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同契译文全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106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同契译文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参同契译文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参同契译文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参同契译文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参同契译文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同契译文全解.docx

《参同契译文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同契译文全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同契译文全解.docx

参同契译文全解

  上篇

乾坤是八卦中基本两卦,是大纲,最关键的两卦,是天地的代表。

由乾坤两卦衍化出六十四卦,所以是众卦的父母,是坎卦和离卦的外围。

天地之间日月运转,就像车轮一样循环不断。

乾坤坎离四卦分雌雄,阴阳交合像铁匠用的鼓风机一样,有白天有黑天,太阳月亮一上一下,统摄着阴阳交替变化,就像木匠画直线的绳墨一样的准确。

又像牵马的缰绳,使马很有规矩,马能走正道,两个车轮子也随着正轨道路前线,不偏不斜,能用数字表示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阴阳是可以掌握的。

每月三十天,五天为一候,六候为一卦,是六爻。

是太阳运行速度决定的。

从南到北为经度,从东到西是纬度,用六十花甲子就能表示明白。

用乾坤两卦也能表示明白:

初一为月朔,早晨寅时用六十四卦中的屯卦表示白天,晚上戌时用蒙卦表示黑天,这样,白天一卦,黑夜一卦,依次序排列到三十日月晦之时,又重新从初一开始,这样反复不停。

以日月为标准,升降分出早晨和晚上,也分出春夏。

一天当中,从子时到已时,像春夏二季,阳气上升。

过了春夏,就是秋冬。

一天当中,从午时到亥时,像秋冬二季,阳气下降。

四季中也有赏罚时间,春天为奖赏,秋天为惩罚。

天亮有亮的早晚,与寒暑相应。

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爻,每爻都有含意,阴爻表示柔顺,阳爻表示刚强。

阳为仁,阴为义,这就是常讲的仁义。

随着季节掌握火候,该欢喜就欢喜,该发怒就发怒。

这样顺应四季变化,才能使五脏全身得到平衡,人的生存,就是这样的道理。

天在上,地在下,这是永远不变的位置。

周易的产生,周易的运用,就在天地之间。

天地用乾坤就能表示明白。

乾坤二卦分十二爻,表示十二月,一日十二时,排列出阴位阳位,阴爻阳爻。

易经中的坎离二卦,就是乾坤二卦的外在表现。

在人体来说,看不见爻位,不存在爻位,所以只能虚设六个位置,来表示六爻。

气血就在这六个虚设的爻位流动。

如果气血流动没有规律,上下往来无常的话,就要有毛病。

身体的变化,隐藏在不知不觉中,所以易经包罗万象,可以做修丹的纲要。

修炼金丹大道,是从无到有。

身体就像一个空空的器物,以空无制作出金丹来,就必须推测消减和增长的时间、盛衰的时间。

所以用十二消息卦来推算日月、心肾的情况。

我这本书不是随意编写的,这些理论也不是凭空构想出来的。

如果能按照古代先人的经验去做,必然见效果。

但是心中必须明白火候,计算测量火候,以类推理,懂得汉字的结构,知道炼丹的原理,才能验证。

坎卦中间一爻为戊、为阳、为月精,离卦中间一爻为己、为阴、为日光之精华。

日和月两个字合起来为易字。

阴阳相配合,很顺当。

一年十二月,三、六、九、十二月为土旺季月,只有土的精气包括一年的始终。

东方为青色,南方为赤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

都靠中方土来调和。

肝心肺肾要靠脾胃来供给养份,这是无可疑义的了。

易经是讲象的,只有用易象才能表示明白。

易的第一象,就是日月。

日含五行之精气,所有光色皆出于日。

五行之光一凝聚,就是金光。

有日光的照射,月亮有圓缺的变化,可以用十二乐律来表示,一个月五六三十天,结束后,又是一个月。

只有用心思考,反复琢磨,才能知道变化的规律,白天过去就是黑天,黑天过去又是白天。

春夏秋冬,阳往则阴来,像车轮一样转动,日出日落,上来下去。

易经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根据每爻的作用去修炼,六十四卦就圆满了。

从三十日月晦之时到初一早晨寅时,月亮的底边受到太陽的照射,形成这样形象,像八卦中的震卦。

在这个时候,天地交泰,日月相抱,日光之精华施与月亮,月亮开始有阴精了。

这个时候,正是混沌初开的时候。

阴阳交接,日月交接,草木萌芽,生长根须。

万物养胚胎。

凝神入氣穴,也可以结成圣胎。

老百姓不知道这个道理,也不去修炼。

只要知道修炼,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可以修成。

于是,孔老夫子赞美易经表述的混沌状态。

乾坤二卦之德灌满宇宙,空间和时间,天地古今。

到了结婚年龄,男女就会产生爱慕之情,男婚,女嫁,是阴阳规律的自然。

三十日亥时至初一日子时,就像开天辟地纪年开始一样,用六十甲子来表示,就是甲子元年。

古代圣人从来不发空头议论,不说没有根据的话,上观天文,知道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演示出八卦符号,以表示阴阳进退。

用这些符号演示四时八节。

所以说,易经能够把天的思想表示明白,把自然界的运转规律演示明白。

从十一月开始,为复卦,一天中的子时为复卦,复就是开始萌芽。

下卦是震卦,为长男,一阳爻,像父亲一样,以后也能变成父亲。

这个复卦,是由坤卦变出的。

坤为母,没有母亲,哪来的儿子哪。

十二消息卦,一消一息,是根据北斗斗柄变化的位置确定的。

到了每月初三的时候,月牙出现了。

十天干庚在西方,月牙像震一样。

到了初八,就可以在南方偏西一点看见了,这是十天干的丁位。

这为上弦月,正好是一半月亮,上边像用绳子衡量的一样平直。

到了十五日,月亮圆满了,东方升起。

古人说上半个月亮中有蟾蜍之精,下半个月亮中,有玉兔魄华。

这时候,是日月双明的时候,日月同时挂在天上。

金蟾之精气是一点一点露出播洒的,玉兔有往出吐的意思,也是一点一点往出吐,精光一点一点消失。

过了十五,月亮就开始有变化了。

十六与十五差不多,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月亮从东方升起的时候,越来越晚,月亮从底边开始减少。

月亮的形状又像巽卦,一点一点的又像艮卦。

从圆月变成上半圆这样形状,再变成形状。

到二十三下弦月,只剩兔魄之光了,到了月末三十日,就用坤卦来表示,一点光亮也看不见了。

一个月没有了,然后又是初一,一阳生为复卦。

十天干的开头是甲乙,结尾是壬癸,这就是乾坤包括了始终。

少阳数七,少阴数八,加起来是十五,乾坤为老阳老阴,阳九、阴六加起来还是十五,四个数合起来是三十,正好是一月三十日数。

阴阳互为消长,到月末阴盛,阳气潜藏,好像已经消失,其实正待一阳来复。

八卦也能演示星宿布列情况,就像八方星宿围绕天心运转一样。

体内的元精难以观察,不好捉摸。

只有推测八卦符号,来断定进退的征验。

在静室之中,稳稳当当,静观卦象,来推断元精的形象,用卦爻来形容元精,是再准确不过的了。

首先应该把日影测量准确,能知道午时,就能知道子时。

自己按实际时间列出一个修炼规范,什么时间进火,什么时间退火。

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吉利的时间,凶险的时间。

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划,一丝不苟,不走样的照做,卦爻的变化时间就不会错。

上观古代给我们留下的河图记载,再看一看洛书的道理,中间再考核一下人心。

天地人三才参合到一块考察,才能融会贯通。

修炼时,动也遵照卦爻的变化,静也根据爻辞而做。

只用乾坤二卦来修行,就可以修炼成功。

首先应该谨慎行事,这是修炼的首要态度。

体内的血管,经络管,非常细微密布,要使它们都畅通,才能使精气神流布全身,而得到滋养。

这就要求会在体内运转斗柄,能抓住关键之所在。

如果乱动,不顺应常理胡乱炼功,灾难就会降临。

五脏六腑的气路错乱。

也必然应时而反映出来,或者寒弱,或者热病。

天象也是如此。

斗柄不按常规运转,二十八宿也会不合道理。

就会四分五裂,四散奔逃。

文昌府有六个部,三台四辅好比宰相,各部管理好自己的事,天道井井有条,国道井井有条,修炼也井井有条。

从修炼的开始到终了,修炼过程中的存亡之法,这些程序,必须明白。

但是,如果用骄傲自满、盛气凌人的态度,那就是极端违背修炼原则了。

这样,会使体内混乱,气血流注不顺常轨。

日月不交,心肾不宁,存的一点元气,也会跑掉。

这是谁的过失呢?

自己的心性。

必性没有把修炼放在重要位置上。

如果能顺其自然,斗柄不差分毫地运转,明堂宫必然有个满月,照亮大千世界。

用这样的方法治理国家,国家也不会有祸乱,也会发达起来。

修炼的初步功夫,是对机体进行修复,使五脏强壮,这就要炼静功,安静虚无,不表露自己的特长,隐于民众之中,把自己的发光点隐藏起来,没有人会注意到自己。

在靜定中,内照自己的五脏,闭目不外视,闭口不言语,闭耳不外听,这是筑基巩固肾中精气的方法。

口耳目三光收敛于体内,才能温养这点阴阳精气之真一,才能渐渐结成内丹。

虽然眼睛看不到它,但是从体内求它并不困难。

丹田的路线四通八达,通向全身。

这也叫中黄一窍。

如果看到身体健壮,精神旺盛,肌肉皮肤光滑,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这不是等来的,也不是靠来的,更不是要来的,是修炼来的。

所以到了这一步,自然不能等靠,要抓紧时机修炼。

其实用一就可以全部包括了。

不练功的人,是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的。

功夫很深的人讲究无为,不用识神求取,修不上层次的人,都是以有为去求取,没有何止地利用识神。

上窍口目耳得到固闭,元气就不会泄漏。

下窍(前后二阴)得到固闭,元精就不会损失。

元精上与元气合,又与元神会合,这叫做三家相见。

这种固闭上下两窍的方法,才能使金气相合。

知道肾中有真金,心中有真水,叫做知白守黑。

心肾相交,神明自来。

水是修炼的主要原料。

就是上边说的一。

这是阴阳变化的开始。

天目前出现黄色的云团,就是玄含黄芽,为乾卦中的金精。

这时候就会有元气通任督二脉的感觉,这叫做北方河车。

从坎卦的卦象看,外边是阴爻,中间是阳爻,像铅一样,外边黑色,里边白色。

就像穿破衣服怀揣宝玉,狂妄无知一样。

母子的关系,大家都知道,金生水,金就是水母,金就暗含着有水。

水为金的儿子,儿子藏在母亲的胞胎中。

懂得采真铅的人,才能达到妙处。

用“若有若无”之法,好像在深渊里,沉浮不定。

只有下退的时候,向全身分布,润泽身体,不会跑到体外去。

采药的时候好像白色,通过修炼,变成红色,红色是炼出来的,白色是采药采来的。

泥丸宫只有一寸方圆那么大,炼丹的药物到这里结合。

这个地方至高无上,像一座宫殿,又象仙山楼阁,八方有关口紧闭,如果开开关口,就四通八达,相连不断。

防守严密,能防止坏人捣乱。

曲折的阁道互相连通,可以防备意外事件发生。

修炼内丹,只有无思无想,不可有半点劳神现象发生。

处在无为的状态,才能使泥丸宫充满神气,天目前才能有一轮明月。

虽然,就是已经有了性光,一旦受到干扰,也会走失。

因此,不管动静休息,都要似守非守的守着它,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不可有丝毫放松。

现在来评论一下历代秘传的功法,我这是通过内视,产生的一种想法。

有踏罡步斗的,有吞服六甲神符的,有讲房中术的,这些都是浊乱真精真气的方法。

还有食气不顺自然的,还有使肠胃鸣响的方法,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吐出了正气,吸进了邪气。

还有昼夜不卧睡的,没有休息的时间,身体疲倦无力,没有精神,好像痴呆者。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身上的血脉扰乱了,得不到安静。

还有累土堆当做神鬼坛宇的,早晚虔诚祭祀跪拜,在睡梦中见到鬼神形象,自己高兴得不得了,认为自己能延长寿命了。

他哪里知道,这样反而会突然死去,成了短命鬼。

连形体都保不住,很快就会腐烂成泥土了。

这些功法都不正确,都违背了正道,是没掌握关键性的问题造成的后果。

各种各样的方法炼术还有很多,千条万条,一时也说不完。

这些方法都违背了黄帝老子的旨意,尽走曲折的邪路,得不到九宫洞房的奥秘。

聪明的人,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清楚地知道修炼正法的由来。

知道修炼程序,就勤而行之,抓住早晨寅时,晚上戌时这个关键火候,不间断地修炼下去,坚持三年,就可以轻飘飘地,毫不费力地远游。

或许能产生一些特异功能,跨火不能烤焦,入水也不沉溺,能存留在人前,也能隐形使人看不见自己,长乐没有忧愁。

道成德就,潜伏下来等待时机的到来,太乙真人就来召请,移居到海上神仙居住的三岛十洲的中洲,功行圆满,上升受图箓之封。

中洲就是泥丸宫,太乙真人就是自己的元神,上升就是自己的天堂,受图是复还自己本来面目。

上古时期的内丹修炼著作《火记》,是为人类修炼而作的,用易经的爻象可以演示明白。

不论初三、二十五上下弦月,像偃月炉一样。

泥丸为鼎,祖气穴为炉,以元气为主要药物,肾间动气而产的元气。

元气上升与心中的汞气相合,变成真水流珠,从心脏上滴落流窜下来,滋润肝肺脾,就像太阳月亮从东方升起落在西方一样。

真铅真汞相合,初八上弦月为八两元气,二十三下弦月也是八两元气。

上弦月与下弦月相合,就是一个圆圆的月亮。

所以说,十五为乾坤之体,二八一十六两为一斤,有一斤元气,也就平衡了。

火能克金,但是金不怕火克,越克越高兴。

金放在猛火里烧炼,颜色不变,光华不减,就像开天辟地以来,日月的明亮从没有缺损过。

金被火炼,重量一点也不减少,就像日月一样,永远不变化。

元气就是金。

肾间动气才能有这种金的性质。

月亮在初一子时受到一点日光,金气从肾间产生,就像在母胞产出一样。

三十月晦,是因为日光照射不到,黑影包住了月亮,使月亮没有光华。

坤卦之象为纯阴。

地球、月亮、太阳之间角度变化造成的现象。

就好像隐藏到北极太渊空洞虚无之地一样。

但是一到初三,月球又受日光的照射,又重新发出光来,又恢复了金的性质。

等到强光圆了的时候,天目前又会有圆光或一轮明月。

子水为肾数一,午火为心数二,中心戊己土为五,三加五等于八。

身体气血和谐,是土的功劳。

通过呼吸,一上一下,再适当闭气,就像夫妇含育新生一样。

黄土是金的父亲,肝上有液珠,是水的儿子。

水怕土来克,土镇水不能泛滥成灾。

心中真汞为火的精华,古人把它叫朱雀。

有朱雀,才能掌握平衡的原则。

如水太大了,火就灭了。

水也归到土中,火也归于土中,木金无不在土中。

水火土三性相合,是意土之功。

中药巨胜、胡麻都可以延年益寿,金性的内丹就更不用说了。

金性不腐烂,不败坏,所以金为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

古代养生家修炼内丹,寿命得到延长。

前边说过,土气游行在四季里,在第季的最后一月。

在体内,肝下有土气,心下有土气,肺下有土气,肾下有土气,以四方土为界,精气神不能外流。

以中宫土立根基,结丹还靠四方土。

如果金性之元气进入五脏内,再像雾一样洒布全身,熏蒸达到四肢的话,就会使人容颜光泽美好,头发由白变黑,牙齿脱落的又重新长出来。

老头恢复青春,老太太变成美丽的姑娘。

不但形状改变了,连人生的灾难都没有了。

铅粉放在火里烧炼,虽然颜色有些变化,但是仍然是铅。

冰雪放在热水锅里,化了还是水。

金丹以丹砂为主,一经烧炼,便能折出水银,这是因为本来就含有它的缘故。

要想修炼出金丹,不能向外求。

种谷子用谷种,孵小鸡要用鸡蛋,这样才能成功。

鱼目不能当珍珠,蒿草不能长成乔木。

燕子和麻雀不能生育凤凰,狐狸和兔子也不能产下马驹。

水只能往低处流,火往干燥处烧,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违背。

社会上有很多有学问的人,有的身怀绝技,有的身怀治国治军的才能,有的是贤良宰相之料,有的是将帅之才,可是他们不研究内丹之术,也没有明师指点。

就是邂逅遇上明师了,也不能点化他。

有一些人,也想修炼,可是明师就在他跟前,他也不知道。

有的人为了修炼,走上旁门左道,白白耗费了很多的资财,白白用了番苦心。

也有的人,根据经文说的去做,不明白的地方,就推测猜度,茫无头绪,不把握火候数量,花很大精力去捣研石胆、云母、矾石、磁石、硫黄、丹砂以及其它金石药物。

可是,这些药物不是同类,与人肉组成的身体格格不入,必然千次试验万次失败。

聪明的想法,变成了干傻事。

有的从年轻到发白,由于不得要领,屡受挫折,开始犯怀疑了,就背道而驰,走上邪路。

就是因为见闻不广,难以猜测正法从何而来。

希望侥幸成功,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有道德的修炼人,才知道其中的奥秘,该向他们求教。

三位圣人作《周易》,伏義画八卦,周文王推演六十四卦作爻辞,孔子解释八卦作十翼,然后才算完备。

三位圣人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各自成为时代的易学领袖。

虽然他们各有所长,但建立的功业却不相上下。

他们的著述递相继承。

用易经来推度审核长度、重量,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如果没有易经,也没有任何兆头,就很难筹划,就没有抓手。

我为了后世掌握修炼的方法,所以特意编写了这部《周易参同契》。

原来没有师父的指导,写不出来。

后来有师父指导,一下子悟开了,就好像揭开账子看到了一样,就好像站在高处往下看,看得清清楚楚一样。

古时代留下的《火记》共有六百篇,篇篇都一样,都是八卦的爻象。

文字说的很郑重,只是世人不去琢磨。

如果能探求出这本著作的根源,就会知道隐道显道都在其中。

在过去,这本书都是那些有学问的人背后悄悄地谈论,怎么敢轻易的写出来传播呢?

如果不说,不再传授,就会让修炼内丹之道灭绝,那一定会受到天的责罚。

我左右为难,把我所见到的贯穿起来胡乱写出以表示我的愚衷。

修炼是有法度的,不可能详细叙述,略略地叙述一下大致的纲领,如果能把这些融会贯通的话,就像能看见枝叶茂盛的大树一样,就可以完全掌握了。

金性不变,坚心不变,元气就可以不向外泄。

不能有半点疏忽。

体内的水分质量,随着功夫的进展而变化。

如果用十分之分的金,水的数量也要相等,等到应用时决定剂量。

五分水已经足够用了。

所有这些造化,依赖土的沟通。

戊己相合为土,为真意。

金水通过土的作用,可以变化莫测,神妙无方。

下有太阳气,熏蒸片刻之间,由清水变成粘液,在丹田中受到温养保护。

这时候,好像明窗上的飞尘。

进一步修炼,就炼成内丹了。

从下丹田,送上泥丸宫,这又一次送入鼎中,严密封固,不起一丝一毫杂念,这样就不会泄漏。

固塞定形之后,用武火烧炼,鼎中就会发出龙吟虎啸的声音,这就是大药初生。

马上改用文火温养,才能升腾出炉。

火候是修炼的关键,必须保证不出差错,小心谨慎,恰到好处。

修炼内丹,是用人身真火。

子时从尾閭起火,渐进至玉枕为六阳满,成为乾卦,变成静态。

午时从泥丸退符,至气海为六阴满,成为坤卦,变成动态。

这样不断周而复始,抽铅添汞,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功夫的进展,铅汞就消亡了,最后得到的是内丹。

随后就是金液还丹的功夫。

修炼内丹要顺乎自然,不要刻意追求。

推演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就会发现修炼内丹非常简单明白。

是日、月、地三者成一条直线的缘故。

这是自然规律。

我不敢随意编造,是根据古人给留下的文献,师父传给我的《龙虎经》,来介绍一下黄帝、淮南王和王阳等人修炼的经验,并赞美内丹术。

内丹术可以教给品行端正的人,让他们去修炼。

对于品行不好的人,不要叫他们窃取去。

古今修炼方法是一致的,谁面对着这本《参同契》,就会像站在古人面前,古人在向我们介绍他们的宝贵经验一样。

炼功的人,只要不懈的努力,反复阅读,周密思考,一旦贯通,就会发现,原来就这么简单明白,古人真没有欺骗我们。

中篇.

乾卦表示刚强,坤卦表示柔婉,刚柔互济,乾坤合德。

在天地间,坎离交姤,乾坤二卦,包括了一切阴阳配合规律。

阳主播施,阴主受养。

阳不能无阴,阴不能无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必须阴阳交合才能造化。

元精、元气舒展旺盛,日月在天目前,光明普照,幽奥深远难以测度。

这个形象,画家也不能画出来,所以圣人反复思考,多方比喻,借用《周易》的原理,讲述乾坤坎离四卦返回混沌,再入于虚无状态。

六十卦循环像车轮一样的排列,龙马来拉动车子,元神坐在车上指挥,火候无差,道路又平又直。

不能让识神主事,邪道上有险阻,不能炼成内丹,而且还有死亡的危险。

元神归于泥丸神室,主持修炼火候的命令是为了炼成内丹,所以千里之外也能响应。

所谓天谷元神,处在九宫的中宫,他在那里发号施令,体内气血流注,顺应阴阳节气运行。

会修炼的人要等待时机,不违背十二消息卦意。

屯卦内体纳子,外体纳申,蒙卦内体纳寅,外体纳戌,屯卦是生发萌芽,蒙卦是收功贮藏。

除乾坤坎离四卦外,其余六十卦,各自有日,每日两卦。

在此聊陈初一日的两卦,未能详细叙述。

根据刑杀之义,德生之仁爱,避开惩罚刑杀之时,抓住仁爱恩施之机,这是最关键的事情。

所以说“逆之者凶,顺之者吉。

按照历法的时令,专心诚意地密密行功,细心地谨慎地审察每日的日辰与消息。

细微的地方不对,就会出错而后悔。

冬至夏至改变了地方和度数,背离自然规律,谬行功法,就会出现反常的气候,冬天变夏天,夏天变冬天,春分秋分也不正常,季节错乱,水灾旱灾,狂风暴雨就会发生,蝗虫铺天盖地,怪异现象层出不穷,甚至山崩地裂,火山爆发。

只有像孝子一样,诚心诚意的孝敬父母之心,才能感动上天,挽回败局,消除灾难。

只要话一出口,就不再受自己控制,会流传到异地他乡,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造成不同的后果。

有的招致灾难,有的得到幸福,有的导致太平,有的造成战争。

这四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主观意识决定的。

大自然与人体的动静状态,是有常规的。

遵守炼内丹的法度,四时八节的火候适度,和节气相应。

武火文火断定准确,内丹未结成的时候用武火,促使大药产生,不可掺入文火,以防止破坏大局。

丹成以后,文火温养,使丹成熟,不能涉入武火,损害内丹。

体内五行各守自己的疆界,不随意伸长缩短,阴阳二气才能遍身周流,无所阻碍,屈伸反复。

晦朔之间,阴阳交会时元气运行在中宫神室,元气在运行中,元气充塞宇宙之间,成为混沌状态。

阴阳二气自然相从,开始滋液润泽,散布化生,流通在天地之间。

这是人体识神所不能测量猜度的事情,只可以利用安身,所以识神应该隐藏起来,进入混沌状态去等待。

修炼内丹全用先天纳甲之法,与天上的月亮同步。

太阴真水生于午,自十六日至二十三日,阴来剥阳。

自东转北,正在丑寅之交与二十八宿的昂宿和毕宿上。

坤中一阳始出为震。

在身上比喻阳气初生的影像。

这时只宜温养,不能操之过急,就像潜龙勿用一样。

三为少阳,阳以三立,震卦阴中含阳。

兑卦阳中带阴,阴以八通,所以初三月牙出现在西方,有震动之象。

初八上弦,月到南方,鼎中金精开始旺盛,平和光明,正像乾卦九二见龙的形象。

这时候德中有刑,生中带杀,应该沐浴或休息温养。

十五日夜晚月亮圆满无缺,为纯阳体之象,用乾卦来表示。

这时药物已入鼎中,金精盛满,光彻太虚。

盛极则衰,乃是天地自然之理,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地守护。

正应在乾卦九三夕惕之象。

然后听其自然,渐渐地由气变液体,保存在身体之内。

阳爻代表元气,阴爻代表金液。

肾气交心气而变液。

元气消尽,全变成液,又会阴终而阳初。

不懂易经的人,看到这个地方,也能明白气液相生的道理。

自十六日一阴之巽,注意炼功,到了乾卦九四龙跃在渊,进退火候不能错,以防止危险的发生。

艮卦有停止的意思,到二十三日二阴就是艮卦,不得超过这个时间,阳火停止,这是水火平均之时。

刑中有德,杀中带生,其实这是九五乾鼎,元气进入丹田,就是上九。

有杀气在其中,需要沐浴温养。

内丹的修炼根本在于乾卦,乾卦为纯阳,必须练之九转才能成功。

所以说“用九翩翩,为道规矩”,就是指修炼内丹而言。

南北以子午为经,东西以卯酉为纬,好像璇玑天文仪器浑天仪一样循环运转,纯属自然。

升降上下,周流六虚,很难用眼睛看明白,所以没有固定不变的位置,这是关键问题。

初一早晨为复卦,一阳初生向上升起,小周天畅通无阻,出入没有毛病,指的是活子时作用。

要知道一个关键性火候,那就是正子时为大周天火候。

正子时不是小周天火候,必须有所区别。

刚刚萌生的阳气比较微弱,必须温养保护,不能随便进火,体表的保卫能力也要加强,就应该关闭全身的毛眼孔窍。

阳气生机蓬勃,势不可挡,向上冲去。

从尾閭到命门,就是临卦之处。

元气上升到命门,就为二阳生。

正处在丑位。

再往上冲,成为三阳开泰,处在玄枢穴寅位上。

三阴三阳,阴阳平均,坎离交合,为泰卦。

元气上升,冲到夹脊,是大壮卦,四阳二阴,日出东方卯位,卯是太阳之门,榆树荚堕落,春分昼夜平分,水火各一半,这是沐浴的时候。

再前进入陶道穴,成夬卦,五阳一阴。

一阴像一夜积的尘土一样,抖落尘土,去掉一阴,就是纯阳乾卦,元气冲上玉枕,六阳已满,达于已位,“阳终于已”,为乾卦,阳气升到极点,光芒四射,阳极必反阴。

元气入于泥丸,口中有津液,这时做玉液还丹或金液还丹的功夫,这是气液相生的功劳。

一阴生为液,在午位,成姤卦。

阳气渐渐减少,阴气渐渐增多,进入明堂宫,在未位,成遁卦。

这个地方,是不易被人察觉的地方。

“金液还丹人人有,人有会得命长久”。

等待时机,自然运转,来到膻中申位,成天地否卦,阴气转旺,阳气越来越少,二气不交,万物不生。

不急不躁,就有四阴,成为观卦,已经到达中脘酉位。

此处像秋分时节,为下弦沐浴火候。

二气不断地变化运转,来到神阙穴,就是戌位剥卦。

五阴盛极只剩一阳,这一阳像枝叶枯落只剩果实一样,这果实就是新生命根源。

最后入于坤土,成为六阴之象,到达气海穴亥位。

道穷则反,又有一阳初生,这一阳与上一次的一阳有本质的区别,质量不同。

所以有九转七返的功夫。

从天的最高处元穹,到地的最低处幽冥,中间相隔不知有多少万里,看起来似乎不联系,其实日光月光同类相亲,好像磁石吸铁一样没有间隔。

坤卦表示的恍恍惚惚、不知不识、迷迷糊糊的时候,忽然真种出现,一阳复生,又转为初九之震了。

道路没有全是平坦的,这是自然现象。

用易经的变易来解释更迭盛衰,十二消息卦的因果关系,坤卦结束就是复卦,就像循环不断的圆周一样。

又好像有帝王统治,千古常存一样。

如果想修炼养生之道的话,能使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