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MOOC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124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MOOC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MOOC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MOOC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MOOC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MOOC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MOOC发展研究.docx

《毕业设计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MOOC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MOOC发展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MOOC发展研究.docx

毕业设计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MOOC发展研究

 

毕业论文

(本科生)

论文题目(中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MOOC发展研究

论文题目(外文)TheDevelopmentofMOOCResearchinThePerspectiveofHumanPerformanceTechnology

兰州大学教务处

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关于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兰州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

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

本毕业论文研究内容:

□可以公开

□不宜公开,已在学位办公室办理保密申请,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选项内选择其中一项打“√”)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绩效技术视角下的MOOC发展研究

摘要

本文应用绩效技术相关模型(ISPI绩效技术过程模型),对目前MOOC在国内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高校参与的相关MOOC学习平台应用效率普遍较低、学生课程完成率低,与国外MOOC发展和运行状况还存在较大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对如何进一步完善MOOC平台的网站建设,加强其应用,提高访问率,提高学习效果,切实发挥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的作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

绩效技术;MOOC

 

ThedevelopmentofMOOCresearchintheperspectiveofHumanPerformanceTechnology

Abstract

HumanPerformanceTechnologyisappliedinthisarticletherelatedmodel(ISPIHumanPerformanceTechnologyprocessmodel),thecurrentMOOCmomentumofdevelopmentindomesticisveryfast,butthe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participateintherelevantMOOClearningplatformapplicationefficiencyisgenerallylow,studentcoursecompletionrateislow,andforeignMOOCdevelopmentandperformanceisalsothephenomenonofgapanalysis,onhowtofurtherperfecttheMOOCplatformofwebsiteconstruction,tostrengthenitsapplication,improvethehitrate,improvethelearningeffect,therealplaytotheroleoftheexcellentcourseresourcessharing.

Keywords:

HumanPerformanceTechnology,MOOC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一、引言1

二、绩效技术1

三、MOOC发展的绩效分析2

(一)绩效分析2

1.MOOC发展的期望绩效2

2.MOOC发展的实际绩效4

3.期望绩效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5

(二)绩效差距的原因分析6

1.宣传力度不够6

2.网络环境因素的限制6

3.教学方式和课程设计不合理6

4.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共享程度不足。

7

5.语言障碍7

6.老师评价反馈不及时7

(三)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与设计7

1.MOOC发展应具备的条件7

2.MOOC发展需要的因素7

3.MOOC发展需要参与的对象8

四、结语8

参考文献10

致谢10

一、引言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具有的三大特点:

大规模性、开放性和在线性,使其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网络学习平台,并且在国内掀起了一起热潮[1]。

一般而言,MOOC最早起源于2007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DavidWiley基于wiki发起的一门名为“开放教育理论”的网络开放课程,但是MOOC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8年,是由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和布赖恩·亚历山大提出的[2]。

自此之后,MOOC的发展的并不是很广泛,直到2011年其在美国再次掀起了MOOC热潮,并使得2012年MOOC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因此人们把2012年称为世界的“慕课元年”。

随之,2013年MOOC便在中国开始普及,国内的很多大学开始加入MOOC学习平台,开设相关课程,2013年,便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

目前MOOC虽然在国内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MOOC学习平台的使用效率普遍偏低、学生课程完成率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人数偏少,这就说明国内的MOOC学习现状并没有实现其最初的效益,达到其最初的目的。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大学生对MOOC平台的使用情况及现状。

应用绩效技术理论,分析MOOC学习平台在课程设计、网站设计、资源建设、网站功能、课程语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促进大学生MOOC学习的发展研究绩效的对策,促进MOOC平台的有效利用,提高MOOC平台的建设效益和促进大学生MOOC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成果。

二、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PerformanceTechnology)又称人类绩效技术(HumanPerformanceTechnology),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之后随着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展,逐渐摆脱了教育领域的束缚,在商业领域应用中取得了成功[3]。

关于绩效技术的解释,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在1986年JosephH.Harless(被称为绩效技术领域的先驱之一)认为绩效技术是一种对项目进行选择、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他认为绩效技术的目的在于以最经济的成本效益影响人类的行为与成就[4];而我国学者张祖忻认为绩效技术是研究人类绩效的领域,必须防止把技术误解为机器等硬件设备,且绩效不同于行为,行为是受思想支配二表现出来的活动,绩效是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预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是有目标的、有预定结果的行为,绩效技术运用的是系统的方法,其核心是与教学设计类似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包括分析、设计、评价、修改与实施等环节,绩效技术可以使用多种解决方案,绩效技术是实验性质的[5]。

梁林梅博士通过对中外多种定义的分析和研究,对绩效技术做出了如下界定:

绩效技术是一种整体性、系统化问题解决的工具、手段、程序、方法,它以组织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在分析绩效差距的基础上,制定最佳成本—效益的综合性问题解决方案,以此指导和推动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并对变革的结果进行评价,以便最大限度地改进个体、团体、组织的绩效,它不仅适用于商业和企业组织,而且同样适用于教育组织[6]。

MOOC平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全球人民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共享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促进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发展。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和重视其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而对于MOOC平台建设的初衷和最终目的缺少思考,那么将会事倍功半,MOOC平台的建设最终只会成为一种形式,不会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因此,MOOC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教育模式,迫切地需要将绩效技术思想引入到其发展研究中来。

这将对提高当前国内MOOC平台的学习效益和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三、MOOC发展的绩效分析

ISPI于1992年提出了绩效技术过程模型(如图1),该模型将绩效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5个主要环节:

绩效分析、原因分析、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与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与变革以及相应的评价[7]。

本研究将依据ISPI绩效技术过程模型的前三个环节对大学生MOOC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是绩效技术的基础,其目的是找出组织的绩效需求,明确组织绩效问题或绩效差距,确定绩效改进的方向[8]。

它实施的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根据组织分析得出期望绩效状态;第二,通过环境分析明确组织的实际绩效状态;第三,将期望绩效状态与实际绩效状态进行对比分析,识别和测量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这也是绩效分析的主要目的。

1.MOOC发展的期望绩效

MOOC的理想,就是将全球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送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实现全球人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让人们能够有更好的职业生涯,甚至提升智能、扩展人脉等。

图1ISPI绩效技术过程模型

我国各个大学建设MOOC的初衷如下[9]:

清华大学建设MOOC的初衷是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汇聚,融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用高端前沿的信息科技技术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传播到各个地方,打造全国最优秀的中文MOOC学习平台,全面服务于中国教育;北京大学发展MOOC的主要目的是传播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强调对社会责任与贡献,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发展MOOC的目标是,一方面,建设优质的MOOC教学平台,促进混合式教学的发展,为国内外各个大学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10];另一方面,建立大学MOOC共享机制,促进大学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打破学分难转换的障碍;复旦大学发展MOOC的愿景是将本校优质的的课程推向社会各地,承担起大学服务于社会应有的责任,促进本校在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将MOOC教学引用到现有的教学模式中,使得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并存。

南开大学积极发展MOOC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利用MOOC平台建立学习社区,构建学习型社会;二是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彰显高校的社会责任;三是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从以上各个大学MOOC发展目的来看,目前,我国大学发展MOOC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促进大学自身的教学改革发展和创新、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第二是承担起大学服务社会的使命与职责。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大学MOOC主要职能是服务于在读大学生和社会大众。

从具体实践现状来看,其主要服务的群体还是大学生,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翻转课堂以及跨学校选课的服务,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校内自身在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2.MOOC发展的实际绩效

为了了解我国MOOC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果壳网MOOC学院分别在2013年10月和2014年6月底至7月初发起两次对中文用户进行大摸底的“MOOC学习者大调查”,两次调查都得到了POWER教育、Coursera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等机构的支持,问卷调查所涉及的人群背景差异较大,因此,所获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次大摸底(2013年10月)回收问卷6116份,有效样本5981份,其中参与过MOOC课程学习的有效样本是2440份,也就是40.8%。

第二次大摸底(2014年6月底至7月初),回收问卷约3300份,其中74%的用户参与过MOOC学习。

根据问卷的填答效果,我们可以看出与对MOOC有所了解的人数相比,我国真正参与过MOOC学习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

图2MOOC学习者年龄分布

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MOOC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如下分析:

(1)在年龄方面,从出生年份可以看出(如图2),学习者年龄主要分布在18~25岁,这和下面的用户身份多数为大学生相符合,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者人数呈现递减趋势;

(2)从地域分布来看,华语MOOC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城市,广州、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学习者明显多于其他省份。

其次,与2013年相比,在2014年,广州超越了北京,成为MOOC学习者最集中的省份,浙江、山东、湖北等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内地及新疆、内蒙等地,其MOOC学习者数量相对较少。

这表明,MOOC在国内才刚刚起步,中国的MOOC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仍需进一步的推广与普及;(3)从学习者职业分布来看,本次调查人群中,大多数学习者为在读的全日制学生,占55.54%。

其次是在职人员占40.34%,已退休人员所占比例较少约00.08%,其它约占04.04%;(4)从学历来看,调查人群中在读的全日制学生群体主要以本科生为主,高中生的人数也不容小觑。

具体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大于80%,而本科生占到一半以上。

值得大家关注的是,虽然我国目前在MOOC学习平台上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由高校录制的本科课程,但是,仍有超过20%的学习者为高中生,这说明一部分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对提前了解大学课程有所需求。

学习者对MOOC的使用习惯:

(1)最常用的MOOC课程平台。

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94%学习者选择Coursera,24%的人选择edX,11%的人选择Udacity。

从数据可以看出,MOOC平台的三大巨头仍然占据了主要地位。

其他的平台,受欢迎度较低,如TEDEd占6%,KHanAcademy占5%,Others占4%,VentureLab占2%,Canvas占1%,Udemy占1%,Lynda占1%;

(2)参与过MOOC的课程数。

在我国,2013年调查数据表明,有29%人选择一门课程,43%的人选择2~3门,25%的人选择4~10门,3%的人选择11门以上。

在2014年,有25.1%人选择一门课程,41.2%的人选择2~3门,28.8%的人选择4~10门,4.9%的人选择11门以上,两年调查数据相比而言,没有较大的差距。

然而在世界上有58%的人选择一门课程,42%的人选择一门以上,与我国相比,存在较大的悬殊;(3)课程完成情况。

67%的人一门都没有完成,16%的人所选课程不到一半的上完了,12%的人所选课程大不如分上完了,仅仅只有6%的人完成了所有的课程。

(4)完成课程的人中,获得证书的情况,45%的人所有课都拿到了证书,11%的人大部分拿到了证书,2%的人少部分拿到了证书,一门课都没有拿到证书的人占42%。

(5)有兴趣参与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人文、计算机科学、经济金融和艺术类,这种情况与目前MOOC平台所提供课程有直接关系。

(6)针对MOOC课程的收费情况,据调查显示仅仅只有2%的曾为MOOC支付过费用,其中,51%的人付费金额在100~300元之间,超过1000的仅占11%。

3.期望绩效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

通过对我国MOOC发展的期望绩效与实际绩效的分析,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差距还是挺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完成课程的情况。

与期望绩效相比,实际情况中,MOOC学习者的辍学率较高,完成自己所选课程的课程率比较低。

(2)MOOC所普及的地区分布。

MOOC的发展仅仅分布在一些经济地区比较发达的地方,并且多数使用者来自各个高校的大学生,这说明MOOC还不够普及,并没有达到其大规模的目的。

(3)MOOC课程设计问题。

MOOC平台上开设的课程不够丰富,质量不够过关,并没有达到其向大众传播优质教学资源的目的。

(4)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提高,对课程进行良好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二)绩效差距的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说明期望绩效和实际绩效之间存在绩效差距的原因,它虽然不能够明确的表明解决绩效差距的方法,但是它可以为提出解决绩效的方法奠定一定的基础。

绩效技术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它强调设计者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考虑问题,如果实际绩效比期望绩效差时,这就要求对组织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寻找造成差距产生的真正原因。

通常,影响组织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有很多,既包含内部原因,又包含外部环境,我们只有通过对组织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MOOC发展的期望绩效和实际绩效的对比,我们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完成课程率低、教学质量不够过关、教学方式守旧、缺乏交互、地区普及度低等等。

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下:

1.宣传力度不够

从学习者的基本情况来看,MOOC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普及程度较低。

一方面,学习者在年龄、地区分布和职业上都相对比较集中,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年轻人和在读大学生为主;另一方面,与了解MOOC的人数相比,具有完整学习体验的MOOC学习者的数量相对较少。

由此可见,MOOC在广大师生、特别是学生中宣传不足,很多学生都没有听说过MOOC,对MOOC了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更谈不上主动应用。

2.网络环境因素的限制

受网络设备与技术的限制,造成MOOC平台教学视频、课件的呈现速度过慢,耗时过长。

据调查数据显示,有7.9%(数据来自听说过大拿没有学过MOOC的22.5%的用户)人认为,他们没有学习MOOC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平台经常无法访问或访问速度太慢,有26.6%的人认为影响他们观看视屏的原因是,某些海外网站无法访问,19.8%的人认为,网速太慢,是阻碍其正常学习的主要因素,网络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学习者学习和讨论的进程。

3.教学方式和课程设计不合理

调查结果表明,有21%的人认为课程内容与预期不符,18%的人认为课程难度较高,12%的人认为课程内容没有吸引力,12%的认为老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吸引力。

MOOC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MOOC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考虑很多问题,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对每节课程时间进行限制,尽量使得课程短而精。

尤其是针对慕课几乎为零的准入们槛,使得学习者的知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怎样传递和表达知识最有效。

4.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共享程度不足。

据了解,大多数学习者没有继续MOOC学习的原因是因为,在MOOC平台上没有其感兴趣的课程,MOOC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大多数教学资源缺乏特色,参考性不足,实用性不高。

5.语言障碍

55%的人认为阻挠课程完成的原因是存在语言障碍,语言是影响当前中国学习者深人而全面参与MOOC的主要问题之一,由此可见,国内一流高校如果能提供领域内的权威中文课程,将能够很好的满足国内学习者使用学习材料与开展深人的课程讨论的需求。

6.老师评价反馈不及时

MOOC学习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与老师进行实时的互动与交流,据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有50.6%的学习者喜欢老师答疑,48.0%的学习者喜欢与老师在讨论区进行互动,44.2%的学习者喜欢参加老师实时在线的交流活动,这表明,教师如果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没有进行有效的实时的评价与反馈,将会大大的影响到学习者学习的信息与动机。

(三)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与设计

MOOC作为当前新兴的一种网络教学方式,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多方面条件、因素还需要需多方参与。

1.MOOC发展应具备的条件

MOOC是一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一项教育变革与创新,它的良好发展需具备以下条件:

全面提高整个国民的信息化素养;加强教师培训,尤其是针对信息素养比较低的教师,加强其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信息化专有人员;对网络环境进行极大地改善,以便顺利获取教学资源;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以及考核方式,让企业认可MOOC的证书。

2.MOOC发展需要的因素

为了实现MOOC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多种因素共同具备:

最重要的一点是,决策者应该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在获取知识的观念上与时俱进;就课程本身来说,各个大学应该丰富开设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相关资源,加强课程建设;就从业者来说,应加强对教师师资队伍的培训;从硬件上来说,需大大降低网络使用成本,加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推动宽带网络普及。

3.MOOC发展需要参与的对象

MOOC平台的发展需要参与的对象包括政府、MOOC平台方、高校及教师。

MOOC的发展不仅仅是只依赖于他们其中一个,而是需要政府、平台、大学、教师等相关各方要各司其职,共同促进MOOC的发展。

(1)政府的职责

政府应该制定与MOOC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制定符合中国教学规律的教学规则和发展规划。

最重要的是解决当前MOOC学分认证难的问题,对MOOC学习的考核标准进行改善,制定学习者的成果认定规则。

要做到让企业认同MOOC学习者所拥有学历和学分,同时,采用良好的激励机制对MOOC教学人员进行激励,提高了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加强课程建设,确保教学组织实施顺利进行。

最后,政府机构应竭尽全力为MOOC学习者搭建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2)MOOC平台方的职责

MOOC平台方,要给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条件,确保实现MOOC教育在大规模的教学中质量,并提供良好的技术条件,让技术充分发挥作用。

(3)各个高校的职责

高校的职责就是向大众传播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形成辐射效应,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

与政府一样,高校同样要鼓励教师参与激励机制。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适应创新性教学模式。

(4)教师的职责

教师要考虑的是探索创造新知识,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将技术融入教学的水平;逐步探索出在线学习的效果评估方法;付出更多的精力,主动适应在线授课过程;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要从教育观念上更新。

4、结语

MOOC在全球已经掀起热潮,但从MOOC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来看,MOOC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由此可见,MOOC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很大,需要多方参与得到认可,政府、高校、建设MOOC平台的相关机构、教师需各司其职,关注社会群体对MOOC的需求,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提高教学水平,对MOOC进行大力宣传和普及,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促进MOOC的发展,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MOOC学习平台,传播优质教学资源,解决语言障碍,使得中国学习者能够在MOOC平台上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学习与参与,增强学习体验和提高结业率。

 

参考文献

[1]陆赛茜.慕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新媒体与社会,2014,01:

309-323.

[2]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

42-50.

[3]胡征兵,谢小静.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1:

88-90.

[4]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5]张祖忻编著.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230-232.

[6]冷艳.绩效技术用于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探索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07.

[7]林涛,马宁,林君芬,何克抗.关于绩效技术的模型评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

11-15.

[8]刘美凤,方圆媛.绩效改进[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7.

[9]袁松鹤,刘选.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4:

3-12+2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