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实用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521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实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实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实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实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实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实用版.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实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实用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实用版.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实用版

诗歌鉴赏专题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情分析:

1.取材多样化

2.题材丰富多彩

3.考察方式多样

4.考察综合程度高

目标达成:

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读懂诗词

——诗歌鉴赏专题之一

【学习目标】

1.掌握读懂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些方法。

2.能够进行能力迁移,读懂诗歌。

【简介方法】

▲做到两看——远看、近看

远看:

一看要求,明取材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宋词/元曲,回答问题。

(8分)

二看标题,明意思《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三看作者,明风格《山居即事》王维

四看注释,明缘由《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注)戴复古:

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爱国诗人。

五看题干,明暗示。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赏析。

近看:

一看意象,明意境《雨霖铃》柳永

二看诗眼,明情感《声声慢》李清照

三看典故,明深意《永遇乐》辛弃疾

▲根据诗歌题材考虑思想感情

1.山水田园诗:

隐逸恬淡,热爱自然,歌颂劳动;

2.边塞军旅诗:

报国建功,思乡怀人,战争残酷;

3.咏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抒发理想,一展胸襟;

4.怀古咏史诗:

借古喻今,以鉴来者,意在当下;

5.赠友送别诗:

依依深情,离愁别恨,勉励安慰;

6.羁旅行役诗:

思乡怀远,孤独漂泊,天涯一人。

【课堂演练】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2010年天津卷)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送蜀客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

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年福建卷)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

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

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附: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及寓意(《语文基础知识积累》P197-203)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酒。

元代杨载说:

“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

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

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3.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代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赵嘏《忆山阳》:

“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4.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唐代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宋代秦观《踏莎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5.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

“竹似贤,何哉?

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冰雪、草木。

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

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

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杜甫《蜀相》: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

”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羌笛。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特别提醒: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形象意境类题型突破

——诗歌鉴赏专题之二

★分析人物形象型

【人物形象类型】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特征(结合表达技巧)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典型例题】

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

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课堂演练】

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陆鸿渐:

即茶圣陆羽。

问: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巩固练习】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简析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意象意境型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或某一联、某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时间+地点+特征)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

常用术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典型例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释: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问: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步骤1)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步骤2)竹枝上的露珠在微风吹拂下不时滴落,打湿了台阶上的青苔。

(步骤3)表达了作者孤单、寂寞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课堂演练】

(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

即吴淞,江名。

问: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巩固练习】(《语文基础知识积累》P186)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

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写景的顺序:

高低、远近、内外、整体局部;俯视、仰望、远眺、近观等词语。

2.看描景的角度:

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3.看手法:

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情景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

【典型例题】

(2008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淀:

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顺序:

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地面转到天空。

(2)从动静角度看: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课堂演练】(2009湖北卷)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问: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

请简要分析。

 

★★语言“炼字”题型突破

——诗歌鉴赏专题之三

◆炼字:

理解、赏析关键字词。

◆考查的题型主要有:

1.鉴赏字词的艺术效果。

如2007年广东卷林景熙《溪亭》: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2.分析字词在诗句中的作用。

如2007年天津卷《黄氏延绿轩》: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词的含义及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看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烘托了怎样的氛围。

(3)看该字词在上下文中有何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典型例题

(200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

尘埃。

【设题】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答案一:

分别是“明”和“出”。

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答案二:

分别是“明”和“出”。

“明”是明亮,“出”是出来,描绘出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极富层次感的景象。

充分显示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美丽景色。

注:

“炼句”题型见《步步高》169页,“语言风格”题型见170页。

(答案见478页)

◆课堂演练巩固练习

《步步高练出高分》393-394页(答案见500页)

★★表达技巧类题型突破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写作手法,或修辞等)。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此手法(即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个诗句如何具体的体现)。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注意用具体的词语表达出来。

【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多种: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表现手法

1.情景关系: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如: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情景交融)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托物言志)

2.动静关系:

(1)动静结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化动为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望庐山瀑布(上海卷)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壮观景象。

(3)化静为动(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4)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举例: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必要信息一)。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美(必要信息二)。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必要信息三)。

3.虚实关系: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1)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

借古讽今的怀古诗大多运用这种写法。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诗人都是通过今昔的对比,表达对历史与现实思考。

(2)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如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

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

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

(3)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

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对面落笔)。

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

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

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这种写法,虚实结合,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

(4)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为虚。

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用瑰丽的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祥和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

又如李清照的《渔家傲》: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疾的温和的天帝形象,反衬了畏惧强敌,一路逃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无能朝廷。

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以梦境来写对亡妻思念,虚实结合,可见思念之深之切之苦。

举例:

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被公认为写愁的名句,请你作简要的赏析。

参考答案:

这就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必要信息一)。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把离愁比喻为可“剪”可“理”之实物(必要信息二)。

巧妙地写出了词人内心无比沉重巨大的愁闷、哀伤(必要信息三)。

4.对比

诗歌中的“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如高适的《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