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322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docx

《古代汉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docx

古代汉语

1古代汉语(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指书面语。

2古代汉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书面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

3古代汉语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文言。

文言: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

古白话:

六朝以后在北方语基础上形成的,与一定时代口音相接近的新兴的汉语书面语.

汉字的性质和演变

1文字是记录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分为表音和表意俩大体系,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表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

因行示意,意寓形中。

2甲骨文:

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数是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所以称作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

从文字用途出发称贞卜文字或甲骨卜辞;从文字的出土地点称殷墟文字或殷墟书契,从书写方法称契文或契刻文字。

特点:

1形象逼真,颇似画面。

2异体字繁多。

3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4款式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随意性较大。

5字体纤细,笔势方折。

3金文(钟鼎文,铭文)

古人称铜为金,故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青铜器上的文辞为铭文;商州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钟是乐器,鼎是礼器,故称钟鼎文。

特点:

圆润浑实,中间杂有肥笔。

4六国文字(简帛文字)

六国文字是指秦以外齐、燕、赵、韩、魏、楚等各诸侯国的文字,即战国东方古文,六国文字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合称简帛文字。

特点:

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给识别六国文字带来很大的困难。

5秦国文字(大篆、小篆)

广义的大篆泛指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和金文,狭义的大篆是指小篆以前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

这种文字保留至今有籀文、石鼓文、诅楚文。

籀文是《史籀篇》上的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通行的文字笔画整齐,圆转匀称比小篆结构繁复因他是秦系大篆具有代表性的字体,有时籀文也代称秦系大篆。

特点:

笔画整齐,圆转匀称。

小篆:

称秦篆,是秦统一中国后令李斯等人制定推行的规范字体,小篆笔画圆转,符号性大大增强。

隶变:

汉字字体演变史最大最深刻的一次变革。

(线条变为笔画)

6隶书:

汉字字体演变史最大、最深的一次变革。

把小篆匀称的线条变成了方折的笔顺。

7楷书

8草书

9行书

 

汉字的形体构造

黄侃的《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不知笔意者,不可以言笔势。

笔意:

能够反映字的本意的字形(初文)。

笔势:

汉字字体经过演变逐渐符号化不能反映字的本意的字形。

一“六书”

前人分析汉字结构归纳六种条例: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一般多采用许慎的细目,班固的次第。

二、“六书”的内容:

1象形:

象形者,化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1)从意义划分上看:

自然现象

图示

星、水、川、州、云

人体及其相关

耳、自、目

口、齿、牙

心、又、爪、趾、之

人、子、女

身、大、首、页、面

生活用具设施等

门、户、衣

糸、丝()皿

火、舟、车()

田、囿、行

动植物

羊、牛、马、象、

木、草、禾、瓜

竹、来()、果

(2)从形体构造方式上看:

A纯体象形(独体象形)

B复体象形(合体象形、依附象形)

其他的一些象形字: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1)纯体指事(独体指事)

由纯粹的指事符号构成的指事字。

上、下、八、厶、攴

一、二、三、四、五、十

(2)加体指事(合体指事)

以象形字为基础加上只是符号构成的合体字。

本、末、朱、亦

大、交、天、夫

甘、曰、寸、厷

其他的指事字: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1)根据独体字的数目

A二体会意

从又从耳

从宀从豕

B三体会意:

从宀从元从攴

从宀从元从寸

C多体会意:

寒:

从宀从茻从人从仌

《说文》寒,冻也。

从人在宀下以茻荐覆之下有仌。

鸡-----鶏邓----鄧赵----趙为------爲

(2)根据独体字的字形:

异体会意(异文会意):

从木从斤

从人持戈

从人从木

从廾持戈

从肉从火

从廾持戈,并力之皃

从页从火

从不从用

从日在木下

从又从人

从日在木上

从小从土

从小从大

从少从力

同体会意(同文会意)

从、林、森、淼、惢、垚

从并朿炎:

从重火

其他的会意字:

3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例字分析

从口门声

从口土声

从糸且生

从言吾声

从巾白声

从艸亡声

从口有声

从辵声

从糸者生

从攴高声

部分行符和声符难以辨别:

从水顷声

从辵土声

从马朕声

从衣中声

从鸟凡声

从心及声

从虫凡声

从其声

从戉丁声

从衣声

从草日屯声

从禾干声

从八向声

从土才声

从网干生

从彡攸声

从肉攸声

肉:

胾肉,象形。

从肉北声

北:

乖也,从二人相背。

(2)形声字的变体:

A省形:

由于求简或结构匀称的要求,省去了形声字的形符的某一部分。

“考”:

老也,从老省,丂声。

(年纪大)。

攷(古代的考试考查):

从攴丂声

从履省,支声

从高省,丁声

从高省,夭声

B省声:

就是由于求简或者结构匀称的要求,而省去了形声字声符的某一部分。

从鬲,蟲省声

从山,鸟省声

从豕,高省声

从禾,省声

从糸,微省声

从夕,亦省声

觉(覺)

从见,学(學)省声

C亦声:

形声字的声符除表音外,还和形符一起具有表义的作用。

从女从取,取亦声

从女从昏,昏亦声

从土从平,平亦声

从水从夕,夕亦声

(3)形声字的重要来源

A同音分化

其-------箕易-------蜴莫-------暮

辟-----避、譬、僻

B同源分化

勾------、枸、笱、

其他的形声字:

用“六书”理论分析下列各字的结构:

阳(陽)

归(歸)

“四体两用说”:

清‘戴震: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字之用也。

(5)转注:

转注者,见类一首,同意想受,考老是也。

互为转注的一组字,必须同时具备三色条件:

A部首相同B字义相同C字音相同或相近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朋来是也。

1)假借义、本义与本字之间的几种情况:

A假借义占有本字,为本义另造新字(借而不还):

其-------箕易-------蜴莫-------暮羞-----馐亦-----腋

B本义占有本字,为假借义另造新字(借而又还):

辟-----避、譬、僻

C本义消失,假借义独占字体(废字利用)

而斯叔戚所

D本义和假借字共享字体(身兼二职)

耳之夫汝女

2)假借字的重要性

A假借虽不属于造字类,却是造新字的桥梁。

B扩大了汉字的使用范围,限制了汉字字数的无限膨胀。

3)假借与通假

A六书中的假借,是借用同音字来写意义抽象、难以用形象法造字的词,所谓“本无其字”;而字通假是已有本字,临时借用同音字来替代,特点是“本有其字”。

B用字通假一般是暂时的借用,而六书假借往往是长期的甚至久借不还,所谓鹊巢鸠占。

注:

假借和通假都是以音同音近为必备条件,而且指的是上古音,不是今音。

第四节分析字形,推敲字义

一、纯表意字与词义

1、通过古汉字的物象辨识词义

豆斤

《说文》:

豆,古时肉器也。

《说文》:

斤,斫木斧也。

一箪食,一豆羮,《鱼我所欲也》皆执利兵,无者执斤《左传》

假借义,植物的豆析会意,从木从斤。

破木也

大儿锄豆溪东《村居》斤假借义重量单位。

番撵

《说文》:

番,兽足谓之番。

《说文》:

撵,挽车也。

番是蹯的古字。

老妇恃撵而行《触龙说赵太后》

审(審)会意,从宀从番

宰夫胹熊番不熟《晋灵公不君》

本义:

触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

2、通过古汉字的事象辨识词义

兿(艺)

本义:

:

种植

后稷教民稼樯,树艺五谷。

《孟子》

伐:

十年春,齐师罚我。

《曹刿论战》

本义:

攻打

《说文*人部》:

伐,击也,从人持戈。

《说文*戈部》戍,守边也,从人持戈。

戒:

君子以除戒器,戒不虞。

《周易》警戒

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

《冯婉贞》告诫引申做诫

赵王乃斋戒五日。

《廉颇蔺相如列传》斋戒义,整洁身心行动。

执(執)

晋人执虞公。

《左传》逮捕

巫从旁望空代祝。

《促织》祈祷

3、通过古汉字的意象辨识词义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早晨

每至晴初霜旦。

《三峡》早晨旦日:

第二天。

旦旦:

天天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缝隙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礼记》味道美

圣心备焉。

《劝学》明达智慧

聖:

夸张耳口,表示广其听闻,以增长知识,从而通达事理。

二、形声字的形符与词义

《说文》:

头也。

题:

前额。

领:

整个脖子。

颈:

脖子前部。

项:

脖子后部。

颠:

头顶。

、、、

顿,从页屯声,本义是以头叩地,《中山狼传》:

“因顿首杖下。

颇,从页皮声,本义是头偏。

《说文》:

贝,海介蟲也。

财、货、贿,都从“贝”,“财”是金钱货物的总称。

“货”指一般财物。

“贿”的本义也是财物。

贵贱

购、贾、贺。

“购”的本义是悬赏征求;“贾”直接以贝从事商业活动。

“贺”指庆贺。

2.行符指示词的本义

发:

从弓声

戚:

《说文》“戚,

第五节古体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什么是古今字:

古今字:

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

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二:

古今字的来源:

1.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1)益—溢

澭水暴益《吕氏春秋》—溢:

水涨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吕氏春秋》—益:

增加

(2)暴—曝:

《说文》暴:

晞也

虽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曝:

曝晒

(3)责—债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债:

债务

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史记》—责:

责任

(4)奉—捧、俸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史记》—奉:

捧着;奉:

2.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莫《说文》:

日冥也,从日在茻中。

(1)莫—暮

日莫人卷。

《礼记》

暮:

傍晚。

(2)然——燃《说文》:

“然,烧也,从火肰声。

 

补充: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按字形结构贯彻六书条例,说明训诂,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安排的字典。

一作者

许慎,字叔重,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语言学家、文字学家,中国文学者的开拓者,有“字圣”之称,博学经籍,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

二《说文》体例:

正文十四卷,连《叙》共15卷。

首创540个部首,共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小篆是《说文》的正体,是说解文字形音义的基本形体,除正篆外,说文中常附有重文(即异体字),共1163个有古文、籀文、俗体等。

《说文叙》:

今叙篆文,合以古籀。

三《说文》的部首

《说文》首创540个部首。

《说文,叙》:

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其见首也,立一为耑(端)。

四“始一至亥”

指《说文》中540个部首,从“一”开始至“亥”结束,“万物生于一,毕终于亥”。

“据形系列”

部首的前后次序大致是“据形系联”就是把形体相近,相关的排在一起。

如:

页、百、面、首等每个部首中把意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

如言部:

记,讥

阜部:

陟、降、除、陛

邑部:

鄙、部、郎、鄢

说文四大家(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说文义正》

王筠《说文句读》、《说文事例》

五、《说文》的贡献与不足

1)贡献:

1首次阐发“六书”内容,并在说解中贯穿了“六书”体则,为分析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

2首次从汉字系统中归纳出540个部首,并创立按部首排列的汉字字典编纂法。

3《说文》保留下来的小篆是极为宝贵的文字资料是后代学者由隶变后的字形直接通向甲骨文、金文的桥梁。

4《说文》对语言学,古文献,史书及中国文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不足:

主要是时代局限导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