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569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6含点拔解析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

必修二专题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

1.(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4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A

【点拨】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采取了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BCD选项明显错误。

2.(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23题)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

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3.(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1题)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答案】A

【点拨】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时间,1932年,首先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的争夺,各国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即“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在1935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在1933年初,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在1936年

,因此都不是评论的历史背景。

审题看时间1932年,其余三个选项都发生在1932年之后,不可能成为背景。

1929年-1933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解除经济危机对本国的破坏,各国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得国家之间矛盾和摩擦尖锐化。

在解决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失去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B项是在1935年;C项是在1933年;D项是在1936年。

 

4.(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7题)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

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答案】C

【点拨】测量目标:

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

机和罗斯福新政。

分析:

AD只要从罗斯福行政的内容去分析排除。

B项失业率在新政后迅速降到0,这与史实不符。

联系新政中整顿金融的措施,C是合理的选择。

 

5.(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6题)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

【答案】A

【点拨】测量目标:

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

考试内容:

罗斯福新政。

分析:

联系罗斯福新政中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的内容,即可解答此题。

 

6.(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0题)右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

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

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1973年石油危机,意在考查考生依据材料信息,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做武器,同以色列及其后台进行斗争,导致世界性石油短缺,所以才出现了马拉汽车的滑稽场景。

 

7.(2009年江苏高考18题)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点拨】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

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8.(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22题)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只有B项符合题意。

9.(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答案】C

【点拨】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

预。

 

10.(2009年广东高考23题)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

罗斯福读后批注:

“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答案】C

【点拨】罗斯福上台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以说上台之前美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

罗斯福的批注把书本提倡的观点说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政的理念。

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实际上是好召政府干预经济,说明虽然罗斯福在此之前不赞成经济干预,但是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

 

1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2题)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美国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百姓无力购买商品带有绝对化的倾向故应该排除。

本题以漫画作为切入点,通过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图8的“600万头猪被杀”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从图7“还拥有世界上最悲惨的贫民窟”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从图6“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可体现出了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经济的危机的冲击下,物价下跌,百姓因购买力有限,无力购买商品,而通货膨胀严重的具体表现是物价上涨,显然与当时的社会状况不符合。

故选B。

 

12.(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1题)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B

【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后,物价暴跌;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示威游行的人群,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为解决危机,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同时带来的就是企业倒闭,失业剧增。

因而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历史事实,为正确答案B。

此题着重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分析能力。

考查的知识点是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要求考生回忆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从而分析四个选项中哪个才是“当时最有可能”的“体验”。

再认、再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我们知道,危机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工农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困难;西方大国加紧争夺,各国政局动荡,政坛丑闻不断,德、日法西斯势力乘机上台。

见A“价格都涨”;C“西方世界平静”,D“亲如兄弟”这些选项均与历史不符,故排除。

 

13.(2011年江苏高考15题)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答案】C

【点拨】本题通过材料解读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推行计划经济模式一说错误,A项可排除。

罗斯福还十分注重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B项说法排除。

D项“新经济”时代指美国的20世纪90年代,和罗斯福总统无关。

本题应选C项,罗斯福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同时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极有可能在推行前通过“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民进行阐释。

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C是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

A、C、D表述错误。

 

14.(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答案】C

【点拨】“君权神授说”是宣扬君主的权力是来自神的,所以众人应该服从于他的统治,这种思想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的。

“社会契约论”则宣扬人民有反抗暴君专制的权力的。

二者是相矛盾的。

智者学派思想属于古希腊哲学派别,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也可看得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B也符合题意;“君权神授”是说皇权是上帝授予的,不是人民授予的,人民不得反抗,而“社会签约论”是说国家是按社会契约形成了,谁违背民意,阻碍国家的发展,侵犯人民的权力,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观点相反,不具有继承和发展关系,符合题意。

故C为正确答案。

 

15.(2009年高考上海文综12题)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

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A.马歇尔计划B.布什计划C.里根计划D.罗斯福新政

【答案】D

【点拨】在70多前应是20世纪30年代。

那么,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是罗斯福新政。

 

16.(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3题)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

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面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措施。

解答本题时首先可从时间上做判断:

福利政策或福利国家的出现是在二战之后,由此可排除A、B两项;再由“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等信息进行判断,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以经济的干预,通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但1973年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因而纷纷调整政策,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减少福利开支。

 

17.(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3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答案】C

【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把握美国经济的阶段特征。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重要原因是受石油危机的影响。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中东国家团结一致,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实施禁运,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

此时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劣势,但并不是美国无法保持与苏联竞争的势头,A项错误;二战后,世界经济就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美国“滞胀”的出现无关,B项可排除;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医治“滞胀”的思路,而不是导致“滞胀”的原因,D项可排除。

 

18.(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20题)图7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答案】D

【点拨】从材料信息看,美国占的比例一直都是最多的,所以D项符合题意。

德国的比例变化不大,而且德国长期都是强国,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不正确,排除A。

从材料信息看,1929年英国的比例就比美国少,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的提法不正确,排除B。

苏联由于实行计划经济,没有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所以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的提法错误。

排除C。

故选D。

 

19.(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7题)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答案】C

【点拨】生产过剩,物价就会下跌,“购买并屠宰大量牲畜”是为了解决生产过剩,稳定物价。

此题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

关于农业政策的目的是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20.(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5题)“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

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D.凯恩斯主义

【答案】D

【点拨】此题关键在于读取材料信息,“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体现出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21.(2011年海南高考22题)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1所反映的变化。

表1日本众议院席位变化表

年份

1958

1963

1967

1972

1976

自民党议席

287

283

277

271

249

在野党议席

180

184

209

220

262

 

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

A.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受到削弱

B.未能提出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

C

.长期执政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

D.与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

【答案】A

【点拨】日本二战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崛起,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第二强国,自民党代表垄断资本的利益,却忽视了农村人民的利益与诉求,农村民众在政治上就表现为对执政党的不满,转向对在野党的支持,才出现了上述表格的变化出现,故选A。

 

2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8题)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D.美元逐渐升值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结果。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罗斯福改革对农业时间更实行减耕减产故B错误;实行美元贬值,扩大出口故D项错误;国家担保大银行信用,信誉较低的中小银行退出故C项错误;因为实行政府救济,以工代赈故政府扩大开支。

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其中多项干预措施涉及国家开支问题,比如,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实施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等。

由此判断A正确。

B、C、D说法错误。

 

23.(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4题)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B

【点拨】此题考察第7分册第36课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内容。

自由放任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首先可以排除。

社会福利正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的。

这张干预没有减轻负担,反而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

测量目标:

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

考试内容: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从自由放任到国家调控资本主义。

分析:

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重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同时福利政策也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

24.(2009年广东高考30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

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22.0

2.6

 

注:

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

北欧模式探源》

问题: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

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

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

(2分)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

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

(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4分)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

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

(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6分)

【答案】

(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

(2分)

(2)否。

(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3分)

(3)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

(6分)

反对的理由,例如:

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燕尾服。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点拨】

第一问和第三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设计,这类设计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切忌由论没据。

第二问对高福利的评价,应坚持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

 

25.(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37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

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

十三年,天下大旱。

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

……十三日,诏曰:

“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

凡所力役,量事停废。

遭水之家,赐帛有差。

……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边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

邦紧急救济署。

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

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

(6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分)

【答案】

(1)隋炀帝置百姓于不顾,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

视赈灾。

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

吸取隋亡教训;具有“存百姓”的思想。

(2)清朝统治者漠视民生,放纵贪官污吏搜刮百姓;这是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各族人民纷起反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平均分配土地,或实行圣库制度等;兴办保险事业,或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等。

(3)灭国开始“福利主义”试验;英国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颁布相关法令;成立专门机构。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稳定。

(4)略。

【点拨】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比较、综合运用的能力。

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隋炀帝是暴君,不顾百姓生死,滥征兵役等。

而唐太宗关心百姓疾苦,为民着想;材料二、材料三反映清朝的腐败导致农民起义不断;为此,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来满足农民的土地愿望和兴办公共事业来解决百姓的生活;材料四主要是美英两国采取的富民措施。

 

26.(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40题)(37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

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