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多重变革的思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285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多重变革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能源多重变革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能源多重变革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能源多重变革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能源多重变革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多重变革的思考.docx

《能源多重变革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多重变革的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源多重变革的思考.docx

能源多重变革的思考

能源多重变革的思考

范必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研究司司长

 

课程前言

我们能源发展和消费的革命,最早提出是叫“能源生产与消费变革”,后来又叫“革命”,我不知道翻译成英文是不是一个词,好像还有点区别,革命就显得它的变革的强度更大一点,带有根本性的变化。

那怎么来看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

这种革命至少包括在几个方面:

第一,能源体制的变革,能源代际的更替,能源观念的更新,能源技术的革命,至少应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这里边在座的很多专家是研究能源技术的,所以最后一个能源技术的革命不是我所擅长的,我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能源政策研究的一些看法,所以我就重点谈前面三个问题,能源体制、代际和能源观念的问题。

一、能源体制的变革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位置和目标

首先谈能源体制的变革。

我们讲到体制改革,市场化改革,经常讲改革要有时间表、路线图,那我们说到路线图的时候,当你在外面走路的时候,你拿到一份地图,我们怎么看地图?

以前我们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有一次一个部队的朋友当参谋的,他给小朋友讲课,他说怎么看地图?

拿到地图先看你在什么位置,再看你要去什么位置,这就是看地图最有效率的方法。

所以我们讲到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的时候首先也要干一件事情,今天中国的这个体制到了哪个位置,改到哪个位置了,改革的起点是计划经济,因为能源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管制得最严格的一个领域,那它要往市场化方向改革,那我们在这个目的前进当中我们已经走到了哪个位置,这是我们首先应关心的一个问题。

能源体制从计划体制,而且我们讨论能源体制的时候还应将它放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当中去考虑,而不完全只是考虑能源体制的本身,这样我们才能使能源体制的改革符合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1、双重体制

我们先说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计划体制往市场体制方向改革的,而在我们的话语体系当中对于体制的分析只有计划和市场两种,那请问各位,你们谁学过计划经济学?

我知道有一位人大的老师刚才送了我一本书,那位老师肯定是计划经济学的,但真正学过计划经济学的人并不多,所以我们研究这个改革,首先要说我们原来的计划体制是什么,将来要改到的市场体制是什么。

那在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之间有没有其他的表述?

还有一个双重体制。

那双重体制一般认为它是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当中过渡的一个中间阶段,很多经济学家都是这么认为的,那到目前为止,中国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多见了,完全靠指令性计划所控制的产品在我们整个经济当中的比重已经是很低了,包括现在还有卷烟、黄金,我只有5、6个指标,其中很荣幸的是能源有1个指标,是燃料乙醇,是国家下指令性计划的,其他的基本都没有指令性了。

所以完全的计划体制已经不多见了。

完全的市场体制也没有完全达到,所以双重体制在我国的体制当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

那什么是双重体制?

如何理解双重体制?

现在的很多企业行为,原有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是没法解释的,这种体制是处于双重体制下的政府和企业的行为,那样双重体制是怎么来的?

自有国际共运,自有社会主义以后就有对双重体制的讨论,那最早的时候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他们就开始讨论双重体制,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资源配置不依靠市场也可以,既依靠市场又不依靠市场都是可以的,那当时很有名的帕累托最优,帕累托这位经济学家说,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都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还有帕累托改进。

后来也有人说帕累托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这是属于当时的研究。

那到了20世纪的50、60年代的时候,苏联、东欧,20年代苏联就已经有了,后来50、60年代东欧也建立起来了,那这些国家建立以后就出现了计划和市场的论战在西方经济当中。

如兰格有一个兰格模式,他就认为社会主义的计划机关可以模拟市场,直到现在很多的定价方式中还会发现有模拟市场这个概念,这就是从兰格开始的。

哈耶克就坚决地反对计划经济,认为计划经济不可能代替市场,哈耶克写了一本书《通往奴役之路》,被批判过,但也有很多人在读,这是50、60年代。

从60年代到80年代以后,整个苏联、东欧改革的热情都已经很高,大量地开始引入市场体制,那这时候就出现了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波兰受控制的计划经济模式,还有捷克受控制的市场机制模式等,匈牙利是当时的科尔内给它设计了一个宏观调控的市场协调。

科尔内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短缺经济学》,认为计划一定造成短缺,那到了20世纪80年代,苏联和东欧解体了,所以关于双重体制的试验也就结束了。

国际上的这种双重体制的试验对于中国是有很大影响的,那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以后不久,理论界就认可计划与市场并存的体制,一种观点认为,计划和市场是一种板块结合的方式,计划是靠国家指令,市场就靠市场调节、供求关系来解决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双重体制是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的一个形式,它不应该长期存在,像刘国光、吴敬琏都是持这种观点的。

也有很相当一批人,至今仍然认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双重体制是很好的方式,计划市场可以结合起来。

那双重体制的一个典型的代表是价格双轨制,最近很热闹在开一个会是第二次的莫干山会议,第一次莫干山会议是1984年开的,当时参加会议有很多现在著名的人士,包括周小川、娄继伟、吴晓灵等,现在很多进财经的领导人当时都参加了莫干山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提出了价格双轨制,得到了中央的采纳。

价格双轨制有其历史进步的意义,它确实解放了生产力,但目前来讲这种双轨制已经成为一种进步的阻力,所以我们改革一直是要减少双轨制的。

我们把计划体制、市场体制和双重体制都作了介绍。

2、改革历程

那我们的改革是一个什么样的历程?

我们要把能源改革纳入到整个市场经济改革的历程当中。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说明国家计划还是到主导地位的,市场也是一个补充。

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那时候仍然认为公有制还是要搞计划经济的,非公有制经济我们不搞计划经济,这是当时的看法。

十三大的时候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到了1992年,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那这时候是把市场经济正式地提了出来。

那从大的趋势来看,小平同志不是想搞双重体制,他是搞市场经济。

但政治家讲话不会把人一棍子打死,说计划经济现在就不搞了,那不是政治家,那是学者,政治家要兼顾各个方面,所以他当时是这么讲的。

整一个阶段,双重体制对于中国的改革历程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我们一开始承认双重体制的,而且是在双重体制当中做了很多的探索。

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江主席作的十四大报告,江主席退休以后在一个场合表示说,我作的几个事情当中,他最得意的之一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框架,共50条,先有大的战略决策,然后提出框架,十五大明确了基本经济制度。

在整个这十年当中的改革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新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入了WTO,逐步取消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也是在这个阶段当中开始的,并未完成。

资本劳动力、房地产等生产要素也都要纳入到市场化改革当中,这是这十年的情况。

紧跟着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不光是经济领域改革,教育、科技、文化都要改革。

那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原来是起基础性作用,现在是起决定性作用。

我们看完这个改革历程以后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单一体制,而不是双重体制,不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体制是单一体制,不是双重体制,更不是计划体制,这个共识能否达成?

还有疑惑。

能不能达成这个共识?

(二)能源体制是一种多重体制的复合体

那能源跟体制改革到底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能源领域提出要改革?

改革都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没有为改革而改革,是因为出了问题才要改革,而能源领域中的很多问题是有很深刻的体制背景,所以我们要从问题出发,你到底遇上什么问题。

你占据媒体版面和时段的主要问题有煤电矛盾、气荒,有气风、气光、气水,有水电发展之争、能源价格之争、核电重启之争、特高压之争等,这都是我们占据能源版面和时段的一些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那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有体制背景的。

那解决这些问题历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行政办法,用看得见的手去解决。

还有一种是用改革的办法,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那行政的办法不是说没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效果的,但这种办法总体而言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所以最终是要有改革的办法。

能源体制改革的前提是要承认能源是商品,那能源到底是不是商品?

这在改革当中是有争议的,而且这个争议还不小,尤其是在本届政府换届之前,这种讨论尤为热烈。

如果你认为能源是商品,那是市场配置资源,如果认为能源是特殊商品,那由政府来配置资源,那就有很多同志论证能源是特殊商品,因为可以成立能源部,由政府来配置资源。

如果能源不是商品,现在纺织部就没有了。

像好多原来的,轻工部没有了,因为是一般商品,完全都是市场配置,不需要政府来管。

所以很多人还在论证是特殊商品。

那不同的判断决定了不同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现在我们确定了能源是商品,不是特殊商品。

我们再开始判断,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当中,能源的体制目前的位置,现在我来作一个判断,能源尚未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体制的转轨。

能源,大的,煤炭、电力、油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这些大能源当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完成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那在计划体制、市场体制、双重体制下是分了很多亚型的,不完全是抽象的计划市场,那能源体制是一种多重体制的复合体,为什么能源改革是一个复杂的事情?

因为它的体制构架是复杂的。

计划—市场双重体制,底下还可以分析,有直接计划、间接计划,计划体制,到现在为止还有。

市场体制有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等,计划经济学教科书里有,西方经济学教科书里也有,我们都不去作解释了。

那能源大头在双重体制之下,这个体制之下还可以继续分能源到底是什么,不同的行业底下类型是不同的。

有一种现象是“影子计划”,现在的国有企业说它是计划经济下的企业,还是市场经济下的企业?

如发电企业,如果说它是计划经济的也不对,没有人下达指令性计划,不但没有人发指令性计划,而且现在的发电企业有董事会、股东大会,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都是完善的,它和电网之间的交易是买卖关系,不是调拨关系,计划经济是讲调拨,市场经济都是买卖关系。

能源企业的建设都是靠招投标的,监理制度、业主责任制等都有,它完全是市场经济的企业。

那电的价格是由国家定的,每年的发电量是地方经贸委定的,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和产量都不是自己定的,是国家定的,那你说这个企业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没法解释这个问题。

所以用单用计划和市场是没有办法去解释企业的行为,所以必须要分,一种企业是“影子计划”,原有的指令性计划没有了,但它还有计划,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还在给它做计划,还在干预它,这种干预除了指标以外,还有考核、规划,这些都是对企业的行为的影响,所以它已经穿上了市场经济的外套,但本质上它还是一个“影子计划”在控制它。

再有一种现象是垄断计划,原有的一些政府部门、能源的主管部门,他们现在改制了,成了企业了,但它本身的运行机制并没有改,他们像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在这个行业当中处于垄断地位,因为发达国家的油气公司并不是很多,它处于垄断地位,那这是一方面,同时它没有像发达国家的这种垄断企业一样接受必要的监管,这些企业有的时候还在承担着一些政府职能,典型的是“三桶油”,它确实是存在的,我们称之为垄断计划。

还如电网、油气管网,它都是属于一种垄断计划。

还有是外生计划,因为传统的计划体制是控制企业的经济指标,这种经济指标有数量、效益,但在这些经济指标之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控制指标,如节能、环保、减碳等这些约束性指标,这都是新的,虽然它不是计划经济,不是计划指标,但它仍然是要分解下达的,它仍然是干预了企业的行为的,而这种分解下达跟原来计划经济还不一样。

计划经济的时候定指标,对于做计划,我在国家计委,是1991年进去的,1992年搞市场经济,我还是参与国计划经济的一些工作,了解它怎么做计划的。

几上几下,综合平衡,不是你说多少就多少,最典型的是煤电运,这边挖煤,中间是铁路运输,这边是发电,要平衡,今年经济增长5%,发电要增长8%,那你就得多挖煤,煤都增长多少,结果一平衡说不行,没那么多的铁路运力,运力运不了,那铁路就再给点投资进行扩大,煤再少挖一点,电再少发一点,那互相平衡,计划会开一、两个月平衡不下来,那时候做计划还要商量着办事,并不是国家一个指令下面就马上去做,但现在约束性指标的下达是靠公式分解,一个公式分解下去就要完成,完不成就要问责,这种方式也是在干预期,是外生的计划,不是经济指标。

再有差别政策。

何为差别政策?

我们对于企业的管理,鼓励也好,不鼓励也好,要根据企业的先进性、所有制等各个原因,我们施于了不同政策,那这种政策也不好说是一种公平的政策,政府是什么?

企业也好,公民也好,把权力让渡给政府,让政府来管一些公共事务,那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公平,但我们制定的很多产业并不是公平的政策,是有差别的管理。

这是双重体制的情况。

那能源体制是一种多重体制的复合体,为什么它改革复杂?

它有计划体制,有的还没有改完,它还有市场体制。

中间这一块,双重体制当中有影子计划、垄断计划、外生计划和差别管理等。

而且在这一些体制亚型当中彼此之间的界限有的时候还不是特别清楚,也不是完全的泾渭分明,这就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这是先要对体制,要先分清楚是什么体制。

(三)能源体制改革是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

接着我们说现代产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个企业的竞争扩展到了产业链的竞争。

孤立的一个企业没有竞争力,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很厉害,你把它搬到柬埔寨试试,没有上下游配套没有有,还得要一定的半径,所以它是一个产业链。

所以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你看到一个产品的竞争力的时候,它是有上下游产业的竞争的,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而不是产品与产品的竞争,这是现代竞争的格局。

那我国的能源产业链等其他的很多产业链,我们按其市场化程度来分,有完全市场的产业链,也有不完全市场的产业链,有的市场化程度高,有的市场化程度低。

那这些产业链的改革是各个环节当中的各个部门是自己出自己的改革政策,我们称为条块分割。

我们的体制条块分割的体制,有条条,有块块,各自出各自的改革政策,那这种政策是很难协调的,所以要看到这几年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这样系统性的改革政策是不多的,因为它都是自己出自己的,我们称为点式改革,那这个点式改革在产业链,如果你看到现代的竞争已经进入产业链竞争的时候,那点式改革应该停一停,而进行链式改革,我们去讨论改革要从产业链的角度去进行讨论。

一个不完全市场的产业链,从原料开始到产品,如从原料的煤到最后的插头,是电,中间有计划、双重体制,甚至有多重体制。

那全产业链的改革要从不完全市场的产业链变成完全市场的产业链,把计划体制的亚型、市场体制的亚型、双重体制的亚型都要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亚型,这是全产业链改革的思路。

前述的是一种改革的方法论,我们研究改革就像搞工程技术一样,也是要有方法和理论框架的,所以这是一种方法体系,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改革,那这里边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第一,天然气的产业链。

现在气荒,为什么会气荒,我们来分析一下天然气,有气源、运输、销售,这是三个大的环节。

气源有国内的勘探镜,勘探有国外进口的,中间经过管网运输、LNG接收站、企业用户/城市用户,城市有燃气公司,之后又分管网运输,再是分销到居民的家里,这是一个大概的流程。

我们看每个环节的体制。

气源,国内的天然气区块是如何获得的?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在天然气区块都是招标出让,政府拿坐标划一块,然后去招标,但中国的天然气区块是登记获得的,登记在先你就拿到了这个区块,是没有招标的。

那这种出让方式完全是计划经济的出让方式,没有任何市场行为在里头,但土地不一样,土地还招、拍、挂,它连招、拍、挂都没有,这是一点。

那进口来讲,只有少数企业有进出口权。

气源基本处于一个垄断状况。

管网是一个垄断状况,只有个别公司有管网。

销售可以直接到企业用户/城市用户,那城市的用户,城市的燃气公司也是一个垄断企业,它有管网的话就由它控制,既买卖气,同时也管气的运输。

垄断的结果关键是要获得垄断利润,前述了一个是本质的体制没有完全从计划体制转为市场体制,计划的结果是短缺,科尔内说的计划造成短缺,而垄断造成高价,所有的垄断环节都要获得垄断利润,垄断利润跟竞争的相比它是超额利润,所以当你看到气荒和气价贵的时候,请从体制上分析。

如果要解决其他问题,从头,从区块出让开始就要进行改革,一直改到最后送到家的煤气管道,整个环节都要进行改革,才能够解决一个气荒问题,这是天然气的产业链。

接下来是煤运电的产业链。

其实全产业链理论的研究我最早是从煤电开始的,后来我发现产业链的理论,不光是用在煤电,很多领域都可以用。

煤电矛盾有一段时间是很激烈的,可是现在也还有。

过去是煤涨价,电不涨价搞得电力企业意见很大,现在煤降价了,电也没有见着降价,电不降价,那一次能源价格降低应该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消费者却没有拿到。

中国的油价和气、能源电价已经是高于了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的竞争力,这些广大的企业是否应该享受一次能源价格降低的好处?

是应该的,但没有传导过来。

这是当时煤电矛盾突出的时候,全产业链改革并没有完全改完带来的问题。

那电煤也是,国内资源,它其实跟天然气是一样的,存在一个区块出让的问题,当然因为现在煤炭资源都分完了,我们就不再说这个事。

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这里电煤原来是一个双轨制的体制,后来进行了并轨。

运输,煤电矛盾最激烈的时候是双轨制,后来是运输,运输有铁路、公路、水运,铁路是一个垄断的行业。

电力有输电、配电,有企业用户和城市用户,城市的配网也是一样垄断的,最后送到居民家里。

所以整个煤运电的体制也是一个多重体制的复合体,而且是一个不完全市场的产业链。

如果要解决煤电矛盾,如何解决?

从电煤并轨开始改起,铁路运输也要改革,电力也要改革,最后才能够解决按供求关系来解决电力和煤炭的价格问题。

如果我们做这样一个改革的话,电煤就要先分析其体制,这是我前两年做的,因为当时是双重体制,它就是一个双轨制,后来并轨了,但这个并轨并不容易,最初拿出的方案并不是一个向市场化方向改革的方案,是一个向计划方向改革的方案。

因为当时的方案里,向计划方向谈的内容有很多,我就举一个例子,当时的方案说电煤和电厂要签长期协议,签完这个协议以后,一个是按国家的价格签长期协议,签完这个协议之后要报协会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然后协会和有关主管部门要监督合同的执行。

那看似是一个市场化的改革方案,因为是长期协议,貌似就没有了矛盾,但别忘了,这个合同要报有关部门备案,而且它要来监督执行。

商务合同是购销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他们之间的合同签订之后,合同最后都有一个责任条款,违约条款,违约以后怎么办?

按照《经济法》、《合同法》说得很清楚,违约以后要么是协商解决,要么申请仲裁,要么到法院起诉,没有政府的事。

有没有说商务合同有一条是由政府来监督执行的?

没有。

商务合同可以履行,也可以违约,违约了按规则罚就完了,就这么简单。

但当时煤电并轨的方案不是向市场化的方向改的,后来经过英明的国务院领导亲自干预才形成了现在的电煤并轨的方案。

运力,在铁路这一块需要进行网运分开的改革,这次三中全会提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

这是对网络型的行业,铁路就是。

再电力也要进行体制改革。

这些都完成改革以后,那电力、运力,从煤炭挖出煤到最后发成电,送到插头才可以完成市场化。

那我们说怎样进行能源体制改革?

要在问题导向下进行全产业链的市场化改革,首先要顶层设计全产业链,把不完全的市场产业链改革为完全的市场产业链,包括煤运电的产业链、油气产业链等。

还要进行一个通用目的改革,这个改革对大家都有用,不是对一个行业。

电子信息技术是通用目的技术,大家都有用,不是一家的事。

矿产资源体制改革,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出让要体现国家所有权,招标出让,不允许私相授受,而不允许按计划划块登记出让。

网络型的垄断行业的改革,因为能源行业当中有不少的网络型的垄断行业,有油气管网、电网。

能源流通体制改革,是准入,决不允许非公经济和其他企业的准入。

那流通体制改革不是允许参股,光参股能够改革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作为一个国有企业而言,到二级公司跟谁合资,这是企业自主权范围内的事情,这是早就已有的,不是今天才有的。

所以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时候是要真正地允许其他所有制的企业和进入到这个行业当中去经营,而不仅仅是说现有的企业跟谁合资,那个改革过去才有的,不是现在才有的,谈不上大的创新。

再有是国企改革与行业改革要相结合,能源领域的特点,一个行业当中有的时候就这么几家国企,石油就三种油,核电主要是四家公司,电力是两个电网加几个发电集团,数量不多。

那现在整个国企改革的时候是要跟能源体制改革、行业改革统筹起来进行,不应当孤立地去看待。

解决能源当中的煤电矛盾、气荒、油气供应、石油、水电等要进行通用目的的改革。

还有它独特的改革。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关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的第一个问题是体制的变革。

二、能源代际的更替

第二个问题是能源的代际更替。

江主席在2008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叫《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中国领导人对于能源问题的讲话其实并不多,习主席在今年之前总共就3次,江主席写过一篇文章《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胡主席是在俄罗斯举办的G20峰会的时候有一个书面发言,讲能源安全问题。

再有温总理在世界未来能源峰会上有一次演讲。

就三次系统地阐述了能源问题。

今年一下就两次,先是国家能源委第一次会议,是克强总理作的讲话,他今年能源工作部署得比较细,然后是习主席在中财办听汇报的时候讲了一次能源,主要是这么5次。

其中有一次,江主席上来就讲了能源代际更替的问题,说这个世界的人类能源经历薪柴——煤炭——油气,每一次演变,代际更替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而且判断中国能源结构总体上是朝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的。

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的优质化,中国也要有优质化。

优质化这个概念,我在所有这几篇文章当中,在5次讲话当中,江主席出了一次,还有克强总理讲了一次,能源要往优质化方向发展,优质是一个代际更替的问题。

我们现在处于煤炭时代,煤炭时代是上一个时代,现在全世界大部分进入了油气时代。

全世界的油气消费占57%,煤炭占29.9%,约30%。

全世界平均煤炭消费占30%,是把美国OECD国家和越南、柬埔寨、缅甸这样的国家放在一起平均,57%都是在使用油气,而只有30%是在用煤炭。

而中国煤炭用了68.5%,在一次能源当中,油气只有用了22.4%。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到全面小康这里是不是还在煤炭时代?

其实这个问题是值得考虑的。

那我就谈一下,中国有没有条件从煤炭时代进入油气时代?

是有条件的。

首先是美国的页岩气革命,页岩气革命以后,美国能源独立,可不光是美国能源独立,它带给了我们一个认识是贫矿的逆袭,页岩气是贫矿,页岩油、凝析液、油页岩等,所有这些原来无法开采的油气现在都具有了开采价值,这是美国页岩气革命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启示,不光是美国自己能源独立了,它带给全世界来说,化石能源就多了。

所以化石能源从量上来讲,它仍然可以维持很长的时间,而且这里是指油气。

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罗马俱乐部就警告全世界的油气就只能再用20年了,照这样再用下去就没有了,子孙后代怎么办?

结果现在40年过去了,不但没有减少,还多了,所以化石能源还会维持较长的时间。

这是美国页岩气革命,这是未来的预测,大的方面我就不讲了,从2002年开始,美国的原油进口就开始出现了下降,上世纪石油危机的时候美国达到了一个峰值,后来爬到这儿以后就开始下降了。

我们从煤炭时代走向油气时代,其实还有一个条件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谈判遇到了挫折。

这个碳减排,现在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这一点没有问题。

但在如何实现碳减排的问题上分歧很大,政治家如果不说搞碳减排,那就不叫政治家了,科学家如果不说碳减排,那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