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学能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344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docx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自学能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docx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

1、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

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因此,学生要学着不断去质疑、释疑,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积极地锻炼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

2、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

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

它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从内容上,要求学生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这些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找得出来,更要理解、记住它。

从结构层次上,要求学生看书后,了解课本中讲了几个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些问题又是从哪几个层次和角度阐述的?

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证的。

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

3、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

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

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例如高三《思想政治》第一、二课内容压缩为“国家”两个字,由此引申出:

国家的基本阶级和阶级关系;国家制度──民主;国家性质──国体;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国家职能──对内对外职能:

国家结构──我国的“一国两制”等。

4、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

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

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5、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

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些“闪光词”即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6、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框、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写出眉批,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怎样培养自学能力?

本讲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学问题。

同学们应重点把握确定自学方向的原则,明确自学方向,充分认识自学的艰苦性,明确自学目的,发挥自学的主动性,保持自学的连续性,利用好各种有益于自学的条件,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一生在自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谈到自学,同学们自然会想到爱迪生、高尔基、法拉第、华罗庚、瓦特、莱特兄弟、列宁、林肯等伟大人物的名字,同时不禁要问,为什么许多硕士、博士一生业绩平平,而这些没上过几天学的人反倒成就卓著?

奥秘就在于这些成功者,善于自学,善于钻研。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秋千要自己会荡,才能荡得高,荡得好;治学要会自学,才能有超越,出成就。

一、人人都需要学会自学

从广泛意义上讲,任何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建树,都离不开自学。

且不说没有进过正规大学、中专校门的人需要自学,就是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同样需要自学。

一位大学校长曾对他的毕业生说:

大学毕业好比一碗净面,放上一勺炸酱便是炸酱面,放上几块排骨便是排骨面,放上几片肥肉便是大肉面。

由谁来放这些东西呢?

毕业后当然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自学。

一个人大学毕业所学到的知识,对于一生所应学习的知识来说犹如九牛一毛。

大学生在校所学的多是基础理论性知识,更多的应用科学、实用技术需要走上社会后根据需要通过自学来补充、完善。

大学生在校学到的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自学的能力。

如果把知识比做金子的话,那么,自学能力便是点金术;如果把知识比做鱼的话,那么,自学能力便是捕鱼的本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在知识激增、竞争加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活,惟一的途径就是自学。

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生存的主题报告中警呼: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不仅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要获得学术上的成功需要自学,即使是大学毕业生,甚至硕士、博士,要有所成就,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也必须不断自学,善于自学,善于钻研。

学习能力是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护照。

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主要表现为驾驭知识和信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因此,全民化和终身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

接受终身教育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接受继续教育,另一条途径是自学。

其中,自学是最重要的途径。

二、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创造力的源泉

一个人即使没有上过大学,但如果他有自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那么,他将来在工作上的成就绝不会比大学毕业生差。

相反,一个人即使读过大学,甚至留过洋,拜过名师,但如果他没有学会自学,没有自己刻苦钻研的习惯,那么,他便只会在老师所划定的圈子里转来转去,知识领域难以扩大,更不要说科学研究上的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了。

这是因为,任何发明创造都是搞人家没有搞过的东西,走人家没有走过的路。

谁能告诉你走哪条路呢?

只有自己去摸索,去学习,去不断更新知识。

一个人要有所建树离不开自学,自学也的确使众多人获得了成功。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没有经过或很少经过正规学校训练,主要通过自学而作出卓越成就的,简直难以统计。

我国最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出身于江苏金坛县一个贫苦家庭,小时候书念得并不十分好,邻居们讥笑他是“罗呆子”。

因为家庭生活困难,他没能念完中学,就回家帮助父亲操持生计,后来还生了一场大病,残了腿。

但他发愤刻苦自学,后来得到了数学界老前辈熊庆来先生的器重,推荐他进了清华大学当校工。

他通过勤奋攻读,考取官费留学,到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深造,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生来身子骨单薄,8岁才正式上学念书。

读了3个月的书,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称做“糊涂虫”,从此辍学回家,由母亲教他读书识字。

母亲发现他对物理、化学特别喜爱,就给他买来了《派克科学读本》。

于是,爱迪生把书上讲的道理一条一条地搬下来亲手试验。

他在自家的地下室开辟了一个小天地,既当仓库,又当实验室。

实验越搞越多,而家里的日子过得窘迫,满足不了爱迪生做实验对钱的需要,爱迪生12岁就到火车上去卖报纸和糖果,同时,又天天去底特律图书馆看书,不断充实自己。

21岁时便研制了二重发报机,并获得了“投票记录机”发明专利。

22岁时同别人合伙创办了鲍普爱迪生公司。

从此走上了发明创造之路,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走上了光辉的人生之路。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自己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来自于自学。

蒸汽机、火车、轮船、飞机,无一例外都是自学者发明的。

三、确定自学方向的原则

确定自学方向,实际是个优选法问题。

方向对头,少走弯路,容易成功。

确定自学方向,应该注意如下几条原则。

一是同步效应原则。

即尽量做到专业选择与工作业务同步;奋斗目标与兴趣爱好同步;发展方向与社会需求同步。

这样做容易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产生共振。

二是优势积累原则。

即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确认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然后,重点发展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需要注意的是,你自己最擅长的未必就是你的优势,还要看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相对的高起点和优势积累,有利于短线成才。

三是“定向爆破”原则。

即注意发现和选择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冷门”,努力奋斗,争取几年内大见成效,多年后一鸣惊人。

四是量力而行原则。

自学不怕起点低,但也不要好高骛远。

应该着眼长远,立足当前。

争取春有耕耘,秋有收获。

硕果既可给你带来喜悦,鼓舞你的斗志,又往往会改变你的境遇,使你从泥泞的土道走上柏油马路。

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选择高难课题,结果往往是望着天上的星星,却掉进了地下的坑里。

这就好像用一只蜡烛去烧一壶冷水,直到蜡炬成灰泪流尽也难以沸腾。

四、自学中的“四性一创”规律

第一性:

主动性。

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见缝插针,不用扬鞭自奋蹄。

如果自学采取被动式态度,不实行自我约束,得过且过,学习计划就难以实现,马拉松计划就将成为“拉松”计划。

因此,自学者时刻不要忘记主动二字。

第二性:

艰苦性。

如果把达到某一学识水平比做渡河的话,那么,在校生好比借助于舟楫,而自学者好比武装泅渡。

自学者不仅没有专门的老师教导,而且每天还要拿出主要的精力去干与学习不相干的事,学习时间全靠自己去挤,有时甚至连一本合适的教材都搞不到。

因此,有志于自学者,首先要有敢于吃苦的精神准备。

第三性:

连续性。

连续性不仅指所学内容要有连续性,而且在自学时间安排上也要有连续性。

自学首先应该注意统筹规划,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学习内容。

同时应该明白,建造知识宝塔是一项巨大而繁杂的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凭三分钟热血,或者一曝十寒,是难有所成的。

浅尝辄止或见异思迁也是自学之大忌。

第四性:

目的性。

就是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

这种目的一开始可能很单纯,目标也不太远大。

随着学识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收获,目的将不断升华。

这种目的性反过来又吸引人不断前进。

一创:

自学者按照以上“四性”刻苦努力多年后,就将产生创造的冲动和创造的能力。

这时应当注意由以前的以学为主转为以思为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社会需要,找出脱颖的突破口,通过发现、发明、创造来实现自身价值。

五、自学要善于利用一切有益于学习的条件

荀子在《劝学》中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自学也并非就是关起门来自己学,而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有益于学习的条件。

第一,要学会利用图书馆。

除了每座城市的中心设有图书馆以外,各大中专院校几乎都有图书馆。

到图书馆去借书、看书,不仅方便,而且便宜。

书籍、杂志、报纸、音像资料,这里应有尽有。

可以说,图书馆是一座知识的宝库,这里集中了全人类的科学文化遗产,这种遗产只有善于利用图书馆的人才能继承。

第二,要学会使用电脑。

如今,有利于学习的电脑软件多如繁星,各种“信息高速公路”也已纷纷开通;另外,利用电脑检索、储存、提取资料,打字、改稿、计算,都十分方便快捷。

这为我们学习和科研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方便条件。

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条件。

第三,要向名家求教。

荀子说:

“学莫便乎近其人”,所以“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常言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自学者求教于名家,可以少走弯路,有利于短线成才。

求教名家的途径很多,比如,倾听名家的学术报告,研读名家的文章,当然也可以当面请教。

第四,根据实际情况,参加社会助学班。

这主要是对参加自学考试的非在校生而言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为了多渠道地培养人才,相继在各省市自治区实行自学考试制度。

考试成绩单科累计,哪一科不及格下次还可以再考,宽进严出。

必考科和自选科都达到一定数量时发给大学专科或本科文凭。

此文凭国家承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

这种形式自学的人,可以有选择地参加社会助学辅导班。

这种辅导班,信息灵通,少走弯路,还可以结识许多志同道合而性格各异的朋友。

宋代文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自学便是学子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

 

大学所学知识是有限的,而且时代在向前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人的一生大部分知识的掌握,其实都是靠自学获得的。

中学生掌握知识和本领,也要靠自学。

       因此,中学生锻炼出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仅现在受益,而且是终生受益。

 

(1)要明白自学的规律,这是基础。

学生不懂自学的规律,往往是育人摸象,事倍功半,过不到预期效果。

其规律有:

第一,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到难。

心急吃不到热豆腐,饭得一碗一碗吃,事得一点一点做,学习也是如此。

第二,温习学新,已学的东西要温习、巩固,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东西。

第三,善于思索。

自学主要就是要思考,开动脑筋想间题。

一点不懂就看答案,是不会有效果的。

不到山穷水尽,一般不要看答案和向人求教。

第四,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光学不用,不会有很高的发展和更大的收获。

学以致用,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就会终身不忘。

第五,贵在自觉,持之以恒。

自学不自觉,不成为自学,自学而不持之以恒,则不会有多大收获。

(2)辅导学生拟定自学计划和要达到的目标。

任何事没有计划和目标,都将不会成功。

计划和目标就如一座灯塔,它指引人前进。

学习也是如此。

(3)激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不会去自学。

即使你让他他坐在那里,那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让学生反感。

但对学习感兴趣,则完全不同,他们积极自学,乐于自学,用不着你管。

这是一个变“苦学为乐”的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自学将会有收获,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4)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不如成年人,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毅力不如成年人那么坚强。

差的学习环境,往往会使学生心静不下来,会感到烦躁不安,达不到自学目的。

因此,有条件的家庭,尽量给学生空出一间房子作为书房,学生学习时,尽量让家里安静,当然,各个学生家庭条件各有不同,总之要以安静而没有心理负担为宜。

 

论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所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在指导学生自学上下功夫。

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呢?

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指导学生预习,提高教学效率

在中学阶段,学生一般都缺乏主动预习的愿望和能力,要让学生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老师必须进行指导。

比如提前编写预习提纲和思考题,让学生预习时有目标、有方向,便于抓住重点和关键;其次要有适当的检查手段,比如上课前用几分钟的时间对预习过的内容作简单的提问,或者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作概括的阐述,这样就可以督促学生进行预习。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讲课,就可以只讲思路、讲方法、讲重点、讲难点,对学生通过自学可以看懂的内容,只要作疏导式的串讲或提纲挈领的总结,就可以节约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创造条件。

2.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掌握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虽然学生课前进行过预习,教师又进行了一次讲解,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毕竟是零散的,课后还需认真地阅读课本才能使所学知识系统、条理,最终牢固掌握。

3.指导学生看课外书,攻克学习难点

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丰富多彩的知识只靠看课本是不可能全部搞懂的,对通过看课本搞不懂的问题,只有借助于课外参考书。

若拿到一本参考书就从头至尾的看,既浪费时间,又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看,那个问题搞不清就看参考书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这样多看几本直至彻底搞懂。

当一章的内容讲完时,教师可对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含混不清的概念和容易出现的错误,编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查阅参考书,攻克学习难点。

4.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在学完一章的内容后,如果不回过头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就会感到所学的知识多而无序,只有通过认真的总结,才能明确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搞清其适用范围和应用特点,了解其因果关系和纵横联系,使所学的知识既系统又条理。

对中学生来说,归纳、总结的能力一般也比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正确的指导,开始可给学生把本章的内容串一串,理出框架,甚至可以列出标题,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节。

然后逐渐地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并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学完每章后,不仅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而且要对解题的方法进行小结,这样才能不断的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除平时指导学生解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还能否用别的方法解出外,在学完一章后还要指导学生对解过的题目进行分类,归纳出题目的类型,搞清那一种类型的题目应采用什么方法,应用什么定理求解,这样做对提高解题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浅议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能力。

使学生具有独立地探求新知识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

在化学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说来,我认为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核心部分,阅读是自学中必不可少的主要环节。

几乎所有的自学,都离不开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

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材为本,触类旁通

首先要让学生“吃透”教材。

因为知识既是自学的对象又是自学的工具。

在掌握知识以后再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读、写、算、观察、记录和表达等基本技能,为自学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力条件。

同时,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再选择一些合适的参考材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课外阅读,如教师除坚持让学生订阅相关报刊外,还可选择一本按课本章节为序,含知识点归纳、例题、习题等内容的参考书。

总复习阶段选择以专题形式对知识进行归纳的参考书。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1某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现象的描述等内容,浅显易懂,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训练学生从叙述中总结出要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既便于记忆,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对基本理论部分,如物质的量、物质结构、质量守恒定律、溶液、电离等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基本概念和重点段落反复读,对重点字、词、句加着重点画出,仔细揣摩,深入体会,准确理解。

如,溶解度的概念,可画出四个点:

(1)“一定温度”是条件;

(2)“100g”是标准;(3)“饱和状态”是状态;(4)“质量”的单位是克。

易混淆的概念如分子和原子、原子和元素、原子和离子、单质与元素、化合物与氧化物、溶解性和溶解度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对计算中运用的关系式要注意向学生讲清意义和适用条件。

如学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应强调:

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是质量百分比,与溶液的多少无关(例如:

同一浓度的溶液,量大量小浓度相同),一般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溶质在溶解度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方面关系的一种表示方法。

4对重要的图表、数据,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结论,并结合实例说明用途,如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应让学生先学会看,再学会用,从中总结出溶解度曲线的主要意义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再如,教师可让学生反复看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中找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规律。

二、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

加强课内外指导,培养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形成。

学法指导中应突出如下几方面。

(一)专心听课

学好基本知识,练好基本技能,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主要在课堂上完成。

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记录、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很重要,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方法、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紧张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二)及时复习

复习大致分平时复习和阶段复习两类。

平时复习是基本的复习,应给学生安排专门时间阅读教材和听课笔记,针对自己对新课掌握的情况,突出解决有疑难的地方,达到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

阶段复习是总结性复习,其重点应放在知识的系统化上,这种复习开始时可以教师为主,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串联,形成网络,并分解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计算等专项,以后可逐渐加大学生参与的比重,让学生对某个专项进行小结,熟悉复习的方法。

如对“化学方程式”的复习,其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可小结为:

质和量的意义及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小结为:

“写、配、等、注”四点。

通过训练,学生对某一单元的重点、难点、规律等可逐渐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完成作业

通过做作业,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培养和发展能力,同时也便于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便于教师适时查漏补缺。

教师应教育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对各种类型的作业都独立完成;提倡有疑难及时解决、多种形式解决等。

(四)课外阅读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多读书、读好书。

特别是联系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尽管课本中也做了一些介绍,但更多的信息是在课外书中。

教师应提倡学生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把搜集的信息分类贮存起来,便于学生查找和记忆。

也可以在适当时机提出一项专题,如“目前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可采取什么措施治理?

”等。

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学习,然后教师把学生搜集的材料加以整理、归纳和拓展,适时讲一节专题课,巩固自学的成果,提高自学的兴趣。

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多注意新闻媒体中有关化学问题的内容,像天然气井喷引发的硫化氢中毒事件、氯气泄漏造成的氯气中毒,以及煤气中毒、瓦斯爆炸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三、培养自学能力与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相结合

自学能力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不只是通过自学才能培养自学能力,没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学生就不能自学。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一)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教学中,教师可设置阅读思考题,让学生怀着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通过自己的阅读或讨论的方式得到问题的答案,尽管这些答案往往还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总结和补充。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活跃的思维,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给进一步学习带来新的契机。

如在阅读“金刚石和石墨”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先提出:

“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是什么?

它们分别有哪些物理性质?

”这两个问题,等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之后,再提出: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物理性质有这么大的差异?

”“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让学生联系有关内容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二)注重信息迁移式题型训练

在许多化学检测题中,信息迁移题是考查自学能力的重要载体,但信息迁移题的解答需要阅读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且思维容量很大。

教学中教师应示范如何获取需要的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把题给信息与旧知识相联系,解决从未涉及的新问题。

该题型的训练宜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组合的方法,且应有长期训练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种能力的培养中提高其自学能力。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激发

尽管自学能力的形成直接依赖于认识活动。

但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都是促进自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心理因素,在学生的自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对智力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更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

如果具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学生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不但课堂听讲专心,课外复习和阅读中也会主动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因此,教师应注意采取多种措施让学生爱好化学课。

如可联系周边的事例(水泥厂与造纸厂的污染、人工降雨、太阳能利用、焚烧秸秆、农药化肥的使用等)进行教学,适当介绍化学史料,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直观教具,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

另外,教学中实施期望与鼓励,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批改、个别谈话等多种渠道,体现出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由尊师变为爱师,也是一种培养兴趣的好方法。

(二)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

学生意志坚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