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317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高考冲刺八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

【高考展望】

本专题主要强调生物学实验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教材中的基本实验、选修一中的一些生物技术、实验与探究的分析。

教材中的基本实验,要掌握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清楚生物实验的基本原则。

对于选修一中的生物技术,近年来对微生物利用的考查较为突出,对其考查常以生活中微生物的计数、分离和培养等进行命题,另外植物组织培养及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考查的频率也在升高,需掌握其中的原理与注意事项。

实验与探究的分析部分,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生物高考的非选择题几乎均以实验的形式呈现,从命题上看,高考对实验的考查有回归教材的趋势。

【知识升华】

【高考冲刺八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368672生物技术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知识体系

【高考冲刺八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368672教材基本实验】

二、教材基础实验

1.观察类实验(与光学显微镜操作有关的实验)

(1)实验流程:

取材→制片→观察

(2)相关实验

实验名称

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对象

细胞状态

观察方式

染色剂

用显微镜观察

多种多样的细胞

各种细胞

多种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活细胞或

死细胞

原色观察

观察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人口腔上皮细胞

核酸

死细胞

染色观察

甲基绿

吡罗红

观察线粒体

人口腔上皮细胞

线粒体

活细胞

染色观察

健那绿染液

观察叶绿体

菠菜叶(稍带叶肉

的下表皮)、藓类的叶

叶绿体

原色观察

观察植物细胞的

质壁壁分离和复原

成熟植物细胞

(最好为有色,如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紫色大液泡的变化

观察细胞的

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

染色体变化

死细胞

染色观察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

观察细胞的

减数分裂

蝗虫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用已制作好的固定装片

低温诱导

染色体加倍

洋葱根尖

染色观察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注意:

①以上实验中除“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可使用低倍镜外,其余均需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②除以上实验外,“脂肪的切片法鉴定(观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也需要进行显微观察。

2.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实验

(1)鉴定类实验:

一般利用的为颜色反应的原理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试剂

现象

脂肪鉴定

花生子叶

苏丹Ⅲ(苏丹Ⅳ)

橘黄色(橘红色)

还原性糖鉴定

(白色或近白色水果)

斐林试剂或

本尼迪特试剂

产生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鉴定

牛奶或豆浆

双缩脲试剂

溶液变成紫色

淀粉鉴定

马铃薯

碘液

材料变蓝

粗提DNA的鉴定

鸡血红细胞

二苯胺

溶液变蓝

细胞呼吸产生CO2

酵母菌培养液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BTB)

由蓝变绿再变黄

细胞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鉴定

酵母菌培养液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溶液

由橙色变为绿色

注意: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①相同点:

两种试剂的成分相似,均为NaOH溶液、CuSO4溶液。

 ②不同点:

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先加A液后加B液。

  处理方式不同:

斐林试剂需加热方能反应,而双缩脲试剂不需加热。

(2)物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一般流程,如下图:

②有关实验

实验

实验原理及方法

注意事项

绿叶中色素

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

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①应选择新鲜浓绿的叶片

②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

③进行层析时,试管中的层析液高度不要接近或超过滤液细线所处的高度

分离

纸层析法

不同光合色素在

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NA的

粗提取和鉴定

①DNA或蛋白质等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小

②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内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③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实验流程如下:

①破碎细胞,获得含DNA的滤液

②去除滤液中的杂质,进行初步提纯:

[在滤液中加入NaCl,使其浓度为2mol/L,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再调节NaCl溶液浓度为0.14mol/L,析出DNA后,过滤→再用2mol/L的NaCl溶液溶解DNA]

③用冷酒精使DNA析出,进一步提纯

④DNA的鉴定

血红蛋白

的提取和分离

凝胶

色谱

根据分子的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

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最先被洗脱出来。

实验过程:

(1)样品处理

①红细胞的洗涤

②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蒸馏水和甲苯)

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④粗分离——透析

(2)纯化——凝胶色谱操作

植物

有效成分的提取

水蒸气蒸馏法

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分离油层和水层。

适用于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强、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植物精油,如玫瑰精油

压榨法

机械压榨,从原料中榨出精油

适用于在水中蒸馏易导致原料焦糊或有效成分被破坏时,如柑橘、柠檬

萃取法

将粉粹、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蒸出有机溶剂

实例:

胡萝卜素的提取

3.调查类实验

(1)遗传类调查:

①群体调查——发病率的调查②家系调查——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生态学调查:

①种群密度的调查

样方法:

[适用对象:

植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昆虫卵、蚯蚓等)]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然后取其平均值来估计该种群的密度。

标志重捕法:

[适用对象: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鱼类等)]

利用公式

计算出N,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N1为初捕个体数、N2为重捕个体数、N0为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②群落丰富度调查: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取样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采集小动物方法:

诱虫器采集、简易采集法(即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

统计和分析方法: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4.探究性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酶的高效性)  

(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

(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4)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6)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7)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考冲刺八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368672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三、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和计数

1.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流程

注意:

微生物培养时,需注意防止杂菌污染,所以要注意消毒和灭菌,但消毒和灭菌有区别:

概念

方法

灭菌

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可彻底消灭微生物)

高压蒸汽灭菌法

一般均可用此法,如培养基

干热灭菌法

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培养皿、试管等

灼烧灭菌法

金属等可直接灼烧的物品,如接种环

消毒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不能彻底消灭微生物)

煮沸消毒法

在100℃煮沸5min~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巴氏消毒法

在70℃~75℃煮30min或在80℃煮15min。

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化学药剂消毒

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对水源等进行消毒

紫外线消毒

室内消毒等

2.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

(1)利用特殊的接种方法分离纯种:

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平板划线法:

具体操作:

用接种环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进行连续划线。

原理:

在划线的过程中,菌体数量逐渐减少,菌体间的距离增大,距离足够大时,经培养,在划线末端处便可观察到由一个菌体繁殖产生的单菌落,挑取单菌落后继续培养,得到的便是纯种。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

具体操作:

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后涂布平板。

原理: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经涂布后,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会被分散在培养基表面,菌体间的距离足够大,便会在平板表面形成单个菌落(如上图中的倒数第2个平板),同样挑取单菌落后继续培养,得到的便是纯种。

(2)利用选择培养基或鉴别培养基进行分离

①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

实例:

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分离尿素分解菌

②利用鉴别培养基进行鉴别后分离

实例:

利用含纤维素及刚果红的鉴别培养基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有纤维二糖、葡萄糖。

刚果红染料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能与纤维二糖、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

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刚果红能与其中的纤维素发生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用其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刚果——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就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挑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3.微生物的计数

稀释涂布平板法

(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1)原理: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2)注意事项:

①每个稀释度下需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②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3)计算公式:

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

×稀释倍数

显微镜观察法

(直接计数法)

(1)原理:

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2)注意事项:

①要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②菌体压在方格线上时,计数时需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

比浊法

需用到分光光度计,

当微生物数量增加导致培养液的浊度升高时,更多的光线会发生散射,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值会增加。

可以通过测定培养液的吸光值确定微生物数量

四、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果酒的制作

果醋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

制作泡菜并检测其中的

亚硝酸盐含量

所用菌种

种类

酵母菌

(真核生物)

醋酸菌

(原核生物)

毛霉

(真核生物)

乳酸菌

(原核生物)

代谢类型

同化

作用

异养生物

异化

作用

兼性厌氧菌

好氧菌

好氧菌

厌氧菌

原料选择

新鲜、无烂子粒的葡萄(或苹果)

豆腐

新鲜干净的蔬菜

制作原理

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

C6H12O6

C2H5OH+CO2

+能量

缺少糖时,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

C2H5OH+O2

CH3COOH+H2O

利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相关酶的作用,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①泡菜制作原理:

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C6H12O6

2C3H6O3

②亚硝酸盐的检测: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 ,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紫红色产物

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

醋酸发酵

果醋

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制泡菜:

选材→配制盐水→装坛→发酵→成品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配制所需溶液(对氨基苯磺酸溶液、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亚硝酸钠溶液、提取剂、氢氧化铝乳液、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操作注意事项

(1)酵母菌开始时进行有氧呼吸增加其数量,然后再进行无氧的酒精发酵;

(2)发酵液不可装的过满,发酵时要注意无氧条件的控制,并要定期释放产生的CO2,防止发酵瓶爆裂。

醋酸发酵的温度较酒精发酵的温度高

(1)加盐腌制时,从下往上逐层加盐,并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

(2)所用豆腐的含水量适宜。

(1)泡菜坛的选择:

密封要好)

(2)腌泡菜时要注意无氧条件的控制。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一些试剂的作用:

①提取剂:

增加亚硝酸盐的溶解度;②氢氧化铝:

吸附泡菜汁液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

防止杂菌污染

五、酶的应用及固定化酶技术

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上的应用

(1)果胶的特性: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中的主要成分,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果汁加工过程中不仅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

(2)果胶酶的作用:

①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增加出汁率

②果胶酶可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澄清

注意:

果胶酶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组成的复合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一类酶的总称。

2.加酶洗衣粉

(1)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易溶解或分散于洗涤液中的多肽或氨基酸,有助于去除血渍、奶渍以及各种食品类的蛋白质污垢。

(2)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游离的脂肪酸等,可用于去除含脂肪的污渍,如食品中的油渍、人体皮脂以及口红等。

(3)淀粉酶能使淀粉迅速分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可溶性成分,可用于去除含淀粉的污垢,如来自面条、巧克力等的污垢。

(4)纤维素酶本身不能去除衣物上的污垢,它的作用是使纤维的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渗入到纤维深处的尘土和污垢能够与洗衣粉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

另外,碱性纤维素酶可以去除在洗涤和穿着时由于磨损在棉纤维上所产生的微纤维,从而使棉纤维恢复原有的光滑状态。

但过量使用,也会损伤棉、麻等天然纤维织物。

3.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

常用方法

操作缺陷

固定化酶

包埋法

酶分子一般相对较小,容易从大分子有机物网格中逸出;如果反应物分子较大,则不易进入网格中与酶接触,所以固定化酶一般不用包埋法。

吸附法

将酶吸附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比较困难,同时酶也容易从载体上脱落

结合法

需要改变酶的某些结构(基团),酶的催化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固定化细胞

包埋法

处于中心的细胞容易缺氧而受到损害,同时,反应原料不易进入到这些细胞之中

六、PCR技术

1.PCR技术所需条件

(1)模板:

要扩增的DNA片段

(2)两种引物:

短的DNA单链,可结合于模板链上,PCR技术主要是复制两个引物界定的DNA片段。

(3)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

(4)原料:

dNTP(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

dATP、dTTP、dGTP和dCTP)

2.PCR的过程:

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

(1)变性:

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时,双链DNA解旋为单链

(2)复性(退火):

系统温度下降到50℃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的3`端结合

(3)延伸:

当系统温度上升到72℃左右(Taq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3.实验注意事项:

(1)PCR技术需要用到PCR仪(可自动调控温度)、微量离心管(PCR反应的场所)、微量移液器(加入反应成分),用在微量离心管中添加反应成分时,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上的枪头均须更换。

(2)为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以及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

4.PCR技术与体内DNA复制的比较

(1)解旋:

不需要解旋酶,利用的是DNA的热变性原理,使双链解开。

(2)引物:

DNA体内复制所用引物为RNA,PCR技术所用引物一般为单链DNA。

(3)DNA聚合酶:

由于PCR技术所需物质一次性加入,且温度较高,所用的聚合酶为耐高温的Taq聚合酶。

【高考冲刺八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368672生物学研究中的一般方法】

七、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1.基本原则,

不论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1)对照原则:

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目的是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常见的对照类型有:

①空白对照:

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照组。

如:

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预留部分组织样液,不做任何处理,比较变化,即为空白对照。

  

②自身对照:

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观察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③条件对照:

给对象施加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的意义。

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

  甲组:

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

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

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④相互对照:

不另设对照组,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如植物向光性的发现实验。

  

(2)单一变量的原则:

根据实验目的,只设置相应的一个变量,即实验中各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

  

(3)等量原则:

即每组实验所加试剂的量等无关变量要适宜且相等。

(4)重复原则: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即实验中每组均应设置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应该是一致或相似的,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使结论科学准确)

(5)随机原则:

指被研究的样本应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或随机分组,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

2.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

(1)注意实验名称,判断其为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确定实验目的

(2)根据实验器材、试剂等,弄清实验原理

(3)实验过程设计:

①实验分组:

注意随机原则与重复原则,并进行明确标记,如可标记为甲、乙、丙或1、2、3等。

②实验处理:

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及等量原则

③实验结果预期及结论

若为验证性实验,则实验结果及结论唯一。

若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结果的预期需分情况讨论,实验结论随实验结果而定。

3.实验分析及评价的技巧

 

 

【典型例题】

类型一、教材基本实验

例1.(2015江苏高考)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答案】D

【解析】高压灭菌加热后,先切断电源,使灭菌锅温度降至100摄氏度以下,压力表的指针归零,再打开锅盖,A错误。

倒平板时,培养皿打开缝隙即可,不能完全打开,B错误。

接种环需冷却后再挑取菌落,C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和消毒的区别在于灭菌是强烈的物理方法杀死了全部的微生物及其芽孢、孢子。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图表示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纸层析的结果,据图判断用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

A.红色B.黄色C.绿色D.紫色

【答案】B

【解析】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在纸层析上,从上往下(距离点样处由远到近)的色素依次是: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而从图6可看出来,胡萝卜素、叶黄素明显高于叶绿素a、叶绿素b,故叶片呈黄色,B正确。

【变式2】由实验调查获得的事实证据及数据,经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可获得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下列有关调查实习的内容正确的一组是()

内容

方法

实验要点

A

人群中遗传病

实际调查法

一定要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

种群密度

取样调查法

随机选取不同大小的样方,统计种群密度平均值

C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人工模拟

池塘生态系统

将少量多种生物放入密闭的广口瓶中,

一定要放在散射光下

D

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实际调查、实验法等

可选择SO2处理植物,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答案】D

【解析】A项,人群中遗传病的调查是随机的,无须一定要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B项,在种群密度取样调查中,应随机选取大小相同的样方;C项,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将少量生物放入密闭的广口瓶中,并置于散射光下。

所以,A、B、C三项均错误。

类型二、选修一中的生物技术实践

例2.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

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答案】C

【解析】考察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实验分析能力。

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即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较小且抗性差,必需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会失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无菌操作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答案】D

【解析】在果酒发酵后期,由于瓶中的营养物质减少,单位时间内产生的CO2的量减少,所以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以延长,A正确;在糖源、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B正确;果酒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消耗,并且有水的生成,密度会逐渐减小,C正确;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要分层加盐,加盐量要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但底层不需要大量用盐,D错误。

【变式2】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它细菌分开,对培养的要求是()

①加抗生素②不加抗生素③加氮素④不加氮素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37℃恒温箱培养⑧28℃--30℃温度下培养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④⑤⑧D.①④⑥⑦

【答案】C

例3.(2015新课标2)回答与胡萝卜有关的问题:

(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萝卜素”或“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胡萝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答案】

(1)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夜盲症非挥发性(每空2分)

(2)需要(2分)

(3)乙酸乙酯(2分)

萃取胡罗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