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255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3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提纲.docx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提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提纲.docx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提纲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指导

第一、二章的主要学习任务:

准确理解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用文字、公式、图象三种方式表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质点

①知道质点的概念,并知道质点是在物理学中引入的一个理想化的实体“物理模型”。

②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什么情况下不能看成质点。

2).参考系

①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参考系概念。

②会正确选择参考系,能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3).位移

①理解位移的概念。

在具体问题中能够确定质点的位移并对位移作出科学的表述。

②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③会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或平均速度公式计算位移。

4).速度

①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能在具体问题中计算平均速度。

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特有平均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③知道瞬时速度是在平均速度的基础上建立的,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区分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④知道一些常见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大致范围。

5).速度的测量

①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②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

6).匀速直线运动

①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运用公式处理匀速直线运动的有关问题。

③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能从x-t图象、v-t图象中获取相关的物理量。

④知道x-t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知道v-t图象中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7).加速度

①知道加速度是描述物理速度变化快慢和速度变化方向的物理量。

②了解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加速度概念的过程。

③掌握加速度的概念。

④能用

计算有关问题。

并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用“+”还是“-”号。

⑤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⑥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会根据纸带用Δx=aT2计算加速度大小。

8).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知道什么是匀变速度直线运动。

②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③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x=v0t+

at2和推论公式v2-v02=2ax,能够利用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9).自由落体运动

①认识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②知道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都相同。

③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知道它可以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公式,并且a=g,v0=0(从自由落体起点研究)。

④初步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第一、二章涉及的方法:

理想模型法;比值定义法;

极限的思想和方法;矢量及其运算方法;

画运动草图的方法;估测的方法;

应用公式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应用图象探索和表述物理规律的方法;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在实验的基础上探究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第一、二章专题复习:

一、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梳理框架

 

二、培养画草图分析运动、选择适当公式和进行规范的书面表达的习惯

如何画过程草图,如何在画出的草图上进行必要的标注,怎样选择公式。

怎样用速度时间图象辅助分析问题——搭建解决问题的思维平台

注意:

知三求一,选择适当的公式

练习:

1.一物体以初速v0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第3s内的位移为6m,3s末的速度为7m/s,求物体的初速v0和加速度a各多大?

答案:

a=2m/s2v0=1m/s

2.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g=10m/s2)

答案:

305m9.85s

3.长江日报报道2006年8月的某晚,一人走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一个玻璃烟灰缸从天而降,砸中头部,造成脑损伤,花去医药费17万。

最后法院判定飞出烟灰缸的住宅楼21户共同承担赔偿。

假若烟灰缸从5楼离地面14m处坠下,下落过程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求:

(g取10m/s2)

(1)烟灰缸落地时的速度;

(2)若烟灰缸下落5m时被这个1.5m高的人刚好发现,求她的反应时间最长是多少才能有机会躲过烟灰缸?

答案:

0.58s

4.滴水法粗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节水龙头,使前一滴水滴到盘子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从听到第一滴水落到盘中时开始计时,测出听到n次水滴声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边缘到盘子的高度h,则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________。

答案:

三、识别图象并利用图象(辅助)解决问题

区分:

轨迹图、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

图象包含知识——轴(矢量的方向用正负号表示)、

点、线、面、斜、截、拐、交

 

在研究一个物体的多段运动过程和两个物体在同一过程中不同运动(追及)问题中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直观的描述运动,可以起到解题的辅助作用,如:

面积可表示三个位移:

每个物体对地的位移x1、x2、相对位移Δx(两个位移之间的关系)。

 

1.(类似于练习册16页第4题)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

号为“猎狐”的军事学习,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路线如图所示,则()

A.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

C.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D.甲队的平均速率大于乙队

答案:

AD

2.甲、乙、丙三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7所示.在时间3s内它们的运动方向?

平均速度大小比较?

平均速率大小比较?

3.下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直线散步的位移—时间图象。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这1h(小时)内,A熊的平均速度较大B.在t=10.0min时刻,B熊的速度较大C.A熊的速度总是沿着一个方向D.B熊的速度总是沿着一个方向

答案:

D

4.[08广东]10.图3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t=1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B.t=5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m/s2

C.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1.5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答案:

B

5.[07广东]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前两秒加速度为5m/s2

B.4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6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答案:

A

*6.(改08上海)21.(12分)总质量为80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试根据图像求:

(g取10m/s2)

(1)分析整个过程中运动员做什么运动?

(2)t=2s内运动员的加速度的大小?

(3)估算14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

(4)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答案:

a=8m/s2

从图中估算得出运动员在14s内下落了39.5×2×2=158m

14s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57s

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需要的总时间t总=t+t′=(14+57)s=71s

*7.[07宁夏]1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0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答案:

C

四、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在实验的基础上探究运动规律的方法

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

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7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打点的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

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1—5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填入下面表格中。

利用表格数据在坐标纸内描点画出速度时间图象。

判断物体运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加速度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t/s

速度

v/ms-1

0

0.1

0.2

0.3

0.4

0.5

 

 

2.[99上海]20.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

如果拍摄时每隔2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m,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A.1m/s2B.2m/s2

C.3m/s2D.4m/s2

答案:

B

3.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先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了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0.29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0.11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3.57s,则滑快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提示:

可以用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替代瞬时速度)

答案:

0.047m/s2

4.两滑块自左向右在光滑导轨上运动,现在用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滑块每次曝光的位置,如图8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0.2s,由图可判断出,滑块甲做_____________运动,滑块乙做运动,滑块甲的加速度大小是m/s2,滑块乙的加速度大小是m/s2。

 

答案:

甲做匀直,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甲加速度为零,乙加速度0.5m/s2

5.(2007年理综《考试说明》样题)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6所示。

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

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

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

可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往下落,而是固定在图中A、B、C、D四个位置不动,一般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应该满足(g=10m/s2)()答案:

C

A.普通光即可

B.间隙发光,间隔时间为1.4s

C.间隙发光,间隙时间为0.14s

D.间隙发光,间隙时间为0.2s

6.[01上海]17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一个约1.4m高的商店卷帘窗的运动.将纸带粘在卷帘底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随帘在竖直面内向上运动.打印后的纸带如图所示,数据如表格所示.纸带中AB、BC、CD……每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根据各间距的长度,可计算出卷帘窗在各间距内的平均速度v平均.可以将v平均近似地作为该间距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

(1)请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绘出卷帘窗运动的v-t图线.

(2)AD段的加速度为m/s2,

AK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间隔

AB

BC

CD

DE

EF

FG

GH

HI

IJ

JK

间距(cm)

5.0

10.0

15.0

20.0

20.0

20.0

20.0

17.0

8.0

4.0

 

答案:

aAD=5m/s2,vax=1.39m/s

 

五、应用直线运动规律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与直线运动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很多。

如:

跳高、跳水、跳伞、滑板、接力交接棒、跳伞;升降机、保持车距、汽车的追击问题、闪光照片测车速、估算飞机速度、超声测速、回声测距、测量云层的高度、传送带、飞机起飞与降落……

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要运用题目信息,要结合实际,在简化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或者获取有用的实际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解答问题。

因而学生学习要多联系实际,多关系生活社会和科技时事,不能死学。

但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新课改下物理高考是知识和能力并重的。

1.[04上海春]14.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邮驿制度。

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米),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

“金牌”的平均速度

A.与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B.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C.与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D.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

答案:

B

2.[07北京]18.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

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l%~2%。

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10-3sB.10-6s

C.10-9sD.10-12s

答案:

B

3.[99上海]4.某同学身高1.8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高度的横杆。

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取g=10m/s2)()

A.2m/sB.4m/sC.6m/sD.8m/s

答案:

答案:

B

4.[99全国]14.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为10m/s2,结果保留二位数字.)答案:

1.7

5.[05全国1]23.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

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

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

现有下列数据:

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l0m。

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答案:

H=63m

分析与解答:

本题用冗长的文字描述了人和跳蚤的起跳情况,看似问题较为抽象,为了便于思考与解答,我们可以将题述的人和跳蚤的起跳情况画出过程草图,如图所示。

本题所要求的是人以跳蚤的加速度a2起跳,经过加速距离d1后上跳的竖直高度H是多少。

通过如图3展示的物理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研究跳蚤的运动情况,求出跳蚤起跳的加速度;再研究人以跳蚤的加速度起跳,经过加速距离d1后上跳的竖直高度H。

通过这样的画图和分析可看出,人实际起跳的过程在本题的解答过程中并没有实质性的用处。

按如图中所标识的物理量的符号,对于跳蚤的起跳的加速过程和离地后的上升过程分别有:

v22=2a2d2;v22=2gh2。

解得a2=gh2/d2。

对于人以跳蚤的加速度起跳的加速过程和离地后的上升过程分别有:

V2=2a2d1;V2=2gH。

解得H=h2d1/d2=63m。

说明:

在本题的解答过程中可以看到,画出物理过程草图,我们便可以避开冗长文字的抽象叙述,对照直观的图形进行思考,这样可以适当的减轻解答问题过程中的思维难度。

六、相关联的多个运动问题

1.(01全国)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

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

已知声速为340m/s,求两峭壁间的距离。

答案:

340m

2.[05北京]19.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

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

答案:

B

3.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______倍.

4.叉路口处有一辆静止的小汽车等候信号灯,当绿灯亮时,它以2m/s2的加速度起动,与此同时,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从小汽车旁边驶过,此后小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大卡车仍以原来的速度直线行驶。

问:

(1)小汽车追上大卡车时距起动位置多远?

(2)小汽车追上大卡车时的速度是多大?

(3)小汽车追上大卡车以前,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大?

 

5.[07全国1]23.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

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

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答案:

3m/s26.5m

 

解析: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题述过程,画出过程草图如图所示。

设甲向乙发出口令后经时间t二者交接棒,则根据二者的位移关系有s甲=s0+s乙

即vt=s0+

解得:

s=3s。

所以乙的加速度a=v/t=9/3=3m/s2。

此过程中乙的位移s乙=

=13.5m。

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s=L-s乙=20-13.5=6.5m。

6.练习册26页10(02春会考09会考题型示例)汽车起动的快慢和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是衡量汽车性能的指标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指标。

汽车起动的快慢用车的速度从0到100km/h的加速时间来表示,这个时间越短,汽车起动的加速度就越大。

下表中列出了两种汽车的性能指标(为了简化计算,把100km/h取为30m/s)。

起动的快慢/s

(0~30m/s的加速时间)

最大速度/m·s-1

甲车

12

40

乙车

6

50

 

现在,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车头向着同一个方向,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相距85m,甲车先起动,经过一段时间t0乙车再起动。

若两车从速度为0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内都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乙车开出8s时两车相遇,则

(1)t0应该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2)在此条件下,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什么?

答案:

t0=6s,

(2)125m,245m

(1)设甲车先起动,经t0乙车起动,再过t=8s相遇。

(2)当t0=6s时,两车匀加速过程相遇,有

即相遇两次,

7.(98会考)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50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25m/s,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60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30m/s,以后只能维持这速度4.0s。

设猎豹距离羚羊xm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s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作匀加速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求:

(1)猎豹要在从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

(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到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

答案:

(1)x<31.875m

(2)31.875≤x≤55m

 

 

七、开放性的探究问题

1.(05春季会考)5.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7所示的是伽利略根据可靠的事实进行的理想实验和推论的示意图.请在下面的空格里填入合适的内容,完成对各示意图的说明。

如图7

(1)所示,把两个斜面对接,让小球由静止开始从斜面上高为h处滚下,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达到第二个斜面相同高度的地方。

如图7

(2)所示,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到达第二个斜面上的高度要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来的高度h,但要通过更长的距离。

如图7(3)所示,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直到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不可能达到原来的高度h,就要沿着水平面以_________(填“恒定”或“变化”)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答案:

等于,恒定

 

2.[06上海卷]4.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A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的长度表示.P为DE的中点,连接OP且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B,则AB的长度表示.

【答案】平均速度物块的末速度

 

3.[06上海]20、辨析题:

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

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m/s,然后再减速到v2=20m/s,

;t=t1+t2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

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20.解:

不合理,理由是:

如按以上计算,则质点完成位移为:

+

=278m≠218m。

所以以上做法不对,而且说明最大速度一定比40m/s要小。

正确结果:

设在直道上最大速度为v,则有s=

+

代入数据并求解得:

v=36m/s

则加速时间t1=

=9s,减速时间t2=

=2s

最短时间为t=t1+t2=11s

4.[05上海]18.(7分)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

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

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

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