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
《学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1、燕子
燕子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大意,理解生字新词。
平时,我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单板的,虽然学生都是比较配合的,但是自己感觉课堂死气沉沉的。
这节课,我就尝试了一种新的学习形式,用比赛的方式去学习。
学生一听到要用比赛的方式学习,个个都打起了精神。
一看到学生这幅兴奋的模样儿,我自己也热情高涨起来。
紧张激烈的比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在比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年级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拥有了竞争意识,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但是,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良性的竞争意识。
就拿这节课来说吧,虽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充分的体现,但是场面稍微有点失控。
在课前,我预设的结果是平分秋色,因为这样不伤和气。
但一到课堂上就不受我的控制了。
一开始,四组的水平不分高低,但是进入第三、四回合后,一下就分出了高低,我就给落后的组多一点机会,但是他们自己没有积极争取(平时举手发言的人少),我是想帮也帮不上忙,结局就很明显了。
结果一出来,学生之间就开始争论。
我听完他们各自的理由后,就告诉他们有竞争是好事,因为有了竞争才会有进步,但是这个竞争是良性的竞争,是能够让你们每个人都进步的竞争。
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要靠自己去争取,光坐着等是等不到的。
看到别人获胜了,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同时自己也要下决心向他们学习,而不应该在那里说三道四。
听了我的这番话,那些学生都低下了头,我相信他们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慢慢地培养他们的良性竞争意识,使他们在竞争中共同成长。
2、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
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有许多描写色彩的诗句。
教学时抓住富有色彩的词语,对于正确理解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感情,有很大帮助。
所以在古诗教学时采用了抓诗眼,释词,顺句,连篇的教法。
《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
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注释解释。
当汇报时他们充其量只能把几个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联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
于是我进行意境的转化教学,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学生应该了解了古诗的意境,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
谁知转过天来让学生释义时,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讲述。
原诗早已背诵的滚瓜烂熟,对其意境竟然朦朦胧胧。
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刚开学的不适应吗?
想想也许有其中原因的一点原因,但是最终可能还是在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创造的教学情境不够深入。
每一首古诗,从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观情意与客观事物整合生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相合相容。
在古诗教学中,意象的解读是基础,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
因而,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实现情感体验、情感获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骤。
3荷花
教学反思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
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
谁是画家?
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学习下文,小明忽然举手发言:
“老师,作者由美丽的荷花想到了画。
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课标”提出:
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
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
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应佳玉说:
“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
”肖彩诗说:
“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高波平说:
“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说得多好啊!
实在令人欣喜。
《珍珠泉》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绿、清和冒不完的水泡。
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一些泉的有趣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珍珠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发现珍珠泉有冒不完的泡泡这一独特之处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把趣味读出来。
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其它段落,感受珍珠泉的清与深及绿的特点,同时相机地指导朗读,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文中珍珠泉的美,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里,课文中的难点轻易地解决了。
在对话中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不知不觉地遨游了美丽的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介绍家乡景物》教学反思1
如今,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要说阅读教学时,师生互教互学,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感受倒是容易,但是识字教学则不然,总觉得比较单调。
可以说,汉字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文字,也是最难认和最难写好的文字。
一点细微的变化会使它摇身一变,变成了另一同类,或是成了“怪物”。
永远忘不了读师范时的我在一次心理学作业上将“展”字多写了一撇,老师批改作业时为我写下了一个正确的“展”字,老师的细心使我感动不已,再也没有写错“展”字。
自己当了老师后,每当教“展”字,我总忘不了提醒学生不要多一撇,提醒自己要教好学生。
可是,在识字教学中,经常事与愿违,你怎么提醒他们注意写正确,可总有学生记不住,似乎是越提醒越出错,他们对部分汉字只有模糊的印象,尤其是笔画多的字更是如此。
于是,我教他们学会拆字,用熟悉的部件记复杂的字。
这一招还真灵,几次实践后,许多孩子在字形的掌握方面大有长进。
记得语文第六册的《语文园地一》有“读读背背”这个训练内容,其中包括12个四字词语,分别为描写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
有:
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悬崖峭壁等等。
教学前,我布置学生预习,提前记一记,并了解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上课时,我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背词,自己随即写词,当写到“姹紫嫣红”这个词中的“嫣”字时,我的笔停了一会,当时我还真记不清这个字,总觉得右边像个“丐”加什么的。
于是,我准备去看课本,并诚实地说:
“这个字很难记,老师都记不清了。
”我的话音刚落,没想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不难记,右边就是一个‘正’字加个‘与’字,再把‘与’字的最后一横变成四点就行了。
”
听了学生的分析,我既高兴又难为情,忍不住埋怨自己,天天教学生学会记字,学会拆字,自己却记不住字。
埋怨自己的同时,我又连声赞扬孩子们:
“你们真棒!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教我记住了‘嫣’字。
看来,把复杂的字拆分成简单的字真是一种好的记字方法。
老师没有白教你们,你们都能教老师了。
”在我的赞扬声中,孩子们越说越带劲,一连说出了后面的“缤、郁、旭、皓、崇、峻、悬、峭”等生字的记法。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仔细地看着字后自信地说着每个生字的组成时,我庆幸,我赶上了教改这辆新型列车,使我知道师生要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我自豪,我没有被“师道尊严”所左右,我的诚实换来了学生的自信;我高兴,我的学生有了主动识字的兴趣;我幸福,我的学生也能教我了。
我相信,我和孩子们的“互助”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5翠鸟
《翠鸟》教学反思
《翠鸟》是六册语文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
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
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
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1我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段写了什么。
然后,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
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同时,结合形象直观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和翠鸟外形的关系。
2指导朗读、背诵。
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
”“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
”“我们进行小组比赛读”。
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
”“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
”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要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
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此外,让学生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
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
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
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另外,我还让学生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
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
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
叶圣陶曾经说过:
“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
”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
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
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
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
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6《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反思《燕子专列》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深处。
针对三年级教材特点,着重借助对“料峭”、“纷纷”、“一点不在乎”等重点词语的理解组织教学。
通过多种理解词语方法的渗透,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训练,包孕着丰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实现语言训练立体化,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二、创设一个个情境使学生融入文中,把孩子们带进文中。
《新课标》要求: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学生理解政府号召居民拯救燕子时,让学生当电台主持人、记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呼吁居民救助燕子;在感受小贝蒂一心救燕子时,让学生看图说说贝蒂的动作、神情她好象在说些什么?
在送燕子的站台上,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车厢里的一只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对送行的人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
这些情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文中,感受到人和动物间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课文。
这些动情的语言把孩子们引入了课文中的世界,在那里,他们激动着,感受着主人翁的感受。
这样就少了一些生硬的剖析,增加一些语文味。
三、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注,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
摒弃了繁琐的分析,将静态的文字链接成动人的情境,在反复品读中丰富着语言的内涵,丰富着人物的精神,丰富着学生的人生体验。
引导学生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化性,于文字品味中弘扬人文精神。
四、整个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如做批注、画重点句子、圈重点词。
五、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每一次读都有目的性,每一次读都有收获,每一次读都能使自己与文章的情感更贴近。
这样多种形式的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六、整节课围绕“爱”之主题构建课堂,理解层层推进,情感步步升华。
课堂教学结构疏密有致、粗细结合。
对整个教材的处理新颖、简洁、深刻。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教学密度比较大,课堂前半部分上得比较快,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不够落实,我觉得上课是应关注是学生学习的状况,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动教学的进程。
视学生的学情,一边上课,一边调控、创造、发展、适应。
对学生各方面了解得越充分,教学的主动性就越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钻研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每次公开课都使自己受益匪浅,不仅对教材挖掘得更深,还能通过公开课取他人之长,寻找自己的不足,此次教学发现自己离收放自如的境界,还有一定的距离。
平时还要不断积累,注重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过:
“对于我,作曲是一种灵魂的表白。
”音乐,是一门心灵的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学科。
它们共同打动人心灵的东西便是“情”。
善于“抒情”、“煽情”的语文老师,会使他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
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心灵去拨动孩子的心灵时,我们的课堂中就会流淌出音乐般美妙的旋律。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展示小村庄原来的美丽景象和洪水来临后的变化课件。
在学生观看完后问道:
“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纷纷发言:
“我看到了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
”“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郁郁葱葱。
”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我看到下雨了,雨越下越大,发洪水了,小村庄里的房子、大树都被洪水冲走了。
”“我还发现就连斧头也被洪水冲走了,洪水退去的时候,小村庄不见了。
”
这时我进一步引导:
“同学们,看到这两种不同的景象你现在心里怎么想?
”学生踊跃回答:
“太可惜了,那么美的一个村庄竟然会在一场暴风雨中消失,小村庄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我感到很难过,又感到很奇怪,好好的村庄怎么那么经不住洪水的侵袭呢?
”趁学生心有疑问之时,我趁热打铁:
“同学们,那就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细读课文,看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了什么?
”我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把课文读上几遍。
学生置身于自我思索、不断发现的情境之中,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然也就凭着自己的能力迎刃而解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主要以这种方式进行讲授,先听课文或看课文视频——再说说你听懂或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自渎课文,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再读。
8、《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从《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到本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建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几天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今天讲了《路》的第二课时,虽是自读课文,但我还是着重了注意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体会,重点放在体会主人公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环保意识上。
今天上《路旁的橡树》,感觉有点散,碎片多了点。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篇课文,我觉得好象有点过,那么一条路为了一棵橡树,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隐藏了不少交通隐患呀。
也许有了这种想法,没有和课文的意图合拍,情未动,上起课来,没味道。
“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请学生读,“你读得可真有气势。
”“仿佛看见了一棵高大的橡树,比六层楼还高呢!
”朗读评价语的确能起一定作用,学生在我的评价下,读得挺不错,再请学生动笔圈圈,句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橡树的高大?
学生说到了挺立、粗壮、结实,像哨兵一样。
最后齐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接着,就引导学生去看路了。
圈词体会,反复诵读,学生对这句话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只停留在:
橡树的外在美,美在它的高大,挺拔。
难道这棵橡树的作用仅仅是美化环境吗?
如果只是这样,为这棵橡树而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似乎不太值。
可以在“像草原的哨兵”处,挖掘更深的内涵。
为什么把橡树当作草原的哨兵?
狂风怒吼着,橡树……除了狂风,还可以说说噪音,黄沙。
接下来,我请学生思考:
工程师和工人们面对这棵橡树,心里在想些什么?
朗读4、5、6三段后,学生说这棵树很美,砍掉了多可惜。
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情学生就是一个舍不得。
如果通过上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橡树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师和工人们面对这棵橡树,心里在想些什么?
学生还可能想象到没有了树,空气不再那么清新,风沙迎面扑来,人们睁不开眼来,鸟儿无家可归……想到这,他们的心情将会多么难过,多么沉重。
最后,我请学生讨论“工程师的决定,工人们的做法,你怎么看?
”学生说到的都是:
这棵橡树太美了,他们真善良,虽然学生说到了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但是感觉有点牵强。
如果学生认识到橡树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问学生:
工人们和工程师保护的只是这一棵橡树吗?
学生联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理解“高尚的心”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语文园地二
教学反思
一、绿色环保意识在对比中燃起
要是在以前,我肯定会直接播放第二组“环境恶劣”的画面,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环境被破坏现象。
这样做,很难让学生入情入境、心神合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灵活运用多种策略”。
在课前,我精心剪辑了两段不同的画面—“美丽风光”与“环境恶劣”,为学生精心打造交际氛围。
两次的观看,让学生喜与忧的情感强烈的交织在一起。
学生的心门似春之柴扉,轻轻洞开,强烈的表达欲望已被激发,浓浓的绿色环保意识已初见端倪。
二、让交际在绿意盎然中进行
我认为:
“绿意盎然的课堂”首先应该是师生平等的课堂。
在此环节中,我轻轻坐进小组中,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师生实行平等对话,民主、和谐的氛围迅速弥漫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学生们怎不会尽情交流尽情表达呢?
其次,“绿意盎然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互动合作的课堂。
口语交际不仅要求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我在这里变小课堂为大天地,让地球妈妈招聘环保小卫士,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实践人,在这种其乐融融的场面中,随着环保小卫士的环保奇招宣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种子已扎根心底,学生的心中早已像课堂一般绿意盎然。
三、绿色家园在畅想中构建
我认为,学生有了环保意识还不够,还应该要看我们已经取得的环保成果,为构建绿色家园献计献策。
我抓住“我市是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这一话题,让学生在心中构建自己的绿色家园。
9寓言二则
教学反思
今天,我给学生讲了《寓言二则》,分别是《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感觉很是失败,觉得很有必要反思一下,总结一下。
叶澜教授曾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课上完了,到底上的有效率吗?
静下心来细细回顾一遍,会发现自己在哪些环节是有效的,哪些是多余而累赘的。
其实不是每节课都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的,如果能敢于面对自己那些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并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并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首先,教学目标不太准确,没给学生以明确提示本节课的任务到底是一则寓言还是两则?
没让学生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其次,也是最失败的一点,就是教师讲得过多,以至于学生没有充足的的时间来独立思考。
没有深入的结合学习.生活经验来体会寓意。
所以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课堂上,凡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和理解的,老师就应该大胆放手,先自学再交流;凡部分学生能感悟的就请学生来讲授,让其他学生听得感兴趣;教师要讲解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再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总结,以后还要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力争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出效率。
10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的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缺乏课堂互动。
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惊弓之鸟》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
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要注重让互动走进我们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11画杨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事物,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
与古诗《题西林壁》有异曲同上之处。
我的教法是让学生初读、通读、细读之后,拿一个小油漆罐让学生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让他们各自得出答案。
有的说像圆柱,有的说像一面镜子,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再让他们背古诗,大部分同学完成得很出色。
反思一:
本文从画杨桃来说明事理,难度之一是相当部分学生未见过杨桃,无法理解杨桃像“五角星”。
我就通过一个简单的直观教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让他们自己亲身体验之后,才得出答案,明白事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
可以轻而易举地帮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反思二:
借助已学过的古诗来帮助理解,这应该叫触类旁通吧!
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里的一篇课文,是略读课文。
其内容描写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骆驼最多,徒弟用细笔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情境,让人拍案叫绝。
试想。
如果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学生相当容易理解,但感受不会很深。
如何让学生拓展思维,唤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思维拓展与创新意识,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另外设计了几个环节,一是以故事开头。
我在新课前用了一个与课文类似的故事(假如给你一张纸,一支笔,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最多的人。
)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浣睿说:
“我画一架飞机,从飞机上走下来许多人。
”张宇龙说:
“我画一条路,再画许多脚印。
”卢颖说:
“我画一个地球,地球上居住了很多人。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机灵鬼黄乐说的:
“我画一家妇幼保健院,再画一个妈妈在生小孩子。
”多么富有想象力的答案,我暗自窃喜,看来我们班的孩子还是爱动脑筋的。
这一课前的热身运动启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是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后,请孩子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生活中碰到的和已经学过的故事)学生纷纷举手,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找骆驼》、《聪明的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