比率。

实验六视觉训练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用的调节训练方法。

2、掌握常用的聚散训练方法。

二、考核的内容

1、推进训练法的目的和训练步骤。

2、翻转拍训练的目的和训练步骤。

3、生理性复试线训练的目的和训练步骤。

4、立体图训练的目的和训练步骤。

实验七综合实验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双眼视觉的测量的基本内容。

2、根据测量内容绘制图表并做分析和处理。

二、考核的内容

1、双眼视觉测量的基本内容。

2、根据检查结果绘制图表并使用屈光矫正、棱镜准则和球镜附加的方法提出处理方法。

第四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

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双眼视觉学》王光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学时:

本课程共6学分,其中理论课4学分,实践课2学分。

建议总学课时10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正常双眼视觉

6

第二章

眼球运动

4

第三章

不等像

3

第四章

双眼视觉异常的概念和检查

12

第五章

双眼视异常临床分析方法

8

第六章

常见双眼视异常的临床分析

12

第七章

非斜视眼双眼视异常的处理

10

第八章

复杂性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分析

4

第九章

斜视引起的双眼视觉异常

6

第十章

屈光性弱视矫治与双眼视重建

4

第十一章

视觉疲劳

3

合计

72

实践课36学时分配如下:

实验

内容

学时

实验一

隐斜的检查

4

实验二

调节的检查

8

实验三

聚散的检查

8

实验四

Worth4点、立体视觉的检查

2

实验五

图表的绘制

4

实验六

视觉训练

4

实验七

综合实验

6

合计

36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

"识记"为20%、"理解"为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

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

3:

3:

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

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双眼视临床分级的第一级是()。

A.同时视B.平面融像C.立体视觉D.抑制

(二)多项选择题

1、集合不足的特征有()。

A.NPC后退B.远距隐斜正常C.近距高度外隐斜D.近距NRC低

(三)填空题

1、单纯外隐斜的首选治疗方法是。

(四)名词解释

1、生理性复视

(五)简答题

1、屈光不正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六)论述题

1、试述调节异常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