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课教学时效的尝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360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历史课教学时效的尝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提高历史课教学时效的尝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提高历史课教学时效的尝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提高历史课教学时效的尝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提高历史课教学时效的尝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历史课教学时效的尝试.docx

《提高历史课教学时效的尝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历史课教学时效的尝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历史课教学时效的尝试.docx

提高历史课教学时效的尝试

提高历史课教学时效的尝试

朱旭明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陶行知先生认为: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绝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绝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民主、开放、和谐的过程,其涵义是使学生在无压抑、求新异的发展空间下,不受任何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实。

教案:

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

生:

老师,我觉得,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是次要的,而国民党的抗战是主要的。

师:

为什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生:

从课本内容看:

从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保卫大武汉到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等,国民党承受着日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军事压力。

师:

有一定的道理。

从整个抗日形势来看,国民政府的抗战,是抗日战场的主要力量,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则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生: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国民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师:

(迟疑了几秒钟)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路线和方式有什么不同?

生:

国民党坚持的是片面抗战路线,阵地战;而共产党坚持的是人民战争的路线,游击战。

师:

国民党是否自始至终坚持坚决的抗战政策?

生: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内部曾一度出现投降逆流。

师:

当时国共关系怎样?

生:

国民党掀起反共摩擦。

当时,国共关系降至抗战以来的最低点。

师:

后来国共关系向什么方向发展?

抗战大方向又向什么方向发展?

生: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局为重,抵制了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克服了投降倾向,使抗战沿着人民战争的路线向前发展。

师:

那么,是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斗争的最后胜利呢?

生:

(笑)是中国共产党。

二、纵横设疑,强化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通过对历史知识、现象,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归纳,揭示事物变化的内在联系、规律及本质特征。

教学中,根据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欲望,层层设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共同的探索中,使思维向更深层发展,强化思维的深刻性。

教案一:

老子与“无为”

师:

“无为”是什么意思?

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生:

是“无所作为”的意思,消极的。

师: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写《老子》这部书呢?

干脆让一切都自生自灭算了。

生:

他是想让自己的学说流传下来。

师:

流传下来干什么?

生:

也许能对社会有点作用吧?

师:

这样看起来,无为变有为了,能不能找到老子学说中积极的东西?

生:

“以天下之至柔,克天下之至刚。

师:

还有吗?

生:

“治大国如烹小鲜”。

师:

在这里,老子的学说显然成了一种政治思想,他是在为一个理想的国度做设计。

生:

那就是有作为。

生(其他):

那为什么不直接叫“有为”,而叫“无为”呢?

师:

对啊!

生:

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生(其他):

对,应该是“有所不为”的意思,是一种积极的、入世的态度。

师:

顺其自然的意思。

教案二:

关于建立和谐社会。

师:

我们现在要建立和谐社会,这就要求社会每个成员宽容、尊重他人,有敬畏。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类似的东西?

生:

有。

孔子主张“仁”,“仁”就是爱人。

师:

还有吗?

生:

还有墨子主张“兼爱”,也是爱人。

师:

很好。

既然儒家和墨家都主张爱人,并且身体力行: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那么为什么孟子还要攻击墨子是“禽兽”?

生:

老师,原话是什么?

师:

孟子攻击墨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生:

老师,我们还是不太明白。

师:

同学们,兼爱的兼是什么意思?

生:

互相的意思。

师:

对。

兼爱,其实是一种无差别的爱,那么,儒家的“仁”是有差别的还是无差别的?

生:

不知道。

师:

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张上下有序,不能僭越。

那么,他主张的“仁”有无差别?

生:

有,是一种有差别的爱。

师:

这就对了。

正因为墨子主张兼爱,主张平等的爱一切人,所以,儒家认为他抹煞了君臣父子之间的界限,所以才攻击他是“禽兽”。

教案三:

暴力合理,还是不合理?

师:

同学们,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那么,就我们所知,世界史上,还有谁也有类似主张?

生:

甘地,还有托尔斯泰。

师:

还有吗?

生:

还有马丁·路德·金、特雷莎嬷嬷。

师:

还有吗?

生:

还有基督耶稣、释迦摩尼。

师:

这些人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

都主张爱人,反对暴力,并且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有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师:

好。

同学们,当一个人、一个民族遭遇极端的不公正、不平等,甚至压迫、欺凌的时候,那么,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和解放是不是他或她们最合理、最公正的权利?

生:

是的。

师:

如果你们承认这一点,那么,用暴力的方式反抗压迫就最合适不过了,为什么这些先知反而反对暴力?

生:

反抗压迫的方式不只暴力一种。

而且,以暴抗暴只会导致暴力的恶性循环。

师:

更可悲的是,以暴抗暴往往使受害者堕落为新的施暴者。

生:

老师,我还是不能接受反对暴力的主张和实践。

师:

(沉思)这不怪你。

(稍顿)让我们沐浴在人类爱的阳光下,让爱的阳光慢慢融化人类心灵中的冰层吧。

三、就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展开辩论。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事实、事件中,至今尚无定论的史实比比皆是。

每个人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和出发点,可得出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结论。

如闭关锁国、洋务运动、殖民活动、拿破仑战争、苏联的道路等,它们给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多角思维的素材。

通过辩论,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论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最充分的锻炼,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教案:

命题:

秦始皇是一个应该肯定还是必须否定的人?

正方:

我们认为秦始皇是一个应该肯定的人物。

理由是他先后消灭了六国,结束了长达四五百年的分裂局面,使封建国家第一次走向大一统,从而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

这难道不值得大书特书吗?

反方:

问题是,秦的统一,并不是用经济和文化的方式由各国人民自觉、自愿完成的,而是用军事征服的手段来实现的。

仅长平一战,秦就活埋赵国降卒40万人。

嬴政执政后,大规模的杀戮、屠城时有发生。

秦的统一行动,不但残酷地杀害六国百姓,伤害了其他六国人民的感情,还严重破坏了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时就有民谣喊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也正是屈原宁死也不愿屈从秦国的原因!

况且,秦的统一,并未持续多长时间,由于秦的暴政,秦始皇刚死,大泽烈火就已熊熊燃烧起来,全国百姓很快又陷入战争的深渊中了。

由此可见,秦始皇必须否定。

正方:

也不尽然。

秦始皇首创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不仅在当时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成为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总不是杜撰的历史事实吧?

反方:

是事实。

谭嗣同说过:

“两千年之政治,秦政也;两千年之学术,乡愿也。

”秦政即暴政。

不仅在当时使社会经济陷于瘫痪,导致秦王朝的垮台,更重要的是,这种制度屏弃了群体的聪明和智慧,使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命运完全系于一人之手,成为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的最终推行者,成为中华文明在近代走向萎缩的祸根!

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呢?

正方:

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统一文字,这些都说明,至少,他是一个功过参半的政治人物?

反方:

一个国家、社会存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难道不是民众的生存与发展?

让我们看看历史事实:

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弃绝文化,不仅春秋战国时期那种活跃的文风、知识分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斥时弊的社会风气不见了,更可怕的是,知识成了悬在知识分子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谁还敢口谈诗书、著书立说、指点朝政?

所以,秦的统一,是对中华文明的摧残和破坏。

正方:

秦兴建的万里长城,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智慧的结晶,这总不能否认吧?

反方:

长城,春秋战国时就已存在,秦不过是把北方各国原有的长城连起来,况且,倾全国的民脂民膏,在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刚刚结束战争,大规模的杀戮刚刚结束,旷日持久地进行如此浩大工程,究竟有什么现实的作用呢?

照此推理,秦始皇修建陵墓,修建阿房宫,也应名垂青史了?

正方:

不管怎样说,统一总比分裂好。

反方:

不能笼统地这样讲。

卢梭认为:

最理想的国家是瑞士。

为什么?

他解释说:

一个国家太大,则对个体的压迫太重,导致个性的萎缩;太小,则又容易受到别国的欺侮。

所以一个理想的国家应不大不小。

国家数目多不是发动战争的唯一原因。

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见解。

历史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学生的创新见解如果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应尽可能地给予肯定、多鼓励、多点拨,帮助他们适时打开创新思维之门。

教案一:

鸦片战争的影响。

师:

同学们,刚才阅读了鸦片战争的影响,课本的主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是主要的。

那么谁还有其他的见解?

(沉默、思考了一会儿,接着开始活动起来,互相讨论了几分钟)

生1:

中国紧关的大门被打开,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带了进来。

生2: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被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生3:

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

师:

很好。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的最重要的历史事实是什么?

生: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对中国富强道路的探索。

师: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那么中国的结局会有几种可能?

生:

两种吧。

一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灭亡,另一种是在封建生产关系的内部,出现资本主义的因素,成长,壮大,进而缓慢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生:

还有第三种可能,即被列强所消灭。

教案二:

现代史上的三种政治体制比较。

师:

同学们,现代史上,有三种政治体制,谁来谈一谈具体是哪三种政治体制?

生1:

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传统民主制度;以德意日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体制;以苏联为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师:

很好。

这三种体制……

生2:

(激动地打断)老师,其实是两种。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说白了,就是法西斯主义体制。

师:

(有点意外)唔,既然这样,那么二战中,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国家,为什么还要和苏联结成盟国呢?

希特勒又为什么要进攻他的这个法西斯伙伴呢?

生:

作为美国,两害相权取其轻。

事实上,德国一投降,美苏很快成为互相敌对的国家,而且这种敌意和对抗一直延续到苏联解体。

至于德国嘛……,老师,您见过两条狗打架吗?

(教室里哄堂大笑)

师:

(有点尴尬)嗯……,这个,不过,我还是认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法西斯主义还是有很大的、本质上的区别的。

生:

(咄咄逼人的)请问,对内搞专制独裁、恐怖政策,践踏法制,残害无辜生灵;对外侵略,屠杀和平居民,是不是二者的共同点?

师:

是的。

生:

请问,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把整个国家变成一座军营,是不是二者的共同点?

师:

是的。

不过我认为,苏联的军事化是在德国的军事威胁下完成的。

生:

您该不会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是在德国的军事威胁下进行的吧?

师:

……

(几秒钟的课堂沉默)

师:

二战前苏联有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

有没有发动针对和平居民的大屠杀?

生:

苏联的东方战线的建立。

戈尔巴乔夫已经承认了的卡斯廷森林大屠杀。

就在2010年11月26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再次承认。

老师,苏联在肃反期间,共枪毙了多少人啊?

师:

这些都是铁的事实。

但是无论如何,苏联普通军民为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牺牲,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

五、撰写小论文。

撰写小论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对一些重点内容(包括时事热点焦点问题),我们可以用小论文的方式让学生去做,阐述自己的观点。

将有创新的论文作为范文进行讲评,给予表扬,特别的可以向报刊推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想一下,当一个学生的小论文出现在报刊,变成铅字的时候,他内心的欣喜!

当一个人产生一种成就感,并进而向未知领域进军时,他的个人潜力会发挥到什么程度?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却总是忘不掉自己年青时,第一次发表小块文章时的情景,那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事实上,我到现在仍然把它看成一生的重大事件。

众所周知,口语和书面语言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通过撰写小论文,可以缩短二者之间的差距,理清脉络,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学生脑手、空间和时间的问题,即:

鼓励学生敢于动脑、善于动脑;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善于动手;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教案:

论文题目:

1:

人物方面:

拿破仑、哥伦布、罗伯斯庇尔、秦始皇、孝文帝、商鞅、李鸿章、蒋介石。

2:

事件方面:

鸦片战争、拿破仑对外战争、殖民活动、苏联的解体、中华文化的勃兴与衰落。

3:

比较史实方面:

戊戌变法的失败与明治维新的成功、英法的近代化之路的比较、儒学与法学、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国共的土地制度之比较。

4:

其他:

和亲、佛教的东传、民族的融合、中国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变化、艰难的近代化之路。

六、模仿历史人物,再现、演绎历史事件,形成直观历史,创设虚拟教学情境。

教案一:

巴黎和会上的争夺。

我们找了几个同学,分别扮演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还有日本外相,通过表演,将大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争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经观察发现,学生不仅在语言上妙语连珠,且动作也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真是一堂让人难以忘却的观摩课。

教案二:

问题与主义之争。

由于涉及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所以,事先我让相关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了几天的准备工作。

上课时,我们找了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胡适与李大钊,然后就此问题展开激烈争论。

同学们踊跃参与的精神使我很受感动,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很遗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是更多的注意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案三:

革命与保皇之争。

为什么有许多现代化的民主国家至今仍保留着君主制?

加拿大为什么在全民公投中选择了英国女王为自己的领袖?

为什么在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人的生存环境比清王朝统治时期还要恶劣?

对于这些问题,我事先布置下去,让同学们先有个大体的思路,做到胸中有数,有话可谈。

对于当时的历史人物有个总体上的把握,基本上能理解当事人的心态、政治理想、奋斗目标。

一切准备就绪后,“康有为”、“章炳麟”、“孙中山”、“严复”、“黄兴”先后“粉墨”登场,有的同学还用纸糊了一顶瓜皮小帽,妆成康有为;有一个同学借了他爸爸的一件唐装扮成严复;至于“孙、黄”,则一色的西装革履,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被簇拥着坐在教室的中间。

一些教师也好奇地来凑热闹,教室窗户外面也站了人。

这一切,给表演的学生以很大的鼓舞。

在表演中,产生了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和冲动,使课堂呈现出一种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的充满活力的沸腾局面。

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人想超然事外是不可能的,学生的灵感、创造思维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一种积极的探索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

这种情绪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七、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许多学生反映历史课本身抽象枯燥,没有兴味,缺乏学习动力。

如果学生如此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必然收效甚微。

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趣和求知欲。

利用电教学手段形象化、直观性的特点,可以突破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加宽学生的知识面,生动具体的声像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对知识“讲深讲透”上,更体现在教师进行周密、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上。

过去那种单纯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旧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教学。

根据科研材料:

同一份学习材料,单纯依靠听觉学习能记忆60%,单纯视觉学习能记忆70%,视听觉兼用能记忆90%。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能把各种知识材料直观地显示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视听觉作用,扩大课堂活动的空间,有效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八、注重学科间互相渗透、交叉与综合,培养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

首先,要求我们综合科目的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历史教师除了钻研历史学科知识外,还要求学习政治、地理学科知识,政史地教师集体办公,互相听课,共同研究交叉点、结合点,对一些典型例子进行多角度分析,以期学生能开阔思路、举一反三。

教案一: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地理学科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去分析;

政治学科可以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分析;

历史学科可从原因和教训去分析。

教案二:

丝绸之路。

历史学科可联系张骞的凿空、班超经营西域;

地理学科可联系楼兰国的兴衰。

教案三:

黄河流域的变迁。

对于地理课来说,本题目自不成问题,但对于历史课来说,则千头万绪,跨度很大:

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秦汉时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文化发展地区;

魏晋时饱受战乱之害,短暂的统一与长期的破坏。

先后有曹魏、前秦、北魏、北周、隋统一过黄河流域,但很快又陷入长期的混战状态。

隋唐时,黄河流域继续发展。

两宋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黄河流域破坏严重,环境恶化,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

——好像坠入了一个可怕的魔咒,中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

探索是无止境的。

通过对历史课教学实践的探索,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其中更多的是不足和缺漏,这使我长久地陷入困惑,同时,也在深深地思考,怎样才能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路,在自己的脚下延伸。

2010-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