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535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一.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对河流两岸的影响非常显著。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A.AB.BC.CD.D

2.一条东西流向的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

与河流位置和流向相吻合的图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B

2.A

考点:

地转偏向力。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

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向斜成谷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

4.下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

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

【答案】

3.C

4.B

【解析】

试题分析:

3.内蒙古高原上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没有山谷、断层地形的影响,A、B错。

河流的河曲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是侧蚀作用,C对。

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风蚀城堡,雅丹地貌,不是河曲,D错。

4.根据图示海拔高度,内

蒙古高原的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A、C错。

根据凹岸、凸岸理论,图中河流剖面①处是凹岸,是侵蚀河岸,河岸较陡。

②处是凸岸,是沉积河岸,有沉积物,B对,D错。

考点:

地转偏向力,凹岸、凸岸理论。

二.湿地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的城市湿地。

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

回答下列各题。

5.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A.降水较多B.气温低,蒸发弱

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

6.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答案】

5.A

6.C

7.D

【解析】

试题分析:

5.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较少,A不包括,选A。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B包括。

湿地分布区相对低平,易积水,C包括。

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D包括。

6.根据湿地的功能分析,拉鲁湿地能增加拉萨市的空气湿度,但不能使气温上升,②错。

湿地植被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①对。

湿地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③对。

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④对。

C对,A、B、D错。

7.拉鲁湿地的地区性生态环境效益明显,应因地制宜,遵循其生态发展规律,实施保护性开发。

可以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A可取。

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是因地制宜发展生产,B可取。

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C可取。

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需要排干湿地中的水,不利于湿地的保护,D不可取,选D。

考点:

湿地成因,主要功能,开发治理措施。

2015年夏季,洞庭湖持续干旱,导致湖区生长了茂盛的野草,湖区部分地区变为草原。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8、洞庭湖干旱,湖区水量减少,使得湖区部分地区变为草原,由此带来的后果有可能是

A.水体富营养化B.湖区气温日

较差增大

C.生物多样性增加D.湖区水循环速度加快

9.下列属于洞庭湖湿地生态价值的是

A.维持生物多样性B.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C.航运

D.旅游观光

【答案】

8.B

9.A

【解析】

试题分析:

8.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

洞庭湖湖区水量减少,会使湖区的气温日较差增大,B对。

水量减少,不是富营养化的原因,A错。

湖泊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

水量减少,水循环速度减慢,D错。

9.洞庭湖湿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五

方面。

维持生物多样性属于湿地的生态价值,A对。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属于经济价值,B、C、D错。

考点:

湿地破坏的影响,主要价值。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决全球水危机需从人类自身找原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表为世界主要城市

用水价格比较,回答下列各题。

10.2004年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又提高了用水价格,其主要目的是

A.促进节约用水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增加国家税收D.增加地方财政收人

11.水资源丰富与否的标志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多少,表中6个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城市有

A.1个

B.2个C.3个D.4个

【答案】

10.A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10.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目前北京2元/吨的价格主要是为了促进节约用水。

A对。

与国际水价接轨、增加国家税收、增加地方财政收人不是主要目的,B、C、D错。

11.径流量的变化大小取决于补给变化的大小,伦敦、巴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河流水量稳定,有2个,B对。

东京、北京、悉尼是季风气候,罗马是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径流量不稳定,A、C、D错。

考点:

提高水价的原因,区域气候与径流量的关系。

下图为台湾地区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是

A.蒸发、下渗 B.下渗、入海

C.蒸腾、蒸发 D.蒸发、入海

13.台湾岛水资源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①地处低纬,气温高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急促

③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

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③⑤D.①④⑤

【答案】

12.D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12.大气降水到地面后有三个基本的出口,包括蒸发到大气中、进入地下、汇入河流三种。

读图,甲是降水区域的损失量,是蒸发。

台湾河流主要为外流河,则河流径流有一部分要汇入海洋,故乙是入海。

D对,A、B、C错。

13.水资源的损失一般表现为蒸发或流入海洋,而没有被人类充分利用。

台湾岛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而蒸发量大,①对。

台湾岛多山而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而流速快,②对。

季风气候而降水分布不均,特别是夏季多暴雨,④对。

水资源被利用的难度大,开发利用少,③错。

植被覆盖率高,但河流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⑤错。

A对,B、C、D错。

考点:

区域水资源结构,水资源损失的自然原因。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某河谷一块高约二百米的巨大沉积岩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

读下图,据

此回答下列各题。

14.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

15.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     B.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年龄越轻

C.海拔越高岩石年龄越老       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答案】

14、A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14.读图,该地位于湿润气候环境,风力侵蚀不是主要外力,B错。

图中洞穴有明显的水平分层,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流水侵蚀,流水水面与崖壁接触侵蚀形成,A对。

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等,没有洞穴,C错。

河谷两侧崖壁,近现代不临海,不是海水侵蚀,D错。

15.洞穴形成的位置,是河水位线所在位置,读图判断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下降,A错。

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年龄越老,B错。

图示为沉积岩,海拔越高,靠近表层,岩石年龄越年轻,C错。

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D对。

考点:

区域地貌成因,主要外力作用类型,沉积岩的特点。

 

第Ⅱ卷(综合题 共160分)

2、综合题

16.下图是我国某条主要大河,该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A、B、C分别表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下图是根据三点的横截面状况绘制的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流在上述三图中的流向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A、B河段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

(3)A处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合理采伐,说出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B

(2)A河段以流水侵蚀和流水搬运作用为主,B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河流源头补给量可能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变化增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流在上游河道窄,是V形谷,在下游河道宽浅。

在上述三图中的流向顺序是A—C—B。

(2)A河段位于上游,以流水侵蚀和流水搬运作用为主。

B河段位于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3)根据森林的功能分析,A处森林资

源位于上游,重要环境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如果不合理采伐,河流水文特征变化是河流源头补给量可能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变化增大。

考点:

河流河道特征、水文特征,主要外力作用,森林的主要功能。

17.下图为我

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甲地地形形成的原因。

(2)丁地泥沙来源区的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

为什么?

(3)请描述丙处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

(4)简述④环节对河谷地貌形成的作用。

【答案】

(1)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暴雨、洪涝;暴雨和洪水对地表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淤积,形成冲积扇。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4)在上游河谷形成流水侵蚀地貌,河谷呈"V"字型,多峡谷、急流与瀑布;在下游河谷形成流水沉积地貌,河谷宽浅,河中多沙洲、江心岛,河口出现三角洲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岩层形态,甲是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丁地泥沙来源是上游山区,夏季暴雨、洪涝灾害会加速区域面积变化。

暴雨和洪水对地表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丙地位于水流出山口,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淤积,形成冲积扇。

地貌特点是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分布。

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4)读图,④环节指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在上游

河谷形成流水侵蚀地貌,河谷呈"V"字型,多峡谷、急流与瀑布。

在下游河谷形成流水沉积地貌,河谷宽浅,河中多沙洲、江心岛,河口出

现三角洲等。

考点: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成因,区域主要气象灾害,地貌形成过程及特点,外力作用。

五.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8.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

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

1000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下为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人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

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材料和图分析,实线是人口迁移方向,虚线是部分服装加工基地转移方向。

服装工业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逐渐向中部经济地带的安徽进行产业转移。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原材料、劳动力、能源、市场、交通、政策等。

安徽相对于东部沿海的突出区位优势有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

、能源等丰富,生产成本低。

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交通日益完善,市场较广阔。

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产业结构要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据图和材料分析,1978年以来人口从安徽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迁移,现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2)安徽省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人口迁入会增加,迁出会减少。

因为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使城市化水平提高。

考点:

服装加工工业基地、人口迁移的原因,对区域人口迁移、城市化的影响。

19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该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是全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二:

黄河金三角范围与周边省会城市地理关系图。

(1)分析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2)阐述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由于交通运输制约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

请提出二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建议。

【答案】

(1)地处中西部经济带结合处,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地理位置优势;原材料和能源等供给充足;劳动力和土地丰富且廉价;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或投资环境改善);政策扶持力度大。

(2)该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该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会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该地区可能会增加;区域内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科技创新,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煤炭产业链;建设坑口电站,通过电力输出增加煤炭外运。

考点:

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产业迁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发展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