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北国之春
教学内容:
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唱歌《美丽的家乡》,欣赏《驯鹿》《冬猎》;为音乐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驯鹿》《冬猎》,让学生感受北国的美好风光,了解月琴、柳琴的基本音色和表现手法。
2.用充满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行进特点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
月琴、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歌曲录音带或伴奏带、乐曲录音带或VCD光盘。
本单元重点:
1、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进行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2、熟悉月琴、柳琴的音色、表现手法。
本单元难点:
在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二声部合唱时,声部要准确,声音要和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笔:
学生通过学习本首歌曲感受到了北京的生活气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可组织学生表演唱,并作评价。
随笔:
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0××│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
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随笔: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学生了解了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学唱《吹起羌笛跳锅庄》
第二课时:
欣赏《瑶族舞曲》
第三课时:
学唱《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和幽默风趣的情绪演唱《阿喽喽》。
2、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划分段落,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的主要主题。
3、在唱、奏、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人人参与,大胆投入,相互配合。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课堂打击乐器。
(二)图片、音像资料
羌族、瑶族人民服饰图、跳锅庄的图片或录像,羌笛的图片,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阿喽喽》的演唱带、伴奏带,《瑶族舞曲》的录音带。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用舞蹈参与歌曲的表现,用演奏参与音乐欣赏。
本单元难点:
在读谱教学中学习《阿喽喽》的歌谱,用五线谱教学的班级学习l=bE的首调唱名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4)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5)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由学生讨论选用四种课堂打击乐器作伴奏,声音相似的可只选其中一种,例如三角铁与碰铃、舞板与木鱼。
(2)前16小节的基本节律是“××│×××│”,后8小节的基本节律是“×××│×××│××│×××│”,最后3小节可与旋律的节奏相同。
(3)由部分学生(约15人左右)演奏,其余学生随伴奏带歌唱,再依次换部分学生演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1)根据录像或图片,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
(最好将教室里的课桌撤掉,学生可以在原位学习舞蹈动作。
)
(2)随录音做动作。
(3)边唱边跳。
(4)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
(5)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歌声欢快地跳起锅庄舞。
5、小结:
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这仅仅是开始,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随笔:
学会演唱本歌曲,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
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
●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
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
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随笔:
能顺利完成本课内容要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
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
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参考,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
(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
(女齐)它是谁指路哎?
它听谁的话哎?
(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
(男齐)你见过没有?
你信不信?
(女齐)你信不信?
(男领)哎!
(齐)你哟信不信啰?
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了。
随笔:
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有表情的表现本歌曲。
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第三单元母亲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欣赏管弦乐合奏和合唱《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一单元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唱歌和欣赏外,还有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的连环画和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因此,我们要用四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一单元。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要学会演唱歌曲《长江我的家》和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2、欣赏《长江之歌》
3、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1)欣赏范唱录音。
(2)与学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
“我”主要是指港、澳、台和海外侨胞的小朋友们,“长江”已经不是单纯指长江,而是指整个祖国了。
所以才有“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的词句。
(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这首歌较难唱,一是大跳音程较多,音准不易掌握好;二是节奏较为复杂,有不少切分节奏;三是有几处相同的词句谱以相似的旋律,容易混淆。
请同学们特别注意。
教师带领学生重点练习“长江是我的家”、“长江长江是我的家”和两句旋律相似的“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
(5)再随录音学唱两遍歌词。
(6)随教师琴声学唱歌词。
3、学唱歌曲的学习效率。
随笔:
初步学会本歌曲,在演唱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母亲河的伟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保卫黄河》、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保卫黄河》,并尝试进行轮唱。
2、欣赏《黄河船夫曲》时能体会民歌与劳动的关系以及民歌的质朴、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歌颂了长江,这节课我们要歌颂黄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情况吗?
请说一说。
2、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这是一首船夫号子,是船工们摇或撑竿时所唱,在黄河上有两类船夫,一类是运货物的船工,他们要长途跋涉在黄河上运送货物,常要与惊涛骇浪作斗争;另一类是摆渡的船夫,是为了方便两岸人民过河的,他们的劳动环境比较稳定,这首《黄河船夫曲》就是摆渡的船工们所唱,其中有一句旋律重复了五次,我们来学一下:
(学生随教师用“噜”哼唱)
(2)欣赏男声独唱《黄河船夫曲》
同学们注意到了歌词中唱到“黄河有九十九道湾”,这是民歌中的夸张手法,也有的歌中唱出“天下黄河十八湾”,“九曲黄河”。
总之,黄河的弯多,所以比较惊险。
(3)跟录音轻声哼唱,并初步学会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1)大家可能已经比较熟悉这首歌曲了,这首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的歌曲,已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遍。
(2)听赏歌曲录音。
(3)随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第一个★处),特点是节奏富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为基点,从1到2、3不断向上扩展,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5)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轮唱)。
(6)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地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7)学生尝试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可采用男女声二部轮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3、为下节课的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做好动员。
教学过程:
1、导人
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保卫黄河》是谁作的曲呢?
(学生回答:
冼星海。
)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
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为了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一连环画的内容,有必要简述当时的时代背景。
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南京已经沦陷,中华半壁江山已被日军占领,抗日战争处于艰苦时期。
而在延安这一革命根据地,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成为全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光未然的长诗《黄河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教师琴声歌唱。
(4)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的节奏。
(5)按课本上的规定,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伴奏带歌唱,领唱可先由教师担任,后由学生担任。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
(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3)随琴声唱二部轮唱。
(4)如有条件,可加入大军鼓和小军鼓、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过程: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这一活动除可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还更加提倡小组间的合作表演,例如一个小组舞蹈,另一小组伴唱,一个小组朗读诗文,另一小组配音,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一些学生表演书法、绘画,一些学生为之操琴伴奏等。
总之,要尽量组织得丰富多彩,在音乐活动进行过程中,还要将课本上的问题及时、巧妙地插入其中。
还应该重视利用课本中的诗词、插图(照片)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随笔: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能力的体现。
第四单元看大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橘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流行于本地区的主要戏种为主题的艺术综合实践课,也是本单元学习前的准备和铺垫。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流行剧种设计不同的内容。
)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奶奶您听我说
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发展历史:
流行于浙江省嵊州市一带的地方剧种,距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
越剧的前身,是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浙江嵊县一带的小型演唱班子,它以山歌小调为基础,人称“小歌班”。
在这一阶段全由男演员扮演。
后来,“小歌班”吸收了余姚滩簧、绍剧等剧种的剧目、曲调和表演艺术,逐渐得到发展,并增加了男女合演;至三十年代,它又演变为全是女子演出。
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2)行当:
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3)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设问的问题:
▲这是哪出戏中的唱段?
演员扮演的是哪个行当?
▲简单了解《屈原》的剧情。
▲此段唱腔在音乐旋律上、演唱技巧上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
▲欣赏范曾的作品《屈子行吟图》:
画家运用怎样的绘画技巧表现屈原“独立不倚”、“至诚一片”,光明磊落、爱国爱民的伟大襟怀的。
(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
▲模唱:
感受音乐风格。
(4)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分析:
两个角色分别是谁?
属于哪个行当?
(5)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
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
提问:
“屈原”这个角色是谁扮演的?
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
尹派艺术,在演唱上特点鲜明。
尹派的唱腔艺术,醇厚质朴、跌宕有致,观众认为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40余年来,风靡越剧界,经久不衰,在越剧小生中学尹派的占大多数,有“十生九尹”之称。
代表作有《盘妻索妻》《沙漠王子》《浪荡子》等。
4、拓展性作业
分小组自愿结合,课下收集资料,下节课向学生们分组介绍我国其他地区的剧种。
从几个方面入手:
发展历史、音乐风格、主要剧目、优秀演员等。
随笔:
学生了解一些越剧的知识,在音乐活动中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
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
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哪种戏剧?
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3、小组介绍:
评剧
(1)发展历史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广泛流行,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原名“平腔梆子戏”,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关外有“奉天落子”的称谓。
莲花落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流域甚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
评剧产生于河北东部的滦县农村,于1910年左右形成。
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正式使用评剧名称。
(2)艺术特点
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话。
表现时生活气息浓郁,具有亲切的民间风味。
它的形式也相当活泼、自由,极其擅长于表现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3)音乐特点
音乐唱腔,初具板腔体样式。
有了慢板、二六板、小悲调、锁板等;伴奏,以板胡为主,兼用唢呐、笛子;表演上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秧歌舞蹈动作外,不受严格的程式规范束缚,动作较为自由。
念白以唐山地方语言为基础稍加韵化而成。
(4)代表剧目
《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秦香莲》《刘巧儿》等。
(5)优秀演员
白玉霜,评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07年,卒于1942年,祖籍河北滦县。
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是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
她11岁从刘某学京韵大鼓,14岁拜老艺人孙凤鸣为师改学评剧,30年代与刘翠霞、李金顺、爱莲君并称评剧“四大名旦”。
白玉霜唱腔低回婉转,音色纯正,鼻音共鸣好,中低音宽厚圆润,富于抒情性。
同时创造了低弦低唱的演唱方法,并不以高音高嗓去迎合观众,而是通过表演来打动观众,细腻地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形成评剧的“白派”表演艺术。
代表剧目:
《秦香莲》《秦雪梅吊孝》《桃花庵》《空谷兰》《珍珠衫》《李香莲卖画》及电影《海棠红》等。
4、欣赏《报花名》
设问的问题:
▲这是哪出戏中的唱段?
▲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
▲此段唱腔中都唱了哪些花名?
▲模唱:
感受音乐风格。
▲介绍演唱者:
新凤霞。
杰出的评剧演员新凤霞,六岁学京剧,后改习评剧。
十四岁主演,三十九岁被迫离开舞台。
她独特创新的演唱艺术,开一代新风,影响深远,至今为广大观众所称道和留恋,被誉为一代评剧皇后。
代表作《花为媒》《杜十娘》《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等。
随笔:
了解一些平剧的知识,在音乐活动中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
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
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戏剧?
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