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与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314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蛇与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蛇与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蛇与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蛇与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蛇与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蛇与蛙.docx

《蛇与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蛇与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蛇与蛙.docx

蛇与蛙

毒箭蛙

开放分类:

生物、自然、蛙

毒箭蛙是一种体型非常小的蛙,身长一般不超过5厘米。

它们的颜色十分鲜艳,这是为了警告敌人:

不要碰我。

毒箭蛙主要生活在巴西、圭亚那、智利等地热带丛林里。

它们背部的皮肤里有许多毒腺,能分泌出极毒的粘液,这种粘液既可以润滑皮肤,又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研究表明,只要十万分之一克毒液,就可以使人中毒而死。

和其他蛙不同的是,毒箭蛙不捕食空中飞来飞去的昆虫,而是取食地面上的蚂蚁和螨。

它们是雄性育幼,雌性蛙身体比雄性大,但不哺育后代。

卵变成蝌蚪后,雄蛙会不辞劳苦地把孩子一个个分别是背到不同的地方,让它们独自生活。

因为蝌蚪是肉食性,两只在一起就会自相残杀。

巨蛙

开放分类:

游戏、网络游戏、介绍、梦幻西游、召唤兽

巨蛙,梦幻里的召唤兽,0级可以带,在沉船和东海岩洞中出现

攻击:

1080

防御:

0840

体力:

2700

法力:

1190

速度:

1309

躲闪:

1309

寿命:

8130~8760

技能:

弱火、慧根、幸运、水攻

成长率:

2.74/2.66  基因武器、蛙科

华西雨蛙

开放分类:

两栖类、动物

别名上树怀、竹王、桑王、雨蛙,属雨蛙科

国内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

国外分布于印度北部、缅甸东部、泰国、越南北部等地。

体形小,雄蛙体长34-38毫米,雌蛙39-43毫米。

吻宽圆而高,吻棱明显。

颊部垂直;鼓膜圆。

舌较圆厚,后端微有缺刻。

犁骨齿两小团。

指端有吸盘和马蹄形横沟;趾端形态同指。

背面皮肤光滑,腹面遍布扁平疣。

生活时背面绿色,头侧有紫灰及金黄条纹。

股前后方及跗庶内侧具黑色斑点,1-5枚不等。

腹面乳白色。

栖息于海拔750-2400米稻田地区。

常在树叶上铺匐匐着,或白天隐避在树洞或草丛中。

下雨夜晚大批外出活动有时百蛙齐鸣。

繁殖季节在4-6月,卵小,成团,产于小坑塘内。

蝌蚪体高而肥笨。

数量较多,在农作区可消灭大量害虫。

【药用】为雨蛙科动物华西雨蛙的全体。

【功效】活血止痛、活血生肌。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出血,外伤伤口久不愈合者。

【性味归经】涩、苦,凉。

入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5一10克。

【别名】雨蛙(《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我国陕西、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捕捉,将全体烘黄焙干,研粉。

中文名中美珊瑚蛇

俗名别名 

英文名 

地理分布中美洲太平洋沿岸及加勒比海沿岸。

繁殖方式卵生。

7月可产29-50颗卵。

习性栖息于森林中。

毒性极强。

体形特征全长不超过1公尺。

躯体上大多具有红色环纹等鲜明的色彩。

吻部为黑色,其后方则有宽幅的黄色环纹。

不过躯体上的黄色环纹就较为狭窄了。

黑色环纹数10-29节左右,至于红色环纹则多杂有黑色斑点。

食性以蜥蜴或蛇类为食。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森蚺

开放分类:

生物、蛇、动物

亚马逊森蚺(Anaconda)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长可达十米,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在五米半以下。

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有时甚至吞吃长达两公尺半的凯门鳄。

森蚺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以后几个星期,不用进

食。

尽管成年森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七百六十毫米。

幼蚺是胎生的,有时一胎达七十条左右。

许多幼蚺被凯门鳄(Caiman)吃掉。

幸存的长大后,就反过来吞食凯门鳄~!

他们被认为是世界最重的蛇。

喜欢生活在沼泽、浅溪和静止的河川中,是秦水性最大的巨蛇。

森蚺大部份在夜间活动,但也常在大白天看到它在晒太阳  

森蚺奇境

    在委内瑞拉荒野的中心地带,水土交融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地形,孕育了许多传奇的生物。

对冒险深入这片蛮荒之地的早期探险家来说,最骇人听闻的莫过于南美洲巨蛇——森蚺。

好几个世纪以来,猎手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种食人成性的百尺长怪物,而后者则隐没在种种传说的背后,与沼泽和密林纠结缠绕。

今天,生物学家冒险走进沼泽深处,他们的任务就是从传说与惊恐中揭开秘密,让我们有机会窥探地球上体型最大巨蛇的隐秘一生。

    森林沼泽在清晨的第一道霞光中苏醒,众鸟回应着初升太阳的呼唤。

沼泽占整个委内瑞拉面积的1/3,雨季来临时滂沱大雨连绵不断,水漫荒原大地,广袤、湿润的沼泽俨然成为动物的天堂。

但随着旱季的降临,眼看这片繁茂的草原在转瞬间将变成一片焦土,沼泽地里的生物把握机会尽情地吃喝。

    这安详、丰盛的田园诗即将被打断——一条4米多长的饥饿大蛇蜷曲盘踞在风信子丛中。

那是一条巨大的雌森蚺,它已经数月粒米未进。

眼光昏暗但舌尖锐利的森蚺从空气中嗅到了啮齿动物的气味,无眼睑的蛇眼盯上了“大餐”——一只逐水而居的水豚。

然而,水豚家族丝毫没有察觉森蚺正在逼近,仍旧欢乐嬉戏。

交配季节已到,雌森蚺急需填饱饥肠才能顺利繁殖,而且怀孕后雌蛇会立即断食,直到7个月后小蛇出世为止,因此现在它非饱餐一顿不可。

森蚺猛然出击,一只水豚来不及躲避被巨蛇俘获。

森蚺从来都是以力杀戮,而不是以毒致死。

大蛇盘绕紧缩,越缠越紧,挤得水豚的血液无法循环,最终窒息了。

这时雌蛇张开伸缩自如的大口,开始缓慢进食:

从猎物的头部开始慢慢吞咽。

然而,这条雌蛇也为这顿“大餐”付出了代价:

身上布满了水豚垂死挣扎时咬伤的痕迹。

    世界上也许还有其他种类的蛇与森蚺一样长,但体积却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在没有吞食水豚之前这条森蚺已经身粗30多厘米。

6小时之后,当水豚被森蚺完全吞食后,巨蛇的身材比例让人不寒而栗。

    这时,生物学家哈里森正步履蹒跚地穿越这片沼泽地。

他从1992年就开始研究森蚺,并且一直深入委内瑞拉沼泽做实地考察。

在此之前,人们对这种敏感且危险的生物几乎完全不了解。

1996年,哈里森的妻子、野生动物学家欧瑞妮也加入了追逐这种巨蛇的行列。

这对夫妻搭档捕捉记录了将近800条森蚺,并且给其中大部分都起了名字。

在他们看来,森蚺天生就是这片沼泽地的霸主,没有什么生物能够在这里与它们进行抗争。

令哈里森和欧瑞妮最感兴趣的是森蚺的繁殖,因此他们必须在森蚺交配季节到来之前,尽可能多地将无线电发射器放入所能找到的森蚺体内。

强迫这些巨蛇吞下这些无线电装置似乎有些不人道,但它们只不过会感到一点点不舒服而已,毕竟它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吞下身材稍矮的人类。

    要想抓住森蚺,必须使出各种手段,它们非常滑溜,常常会让人觉得使不上劲,没地方可下手。

所以哈里森和欧瑞妮往往会骑在巨蛇的身上,用身体压住它们,唯有这样才能把它们固定在一个定点。

这项工作既冒险又刺激,不过一旦成功捕获一条森蚺,他们就离这些巨蛇神秘的情爱世界更近一步。

    大片的沼泽就是这对夫妇的天然实验室。

不过,需要搜寻的面积如此广大,哈里森唯有依靠卫星从空中追踪那些装有无线电发射器的森蚺。

起初那条吞下水豚的雌性森蚺,哈里森称它为迪雅歌。

温暖的阳光加速了迪雅歌消化的过程,它全身肿胀,体内充满气体,整个身子漂浮在水面。

哈里森密切监视着迪雅歌的动向,静等它恢复了窈窕身段时再实施抓捕。

森蚺饱餐一顿后,就会静止不动等待消化。

沼泽地似乎又回复了往日的平静。

    在迪雅歌消化大餐两周之后,哈里森夫妇的抓捕计划开始实施了。

幸好这次迪雅歌因为大饱口福后有些倦怠,只想逃走而不愿意攻击,所以哈里森没有费太大的周折就将它捕获,而欧瑞妮则用袜子套住它的头,然后将它带回了住地。

对哈里森夫妇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与蛇相处,他们给捕获的每一条蛇编号,并画下蛇尾图案作为森蚺的指纹标记。

这项工作比在荒野中与蛇缠斗轻松了许多,但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这种庞然大物所发出的腥臭。

森蚺的身上有一种汗腺,其散发的气味相当于放置了5天的动物腐尸的恶臭。

最多的时候,哈里森夫妇的住地圈养了几十条巨蛇,真可谓臭气熏天。

    迪雅歌身长超过4米,它的确是一条大蛇,但绝对不是最长的。

没人知道森蚺究竟能够长到多长。

巴西有报道提到过近50米长的巨蛇,但没有任何生物学证据的支持。

不过哈里森最保守的估计还是让人头皮发麻——这种巨蛇最长可能达到10米,体重超过550千克,比一头野牛或者一头母牛都重。

    登记在案、放置好发射器后,迪雅歌被放回沼泽。

哈里森夫妇与它暂时告别,希望它能够顺利繁殖。

此时旱季已经来临,沼泽里热气蒸腾。

残留的水道上,动物们几乎挤破了头。

午后黄昏中,到处都有森蚺趁着气温凉爽追逐日渐消退的水塘。

而那些凉爽潮湿的洞穴可供森蚺熬过旱季的最后几周。

    虽然森蚺吃人的事件从未被证实过,但在沼泽中失踪的人们常被认为是葬身蛇腹。

即使就像哈里森夫妇这样经验老道的专家也曾遭巨蛇尾随偷袭。

森蚺的牙齿向后弯曲,一旦被森蚺缠住,你根本不可能指望用手能把它解开。

如果你的手或脚被这些大家伙咬住,你必须克制住想从巨蛇口中把自己的手和脚硬拉出来的本能,否则受伤会更加严重。

象龟

开放分类:

生物学、稀有动物、珍稀动物、观赏性动物、动物

目录

∙•概述

∙•生活习性

∙•象龟的发现

∙•象龟的饲养

概述

陆地上最大的龟

象龟TestudoelephantopusGeochelone(Galapagosgianttortoise;大陆龟、山龟)龟鳖目陆龟科的1种。

又称山龟。

分布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岛屿。

头大,颈长。

背甲中央高隆,椎盾5片;肋盾每侧4片;缘盾每侧9片,前后缘略呈锯齿状,微向上翘起;颈盾1片;臀盾单片,较大。

四肢粗壮,柱状。

背甲、四肢和头尾均青黑色,每片椎盾和肋盾均有不规则黑斑,皮肤松皱。

背甲长可达1.5米,最重达375千克,是陆生鱼类中最大的1种。

常栖息于山地泥沼、草地。

干旱季节栖于多雾山顶。

以青草、野果和仙人掌等为食。

繁殖季节雄龟发出嘶哑的叫声,觅偶交配,雌龟10月掘砂产卵,每产90~150枚,卵白色,球形,径约5毫米。

象龟个体大,肉味鲜美,是珍贵的观赏动物,因大量捕猎,已濒临灭绝。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把本种列入附录l,而陆龟科的其他所有物种均置入附录2。

生活习性

象龟最喜欢吃多汁的绿色仙人掌,每天可食10千克以上。

因为它平时在体内积蓄了大量的食物,所以长时间不吃不喝,也不会饿死。

它的寿命很长,可活三四百岁。

象龟虽然生活在海岛上,但只喝淡水。

有时为找淡水解渴,能爬行好几千米寻觅水源,喝水时将大量的水储藏在膀胱内。

当地人缺水时常常将象龟膀胱内的水放出饮用,以解干渴之急。

象龟害怕强烈的阳光,喜欢在树荫下生活。

当蒙蒙的雨季到来时,象龟就从山上爬下来栖居。

旱季降临时,又爬到多雾的丛岭中去。

它每天能爬行6千米,即使两个人站到龟背上,它照样能爬行。

有趣的是,当地人将庞大坚硬的龟壳当作婴儿的摇篮。

  

象龟的发现

  400多年前,西班牙人在赤道附近的一座孤岛上发现了一种巨大的龟。

它甲壳长达1.5米,重量约250千克,长着又粗又壮的腿,酷拟大象的巨足,所以称为“象龟”。

西班牙人还将这个岛取名为“加拉帕戈斯”,意思是“龟岛”。

象龟最喜欢吃多汁的绿色仙人掌,每天可食10千克以上。

因为它平时在体内积蓄了大量的食物,所以长时间不吃不喝,也不会饿死。

它的寿命很长,可活三四百岁。

象龟虽然生活在海岛上,但只喝淡水。

有时为找淡水解渴,能爬行好几千米寻觅水源,喝水时将大量的水储藏在膀胱内。

当地人缺水时常常将象龟膀胱内的水放出饮用,以解干渴之急。

象龟害怕强烈的阳光,喜欢在树荫下生活。

当蒙蒙的雨季到来时,象龟就从山上爬下来栖居。

旱季降临时,又爬到多雾的丛岭中去。

它每天能爬行6千米,即使两个人站到龟背上,它照样能爬行。

有趣的是,当地人将庞大坚硬的龟壳当作婴儿的摇篮。

象龟的饲养

1.食物种类要尽可能的多样化,常给它们换换菜单。

2.以高纤维,高钙,低磷,低蛋白质,低水分的植物为主.不要因为它们喜欢吃而选择一些不合适的食物,如猫狗粮等。

3.大多数蔬菜的钙磷比例都不合适,所以可以给它们的食物中加入野菜和牧场草,还可以在蔬菜与草类植物中添加不多于食物量50%的陆龟饲料。

4.可每周在食物中添加钙粉,复合维他命和多种矿物质。

5.在购买钙粉时,要注意其中的含磷量要低于含钙量的30%。

6.菜在洗净后再在清水中泡20分钟左右,以降低农药的危害.之后一定要量干。

7.饲养箱温度一般要高于23度,但不宜超过38度。

8.饲养箱大小应尽可能的大。

9.胡萝卜一定要煮熟喂才能被吸收。

10.大多数陆龟每天需要一定的活动量,较大的活动量可以让你的龟健康的成长,虽然这样不是快速成长的方法。

11.大多数陆龟都需要加温过冬,在此期间不宜产生较大的温差。

12.陆龟每次泡澡时间不宜少于20分钟,水温30-33度。

13.多接受天然的阳光照射对陆龟而言是人为能给予它们最大的关爱。

14.让它们吭墨鱼骨绝对是方便拿到的最天然最便宜最有效的补钙佳品。

15.想养好它们,有几样设备是比较重要的:

模拟阳光的UVB\全光谱灯,底部加温用的加热垫,局部加温用的陶瓷加热器,空气加温用的除湿加热管。

16.优质而合适的垫材和环境,会让你的龟健康快乐的成长。

17.饲养箱在加温的情况下也不要忽略了保持空气的流通,这对龟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

18.象苏和豹这样需要干燥环境的龟,幼体时无论温度如何都不建议散养.最好在能提供有除湿设备的饲养箱里,一般来说湿度保持在30-50就没问题了.不过大部分的苏其实也能适应较高的湿度,只要注意一下霉雨季节就行了.

19.年幼的陆龟,特别是4-6厘米,可以说是较难饲养的.它们没有较好的抵抗力和对环境温度及湿度的适应能力.所以特别要细心喂养,否则会造成生长和健康上的问题。

20.有观点说新购进的陆龟先要隔离饲养6个月左右才能和其它龟混养。

21.很多人都觉得陆龟开食是个问题,其实很多说法都有道理,其实陆龟专用饲料用于初购陆龟开食和饲养中厌食的情况是很好的。

22.千万不要以为你给陆龟吃蔬菜和水果就能满足其对水的需求,虽然泡澡的时候很多陆龟都会喝一些水,但那还是不够的.最好还是在饲养箱中放一个重水盘,让其不至于打翻,又可以随时饮水。

23.很多饲主都迷恋大型的陆龟,其实要想养好大型陆龟的条件是比较难办的.以养苏卡达为例:

成年后每月可消耗蔬菜300多斤以上.加上加温等其它的一些费用.每月要花费600元左右.饲养环境上也要求几十个平方。

24.饲养陆龟需要的设备很多,大多数陆龟从加温到垫材,可以说出很多种.但其实新手没必要花太多的钱在这些东西上。

25.陆龟的安全除了食物和温度\湿度要注意,还包括很多其它的因素。

北京动物园、龟、陆龟科、马里恩象龟

深海鮟鱇

开放分类:

生物、自然、鱼类

深海鮟鱇

英文名:

DeepSeaAngler(深海钓鱼者)或者CommonBlackDevil(普通黑魔鬼)

拉丁名:

Melanocetusjohnsoni

大小:

大约5英寸(12.7厘米)

栖息范围:

全世界

栖息深度:

3,000英尺(914米)

这种鱼属于鮟鱇鱼目,正式的中文名称是深海鮟鱇鱼,但很多人俗称它灯笼鱼。

这种深海鱼类看起来有些奇形怪状,它圆圆的身体看起来就跟个篮球似的,而且从它的大嘴看,似乎也很容易就能吞一个篮球进去。

它的大嘴里张着又尖又长的獠牙,就是因为这些牙齿,使得这种鱼在西方有了“黑魔鬼”的称呼,不过尽管长得凶恶,但深海鮟鱇其实只能长到大约5英寸(12.7厘米)。

这种鱼有以下特征:

1.没有肋骨,所以胃可以撑得很大,甚至吃下比自己大的鱼;

2.牙齿强壮而且向内倒钩,只要进了嘴的猎物就别想逃出;

3.它们没有一般鱼类的鳃裂,取代其的是鳃孔,而且鳃孔长在胸鳍的基部下方;

4.胸鳍常长有肉柄,可以在海底爬行;

5.深海鮟鱇一般是黑色,而浅海的颜色则比较鲜艳,往往和环境符合以作为保护色。

无论是中文俗称的“灯笼鱼”还是英文名“深海钓鱼者”都来自它长长的特化脊骨,以及其尖端的一个发光器官,和许多深海鱼类一样,深海鮟鱇就是用这个东西来吸引小鱼,它象使用钓鱼杆一样前后摆动这个“诱饵”,并且不断闪烁,一旦猎物被“诱饵”吸引得足够近,这位“钓鱼者”就用它强有力的大颌一口吞下。

这种深海鱼很奇特的一点是雄性和雌性比要小好多,而且样子也不一样。

这个物种的雄性就一个指头长,并长着小钩牙,利用这些牙齿可以让它们附着在雌鱼身上。

一旦附着上,雄性的血液循环系统就和雌性的联结起来,而它的余生也就如同一个寄生生物一样度过,“他”的所有营养都从“她”那里获取。

如果雄性无法找到一个可以依附的雌性,那么它最终将会饿死。

由于这个原因,这些雄鱼可不会管别的雌性是否已经有了丈夫,先找一个太太活命要紧。

黑巨口鱼

椰子蟹

开放分类:

昆虫、虾蟹、动物

Birguslatro(Linnaeus,1766)

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抱卵亚目、异尾类下目、陆寄居蟹科、椰子蟹属,椰子蟹是椰子蟹属中所仅有的物种。

与典型的蟹(短尾次目)有许多不同。

分布于日本南部及南太平洋诸岛。

中国仅产于台湾省南部。

体很大,头胸甲长度可达16厘米以上。

躯和附肢甲壳钙化,坚厚,头胸甲及步足表面有波状皱纹。

头胸甲的鳃区特别扩大。

额角呈三角形,眼鳞小。

左螯大于右螯。

腹部的背甲与侧甲皆钙化,部分弯折在头胸甲之下。

仅一侧保留着已退化的腹肢。

椰子蟹生活于海边附近的热带树林中,善于爬树。

喜食椰子或露兜树的果实、腐肉或各种植物。

繁殖季节回到海里,其幼体在海水中变态成长。

椰子蟹的体型硕大,外壳坚硬,配上两只强壮有力的巨螯,让它的模样看起来又凶又蛮横,所以在台湾,人们都叫它做「山霸」;又因为它头部和胸部的纹路十分接近八卦图样,又被称为「八卦蟹」。

它也是个爬树高手,尤其善于攀爬笔直的椰子树,而且它可以用强壮的双螯剥开坚硬的椰子壳,然后享用里面香甜的椰肉(如图)。

所以它还有一个在国际上通用的名字-「椰子蟹(coconutcrab)」。

因为它看起来实在太威猛了,也有些人干脆称呼它叫「强盗蟹(robbercrab)」。

除了捕食用的螯足看起来一大一小以外,身体两侧是对称的,这样大而结实的个体,常常被误认为是螃蟹,但它可是货真价实的寄居蟹一族呢!

因为不用寄住在束缚身体生长的螺壳里面,成年蟹的外型都会比较可观,在国外最大曾有体重重达七公斤以上,体长近半公尺多的纪录,可说是陆地上最大型的节肢动物。

椰子蟹是源自于海洋的动物,它和其它原本在海中生活,后来迁移到陆地的动物一样,必须面临呼吸以及水分流失的问题。

因此它的鳃腔内壁有许多血管丛生,可以帮助呼吸;有甲质化的外壳;并且栖息于湿度较高,具有能遮蔽日晒的掩蔽物及洞隙,土质松软以利其挖洞、冬眠或蜕皮,以及有充足食物的地区,所以能长期栖息在陆地生活,到了繁殖季节才回到海洋里产卵。

椰子蟹的成长缓慢,每蜕皮一次个体才会长大一些,通常是在秋冬季节进行蜕皮。

幼蟹每年蜕皮约2~3次,随个体长愈大,蜕皮的次数就愈减少,成蟹蜕皮的频率最多仅每年一次而已。

估计以这样缓慢的成长速率,椰子蟹可能要花上40年以上才能达到4公斤的个体大小。

顾名思义,椰子蟹会吃椰子,椰子肉是它的最佳铒料,它由于双螯非常有力,所以能轻而易举地爬上高树剪下椰子,并凿开壳而吃椰子肉。

但椰子肉不是它惟一食物,它食性很杂,几乎任何有机物都吃,当它在饥饿的时候,不论是植物的果实叶子,腐败的动物尸体,甚至连小于自己的同类,它都吃,真是“贪食无厌”,所以得了个“强盗蟹”的别号。

奇特有趣的是,椰子蟹本是海洋动物,但由于它鳃腔内壁长着多丛血管,可以帮助呼吸,所以它能长期栖息在陆地生活,而并不经常生活在海洋里,只是到了繁殖季节才回到海洋里产卵。

它生下来的幼体在海洋中生长发育成熟后便又爬上岸来生活。

这种蟹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地区。

据记载,其中在印度洋的圣诞岛以及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南海和台湾省都有分布。

椰子蟹肉味鲜美,腹部脂肪多,营养丰富,尤其是它的八只足,味道像龙虾的尾巴一样,加之又独具椰香味。

在食法上无论蒸、炖和煲汤等味道均很鲜美可口;而蟹膏蒸水蛋味道极佳;若用当归、红枣、圆肉配以炖汤,更被视为补身佳品。

台湾南部一带,椰子蟹还被视作滋补的天然野味,如将腹里的膏黄调入米酒食用,更认为是强精妙品,故椰子蟹除被生物学家作研究对象外,在近年更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名贵海鲜佳肴而受到人们青睐,并很有开发价值。

蟹、海洋甲壳动物、美食大三通、强盗蟹、蟹类动物、印尼椰子蟹、鳃室

科摩多龙

    科 名:

巨蜥科

中文名:

科摩多龙

学 名:

Varanus komodoensis

属 名:

varanus

食  性:

幼时以树上昆虫或蜥蜴为食,长大后以大型哺乳类或其腐尸为食。

分  布:

印尼。

形态特征:

全长最大可达3公尺以上,体型成熟的个体极为顽强,全长超过2公尺者,体重已高达50公斤以上。

成体的体色呈单一褐色系,无任何斑纹。

吻部宽大,且鼻孔位置较接近吻部。

四肢发达。

生活习性:

偶尔会游入大海或在海岸附近徘徊,但一般说来仍是比较喜好干燥荒凉的环境

印度尼西亚有一个群岛叫努沙登加拉群岛,科摩多就是该群岛的一部分。

科摩多岛长四五公里,宽十—十三公里。

在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岛上的居民称之为“科摩多的龙”。

     科摩多岛气候温和,丛林茂密,四周环海,海岸有成片的沙滩和林立的礁岩。

这样的自然环境,成了巨蜥蜴生活的“天堂”。

    成年的蜥蜴.一般身长三点五——五米左右(雌性大,雄性小),体重一百—一百五十公斤。

皮肤粗糙,生有许多隆起的疙瘩,无鳞片,黑褐色,口腔生满巨大而锋利牙齿(世界二十六种巨蜥蜴,只行它有牙齿)。

但是,它基本上是“哑巴”,声带很不发达;即或激怒时,也仅能听到它发出的“嘶嘶,嘶嘶”的声音。

它扑食动物时,凶猛异常.奔跑的速度极快。

它那巨大而有力的长尾和尖爪是扑食动物的“工具”。

它以岛上的野猪、鹿、猴子等为食。

只要成年的巨蜥一扫尾巴,就可以将三岁以下的小马扫倒,然后一口咬断马腿,将马拖到树从中吃掉。

吃不完时,它还将余下部分埋在沙土或草里,饿时可吃。

生活在科摩多岛上的野鹿、野猪、山羊和各种猴子,见到巨蜥就逃。

蜥蜴吃饱后,趴伏于丛林间,沙滩上或礁岩上,甜睡,晒太阳。

它善游泳,具有潜入水中捕鱼吃或在水下呆几十分钟的特殊本能。

    科摩多巨蜥,三—五年性成熟,每年七月发情,交尾,八月开始产卵。

刚成熟的雌蜥只能产四--六枚卵,每隔二--三天产一次。

十岁左右,进入产卵旺期,每次产下二十几枚,将卵埋在沙窝里,靠太阳辐射的自然温度孵卵,八个月后,幼蜥才破壳而出。

刚出壳时,小蜥大小如同我们饲养的家鹅。

它能活五十--八十年。

    科摩多岛的巨蜥,约有五百--七百条,它是目前世界珍贵动物。

印度尼西亚政府严加保护,严禁捕杀。

    我们中国也有巨蜥,.但比科摩多的龙要小得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和广西自治区。

 

相关文章:

 折伞蜥

 

 亮蜥

 

 雪山草蜥

 

 太平洋蓝尾岛蜥

 

 伞蜥

 

 雅拉瓜壁虎

 

 火焰石龙子

 

 蓝岩鬣蜥

大鲵

开放分类:

生物学、两栖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动物、隐鳃鲵科

目录

∙基本资料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状况

∙繁殖习性

∙濒危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