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亲子早教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163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12亲子早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612亲子早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612亲子早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612亲子早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612亲子早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12亲子早教教案.docx

《612亲子早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2亲子早教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12亲子早教教案.docx

612亲子早教教案

教案摘选:

7个月—8个月

一、发展目标

(一)生长发育正常范围

体重正常范围8.0-9.0千克

身长正常范围67.6-71.3厘米

头围正常范围43.0-45.0厘米

胸围正常范围42.9-44.9厘米

前囟   1×2厘米

牙数   0—4颗

(二)育儿要点

1.注意预防疾病

2.鼓励孩子爬,站立

3.注意安全,当家长离开时,一定要确保在其活动能力可能的范围内没有危险

4.认识周围环境与发展语言相结合

(三)智能发展目标

第7个月孩子的发展目标:

1.会坐。

2.在大人的帮助下会爬。

3.拿着东西倒手。

4.开始有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

5.能够理解简单的词意,会无意识地发出baba;mama的声音。

6.对周围环境兴趣浓厚,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他感兴趣的事物和鲜艳的玩具上,并采取相应的活动,如会去拿自己喜欢的玩具。

第8个月孩子的发展目标:

1.能够扶着栏杆站起来。

2.会爬。

3.会两手对敲玩具。

4.对大人的请求会作简单的回答性动作,如说“再见”时会摆手,说“你好”会作揖等。

5.能用眼睛找大人所问的东西,模仿成人的发音。

6.会找当面藏起来的玩具。

二、全能宝贝课程教案

(一)          智能开发:

1、认识一个身体部位——认知能力训练

目的:

认识身体的一个部位,可以训练宝宝语言理解的能力。

准备:

教师自做一个大鼻子面具;参加训练的家长和宝宝人手一个鼻子突出的玩具(大象或大鼻子木偶)、一面小镜子。

过程:

教师带好大象面具坐在中间,家长和宝宝围坐在教师身边,教师问:

大象的“鼻子呢?

”妈妈让宝宝找手上玩具的鼻子,宝宝很容易找到。

老师问:

“妈妈的鼻子呢?

”让他用手去摸妈妈的鼻子。

妈妈拿出镜

子给宝宝照,问:

“宝宝的鼻子呢?

”,让他指自己的鼻子。

重复2-3次后可让宝宝找同伴的鼻子。

提示:

每个宝宝最先认识的部位有所不同,可告知家长在家中,根据他最喜欢的让他先学认,使他有成功的喜

悦,以后他才能学认更多的身体部位。

7-8个月的宝宝,能准确的用手指自己的身体部位,比前两个月更加准

确。

说明宝宝可以用动作表示自己认识了某种东西,甚至动手拍打图中已经认识的东西。

有了表达能力,是宝

宝开始能表达学习成果的标志。

2、拍拍手、点点头——认知能力训练

目的:

训练理解语言与模仿能力。

准备:

家长和孩子面对教师,围坐成一个半圆。

过程:

1.“宝宝,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拍拍手、点点头的游戏好吗?

”“好,现在宝宝把小手伸出来。

”家长握着

孩子的小手对拍:

“拍拍手”。

接着,要求孩子自己拍拍手,三、四遍后,教师接着说:

“我们再来一起点点头

吧。

”家长鼓励孩子点点头。

2.家长和孩子自由活动,家长可抱着孩子相互玩拍拍手、点点头的游戏。

3、玩具不见了——记忆力训练

目的:

发展孩子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

家长抱着孩子坐在桌子前面,把一件小玩具如鸭子,球等放在桌子上,先让孩子玩一小会别的玩具,然

后,当着孩子的面把碗或杯子扣在玩具上面,并问孩子:

“小鸭子呢?

”孩子可能会用手指杯子,或把杯子推

倒。

家长要夸奖孩子:

“对,这是小鸭子,宝宝真聪明。

”接着再玩。

多次反复以后,家长可以增加一件玩具和

一个碗。

当孩子能记住玩具在哪儿后再扣。

扣住后问孩子:

“小鸭子呢?

”当孩子指出正确的位置以后,再问:

“小碗呢?

”,看孩子能否指出扣小鸭子的碗。

提示:

孩子的记忆力是随着他的大脑的发育和适当的锻炼而发展的。

家长从孩子很小起就要注意锻炼孩子记事情的能力,积极的记忆反过来又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4、摇一摇——节奏感训练

目的:

喜欢节奏活动,愿意和家长配合一起做游戏。

准备:

一面铃鼓,一个布娃娃。

过程:

1.初步感受儿歌的节奏。

教师轻拍铃鼓,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引起孩子注意,然后教师抱布娃娃边轻轻念儿歌边随着儿歌节奏两拍摆一下身体。

家长抱孩子轻轻念儿歌模仿动作。

 2.和妈妈一起摇一摇。

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前后或左右摆动身体,儿歌念完后,问问孩子:

“宝宝,开心不开心?

”“摇得舒服吗?

”“我们再来摇一摇。

3.教师请家长站起来,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边念儿歌边两拍一次将重心移到左脚或右脚上,让孩子充分感知儿歌的节奏。

提示:

家长和孩子玩游戏时,摇摆的幅度和力度不宜大,以免孩子头昏、不适。

附:

自编儿歌1=2/4           摇一摇

        ×××|×××|×××|×××|

摇一摇,摇一摇,宝宝摇,妈妈摇,

×××|×××|××××|×××‖

摇一摇,摇一摇,宝宝妈妈,一起摇。

     

(二)语言训练

1、看机动玩具——语言训练

目的:

能注视和倾听玩具的声音和位置的变动,能模仿发音。

准备:

机动唐老鸭,机动小火车,机动小汽车各一。

过程:

1.“宝宝,看,唐老鸭来了。

”教师边说边把电动开关打开,机动唐老鸭开始在地上不停地走动。

教师结合玩具特点,配以丰富的语言:

“唐老鸭叫了,嘎嘎嘎。

”要求孩子模仿发嘎嘎嘎的音。

接着,教师依次出示机动小火车、机动小汽车玩具,让孩子模仿发出“呜——”和“笛笛笛”的音。

2.孩子分三组看机动玩具,家长大声发出相应玩具的音,鼓励孩子模仿。

提示:

有的孩子不能按成人要求发音,成人不必着急,只要他能愉快地观看、随意地发出声音就可以了。

2、念儿歌拍节奏——语言训练

目的:

1.在成人帮助下初步感知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2.愿意和成人一起拍节奏,喜欢节奏活动。

准备:

塑料小猫一只。

过程:

1.教师边出示小猫边念儿歌:

“小猫,喵喵”。

然后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个字拍一下手。

家长握着孩子的双手模仿拍手。

2.孩子和家长一起拍节奏。

孩子背靠在家长身上,家长握着孩子的双手边念儿歌边拍手,一拍一下,让孩子通过拍手初步感知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家长可将儿歌中的小猫换成小狗、小鸭、小鸡等。

3.以两位家长为一组,拉着孩子面对面坐好,按儿歌节拍握着孩子的手,自拍一下,再伸出双方与对方击拍一下,然后再自拍一下,再伸出双手与对方击拍一下。

4.小组的人数可增加至3人。

提示:

家长还可以握着孩子的手,随儿歌节奏拍头、拍膝、拍妈妈身上的部位等

附:

儿歌1=2/4               

        ××|××|××|××|

小猫,小猫, 喵—    喵—

(三)感统训练:

1、打电话——手的技巧训练

(一)

目的:

训练宝宝食指的能力,发展手眼协调和动作的灵活性。

准备:

准备一个有转盘的玩具电话,和多块(以参加训练的孩子人数为准)镶嵌有花纹的泡沫塑料地垫。

过程:

家长抱孩子围坐一圈,在每个孩子的面前放一块镶嵌有花纹的泡沫塑料地垫,教师坐在中间说:

“老师

要打电话了,宝宝帮老师拨电话好吗?

”,然后,将电话轮流送到每个宝宝面前让宝宝食指探入洞内,拨动转

盘;待全体宝宝做完,教师说:

“我们的宝宝都是最棒的!

下面看哪个宝宝最先在泡沫垫上抠小洞洞。

”教师要

提醒家长让孩子用食指抠动花纹,当宝宝抠出来后家长可以将抠出的小块放回去,让宝宝再抠,如此反复练习。

提示:

告诉家长食指训练在家中随时都可进行,如,宝宝最喜欢玩电视机的遥控器,平时未开电视机时可以让

宝宝用食指按凸出来的按键,有时开着电视也可以让他去按一下,当他看见电视屏幕变了会十分惊讶。

家里的

台灯按键也可以让宝宝用食指压按,他会发现灯亮了,再压按一下灯就灭了,而且宝宝会反复练习,这是因为

宝宝在探究动作的因果关系。

2、拾拾倒倒——手的技巧训练

(二)

目的:

1.练习用拇指、食指拿东西,促进孩子手指功能分化。

2.能有兴趣地参加活动。

准备:

每个孩子一个篮子(小篮子里放四块以上积木)。

过程:

全体孩子在家长的照料下分散地坐成一圈,教师拿出一筐色彩鲜艳的小积木,当着孩子的面,轻轻地倒

在地上,然后用拇指和食指一块一块地往小篮子里拾,边拾边说:

“宝宝看老师是怎样拿积木的呀。

”示范的动

作要大要让每个孩子都看清楚。

示范以后,拿出小篮子(小篮子里放四块以上积木),发给每一个参加训练的

孩子,当孩子全部拿到后,教师边做边说:

“宝宝,把积木拾到篮子里好吗。

”孩子自己拾进篮子,家长在旁督

促孩子用拇指和食指拿积木。

玩过一遍后,孩子在家长指导下自由地拾拾倒倒。

提示:

孩子最早是用全部手掌抓物,手指功能不分化。

进入7个月后应该开始训练用单个手指配合拿东西了,

拇指与其它手指相对称为对掌,有了对掌运动才能运用工具和掌握各种技巧。

3、玩套圈——手眼协调能力训练                   

目的:

1.练习手眼协调的能力。

2.学习观察和模仿成人的动作。

准备: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动物套圈玩具.套圈3个。

过程:

1.教师示范,激发兴趣。

家长抱孩子围成一圈坐在地毯上,每个孩子面前有一个套圈玩具,并有3个圈。

老师说:

“宝宝,我们把这个圈圈套在小狗的脖子上,啊,一个、二个、三个,套好了,真好看。

2.让宝宝学着操作。

“来,宝宝给小猫小熊也套上圈圈。

”让宝宝学着操作,如有困难,家长可示范一次,然后再让宝宝自己做,套完后让宝宝再一个个取出来,家长在旁边要帮着数,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家长可以和孩子比赛。

提示:

活动中的数数,由家长数,只是给孩子数量的感受。

4、拉绳子取物——精细动作训练

目的:

练习用手抓、拉的动作。

准备: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用绳子系着的玩具,绳子的长度约80厘米。

过程:

家长抱孩子围坐一圈,在每个孩子前方放一个好玩的玩具,但孩子伸手够不着,教师说:

“宝宝,你前

面有一个鸭子(或其它玩具),你把它拿起来。

”当孩子无助地看着老师和家长时,“来,我们想个办法。

”请家

长拿起一根绳子系在玩具上,看孩子是否知道拉绳子取玩具,家长也可拉着绳子将玩具慢慢地拉过来,然后放

回去将绳子塞到孩子的手里,握住他的小拳头轻轻地拉一下,教孩子把玩具拉向自己,反复几次,等孩子玩熟

了以后,可将玩具绳子移到离孩子较远的地方,让孩子爬过去抓绳子,才能够拿到玩具。

提示:

为了方便孩子抓绳子,可以在绳子末端拴一个木珠。

5、小海豚——爬行训练

目的:

学习爬行,可以训练宝宝四肢对身体的支撑,在爬行时,身体的重量承受点不断在四肢中转移,逐渐使

四肢得到锻炼,增强承受力。

此外,爬行还能锻炼颈部肌肉,提高视觉的稳定性和深度知觉的能力,对孩子的

身体和智力发展很有意义。

准备:

1.机动玩具小海豚一只,每人一个玩具及一条新毛巾。

2.有条件的话,可请家长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看海豚表演或看海豚的录相。

过程:

1.观看海豚表演。

家长抱着孩子坐在地毯上,教师拿出小海豚说:

“小海豚,真能干,海里游,岸上挺着肚子仰着行。

”说完,打开开关,全体家长和孩子一起看海豚表演。

观看时,教师可用语言提示海豚的动作如:

海豚抬头了,海豚爬了……

2.孩子学爬行。

请家长将孩子俯卧在地毯上,全体孩子头朝同一方向。

教师手拿发响玩具站在孩子们的前面,家长分别站在自己孩子的身后。

教师摇动玩具说:

“宝宝们,快来拿快来拿!

”家长用双手抵住孩子的双脚,帮助孩子全身用力向前爬行。

教师边摇边说:

“加油!

加油!

看谁爬得快。

”爬了一会儿,给每个孩子一个玩具,让他们和家长一起玩。

提示:

这是第一次学爬行,孩子开始学爬时,肚子提不起来,因此只能象海豚那样游动,所以叫匍行。

对只会

匍行的孩子,教师可让家长用毛巾兜住孩子的胸腹部轻轻提离地面,帮助孩子找到手脚用劲的感觉;初次学爬,

后退和原地打转都是允许的,爬行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教师应提示家长每天都应让宝宝练习,可

为宝宝准备一些有声音、会动、会发光的玩具,这些玩具刺激宝宝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促使大脑向肢体发出

拿到它的命令,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练习。

6、蹦蹦跳跳——大动作训练

目的:

能在父母帮助下练习站立和蹦跳,锻炼腿部力量。

过程:

1.练习站立蹦跳。

家长双手扶孩子腋下站在地毯上。

教师发出“嗨唷!

嗨唷!

”的口令,家长就扶孩子两腋将他轻轻提起,再放下,同时与教师一起喊“嗨唷!

嗨唷!

”的口令,帮助孩子双腿一伸一屈。

练习数次后,孩子不想玩了就停止。

2.站在家长腿上练习蹦跳。

家长坐在地毯或椅子上,双手扶住孩子腋下,让其站在自己腿上,面对面站立。

家长一边将孩子轻轻提起,放下,一边讲“嗨唷!

”和“蹦蹦跳跳”。

家长的双腿可随手的动作略为抬起和放下。

游戏结束,教师和家长、孩子一起高兴地拍手鼓掌。

提示:

教师在组织家长玩游戏时,要提醒家长扶住孩子,以免孩子跌倒。

7、不倒翁——平衡感训练

目的:

1.在身体的左右晃动中能逐步坐稳,不跌倒。

2.获得孩子与家长亲密合作的感受。

过程:

1.观看不倒翁表演。

全体孩子由家长抱着坐成半圆,教师拿出不倒翁,边推边念:

“不倒翁,真有趣,左晃晃,右晃晃,晃来晃去不跌倒。

”不倒翁停稳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拍手。

不倒翁再次表演时,家长可与教师一起念给孩子听。

2.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游戏。

请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家长双手扶住孩子的双肩。

教师讲游戏开始,边念儿歌边根据儿歌的节奏轻推孩子的左肩,使其向右摇动,并坐稳,再向右推一下,使其向左摇动,并坐稳,如此反复多次。

孩子在摇动时,家长双手不能放开,以免跌倒。

提示:

在玩游戏时,教师应和家长一道念儿歌:

“小宝宝,真能干,跟着××(称谓)做游戏。

左边摇,右边摇,摇来摇去不跌倒。

(四)情商培养:

1、生气了——感受力训练

目的:

会辨别温柔和严肃的声调,能对不同声音有不同反应。

过程:

教师首先请家长用温柔的声调和孩子说话,如:

“宝宝乖,妈妈喜欢,你是妈妈的乖宝宝等。

孩子此时的情绪也较愉悦。

当孩子不耐烦,又哭又闹时,家长用严肃的声调对孩子说:

“一点也不听话,妈妈不喜欢了!

”看孩子对家长严肃的声调能否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

提示:

告诉家长只需表情严肃的说话,而不要高声喊叫。

2、玩具给同伴——交往能力训练

目的:

1.愿意与同伴交往。

2.初步听懂成人的指令,根据指令将玩具给同伴。

准备:

每人两件塑料玩具。

过程:

1.教师与一位孩子示范玩游戏。

家长抱孩子围坐成半圆形。

教师请两名家长抱孩子上来面对面坐,教

师用两件玩具逗引孩子,将玩具给其中的一个孩子,然后对孩子说:

“宝宝,把玩具给玲玲。

”让孩子听指令将

玩具给玲玲,如果孩子不懂,教师就说:

“宝宝乖,自己玩一个,给玲玲玩一个。

”再拉着他的一只手将玩具给

玲玲。

然后教师、家长给予表扬并鼓掌。

2.与同伴玩游戏。

家长抱孩子两面对面坐玩游戏,一位家长将两件玩具递给自己的孩子,玩一会儿要求他将一件玩具给同伴。

两人各自拿一件玩具玩了一会儿后,家长将两件玩具递给其他孩子,由那位孩子的家长要求孩子将玩具分一件给这位孩子。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

最后家长把玩具分给两个孩子,让他们自己随意玩一玩。

提示:

如果孩子有兴趣,家长还可带孩子与其他的家长和同伴进行同样的游戏,但不能勉强。

3、搂搂抱抱——交往能力训练

目的:

1.愿意和别人亲近。

2.喜欢搂抱别人和被别人的搂抱。

准备:

每人一件颜色鲜艳、会发响声小玩具。

过程:

1.教师拿一件颜色鲜艳的玩具走到一孩子面前,挤捏玩具发出响声,逗引孩子:

“宝宝,老师抱抱。

抱到手上后,脸贴脸亲亲孩子,“宝宝乖,老师抱抱、亲亲。

2.教师请家长抱着孩子拿着玩具去逗引其他孩子,家长相互交换孩子,然后抱一抱、亲一亲将玩具给他玩一会儿,再将孩子交回给他的家长。

3.家长抱着孩子去搂搂抱抱其他孩子:

“宝宝,去抱抱小明。

”家长抓着孩子的手互相拉一拉,扶着孩子的头轻轻和同伴靠一靠。

提示:

半岁多的孩子还不太会认生,因此这时候最喜欢和别人亲亲、抱抱,此时培养感情最合适。

4、欢迎——交往能力训练

目的:

1.能模仿成人拍手。

2.听到成人说欢迎,知道拍手。

准备:

塑料玩具小猫、小狗、小兔。

过程:

1.欢迎小动物。

教师将玩具藏在身后对孩子说:

“宝宝,看看谁来了?

”边出示小猫边说:

“噢,是小

猫来了,一起拍拍手,欢迎,欢迎。

”家长和教师一起拍拍手表示欢迎。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小狗,看孩子

是否会模仿成人拍拍手,如果还不会,家长可抓孩子的手一起拍,第三次再出示小兔,看孩子是否会主动模仿

拍手动作。

2.欢迎叔叔、阿姨和同伴。

教师走到孩子对面,家长说:

“老师来了,宝宝欢迎、欢迎。

”提醒孩子拍拍手。

家长抱孩子走到一位女家长面前,对孩子说:

“阿姨来了,欢迎、欢迎。

”“亮亮来了,欢迎、欢迎。

”等。

提示:

告知家长,家中来了客人,也应让孩子拍手表示欢迎。

(五)益智触摸:

益智触摸游戏开展的方式主要是由教师向参加训练的家长讲解或示范方法后,由家长独立操作。

1、听儿歌“看我摸”

拍手掌,看我摸,我不摸呀你别摸,我摸耳朵你也摸耳朵,我摸鼻子你也摸鼻子。

我摸眼睛你也摸眼睛。

我摸脑壳你也摸脑壳。

2、摸摸——手触觉训练

目的:

发展触摸觉。

过程:

家长把着孩子的手,边说“摸摸”边教他摸摸娃娃,摸摸被子、毯子,摸摸自己的脸、妈妈的脸,摸摸自己的衣服和别人的衣服,摸摸苹果光滑的表面,碰碰菠萝粗糙的表面。

家长还可以为孩子缝制不同布料(平绒、棉布、灯心绒)做成的坐垫,让孩子在上面爬来爬去,丰富其感觉,用不同布料缝制成一块床单,铺在双人床上,让孩子在上面玩也是一个好办法。

提示:

家长在培养孩子抓、握等大动作的同时,也要注意精细感受力的培养。

感觉物体不同的表面、积累生活经验,能积极地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成熟。

3、亲亲手——情感训练

目的:

强化语言与动作的联系,满足情感需求。

过程:

把孩子抱坐在身上,逗他玩,和他讲话,亲亲他的手和额头,让孩子感到愉快。

拿起宝宝的手教他伸手让成人亲吻,同时口里说:

“亲亲手哟,亲亲手”,逗引孩子高兴地“咿”、“呀”发音,做出愉快反应。

提示:

7个月的孩子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情绪,也有了最初思维能力。

“亲亲手”的游戏不仅要让孩子产生欢快的情绪,而且还要让孩子理解语言与动作之间的联系。

(六)基础能力训练

基础能力的训练方法主要是由教师向参加训练的家长讲解或示范方法后,由家长在家庭独立操作,要求家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坚持训练。

1、自己吃——自理能力训练(7个月)

目的:

培养自我服务能力。

准备:

爆米花、饼干、盘子、杯子和水。

过程:

1.把饼干放在盘子里,端到孩子面前,鼓励他自己拿饼干吃。

2.在小盘里放几粒爆米花。

家长先示范从盘子里捏爆米花吃,动作要像放慢镜头一样。

示范几次后,鼓励孩子用手捏着吃。

3.让宝宝用杯子喝水。

开始,由成人扶着杯子,逐渐过渡到成人和孩子一起扶着杯子。

提示:

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从现在起应该逐步训练了。

本组活动训练是为孩子的饮食能力,为孩子在1岁半左

右学会独立吃饭做准备。

经过练习,孩子约在五六个月会自己拿饼干吃,7个月能从大人所拿的杯子里喝水,

8个月能捏爆米花放进口里。

2、捧杯喝水——自理能力训练(7个月)

目的:

捧杯喝水,可以训练宝宝动手能力。

过程:

让宝宝练习用杯喝水,最好用双耳杯。

教宝宝用双手捧着杯的双耳,由大人托着杯底,每次只倒入约1/6~

1/5杯的水,以免水太多而洒漏。

鼓励宝宝喝干净,尽量少洒漏。

让宝宝学会用杯自己喝水,需要几个月的训

练,要让宝宝感到如同做游戏一样,学大人的样子喝水,渐渐形成习惯。

争取在周岁前让宝宝学会用杯子自己喝水。

提示:

妈妈应有意识地让宝宝练习用杯子喝水,如果妈妈没有意识让宝宝学习,宝宝从未接触过杯子,就无从学起了。

初次用杯子喝水会有洒漏,应围好围嘴,做好防护,以免弄湿衣服。

3、表示大小便——自理能力训练(7个月)

目的:

表示大小便,可以训练宝宝觉察自己需要排泄。

过程:

每次给宝宝把大小便时大人最好都发出声音,小便时说:

“嘘”,大便时说“唔”。

宝宝听惯了后,当他

要小便时,就会一面扭动身体,一面发出:

“嘘”的声音;如果他要排大便,就会一面使劲,一面发出:

“唔”

的声音,便于大人了解宝宝的需要。

提示:

有个别宝宝能用不同声音表示大小便,这是因为大人把便时给他提示了不同的声音,他都会试着模仿,便于得到大人帮助,从而逐渐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4、穿衣第一步——自理能力训练(8个月)

目的:

穿衣第一步,可以训练宝宝的穿衣自理能力。

过程:

每天替宝宝穿衣服时,先把衣服在宝宝面前展开,让宝宝认识袖子。

开始大人拿着宝宝的手放进袖子里,

并在袖口处把手拉出来。

以后大人让宝宝自己把手伸入袖子内,在袖口处帮助他把手拉出来。

让宝宝先学会伸

第一只袖子,熟练后再学伸入第二只袖子。

如果宝宝还未学会伸入第一个袖子,母亲可用娃娃为宝宝示范,娃

娃的衣服一定要宽大易于穿脱。

最好的宝宝能自己伸进两只袖子中,刚学会的宝宝会伸一只袖子,正在学的宝

宝要等大人展开袖子才会穿进去。

这些都是学习的过程。

提示:

有些家长很着急,不让宝宝练习,直接把宝宝的手放进袖口,甚至从袖口把宝宝的手拉出,剥夺了宝宝学习的机会。

使宝宝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依赖者。

5、坐盆大小便——自理能力训练(8个月)

目的:

坐盆大小便,可以训练宝宝自己坐盆的能力。

过程:

让宝宝直接坐在便盆上大小便,妈妈坐在矮板凳上扶着宝宝,便后帮助宝宝擦净,穿好裤子,把便盆马上带走,清洗干净备用。

提示:

宝宝坐盆排便时要专心,不让他玩玩具、更不许可吃零食,不能让宝宝长时间坐在便盆上(每次坐盆不

要超过5分钟,就让宝宝起来)。

给宝宝擦屁股要从前向后擦,尤其是女孩,以防粪便污染阴道和尿道口。

天晚上睡前都要给宝宝洗屁股,因为大便后会有粪便污染肛门周围。

女孩会有少量阴道分泌物、汗液、皮脂等

易于细菌生长;男孩会有残余尿液沉积在包皮内形成包皮垢,会引起包皮发炎,每天洗澡时翻开清洗很有必要。

过去的几个月,完全由大人把持着大小便,到8个月后,应当让宝宝自己坐在便盆上大小便,可以由大人扶持,

但是要让宝宝认识便盆,知道便盆是大小便的地方,不能随便蹲下就地大小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家庭训练内容

1、找积木——认知能力训练

目的:

训练孩子感受物体的存在,寻找物体的能力;通过抓握较大的物体,训练孩子的手指小肌肉。

过程:

妈妈坐在桌旁让孩子坐在妈妈腿上。

把一样小巧的玩艺儿,例如一块儿积木放在桌上,在孩子看着的时

候,用杯子扣住小玩艺儿,之后有意将孩子的手接近桌子。

如果孩子将杯子挪动或拿起来,有意寻找积木,则游戏完成。

2、听指示做动作——语言训练

目的:

发展语言理解能力、手脑协调能力。

过程:

孩子满7个月了,家长应该有意识地把说与做结合起来,使孩子在把声音和所表示物体或动作联系起来

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开始理解词的意义。

比如家长可以一面拍手一面对孩子说“拍手”,一面招手一面说“再

见”,一面指着地上的皮球一面问孩子“皮球呢”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看看孩子是否能对家长的指示作

出正确的反应。

比如家长不做示范动作只说“拍拍小娃娃”,孩子就拍拍小娃娃;说“再见”,孩子就招招手;

说“欢迎”,孩子就拍拍手。

如果能做到这样,说明孩子对这些词开始能听“懂”了。

提示:

这个期间,孩子理解的词音更多了,但往往把词和某个特别的物体或动作联系起来,家长这样要求孩子听指示做动作,可以让孩子进一步理解词义。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词的理解不是全面的。

比如孩子会对

别的孩子喊“妈妈“感到不解,因为对他来说,“妈妈”这个词就是和自己的妈妈联系在一起的。

不过,随着

孩子认识范围的扩大,在1岁时孩子就能理解许多词的意义了。

为了进一步促进孩子对词义的理解,家长和孩

子多说话多交谈,是至关重要的。

3、敲敲打打——手的技巧训练

目的:

可令宝宝在发展手部动作能力的同时,感受相互撞击的力量。

 

过程:

可选择专门练习敲打的“球盒”,也可选择宝宝喜欢的玩具如:

稍大些的积木块等进

行此游戏。

可让宝宝单手起落敲击,也可双手两物互击。

妈妈应注意选择安全的玩具。

4、撕纸、捏纸——精细动作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