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个人简历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134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葛亮个人简历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诸葛亮个人简历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诸葛亮个人简历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诸葛亮个人简历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诸葛亮个人简历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诸葛亮个人简历doc.docx

《诸葛亮个人简历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葛亮个人简历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诸葛亮个人简历doc.docx

诸葛亮个人简历doc

诸葛亮个人简历

诸葛亮是历史上有名的智者,你想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他吗?

那不如一起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诸葛亮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诸葛亮个人简历

诸葛亮(181年8月10日巳时,即辛酉年丙申月癸丑日丁巳时—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名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

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

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

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促成孙刘联盟和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的实际领导者。

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追谥为忠武侯。

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

生平事迹

躬耕南阳

诸葛亮父亲诸葛圭早逝,诸葛亮与其弟诸葛均便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后来朝廷选朱皓代替诸葛玄之职,而诸葛玄又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交,便带同诸葛亮前往依附。

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隐居南阳卧龙岗,晴耕雨读。

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的自评多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地区军阀混战,士大夫大批来到荆州避战。

诸葛亮与当时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结交。

黄承彦对诸葛亮说:

“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听闻你选择妻子;我有一丑女儿,黄头发、黑皮肤,而才华堪相配于你。

)”诸葛亮答应这门亲事后,立即迎娶黄氏。

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乡间有谚语为证:

“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草庐对

主条目:

草庐对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

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

“儒生俗士,岂识时务?

识时务者为俊杰。

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那些儒生乃见识浅俗之士,岂会认识时势事务?

认识时势事务者才能成为英俊豪杰。

此时间自然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

)”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此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使他屈就致于此。

将军宜枉屈尊驾以顾望。

)”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

与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

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

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

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

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诸葛亮于208年时,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过江作说

当时,刘表因妻家所影响,对长子刘琦渐渐不悦。

刘琦十分敬重诸葛亮,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迫使诸葛亮授以对策,诸葛亮便反问刘琦:

“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江夏的黄祖被孙权讨死,刘琦便自荐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

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

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

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亮主动请缨出使向孙权求救。

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原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

“若不能当,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孙权反问诸葛亮为何刘备不投降,诸葛亮便抬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

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也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

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必定可打败。

孙权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

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回师北还。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驻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211年,益州牧刘璋派军议校尉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

诸葛亮便与荡寇将军关羽、讨虏将军张飞等镇守荆州。

至下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

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并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

至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

汉中之战时,诸葛亮在成都替前线屡败屡战的刘备提供资援。

220年,魏王曹丕称帝。

221年,群臣听闻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

刘备称汉中王后,诸葛亮官拜丞相录尚书事,假节。

同年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张飞被部下暗杀,再领司隶校尉。

临终托孤

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孙吴,意图夺回荆州,失败,撤退至永安(详见夷陵之战‎)。

诸葛亮反对东征计划,主张与孙吴结盟对抗曹魏,大叹可惜法正逝去,认为法正若在,必能制止刘备东征,即使刘备东征,若有法正跟随,战局也不至如此颓丧。

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尚书令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涕泣说: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12],开设相府办公。

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君甫逝,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南征北伐

参见:

诸葛亮南征、诸葛亮北伐及五丈原之战

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60人。

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13]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打败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

蜀汉以南中的丰富资源为国家提供军用,充实国库,同时训练士兵,准备北伐。

227年三月,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表明心迹,发兵沔阳,准备北伐。

228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

数次北伐期间和魏军互有胜败,但多数因运粮不继而无功而返。

234年春,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魏大都督司马懿对渭南对峙。

诸葛亮每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南河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诸葛亮自至,数次挑战。

司马懿亦表固请战。

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

姜维对诸葛亮说:

“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

”诸葛亮曰:

“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诸葛亮使人至司马懿处,司马懿问诸葛亮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

诸葛亮使对司马懿说:

“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

”司马懿说:

“亮将死矣。

”相持百余日。

其年八月,诸葛亮患疾病重,于军中逝世,享年五十四岁。

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走相告司马懿,司马懿追出。

姜维命令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司马懿者,司马懿乃退,不敢追逼。

于是杨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

司马懿之退,百姓为之谚称:

“死诸葛走生仲达。

”或以告司马懿,司马懿说:

“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历史功绩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政治家,被称誉为集忠、义、智、勇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神的化身。

后人对诸葛亮评价颇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诸葛亮之忠诚,备受后世推崇。

在刘备托孤后,诸葛亮对后主刘禅尽心尽力,凡事亲力亲为,忧国忘家,于《出师表》中表明心迹,直至最后自己食少事烦,病死军中。

在割据政权中,诸葛亮总揽朝政十余年,既不敛财,也不营谋私利或名位,以兴复汉室为任。

另一位托孤重臣李严(蜀汉)曾写信给诸葛亮,希望他受赐九锡,但是诸葛亮拒绝,表示不能为汉室收复中原就不算有功。

诸葛亮曾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

诸葛亮死后30年,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蜀汉保卫战中战死沙场。

诸葛亮在政治上有更为突出的成绩,除了在《隆中对》提出了刘备政权长期战略外交规划外,早期经常为刘备足食足兵。

等到他开始独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则以法为根本,到后来在朝内作八务、七戒、六恐及五惧训诫各臣,而朝外亦民风朴实,赏罚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极为罕见。

他鼓励其他朝臣以集思广益的态度进谏。

他又敢于接受问责、承认错误,在第一次北伐时,因为误用与他最为亲密的马谡而失败,他后来上表自责,自贬降官,及对马谡进行处分。

《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因为马谡兵败,连坐,被髡(髡刑:

剃发),但是他对诸葛亮的评价却是“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

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艺术造诣

书法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书法流派纷呈,风格多样,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

在他出生前四年,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首次把书刻文字称作“书法”。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所著《刀剑录》记载:

“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

”。

虞荔《古鼎录》记载:

“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

定军鼎。

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

并小篆书,皆武侯迹。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

‘富贵昌,宜侯王。

,一与梁王,文曰:

‘大吉祥,宜公王。

’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

”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

“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

”。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

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

又说:

“今御府所藏草书一:

《远涉帖》。

”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

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

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我们知道,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其对书法艺术的执着爱好可见一斑。

绘画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

“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

”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

他说:

“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

”从以上两段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

他的画作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南中少数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如神龙等),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诸葛亮还掌握了多方面的绘画技巧,他不仅能画天地、日、月,而且能画各种建筑、车马、动物和人物。

能掌握如此全面的绘画技巧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诸葛亮作画绝不是出于个人的闲情逸致,他的绘画艺术总是为他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服务的。

诸葛亮对工艺美术也十分喜爱,而且有很深的造诣。

陈寿在《进诸葛亮集表》中说诸葛亮“工械技巧、物究其极”。

袁宏《汉纪论》也说:

“亮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

”特别是史籍中关于诸葛亮制作木牛流马、设计八阵图的记载,更足以证明他对工艺技术有非常精深的研究,其中工艺美术的设计与制作,也是他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

近代学者朱启钤在《丝绣笔记》中记述了下面一个故事: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南征,到达大小铜仁江交汇处。

探马报告:

当地正流行痘疫。

诸葛亮立即派人带着大量丝绸,深入到苗族人民之中,教他们用光滑的丝织品给病人做衣服和被褥,防止痘疮破裂后再次感染,以便使病人较快地恢复健康。

从此,苗族人民和蜀汉人民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

此后,诸葛亮便鼓励和指导苗族人民栽桑养蚕,学习缫丝织绸。

他还亲自为苗族同胞设计绘制丝织图案纹样。

又据《黎乎府志》记载:

古州的苗族人民,学习了蜀锦工艺以后,织成了五彩绒锦,他们把这种锦命名为“武侯锦”,以纪念诸葛亮发展蚕桑生产,推广丝织工艺和丝绸工艺美术事业的功绩。

诸葛亮治蜀后,非常重视蜀锦的生产,曾颁布教令说: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他还亲自植桑养蚕,在《临终遗表》中他说: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由于他的身体力行和大力提倡,蜀锦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据《蜀中广记》记载:

当时益州生产的蜀锦,还远销吴国和魏国,连魏国宫廷里都喜欢使用蜀锦。

据说魏文帝曹丕看到辉煌富丽的蜀锦,曾赞叹说:

“前后每得蜀锦,殊不相愧。

音乐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习凿齿《襄阳耆旧记》:

“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

”《中兴书目》记载:

“《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

”谢希夷《琴论》也记有:

“诸葛亮作《梁父吟》。

”《舆地志》记载:

“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

”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

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鬲的艺术成就。

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

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家族成员

祖先

•诸葛丰,汉元帝时任司隶校尉,他以执法严格、性情刚直见称。

父亲

•诸葛圭,东汉末年为太山郡丞。

于诸葛亮幼年已死。

兄弟姊妹

•诸葛瑾,诸葛亮之兄。

东吴大将军、左都护、豫州牧、宛陵侯。

兄弟二人于公事上都不带亲属感情。

•诸葛均,诸葛亮之弟。

为蜀汉官吏,官至长水校尉。

•诸葛亮有两位姊姊,长姊嫁给襄阳望族蒯氏蒯祺,二姊嫁给庞德公之子庞山民。

夫人

•黄夫人,名士黄承彦之女,刘表的外甥女,民间相传名黄月英、黄绶、黄硕。

子女

•诸葛乔,本为兄长诸葛瑾次子,后成为诸葛亮养子。

官至翊武将军,早逝。

•诸葛瞻,诸葛亮长子。

历任骑都尉、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等职,在魏灭蜀之战‎中,涪城一役中战死

•诸葛怀,诸葛亮幼子。

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

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于家。

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孙子

•诸葛攀,诸葛乔之子。

因诸葛恪被杀,无嗣,便回吴作诸葛瑾之后。

•诸葛尚,诸葛瞻长子。

与父亲诸葛瞻在涪城一役中战死。

•诸葛京,诸葛瞻次子。

264年,与诸葛攀之子诸葛显移居河东,在晋朝仕官。

根据裴松之《三国志注》,诸葛京依着他的才能,被任命为郿(今陕西眉县)令,而晋朝大臣山涛也称过诸葛京为郿令时政绩可称,应予拔擢。

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

•诸葛质,诸葛瞻幼子。

从父

•诸葛玄,本为豫章太守,后投靠刘表,照顾诸葛亮和诸葛均。

堂兄弟

•诸葛诞,三国时曹魏大臣和重要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后在寿春发动叛乱反抗司马昭,兵败被杀。

其他

清朝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中还记载诸葛亮第三子诸葛怀、诸葛瞻第三子诸葛质及诸葛亮之女诸葛果,但史学研究者张崇琛认为这些人物均属虚构,并不存在。

人物评价

中国三国时代蜀汉政治人物及军事家诸葛亮,当时及后世颇有评价和月旦。

《三国演义》神化诸葛亮军事指挥才能,历史上诸葛亮军事才能不如其政治才能。

相比起诸葛亮政治才能杰出,其军事才能稍逊,但作为军事家,得到历代兵家认可。

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唐太宗与李靖多次提到诸葛亮治军之法与八阵图,评价极高,并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

唐朝时,评选诸葛亮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为武庙十哲。

诸葛亮军事著述众多,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贡献。

汉末三国司马徽:

“儒生俗士,岂识时务?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

“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

”“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孟获:

“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

“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

“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杨洪:

“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

“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

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

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张裔:

“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司马懿:

“真乃天下奇才也!

”“亮虑多决少。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杨戏:

“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

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

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习隆、向充:

“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刘禅:

“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

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

朕用伤悼,肝心若裂。

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

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

魂而有灵,嘉兹宠荣。

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

张悌:

“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

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

两晋南北朝陈寿: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

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傅玄:

“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

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入无余力,出有余粮,知蜀本弱而危。

故持重以镇之。

袁准:

“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司马炎:

“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郭冲:

“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

扶风王慨然善冲。

张辅:

“诸葛孔明达治知变,殆王佐之才。

常璩:

“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王羲之:

“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奇士也。

然荀获讥于忧卒,意长恨恨,谓其弘济之心,宜被大道;诸葛经国达治无间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於数代。

至於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尔乎?

崔浩:

“夫亮之相刘备,当九州鼎沸之会,英雄奋发之时,君臣相得,鱼水为喻,而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入巴蜀,诱夺刘璋,伪连孙氏,守穷踦?

区之地,僣号边夷之间。

此策之下者,可与赵他为偶,而以为管萧之亚匹,不亦过乎?

谓寿贬亮非为失实。

且亮既据蜀,恃山崄之固,不达时宜,弗量势力。

严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负能,高自矫举。

欲以边夷之众抗衡上国。

出兵陇右,再攻祁山,一攻陈仓,疏迟失会,摧衄而反;后入秦川,不复攻城,更求野战。

魏人知其意,闭垒坚守,以不战屈之。

知穷势尽,愤结攻中,发病而死。

由是言之,岂合古之善将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者乎?

隋唐两宋王通:

“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王勃:

“于是诸葛适在军中,向令帷幄有谋,军容宿练,包左车之际,运田单之奇,曹悬兵数千,夜行三百。

轴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可不一战而禽也?

坐以十万之众,而无一矢之备,何异驱犬羊之群,饵豺虎之口?

故知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斯言近矣。

杜黄裳:

“然事有纲领小大,当务知其远者大者;至如簿书讼狱,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也。

昔秦始皇自程决事,见嗤前代;诸葛亮王霸之佐,二十罚以上皆自省之,亦为敌国所诮,知不久堪;魏明帝欲省尚书拟事,陈矫言其不可;隋文帝日旰听政,令卫士传餐,文皇帝亦笑其烦察。

为人主之体固不可代下司职,但择人委任,责其成效,赏罚必信,谁不尽心。

杜牧:

“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

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孙樵:

“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

尚驰:

“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

死而不朽,反贵于生。

吕温:

“大勋未集,天夺其魄。

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

长为雷雨。

何去非:

”孔明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有合众之仁,而元用众之智。

故尝数动其众而亟于立功。

功每不就,而众已疲。

此孔明失于所以用蜀也。

聂文豹:

“古今论孔明者,莫不以忠义许之。

然余兄文龙,尝考其颠末,以为孔明之才,谓之识时务则可,谓之明大义,则未也。

谓之忠于刘备则可,谓忠之于汉室则未也。

苏轼:

“密如神鬼,疾如风雷。

进不可当,退不可追。

昼不可攻,夜不可袭。

多不可敌,少不可欺。

前后应会,左右指挥。

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

人也?

神也?

仙也?

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洪迈: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章如愚:

”至于三国,各自据其土而成鼎峙之势,亦诸人之力也。

故在魏,则荀攸、贾诩之算无遗策,郭嘉、刘晔之才策谋畧,管宁之渊雅高尚,毛玠之典选清正;在吴,则周瑜、鲁肃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甘宁、凌统之徒奋其威,黄盖、蒋钦之属宣其力;在蜀,则诸葛孔明之长于治国,费祎、董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